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乾坤灣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黃河在形態各異的諸多彎道中,流經晉陝大峽谷中段,地處山西省永和縣與陝西省延川縣之間依次形成的英雄灣、永和關灣、郭家山灣、河澮裡灣、白家山灣、仙人灣和於家咀灣七道大灣,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密集、規模最大、發育最完好的幹流峽谷型蛇曲,總稱為“乾坤灣”。

從高空1300米處俯瞰,這一段黃河千迴百轉,就像是一條蜿蜒盤旋、鱗光閃閃的巨龍在群山間飛騰。乾坤灣與故宮九龍壁上的龍,皇帝龍袍上的龍,貴州苗族、布依族、水族銅鼓、禮服上的龍,以及山西、陝西兒童肚兜上繡的龍彎曲走向如出一轍。經專家鑑定,乾坤灣是中華龍之源。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英雄灣

英雄灣位於南莊鄉咀頭村西1千米處,是永和蛇曲第一灣。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黃河的三級階地:一級階地高出河水面8-10米,有1-2米厚的河道礫石層;二級階地高出河水面30-40米,深藏在黃土之下;三級階地高出水面200-250米是基岩臺地,其上覆蓋著離石黃土。2006年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對國家地質公園進行勘界,因紅軍崖在此灣區域,為紀念東征時犧牲的紅軍英雄,故命名為英雄灣。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永和關灣

永和關灣,是黃河古渡口,屬晉秦關津要道,素以歷史悠久著稱。《元和郡縣誌》載永和縣以西有永和關古渡口。證實公元220年前,這裡就是一處黃河古渡。水上交通發達,陸地山路崎嶇。自古先民上至包頭、磧口、軍渡,下至禹門口、壺口,在黃河上運輸糧食、紅棗、藥材,形成了繁忙的交通樞紐,極大地豐富了黃河沿岸的商業貿易,帶給群眾諸多生活便利。古老的歷史積澱了古老的文化。在這裡, 您可以觀賞伏羲石、駱駝龜石、風蝕摩崖、白家祠堂、古槐、炮樓等自然風光及文化沉澱。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郭家山灣

鳥瞰郭家山灣,黃河谷道像畫家的神來之筆,勾勒出一幅半月形河圖,把東岸圈成一個半島。半島三面臨水,東邊連接呂梁山脈邊緣,呈東高西低的一個斜面,好似鳳凰開屏。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河澮裡灣與白家山灣

黃河流經永和縣打石腰鄉河澮裡村與陝西延川縣伏羲村兩座山峰中形成一個“S”形的灣,形同太極雙魚。相傳三皇之一的伏羲據此地啟發,仰觀天象,俯視河山,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悟出了萬物對立統一的陰陽相生相剋的大道理,根據自然風水現象創造了八卦圖和太極陰陽理論,開創了華夏文明先河。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仙人灣

在永和縣閣底鄉石家灣村西南黃河石崖上有一洞穴,傳說遠古伏羲畫八卦時曾居住,人稱仙人洞,人民把仙人洞所在的灣叫仙人灣。黃河在這裡大幅度扭轉,形成了320°的大轉彎。站在黃河岸邊俯瞰,中國河流中規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盡收眼底。仙人灣,被譽為“黃河上最美的灣”,是黃河蛇曲的代表。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就修建於此。

細數永和的那幾道灣!

於家咀灣

於家咀灣是乾坤灣的最後一道大灣,也是東征紅軍回師西渡的主要渡口。1936年,毛澤東就是在這裡渡河返回延安。

轉自:永和日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