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

黃瓜 後趙高祖 端午節 黃鱔 隨園食話 2017-06-02

原文:[醬王瓜]:王瓜初生時,擇者醃之入醬,脆而鮮。

淸 袁枚《隨園食單》小菜單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農曆五月陽曆是六月,杭嘉湖地區稱之五黃月,又叫五黃六月,端午又是兩個五,端午那天,必須吃雄黃酒、黃魚、黃瓜、鹹鴨蛋黃以及用黃豆飯裹的粽子,稱為“吃五黃”,民間有“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的說法,此食俗由來已久。“五黃”者,為黃瓜、黃鱔、黃魚、鹹蛋黃、雄黃酒(說法不一,有人將黃梅、黃泥螺也作五黃之一。因雄黃有毒,現今將雄黃入白酒內飲者已少見,今多見以黃酒替代雄黃酒。“五白”者,為白切肉、白蒜頭、白斬雞、白豆腐、茭白。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為什麼在端午節吃五黃呢? 根據國醫陰陽五行的理論,農曆五月五的端午,正當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前後,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端午節的中午,則是端午節這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辰,故端午節之中午,按陰陽五行的理論推論,應為“陽中之陽”,若在這一時辰食“五黃”,“五黃”指的是: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不但可祛五毒,還可借用端午節的“陽、陽”之力,以達到抑制、祛除諸多黴運,增強自身的“精、氣、神、血”及交“旺運”的目的。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這是因為雄黃是一味中藥,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雄黃有毒性,現在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黃魚:黃魚平時喜歡棲息在較深海域,四到六月份在近海洄游產卵,秋冬又回到深海區,所以被用作端午前後的時令菜。不過,因為過度捕撈和環境汙染,我們現在吃的所謂大黃魚基本都是養殖的。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黃鱔通過人工繁殖,現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而過去,黃鱔是在端午時節吃的。經過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甦,再加上天氣轉暖,食源豐富,端午時節的野生黃鱔格外的體壯肥美,而且此時黃鱔肉質細嫩,是擇食的最好時節。這時候的黃鱔還很補,古時醫書也曾有記載,黃鱔之功用為補虛損,除風溼,強筋骨。因此,民間素有“端午黃鱔賽人蔘”的說法。但需要注意:黃鱔體內含組氨酸較多,死後體內的組氨酸迅速分解為有毒的物質組胺,食後易中毒,故死黃鱔不能吃。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五黃中的黃瓜有夏季“第一瓜果”之稱。農曆5月黃瓜新上市,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黃瓜有清熱解毒、解渴生津之功,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吃鹹蛋是端午的習俗,鹹蛋黃沒有黃鱔、黃魚和黃瓜的時令性,因為有個“黃”字,於是也進入了“五黃”的行列。端午吃鹹蛋黃,寓意著健康平安。民間有“吃了鹹蛋黃,夏天不中暑”的說法,鹹蛋黃具有一定的防暑、開胃的作用。夏天人體容易出汗,鹹蛋黃還可補充人體缺失的鹽分。端午吃五黃,寓意著健康平安,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的特色營養和意義,同時這也是古人總結和流傳下來的。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即然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今咱就先聊聊這五黃之一的黃瓜,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從此胡瓜就成了黃瓜。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問題來了,有人常問,黃瓜為什麼不黃呢? 其實黃瓜還真黃,不過黃瓜年輕的時候足是湛青碧綠的,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後,黃瓜老了,有了成熟的風情和韻味,便退去了綠色,起皺,轉硬發黃,並且暗淡無光,這時才真正稱的上“老黃瓜”。因此有了“老黃瓜刷綠漆——不嫩裝嫩”之諧謔語。餘杭人所謂的黃瓜是菜瓜,黃瓜和菜瓜是有區別的,單從外表看,菜瓜比較長,比較細,身上多刺,外表綠色,果肉白色或淡綠色;而黃瓜比較短,比較鼓,身上少刺,成熟時呈嫩果顏色由乳白至深綠。因為兩種瓜長得像,也不知從何時起,菜瓜被混叫成黃瓜了。黃瓜清脆爽口,不管是用來做拍黃瓜,還是拿來烹炒,都是一道很美味的菜餚。黃瓜製法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了,不過大家想要吃到營養、好吃又鮮嫩的黃瓜,可是要費一番功夫要會挑。黃瓜大致可分為刺黃瓜、短黃瓜、小黃瓜等幾個常見的品種,每一個不同的品種,口感都是不一樣的,而肉質比較脆嫩的,當屬刺黃瓜,這種黃瓜的品質是上乘的。所以大家在購買黃瓜時,不妨把注意力多放在刺黃瓜的身上。黃瓜外皮帶著的刺非常的重要,它是判斷黃瓜是否鮮嫩的標準。如果黃瓜外皮的刺又小又密,而且用手輕輕一摸過去就會碎斷的話,說明這類黃瓜的非常鮮嫩可口的。如果是那種刺很大很稀疏的黃瓜,通常口感比較差,沒啥黃瓜味。如果是無刺的黃瓜,則說明瓜已經老了。如果黃瓜的瓜身比較直,而且又細長均勻的話,這類黃瓜的肉質一般都是比較好的,口感自然也不會有差的。如果黃瓜的瓜肚比較大,頭又尖尖的,脖子細細的,這類畸形的黃瓜,自然有可能是發育不良或者存放時間太久而變老了的黃瓜,肯定不好吃,建議不要購買。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黃瓜有“平民蔬菜”之稱,脆甜多汁、物美價廉,而且有美容減肥、利尿防病的功效,受到人們的喜愛。用黃瓜敷臉是有一定好處的,進入冬季後肌膚更容易乾燥缺水、暗黃失色。使用黃瓜敷臉可以起到很好的補水潤膚的作用,防止和緩解肌膚出現乾燥缺水的現象。順便說一下,杭州人王、黃不分,黃瓜亦叫王瓜,王魚就是黃魚。袁枚祖籍杭州,故把黃瓜稱為王瓜,《隨園食單》王瓜記載有兩個菜,雜素單記載是用來炒魚片,製法是草魚切片先炒,在加王瓜片,用醬汁煨。用做黃瓜做菜很講究,過去廚師考核曾有一個題,切一盤冬天吃的黃瓜,切一盤夏天吃的黃瓜,正確答案是冬天黃瓜嫩宜切厚點,夏秋季的黃瓜老可切薄些。黃瓜做菜同是一理,黃瓜炒魚片最好去皮片要厚些,這樣比效搭,而用黃瓜做湯就要略薄一些,不可一樣。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隨園食單》小菜單有醬王瓜,原文是:“王瓜初生時,擇者醃之入醬,脆而鮮。”醬黃瓜具有獨特的風味,以脆嫩爽口、香甜鮮美著稱,被譽為“醬菜之寶”。色澤褐綠,醬香濃郁,鹹淡適中,脆爽怡人。製作醬黃瓜須先醃後醬,嫩黃瓜洗淨後瀝乾水分,把鹽放入黃瓜中,用手搓勻,醃製5天,每天翻動2次篦去小黃瓜醃出的水。醃過的黃瓜中放入白糖,幹黃醬用水懈開,把醬湯過篩後放入黃瓜中,攪拌均勻,醃製5天,每天翻動2次。把小黃瓜放入保鮮盒中,密封后入冰箱醃製15天,5天翻動一次,醃漬透即可食用,醬黃瓜除了作小菜佐粥下飯,亦可制菜,隨園菜醬瓜野雞丁,素燒鵝裡都有醬黃瓜。

又到了吃 “五黃”的季節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