'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景區人數實時統計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剛才下山隊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揮調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對於熱門景點來說,排隊秩序永遠是個問題。指揮調度中心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操作系統”,可以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

“黃山有兩個入口,前山和後山,兩邊的索道運力不一樣,遊客路線也沒法確定,大量遊客們恰好都選了同一條通道,就容易造成擁堵。

通過數據採集和實時調度,可以將後面排隊的人調配到另外一條通道,減少排隊時間。”

屏幕上又晒出一張GPS定位系統圖: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景區人數實時統計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剛才下山隊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揮調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對於熱門景點來說,排隊秩序永遠是個問題。指揮調度中心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操作系統”,可以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

“黃山有兩個入口,前山和後山,兩邊的索道運力不一樣,遊客路線也沒法確定,大量遊客們恰好都選了同一條通道,就容易造成擁堵。

通過數據採集和實時調度,可以將後面排隊的人調配到另外一條通道,減少排隊時間。”

屏幕上又晒出一張GPS定位系統圖: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景區出現一些危險狀況,指揮調度中心會通過 GPS 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救援。

同時,景區還配有雷電預警、停水調度、森林防火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景區的“免疫系統”

遊客的安全、黃山自然景觀的安全,靠的全是這些。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景區人數實時統計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剛才下山隊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揮調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對於熱門景點來說,排隊秩序永遠是個問題。指揮調度中心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操作系統”,可以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

“黃山有兩個入口,前山和後山,兩邊的索道運力不一樣,遊客路線也沒法確定,大量遊客們恰好都選了同一條通道,就容易造成擁堵。

通過數據採集和實時調度,可以將後面排隊的人調配到另外一條通道,減少排隊時間。”

屏幕上又晒出一張GPS定位系統圖: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景區出現一些危險狀況,指揮調度中心會通過 GPS 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救援。

同時,景區還配有雷電預警、停水調度、森林防火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景區的“免疫系統”

遊客的安全、黃山自然景觀的安全,靠的全是這些。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還有一部分“智慧”則體現在營銷和管理層面。

黃山旅遊的副總裁王坤告訴我,通過採集和分析數據,智慧旅遊平臺可以瞭解遊客的屬性、旅行動機和需求,繼而優化廣告投放和各項服務。

具體採集信息的技術方法很多,隨便舉個例子:停車場的攝像頭通過檢測車牌號就能知道哪些地區自駕群體多,以及有多少遊客在本地租車出行。

為了把遊客的數據用起來,他們目前正在打通停車場、公司內部管理、酒店、票務等多個業務的數據,讓整個景區變成一個“智慧體”。

雖然背後的這些事不會被遊客看見,卻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旅遊體驗。

當某個遊客從黃山遊玩歸來,隱約感覺:“今天這趟旅遊運氣真不錯,預訂酒店門票很順利,入場不怎麼排隊,景區也不擁擠,山上還有信號和WiFi … …”

他或許不會想到,這一切並非自然而然發生,而是人為干預和技術應用的結果。

聽完工作人員的講解,我想起之前去杭州的一次經歷。

打車的路上我發現不怎麼堵車,就跟司機師傅聊起杭州市利用“城市大腦”改善交通的事,結果司機師傅一臉懵逼,表示你踏馬在說啥我也一字也聽不懂。

這位司機師傅並不知道“城市大腦”的存在,卻絲毫不影響他因此受益。

杭州市這幾年從全國“擁堵城市排行榜”的前幾名猛降到30多名,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智慧交通”。每2分鐘,系統就對整個城市的路況進行一次“掃描”,控制交通信號燈來引導車輛,盡力避免交通擁堵。

這些,大部分吃瓜群眾並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杭州市裡車輛川流不息,黃山景區人來人往,你我身處於一個龐大的智慧調度體系中而不自知,就像你身上的某一個細胞感受不到“你”的存在。

人們也更難料到,自己諸事順利的背後居然會跟機房裡那些低聲嗡鳴的服務器主機有關。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機房的主機和運維在替你負重前行


3.雲計算篇

在為黃山遊客“負重前行”的人裡,有個哥們叫王書生,他是黃山旅遊信息技術部的負責人。黃山景區的高峰限流5萬人,但凡IT系統出點問題,他第一個背鍋沒跑,遊客們投起訴來一點都不含糊。

所以早幾年前,每到黃山的旅遊高峰期,他就慌得一比。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景區人數實時統計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剛才下山隊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揮調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對於熱門景點來說,排隊秩序永遠是個問題。指揮調度中心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操作系統”,可以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

“黃山有兩個入口,前山和後山,兩邊的索道運力不一樣,遊客路線也沒法確定,大量遊客們恰好都選了同一條通道,就容易造成擁堵。

通過數據採集和實時調度,可以將後面排隊的人調配到另外一條通道,減少排隊時間。”

屏幕上又晒出一張GPS定位系統圖: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景區出現一些危險狀況,指揮調度中心會通過 GPS 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救援。

同時,景區還配有雷電預警、停水調度、森林防火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景區的“免疫系統”

遊客的安全、黃山自然景觀的安全,靠的全是這些。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還有一部分“智慧”則體現在營銷和管理層面。

黃山旅遊的副總裁王坤告訴我,通過採集和分析數據,智慧旅遊平臺可以瞭解遊客的屬性、旅行動機和需求,繼而優化廣告投放和各項服務。

具體採集信息的技術方法很多,隨便舉個例子:停車場的攝像頭通過檢測車牌號就能知道哪些地區自駕群體多,以及有多少遊客在本地租車出行。

為了把遊客的數據用起來,他們目前正在打通停車場、公司內部管理、酒店、票務等多個業務的數據,讓整個景區變成一個“智慧體”。

雖然背後的這些事不會被遊客看見,卻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旅遊體驗。

當某個遊客從黃山遊玩歸來,隱約感覺:“今天這趟旅遊運氣真不錯,預訂酒店門票很順利,入場不怎麼排隊,景區也不擁擠,山上還有信號和WiFi … …”

他或許不會想到,這一切並非自然而然發生,而是人為干預和技術應用的結果。

聽完工作人員的講解,我想起之前去杭州的一次經歷。

打車的路上我發現不怎麼堵車,就跟司機師傅聊起杭州市利用“城市大腦”改善交通的事,結果司機師傅一臉懵逼,表示你踏馬在說啥我也一字也聽不懂。

這位司機師傅並不知道“城市大腦”的存在,卻絲毫不影響他因此受益。

杭州市這幾年從全國“擁堵城市排行榜”的前幾名猛降到30多名,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智慧交通”。每2分鐘,系統就對整個城市的路況進行一次“掃描”,控制交通信號燈來引導車輛,盡力避免交通擁堵。

這些,大部分吃瓜群眾並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杭州市裡車輛川流不息,黃山景區人來人往,你我身處於一個龐大的智慧調度體系中而不自知,就像你身上的某一個細胞感受不到“你”的存在。

人們也更難料到,自己諸事順利的背後居然會跟機房裡那些低聲嗡鳴的服務器主機有關。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機房的主機和運維在替你負重前行


3.雲計算篇

在為黃山遊客“負重前行”的人裡,有個哥們叫王書生,他是黃山旅遊信息技術部的負責人。黃山景區的高峰限流5萬人,但凡IT系統出點問題,他第一個背鍋沒跑,遊客們投起訴來一點都不含糊。

所以早幾年前,每到黃山的旅遊高峰期,他就慌得一比。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王書生


2015年出的那次突發情況,至今說起來都讓他心有餘悸。

當時,機房的一個關鍵的交換機不知是因為潮溼還是線路老舊,莫名其妙就壞了,導致景區酒店的管理系統和票務系統當場撲街。

買了票的遊客入不了場,訂了酒店的遊客開不了房,眼看著景區入口和酒店大堂滯留的遊客越來越多,投訴電話一個接一個。

情急之下,公司趕緊調派大量工作人員到售票處人工售票,協調遊客入場和辦理入住。

“幸好當時是中午,已經避開了早上的遊客高峰,加上公司一套應急預案,這才穩住局面。”

王書生說,黃山旅遊的機房裡最早一批服務器是04年買的,由於潮溼和雷雨天氣,再加上機房線路老化,很容易出現各種突發又棘手的問題。

再加上外部網絡攻擊,技術部門需要隨時應對突發,那幾年他腦袋上的鴨梨簡直比黃山還大。

不過,他說從去年開始,自己背上的擔子就輕了不少,原因是黃山旅遊跟中國電信天翼雲合作,把所有核心IT系統都遷移到了電信機房和天翼雲。於是,本著孔融讓鴨梨的精神,王書生反手把壓力拋給了黃山電信。

接手的哥們叫江泳,他是黃山電信雲和物聯網的負責人。其實對他來說,壓力並沒有王書生那麼大。

因為很多傳統機房會遇到的問題,對中國電信的雲機房來說根本就不存在。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景區人數實時統計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剛才下山隊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揮調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對於熱門景點來說,排隊秩序永遠是個問題。指揮調度中心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操作系統”,可以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

“黃山有兩個入口,前山和後山,兩邊的索道運力不一樣,遊客路線也沒法確定,大量遊客們恰好都選了同一條通道,就容易造成擁堵。

通過數據採集和實時調度,可以將後面排隊的人調配到另外一條通道,減少排隊時間。”

屏幕上又晒出一張GPS定位系統圖: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景區出現一些危險狀況,指揮調度中心會通過 GPS 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救援。

同時,景區還配有雷電預警、停水調度、森林防火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景區的“免疫系統”

遊客的安全、黃山自然景觀的安全,靠的全是這些。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還有一部分“智慧”則體現在營銷和管理層面。

黃山旅遊的副總裁王坤告訴我,通過採集和分析數據,智慧旅遊平臺可以瞭解遊客的屬性、旅行動機和需求,繼而優化廣告投放和各項服務。

具體採集信息的技術方法很多,隨便舉個例子:停車場的攝像頭通過檢測車牌號就能知道哪些地區自駕群體多,以及有多少遊客在本地租車出行。

為了把遊客的數據用起來,他們目前正在打通停車場、公司內部管理、酒店、票務等多個業務的數據,讓整個景區變成一個“智慧體”。

雖然背後的這些事不會被遊客看見,卻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旅遊體驗。

當某個遊客從黃山遊玩歸來,隱約感覺:“今天這趟旅遊運氣真不錯,預訂酒店門票很順利,入場不怎麼排隊,景區也不擁擠,山上還有信號和WiFi … …”

他或許不會想到,這一切並非自然而然發生,而是人為干預和技術應用的結果。

聽完工作人員的講解,我想起之前去杭州的一次經歷。

打車的路上我發現不怎麼堵車,就跟司機師傅聊起杭州市利用“城市大腦”改善交通的事,結果司機師傅一臉懵逼,表示你踏馬在說啥我也一字也聽不懂。

這位司機師傅並不知道“城市大腦”的存在,卻絲毫不影響他因此受益。

杭州市這幾年從全國“擁堵城市排行榜”的前幾名猛降到30多名,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智慧交通”。每2分鐘,系統就對整個城市的路況進行一次“掃描”,控制交通信號燈來引導車輛,盡力避免交通擁堵。

這些,大部分吃瓜群眾並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杭州市裡車輛川流不息,黃山景區人來人往,你我身處於一個龐大的智慧調度體系中而不自知,就像你身上的某一個細胞感受不到“你”的存在。

人們也更難料到,自己諸事順利的背後居然會跟機房裡那些低聲嗡鳴的服務器主機有關。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機房的主機和運維在替你負重前行


3.雲計算篇

在為黃山遊客“負重前行”的人裡,有個哥們叫王書生,他是黃山旅遊信息技術部的負責人。黃山景區的高峰限流5萬人,但凡IT系統出點問題,他第一個背鍋沒跑,遊客們投起訴來一點都不含糊。

所以早幾年前,每到黃山的旅遊高峰期,他就慌得一比。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王書生


2015年出的那次突發情況,至今說起來都讓他心有餘悸。

當時,機房的一個關鍵的交換機不知是因為潮溼還是線路老舊,莫名其妙就壞了,導致景區酒店的管理系統和票務系統當場撲街。

買了票的遊客入不了場,訂了酒店的遊客開不了房,眼看著景區入口和酒店大堂滯留的遊客越來越多,投訴電話一個接一個。

情急之下,公司趕緊調派大量工作人員到售票處人工售票,協調遊客入場和辦理入住。

“幸好當時是中午,已經避開了早上的遊客高峰,加上公司一套應急預案,這才穩住局面。”

王書生說,黃山旅遊的機房裡最早一批服務器是04年買的,由於潮溼和雷雨天氣,再加上機房線路老化,很容易出現各種突發又棘手的問題。

再加上外部網絡攻擊,技術部門需要隨時應對突發,那幾年他腦袋上的鴨梨簡直比黃山還大。

不過,他說從去年開始,自己背上的擔子就輕了不少,原因是黃山旅遊跟中國電信天翼雲合作,把所有核心IT系統都遷移到了電信機房和天翼雲。於是,本著孔融讓鴨梨的精神,王書生反手把壓力拋給了黃山電信。

接手的哥們叫江泳,他是黃山電信雲和物聯網的負責人。其實對他來說,壓力並沒有王書生那麼大。

因為很多傳統機房會遇到的問題,對中國電信的雲機房來說根本就不存在。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江泳


首先,他不用擔心機房老化問題。

江泳告訴我,中國電信在黃山本地建了一個A級的數據中心,機房從溫度、溼度、通風、空氣淨化到硬件、線路等都有有嚴格的管理規範。線路短路、斷電等問題在電信級機房根本不會出現。

其次,服務器抗壓能力和安全性也比傳統機房大大增強。

江泳說,景區在人流高峰時,網絡訪問會突然增加,傳統服務器會遇到瓶頸,但云計算可以提前對算力、網絡資源進行調配。

抗網絡攻擊能力方面,普通公司的機房跟電信級的機房也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在沒有上雲之前,景區的IT系統往往只能“單打獨鬥”,獨自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黑客毛賊或悍匪,上了雲,則相當於進了雲計算廠商搭建的碉堡裡,直接獲得雲廠商的雲安全防護。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當地政府和公安局的數據也託管在這個機房。

江泳說,在應對外部流量攻擊方面,中國電信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雲網融合

中國電信本身就是做網絡起家的,如果把網絡帶寬看做公路,網絡流量是行駛的車,那麼俯瞰中國互聯網,大部分車輛都跑在中國電信建的公路上,或者要從中國電信的高速出口(網絡出口)才能上高速公路(骨幹網)。

於是,中國電信也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來抑制網絡流量攻擊。

當網絡流量從四面八方湧入你的服務器,中國電信可以直接在網絡層面就能“把路封死”,從源頭上遏制住網絡攻擊。

江泳還告訴我,即便服務器真出了問題,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有備胎。

他說目前黃山智慧旅遊公司用的是一套混合雲架構(即:公有云和私有云組合使用),核心IT系統託管在在黃山電信本地的機房,並且在天翼雲上弄了一個“雲備胎”,所有核心數據會實時同步到天翼雲上。

如此一來,本地系統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都能直接從雲上拉數據進行恢復。

反過來,即便出現極端情況比如網絡光纜被挖斷,網絡完全斷開,由於機房就在本地,景區各項系統也能正常運作……

到這一步,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早些年,很多傳統政企都排斥雲計算,因為直覺上大家會覺得雲計算不太安全、不穩定,自家系統還是放在自家機房比較好,怎麼可以放在別人家(雲廠商)的服務器呢?一來斷網怎麼辦?二來數據放在別人那也不放心。

如今從黃山景區的例子看來,情況完全反轉過來了,無論是從穩定還是安全上來看,雲廠商都給出了比自建機房更靠譜的方案。

---

有人把互聯網發展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上半場以互聯網公司野蠻生長為主,下半場則是大批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為主。

回過頭來看其實不難發現,黃山國內旅遊景區是“下半場”的一個典例,雲計算和網絡就像當年通水、通電一樣,正對一個個傳統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未來逐漸發展成現實世界的基礎設施。

黃山是中國最早一批做智慧旅遊試點的景區之一,也是最早做信息化建設的一批景區。

王坤告訴我,02年他第一次來黃山時,下了火車,連公交車都沒有,他就打了一輛黑車,麵包車裡擺著木頭小板凳那種,一路來到黃山腳下。

那會兒別提什麼“智慧旅遊”,連個像樣的信息化系統都沒有,全靠人工售票。這十幾年,黃山經歷了從純人工管理到信息數字化,再到用上雲計算的過程。

不難想象,全國的各大旅遊景點或多或少也正在經歷類似的信息化變遷。除此之外,政務、醫療、教育、交通、工業製造、旅遊等各個領域也都在逐步上雲,和互聯網緊密融合,這也是“智慧XX”出現得越來越多的原因。

“下半場”帶來的變化未必像“上半場”那樣酷炫浮誇,相比之下它會更加內斂,甚至有時候看起來有點low,不那麼浮誇酷炫有科技感。

也許,只是在餐桌上貼了個二維碼,也許,只是醫院開了個掛號小程序,但這些無一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我們身在其中,就像生活在水裡的魚,一時之間很難感受到什麼微妙變化,但隨著時間累積,終有一天會有所察覺。


"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前陣子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不曉得你有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們身邊好多東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麼智慧交通、智慧氣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給人一種“萬物皆可智慧,智慧灑滿人間”的趕腳。

可我們坐在家裡,走在路上,又感覺世界還是老樣子。

既沒有科幻電影裡的飛行汽車,垃圾也還得手動分類。這種反差不禁讓人疑惑,這些所謂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兒呢?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1985年電影《回到未來》描述的2015年的汽車


正巧,一群朋友張羅著去黃山旅遊,說是體驗當地的“智慧旅遊”

么哥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後來工作太忙就沒去,逮著這次機會,便以“探究智慧旅遊”為由申請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黃山的路(其實主要為了避暑)。


回過頭來看,這次出行不僅讓我領略到祖國的秀麗風光,也讓我對於“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併和各位淺友分享。

Let's Rock !


1.風景篇

既然是旅遊,照例還得晒晒風景。

我國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換言之,和黃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聽,好狂啊!可當我真的站到黃山腳下,那股王霸之氣撲面而來時,我心中只有七個字:“徐老師誠不欺我!”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雖叫“黃山”,但其實它一點也不黃,觀感上更接近墨綠,據說原本叫“黟山”,後來因為黃帝跑到這裡搞化學實驗煉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黃山

7、8月並不是黃山的旅遊淡季,按說人流量應該很大,可是售票處卻沒多少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的可遊覽面積很大,當地嚮導說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們決定坐纜車上山。

索道上的風光美到讓人想摔手機,痛恨手機鏡頭沒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種震撼感。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從一片雲裡鑽進又鑽出,像是穿過一道天門,另一邊的景色完全變了樣,秀美的黃山顯露出霸氣硬核的一面。假如黃山是一個人,那一定是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種。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纜車開了足足10分鐘,到半山腰時,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見走道里有個人正在賣雨衣,用的掃碼支付,心裡一驚:“莫非這就是他們說的智慧旅遊!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並不是。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雨勢漸大,我們決定徑直前往黃山最著名的打卡點:迎客鬆。行進並不順利,雨水在陽光反光下,乍一看還以為是霜雪。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我們經過十幾分鐘的冒雨攀爬,終於溼身登頂,景點周邊有不少遊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擁擠。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霧中的黃山像極了一幅山水畫。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打卡迎客鬆。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下山時,雨絲毫沒有停的跡象,通往纜車的路上排起了長隊,遊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應急走道。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畫外音:“等等!么哥你這寫的啥玩意兒?莫非要放棄寫科技,轉型做旅遊博主了?”

咳咳……這位大哥請先收起二十米長的刀和兩百斤的錘子,現在讓我們回到正題。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文章開頭我說要來“探索智慧旅遊”,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剛才掃碼賣傘那位,還沒見著什麼特別科技感的東西。


2.尋找“智慧旅遊”

趁著排隊,我決定四處找找黃山“智慧旅遊”的痕跡,發現一些端倪。

比如,山裡居然有滿格 WiFi 信號,連上去測個速發現網絡居然比我家還好,打遊戲看視頻都不成問題。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另一個可疑之處,是景區很多地方都貼著帶二維碼的海報,比如這張買索道票的二維碼。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掃進去是黃山旅遊的官方公眾號,裡面除了線上購票、訂酒店、租車,還有攻略和天氣等等。

頂部還會告訴遊客看到雲海和日出的概率。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叫“一碼遊黃山”,是黃山智慧旅遊的項目之一。

當地機場、火車站、遊客集散地都貼了類似二維碼,遊客掃碼進入微信公眾號或是小程序直接對接黃山旅遊官方平臺。

如此一來,退票、投訴維權等流程也能直接對接官方,順暢不少,而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價格也便宜些,可謂是“有碼勝無碼”

難怪山腳下的售票處沒什麼人,原來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掃碼買票,刷二維碼或身份證就進來了。

但這也不是“智慧旅遊”的全部,還有一部分“智慧”是遊客看不到的。

我們一行人去拜訪黃山智慧旅遊公司,並參觀了景區的指揮調度中心,大屏幕上正顯示景區的監控狀態。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攝像頭覆蓋景區內網,24小時工作,數據直通公安系統。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他說,目前整個黃山的核心景區已經覆蓋 WiFi、攝像頭和熱感系統,整套系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眼睛和皮膚。

通過它們,指揮調度中心可以看到每個區域的遊客數量、擁擠程度、天氣等狀況,然後根據情況來安排工作人員前往協調,確保遊客的安全和體驗。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黃山景區人數實時統計圖



也就是說,之所以剛才下山隊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揮調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員到現場維持秩序。

對於熱門景點來說,排隊秩序永遠是個問題。指揮調度中心就相當於黃山景區的“操作系統”,可以起到“負載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員舉了個例子:

“黃山有兩個入口,前山和後山,兩邊的索道運力不一樣,遊客路線也沒法確定,大量遊客們恰好都選了同一條通道,就容易造成擁堵。

通過數據採集和實時調度,可以將後面排隊的人調配到另外一條通道,減少排隊時間。”

屏幕上又晒出一張GPS定位系統圖: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工作人員告訴我,當景區出現一些危險狀況,指揮調度中心會通過 GPS 定位找到距離最近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救援。

同時,景區還配有雷電預警、停水調度、森林防火系統等等,這些都是景區的“免疫系統”

遊客的安全、黃山自然景觀的安全,靠的全是這些。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還有一部分“智慧”則體現在營銷和管理層面。

黃山旅遊的副總裁王坤告訴我,通過採集和分析數據,智慧旅遊平臺可以瞭解遊客的屬性、旅行動機和需求,繼而優化廣告投放和各項服務。

具體採集信息的技術方法很多,隨便舉個例子:停車場的攝像頭通過檢測車牌號就能知道哪些地區自駕群體多,以及有多少遊客在本地租車出行。

為了把遊客的數據用起來,他們目前正在打通停車場、公司內部管理、酒店、票務等多個業務的數據,讓整個景區變成一個“智慧體”。

雖然背後的這些事不會被遊客看見,卻深刻影響著他們的旅遊體驗。

當某個遊客從黃山遊玩歸來,隱約感覺:“今天這趟旅遊運氣真不錯,預訂酒店門票很順利,入場不怎麼排隊,景區也不擁擠,山上還有信號和WiFi … …”

他或許不會想到,這一切並非自然而然發生,而是人為干預和技術應用的結果。

聽完工作人員的講解,我想起之前去杭州的一次經歷。

打車的路上我發現不怎麼堵車,就跟司機師傅聊起杭州市利用“城市大腦”改善交通的事,結果司機師傅一臉懵逼,表示你踏馬在說啥我也一字也聽不懂。

這位司機師傅並不知道“城市大腦”的存在,卻絲毫不影響他因此受益。

杭州市這幾年從全國“擁堵城市排行榜”的前幾名猛降到30多名,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智慧交通”。每2分鐘,系統就對整個城市的路況進行一次“掃描”,控制交通信號燈來引導車輛,盡力避免交通擁堵。

這些,大部分吃瓜群眾並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杭州市裡車輛川流不息,黃山景區人來人往,你我身處於一個龐大的智慧調度體系中而不自知,就像你身上的某一個細胞感受不到“你”的存在。

人們也更難料到,自己諸事順利的背後居然會跟機房裡那些低聲嗡鳴的服務器主機有關。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你以為的歲月靜好,是有機房的主機和運維在替你負重前行


3.雲計算篇

在為黃山遊客“負重前行”的人裡,有個哥們叫王書生,他是黃山旅遊信息技術部的負責人。黃山景區的高峰限流5萬人,但凡IT系統出點問題,他第一個背鍋沒跑,遊客們投起訴來一點都不含糊。

所以早幾年前,每到黃山的旅遊高峰期,他就慌得一比。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王書生


2015年出的那次突發情況,至今說起來都讓他心有餘悸。

當時,機房的一個關鍵的交換機不知是因為潮溼還是線路老舊,莫名其妙就壞了,導致景區酒店的管理系統和票務系統當場撲街。

買了票的遊客入不了場,訂了酒店的遊客開不了房,眼看著景區入口和酒店大堂滯留的遊客越來越多,投訴電話一個接一個。

情急之下,公司趕緊調派大量工作人員到售票處人工售票,協調遊客入場和辦理入住。

“幸好當時是中午,已經避開了早上的遊客高峰,加上公司一套應急預案,這才穩住局面。”

王書生說,黃山旅遊的機房裡最早一批服務器是04年買的,由於潮溼和雷雨天氣,再加上機房線路老化,很容易出現各種突發又棘手的問題。

再加上外部網絡攻擊,技術部門需要隨時應對突發,那幾年他腦袋上的鴨梨簡直比黃山還大。

不過,他說從去年開始,自己背上的擔子就輕了不少,原因是黃山旅遊跟中國電信天翼雲合作,把所有核心IT系統都遷移到了電信機房和天翼雲。於是,本著孔融讓鴨梨的精神,王書生反手把壓力拋給了黃山電信。

接手的哥們叫江泳,他是黃山電信雲和物聯網的負責人。其實對他來說,壓力並沒有王書生那麼大。

因為很多傳統機房會遇到的問題,對中國電信的雲機房來說根本就不存在。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江泳


首先,他不用擔心機房老化問題。

江泳告訴我,中國電信在黃山本地建了一個A級的數據中心,機房從溫度、溼度、通風、空氣淨化到硬件、線路等都有有嚴格的管理規範。線路短路、斷電等問題在電信級機房根本不會出現。

其次,服務器抗壓能力和安全性也比傳統機房大大增強。

江泳說,景區在人流高峰時,網絡訪問會突然增加,傳統服務器會遇到瓶頸,但云計算可以提前對算力、網絡資源進行調配。

抗網絡攻擊能力方面,普通公司的機房跟電信級的機房也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在沒有上雲之前,景區的IT系統往往只能“單打獨鬥”,獨自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黑客毛賊或悍匪,上了雲,則相當於進了雲計算廠商搭建的碉堡裡,直接獲得雲廠商的雲安全防護。

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當地政府和公安局的數據也託管在這個機房。

江泳說,在應對外部流量攻擊方面,中國電信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雲網融合

中國電信本身就是做網絡起家的,如果把網絡帶寬看做公路,網絡流量是行駛的車,那麼俯瞰中國互聯網,大部分車輛都跑在中國電信建的公路上,或者要從中國電信的高速出口(網絡出口)才能上高速公路(骨幹網)。

於是,中國電信也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來抑制網絡流量攻擊。

當網絡流量從四面八方湧入你的服務器,中國電信可以直接在網絡層面就能“把路封死”,從源頭上遏制住網絡攻擊。

江泳還告訴我,即便服務器真出了問題,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有備胎。

他說目前黃山智慧旅遊公司用的是一套混合雲架構(即:公有云和私有云組合使用),核心IT系統託管在在黃山電信本地的機房,並且在天翼雲上弄了一個“雲備胎”,所有核心數據會實時同步到天翼雲上。

如此一來,本地系統一旦出現任何問題,都能直接從雲上拉數據進行恢復。

反過來,即便出現極端情況比如網絡光纜被挖斷,網絡完全斷開,由於機房就在本地,景區各項系統也能正常運作……

到這一步,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早些年,很多傳統政企都排斥雲計算,因為直覺上大家會覺得雲計算不太安全、不穩定,自家系統還是放在自家機房比較好,怎麼可以放在別人家(雲廠商)的服務器呢?一來斷網怎麼辦?二來數據放在別人那也不放心。

如今從黃山景區的例子看來,情況完全反轉過來了,無論是從穩定還是安全上來看,雲廠商都給出了比自建機房更靠譜的方案。

---

有人把互聯網發展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上半場以互聯網公司野蠻生長為主,下半場則是大批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為主。

回過頭來看其實不難發現,黃山國內旅遊景區是“下半場”的一個典例,雲計算和網絡就像當年通水、通電一樣,正對一個個傳統企業進行升級改造,未來逐漸發展成現實世界的基礎設施。

黃山是中國最早一批做智慧旅遊試點的景區之一,也是最早做信息化建設的一批景區。

王坤告訴我,02年他第一次來黃山時,下了火車,連公交車都沒有,他就打了一輛黑車,麵包車裡擺著木頭小板凳那種,一路來到黃山腳下。

那會兒別提什麼“智慧旅遊”,連個像樣的信息化系統都沒有,全靠人工售票。這十幾年,黃山經歷了從純人工管理到信息數字化,再到用上雲計算的過程。

不難想象,全國的各大旅遊景點或多或少也正在經歷類似的信息化變遷。除此之外,政務、醫療、教育、交通、工業製造、旅遊等各個領域也都在逐步上雲,和互聯網緊密融合,這也是“智慧XX”出現得越來越多的原因。

“下半場”帶來的變化未必像“上半場”那樣酷炫浮誇,相比之下它會更加內斂,甚至有時候看起來有點low,不那麼浮誇酷炫有科技感。

也許,只是在餐桌上貼了個二維碼,也許,只是醫院開了個掛號小程序,但這些無一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我們身在其中,就像生活在水裡的魚,一時之間很難感受到什麼微妙變化,但隨著時間累積,終有一天會有所察覺。


別人去黃山看雲海,我在黃山看雲計算


再介紹一下我自己吧,我是謝么,科技科普作者一枚,日常是把各路技術講得通俗有趣。想跟我做朋友,可以加我的個人微信:xieyaopro。不想走丟的話,請關注【淺黑科技】!(別忘了加星標哦)

【淺黑科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