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黃金 孟子 菜根譚 朗讀者 2019-06-25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作者:儒風君

文稿來源:儒風大家


1

要修身,先修口

一個人說話的方式,直接反映他自身的修養。

關於如何修口修身,古人留有不少至理名言。

《小窗幽記》有言:“喜傳語者,不可與語;好議事者,不可圖事。”

喜歡到處傳話的人,不能跟他傾訴重要的事情;喜歡議論是非的人,不足以與之一起策劃大事。

孫子曰:“贈人益言,貴比黃金;傷人之言,惡如利刃。”

口吐善言,比贈人黃金更珍貴;出口傷人,比拿刀刺傷別人更可怕。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的力量影響巨大,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容易被人忽視。

人這一生,只用一兩年時間就能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幾十年才能學會閉嘴。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說話,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藝術,更是溝通人際往來的工具。

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照顧對方的感受。

因而往往適得其反:我們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

學會控制自己的語言,是一門了不起的學問。

不要隨便惡口、妄言、綺語、兩舌。

惡口,就是用惡毒的語言去攻擊他人,對他人造成傷害。

妄言,就是信口胡說,沒有事實根據,說話不負責任。

綺語,就是花言巧語,專講好聽的話來蠱惑人心,矇騙他人。

兩舌,就是搬弄是非,背後說人壞話,或挑撥生事,或損害他人名聲。

無論什麼時候,一定要點到即止:

懂與不懂,不多說。

心亂心靜,慢慢說。

若真沒話,就別說。

2

學做事,先做人

相傳,古時候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要為自己找一個接班人。

他叫來自己最看好的兩位徒弟,給了他們每人一袋稻穀:“現在你們手上有一樣的稻穀,給你們一年時間,誰最終收穫的稻穀多,誰就是我的接班人。”

春去秋來,一年的時間轉眼過去。

大徒弟挑著滿滿一擔的稻穀回來了,二徒弟卻顆粒無收。

正當大徒弟滿心歡喜,以為自己即將接管寺廟時,老方丈卻宣佈由二徒弟來做自己的接班人。

大徒弟不服氣,爭辯道:“不是說,誰收穫的稻穀多,誰就是接班人嗎?”

老方丈一語道破玄機:“我給你們的稻穀,都是煮過的,根本就無法播種。你雖有了收穫,卻失了誠信。”

最終,二徒弟因為自己寶貴的品格,成為了方丈的接班人。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古人云:子欲做事,先學做人。

人品是立德之本,是一個人最穩固的底牌。

人品不過關,就算能力再強,做事再快,也難走得長遠。

人品好的人,不僅做事可靠,而且活得踏實,睡得心安。

"人"字不過一撇一捺,寫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世間變幻無窮,唯有人品不會隨著時間而褪色。

孟子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們總是更願意與厚德之人相處。

人品好,自然會有好人緣。

人品好的人,事越做越順,路越走越寬。

朗讀君將和《小窗幽記》並稱“中國三大處世奇書”的修身養性的經典讀本《圍爐夜話》《菜根譚》,一次為你全部找齊。

處世奇書《小窗幽記》:修身先修口,做事先做人

▼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進入購買,中國人處世智慧全在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