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記憶,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內涵,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

黃河博物館舊館位於河南鄭州花園路與迎賓路交叉口,迎賓路402號。成立於1955年,隸屬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作為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水利行業博物館,是我國唯一以黃河為主題陳列內容的自然科技類博物館。

一個城市的記憶,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內涵,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


黃河博物館的前身是治黃展覽會。1957年7月,改名為"治黃陳列館"。1960年初,因國家經濟困難而閉館。1972年,又改館名為"黃河展覽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隨著治黃事業的發展、藏品的日漸豐富和麵向社會服務的需要,1987年6月,正式更名為黃河博物館,舒同先生題寫館名。

一個城市的記憶,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內涵,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


黃河是貫穿黃河博物館基本陳列的主線。它通過600餘幅照片、豐富的歷史文獻和珍貴的文物標本、燈光圖表、過水工程模型、錄像和觸摸屏等,生動展示和介紹了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的地理、地貌、氣候等自然概況、燦爛的黃河文化以及歷代水患災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資源開發利用、治理開發的遠景規劃等內容。隨著展線的迂迴曲折,觀眾猶如徜徉於"九曲十八彎"的母親河之上,感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蓬勃向前的精神之力。陳列還充分展示了黃河洪水暴戾無常、肆虐為害的一面: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其輸沙量高居世界首位,每年通過三門峽的泥沙達16億噸,相當於一米高寬的土體繞地球赤道27圈。大量的泥沙淤積在河南以下的下游河道,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黃河又善淤、善徙、善決,在1949年以前的兩千多年中,決口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給下游兩岸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黃河至今仍是中華民族的心腹大患。陳列還突出展現了1946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流域人民在上中下游綜合治理開發,初步建成"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體系,實現了歲歲安瀾,減少損失數千億元人民幣這一輝煌業績。1999年底,基本陳列中新增添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黃河流域數字化地圖玻璃地臺,面積達30平方米。黃河從源頭到入海口5464公里的幹流和眾多的支流所經過的高山峽谷、丘陵溝壑、湖泊沙漠、都市城鎮、交通網道以及黃河上已建的水利工程、防洪堤等都立體、直觀、清晰、藝術地展現出來。觀眾可以在玻璃地臺上自由行走,儘快觀覽,跨越黃河在這裡已不是夢想。黃河博物館還新設一個綜合展廳,並配以10臺模型VCD,觀眾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一覽黃河歷史春秋。

一個城市的記憶,更是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內涵,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


黃河博物館是鄭州市五十年代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鄭州市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階段性標誌,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黃河特色的藏品系,是具有地區特色的中原特色博物。第五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河博物館舊館位於鄭州紫荊山路4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