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黃埔區 聲優初體驗 民俗 詩經 廣州黃埔發佈 2017-06-26

在黃埔,有一種舞叫貔貅舞;在黃埔,有一類歌叫客家山歌。作為黃埔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對它們的瞭解有多少呢?

今天我們來說說上承《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起源

客家山歌是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始,用客家方言演唱,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無論是在農耕時代,還是在革命鬥爭年代,都曾為該地區人民的生活及工作帶來了激情。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除了繼承《詩經》中的傳統風格,客家山歌還受到唐詩律絕和竹枝詞的重大影響,同時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優秀成分,千百年來,久唱不衰。它是客家人的口頭文學,富有客家人的語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獨立一支。

客家人由於所處環境的關係,終日作業于田野山嶺之間,並且男女俱出,沒有“男子事於外,女子事於內”的嚴格差別。客家人的性格,大都簡樸耐勞,很少慵惰浮誇之態,保存著古代中原人的風氣。這些都頗和客家山歌的產生有點關係。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任何一種藝術都有其社會背景和歷史源流。山歌之所以風行於客家地區,大致有下列四種原因:

1

客家多分佈於華東南各省山區地帶,日常生活與“山”發生關係,而且客家風俗是婦女與男子同樣擔任著山間的各種操作,在長期的山間共同工作中,男女互相傾訴衷腸是預料中事,而山歌是有音韻的言詞,比一般語言更能表達情意。

2

客家因居住在山區地帶,工作較為辛勞,一旦走到山上或原野谷中,不免感到心情愉悅,而欲唱幾首歌來發洩自己的感情。

3

舊時客家因沒有其他較為完備而普遍的民俗娛樂,平時抑制的情感不能獲得適當的宣洩,而唱山歌正是一種大眾化的娛樂,所以一般男女對它都有共同的喜愛。

4

在客家社會裡,舊禮教束縛很嚴,平常在家庭中或鄉村裡,男女之間保持嚴格的界限,除了夫婦關係,男女間的社交活動是非常稀少的。即使是夫婦之間,也很少有輕鬆的生活節目。由於在家裡拘束過嚴,所以到了山間就好像精神得到了解放,所以會自然地唱起山歌來。

▌客家山歌遍佈黃埔

黃埔區客家山歌是九龍鎮和聯和街客家人用客家方言吟唱的民間歌曲。它隨客家人遷入此地而逐漸形成,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遷。

黃埔區客家人的遷入,有較深的歷史淵源。根據著名學者羅香林對客家源流的研究,歷史上客家民系經歷過5次遷徙。其中南宋之後,閩贛粵交界一帶的客家人開始向粵東地區和粵北地區遷徙(羅香林《客家研究導論》)。

而廣州地區的客家人從粵東北地區遷入,據《白石崗廖氏族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修]介紹,廖姓先祖在清康熙年間由紫金遷入現在的九龍鎮白石崗村。蘿崗一帶的客家人遷入並發展至今,已有3萬多人,佔蘿崗區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黃埔區的客家人分佈在區內的蘿崗街、永和街、聯和街、九龍鎮,其中以九龍鎮和聯和街最為集中。

黃埔區客家山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九龍鎮的客家人從清康熙年間遷入後,客家山歌演唱習俗發生了變化。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最初,他們是在上山勞動的時候,一邊勞作一邊隔山對歌。以山歌對唱來娛樂身心,這算是比較早的發展形式。也有不少村民在農閒期間,成群結隊地在田間地頭對歌,打發農閒時間,並形成了習俗。抗日戰爭時期,客家山歌成為發動群眾、鼓舞士氣的精神武器。新中國成立後,當地的客家人把一些方言俚語和地方風物融入山歌中,並自發組織各種山歌演唱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今日的黃埔客家山歌。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客家山歌旋律優美,幾乎所有曲調中都有顫音、滑音、倚音等裝飾音,因而使旋律變得迴環曲折、委婉動聽。黃埔區客家山歌的腔調,主要有春牛調、過山拉、五句板、四句板和採茶調。內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山歌活動的組織形式有二:一是在農閒、節慶期間,民間自發組織演唱,譬如九龍鎮;二是在基層政府引導下,民眾組織山歌隊,定期開展活動,譬如聯和街。

在黃埔,有一種天籟之音,你聽過嗎?

現在,廣州市民間文化(客家山歌)傳承基地設在黃埔區九龍鎮。九龍鎮的洋田村積極探索民間民俗文化的傳承模式,一是大手筆興建文化廣場,讓民間民俗文化愛好者有演練場所;二是大力支持隊伍組建,形成了人員齊全、裝備齊整、訓練經常的客家山歌隊;三是重視民間文民俗化的薪火相傳。從校園入手,把客家山歌引進校園,讓民間民俗文化在新生代身上繼續延伸。

本文轉自公眾號“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