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1992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國吹遍了神州大地。7月16日這一天對王旺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高票當選為華夏窯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始正式領航華窯這艘大船。

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王旺林為華窯這艘大船掌舵定向。他的“小法人、大集團”的改革設想讓華窯成為了一艘“航空母艦”。在他看來,華窯就好比一艘“航母”,雖然能夠抗擊風浪,但如果所有人都窩在這艘“航母”上,只能被動挨打。母艦要生存要前進,必須發展有戰鬥力的戰機——小法人,既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協同作戰。

他的改革設想在全體員工中引起共鳴。隨著二級法人負責制、人事財務制度改革的推行,第一次改革拉開序幕。針對企業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經濟效益徘徊不前的情況,1996年又進行了第二輪改革,通過優化機構設置,明確權利責任,激發幹事活力。1999年,王旺林將所有分公司全部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從體制上、機制上確立了責任公司的主人翁地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這三次改革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效益凸顯。2000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億元,華窯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2005年6月,華窯乘勢而上,進行脫胎換骨地第四次改革。這一年年底,華夏窯爐公司正式完成改制,退出國有企業序列。2006年1月,改制後的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掛牌。至今,華窯品牌企業達30餘家,奠定了黃岡華夏窯爐企業規模及發展的雄厚基礎。

“改則活,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條。”談到之前的改革,王旺林信念依然堅定。

搶灘市場 奮勇爭先立潮頭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1992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國吹遍了神州大地。7月16日這一天對王旺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高票當選為華夏窯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始正式領航華窯這艘大船。

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王旺林為華窯這艘大船掌舵定向。他的“小法人、大集團”的改革設想讓華窯成為了一艘“航空母艦”。在他看來,華窯就好比一艘“航母”,雖然能夠抗擊風浪,但如果所有人都窩在這艘“航母”上,只能被動挨打。母艦要生存要前進,必須發展有戰鬥力的戰機——小法人,既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協同作戰。

他的改革設想在全體員工中引起共鳴。隨著二級法人負責制、人事財務制度改革的推行,第一次改革拉開序幕。針對企業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經濟效益徘徊不前的情況,1996年又進行了第二輪改革,通過優化機構設置,明確權利責任,激發幹事活力。1999年,王旺林將所有分公司全部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從體制上、機制上確立了責任公司的主人翁地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這三次改革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效益凸顯。2000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億元,華窯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2005年6月,華窯乘勢而上,進行脫胎換骨地第四次改革。這一年年底,華夏窯爐公司正式完成改制,退出國有企業序列。2006年1月,改制後的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掛牌。至今,華窯品牌企業達30餘家,奠定了黃岡華夏窯爐企業規模及發展的雄厚基礎。

“改則活,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條。”談到之前的改革,王旺林信念依然堅定。

搶灘市場 奮勇爭先立潮頭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窯作為黃岡最早融入市場經濟的企業,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就靠自己闖市場、求生存,逐漸打開了局面。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1992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國吹遍了神州大地。7月16日這一天對王旺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高票當選為華夏窯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始正式領航華窯這艘大船。

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王旺林為華窯這艘大船掌舵定向。他的“小法人、大集團”的改革設想讓華窯成為了一艘“航空母艦”。在他看來,華窯就好比一艘“航母”,雖然能夠抗擊風浪,但如果所有人都窩在這艘“航母”上,只能被動挨打。母艦要生存要前進,必須發展有戰鬥力的戰機——小法人,既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協同作戰。

他的改革設想在全體員工中引起共鳴。隨著二級法人負責制、人事財務制度改革的推行,第一次改革拉開序幕。針對企業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經濟效益徘徊不前的情況,1996年又進行了第二輪改革,通過優化機構設置,明確權利責任,激發幹事活力。1999年,王旺林將所有分公司全部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從體制上、機制上確立了責任公司的主人翁地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這三次改革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效益凸顯。2000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億元,華窯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2005年6月,華窯乘勢而上,進行脫胎換骨地第四次改革。這一年年底,華夏窯爐公司正式完成改制,退出國有企業序列。2006年1月,改制後的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掛牌。至今,華窯品牌企業達30餘家,奠定了黃岡華夏窯爐企業規模及發展的雄厚基礎。

“改則活,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條。”談到之前的改革,王旺林信念依然堅定。

搶灘市場 奮勇爭先立潮頭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窯作為黃岡最早融入市場經濟的企業,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就靠自己闖市場、求生存,逐漸打開了局面。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從承建湖北漢陽瓷廠窯爐建造工程,到獨立承接江西景德鎮陶瓷廠、釉面磚廠建造配套系統工程,再到自行設計施工河北唐山黃各莊鄉陶瓷廠窯爐改造配套工程……華窯因地制宜開創了靈活多變的合作方式、貿易方式,形成了具有華窯特色的市場發展模式。

改制後,華窯發力更加迅速。2006年,公司斥資6500萬元在黃州西湖工業園新建工業窯爐基地,旗下還有多家企業相繼建設各自的生產基地,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合作方式靈活——市場開發由業務中介、業務合作、獨立拓展到客戶主動找上門;工程形式由清包(包工)、大包(包材料)到總承包;市場體制由總公司集約型統包統攬到旗下各公司自主出擊直面市場。

業務遍及全球——由陶瓷領域向建材、冶金、化工、環保等領域擴展;業務遍及國內所有省、市、自治區,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巴西、祕魯、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中東、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類實現裂變——從簡單磚砌隧道窯向製造鋼結構組裝現代化、控制自動化各類窯爐的大轉變。目前,以華窯為龍頭的黃岡窯爐已涉及到陶瓷、建材、冶金、化工等10多個行業領域,產品包括陶瓷輥道窯爐、衛生潔具隧道窯爐、磚瓦隧道窯爐、冶金工業窯爐、玻璃窯爐、稀土窯爐、高壓電瓷梭式窯爐、石灰窯爐、微晶玻璃窯爐、炭素窯爐、煉焦窯爐、化工窯爐等100多種,同時還有窯爐傳動、進出窯機、風機等多項與窯爐相配套的產品,能夠大大滿足市場需求。

產值突飛猛進——由20世紀80年代的幾百萬元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幾千萬元。1994年底業務量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5年邁人10億元大關。2011年後,華窯旗下企業總產值達50餘億元。

創新永不止步——生產的陶瓷、建築瓷、衛生瓷、磚瓦、高壓電瓷等窯爐產品具有絕對優勢,經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工業協會調查論證,目前黃岡窯爐企業生產的陶瓷窯和磚瓦窯佔國內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50%和60%以上,市場佔有率居行業首位。開發的新型冶金、化工、煉焦等窯爐產品有重大技術突破,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

技術攻關 產業抱團共崛起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1992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國吹遍了神州大地。7月16日這一天對王旺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高票當選為華夏窯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始正式領航華窯這艘大船。

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王旺林為華窯這艘大船掌舵定向。他的“小法人、大集團”的改革設想讓華窯成為了一艘“航空母艦”。在他看來,華窯就好比一艘“航母”,雖然能夠抗擊風浪,但如果所有人都窩在這艘“航母”上,只能被動挨打。母艦要生存要前進,必須發展有戰鬥力的戰機——小法人,既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協同作戰。

他的改革設想在全體員工中引起共鳴。隨著二級法人負責制、人事財務制度改革的推行,第一次改革拉開序幕。針對企業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經濟效益徘徊不前的情況,1996年又進行了第二輪改革,通過優化機構設置,明確權利責任,激發幹事活力。1999年,王旺林將所有分公司全部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從體制上、機制上確立了責任公司的主人翁地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這三次改革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效益凸顯。2000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億元,華窯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2005年6月,華窯乘勢而上,進行脫胎換骨地第四次改革。這一年年底,華夏窯爐公司正式完成改制,退出國有企業序列。2006年1月,改制後的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掛牌。至今,華窯品牌企業達30餘家,奠定了黃岡華夏窯爐企業規模及發展的雄厚基礎。

“改則活,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條。”談到之前的改革,王旺林信念依然堅定。

搶灘市場 奮勇爭先立潮頭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窯作為黃岡最早融入市場經濟的企業,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就靠自己闖市場、求生存,逐漸打開了局面。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從承建湖北漢陽瓷廠窯爐建造工程,到獨立承接江西景德鎮陶瓷廠、釉面磚廠建造配套系統工程,再到自行設計施工河北唐山黃各莊鄉陶瓷廠窯爐改造配套工程……華窯因地制宜開創了靈活多變的合作方式、貿易方式,形成了具有華窯特色的市場發展模式。

改制後,華窯發力更加迅速。2006年,公司斥資6500萬元在黃州西湖工業園新建工業窯爐基地,旗下還有多家企業相繼建設各自的生產基地,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合作方式靈活——市場開發由業務中介、業務合作、獨立拓展到客戶主動找上門;工程形式由清包(包工)、大包(包材料)到總承包;市場體制由總公司集約型統包統攬到旗下各公司自主出擊直面市場。

業務遍及全球——由陶瓷領域向建材、冶金、化工、環保等領域擴展;業務遍及國內所有省、市、自治區,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巴西、祕魯、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中東、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類實現裂變——從簡單磚砌隧道窯向製造鋼結構組裝現代化、控制自動化各類窯爐的大轉變。目前,以華窯為龍頭的黃岡窯爐已涉及到陶瓷、建材、冶金、化工等10多個行業領域,產品包括陶瓷輥道窯爐、衛生潔具隧道窯爐、磚瓦隧道窯爐、冶金工業窯爐、玻璃窯爐、稀土窯爐、高壓電瓷梭式窯爐、石灰窯爐、微晶玻璃窯爐、炭素窯爐、煉焦窯爐、化工窯爐等100多種,同時還有窯爐傳動、進出窯機、風機等多項與窯爐相配套的產品,能夠大大滿足市場需求。

產值突飛猛進——由20世紀80年代的幾百萬元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幾千萬元。1994年底業務量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5年邁人10億元大關。2011年後,華窯旗下企業總產值達50餘億元。

創新永不止步——生產的陶瓷、建築瓷、衛生瓷、磚瓦、高壓電瓷等窯爐產品具有絕對優勢,經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工業協會調查論證,目前黃岡窯爐企業生產的陶瓷窯和磚瓦窯佔國內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50%和60%以上,市場佔有率居行業首位。開發的新型冶金、化工、煉焦等窯爐產品有重大技術突破,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

技術攻關 產業抱團共崛起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開欄語: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

40年艱苦奮鬥、銳意進取。我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規上民營工業企業1363家,實現產值1286.6億元,稅收12.48億元,分別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的97.3%、95.7%和88.1%。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導發展力量,在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民生、促進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40年敢闖敢拼,勇於爭先。廣大民營企業家以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組織帶領千百萬勞動者奮發努力、艱苦創業、不斷創新,在黃岡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黃岡奇蹟。

聲如千騎急,氣卷萬山來。

黃岡新聞網從即日起聯合黃岡市工商聯(總商會)推出大型系列報道《民營力量-黃岡民營企業巡禮》,選取了30家優秀的民營企業代表,聚焦民企的活力與激情,挖掘民企崛起背後的故事和獨特的企業精神,見證民營經濟在我市高質量發展中的磅礴力量,獻禮新中國成立70週年!

華 窯 傳 奇

——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韓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六十有三的王旺林,眼角紋裡刻印著歲月的滄桑,笑起來眼睛眯成了一條縫。7月31日,記者一早來採訪時,只見他踩著一雙拖鞋,穿著隨意。

要不是看到他辦公室榮譽牆上的照片,很難想象眼前這位就是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他三十多年來寫就的“華窯”傳奇一直被人傳頌。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把目光聚焦華窯,聆聽王旺林個人命運與華窯集團蝶變崛起的故事,感受時代賦能、夢想成真的力量。

建窯鐵軍 縱橫捭闔打天下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7月31日,記者採訪時,恰巧碰到市經信委原主任馬惠軍、市企業家協會祕書長王鋒給王旺林送來一個獎盃,獎盃上刻有“黃岡市企業家協會終身榮譽會長”的字樣。王旺林恭敬地將它放在榮譽展示櫃上,欣喜之餘,內心顯得很平靜,娓娓道來他與華窯的不解之緣。

“二十八歲進黃州,風雨三十五春秋,轉眼花甲人生夢,多少辛酸在浪頭……”王旺林將他的個人經歷編成了一首打油詩,脫口而出。

1984年,還是“村官”的王旺林,懷著對外面世界的好奇,離開家鄉浠水來到黃州,經朋友介紹進入了華夏窯爐公司。當時,華窯的前身是黃岡地區長江建材機械聯合公司築爐工程公司,建於1981年,隸屬於黃岡地區社隊企業管理局,為國營企業。是我國第一家專業窯爐公司。

憑藉著刻苦鑽研精神和執著的悟性,他很快被提拔為工區主任。那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軌,一切都是新的。在這窯與火的戰場,他看到了市場經濟下窯爐事業發展的機遇和曙光。

河北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稱。1989年春,王旺林帶領二工區擠進了唐山市,承建黃各莊瓷廠第一條隧道窯。憑藉著“以信譽求生存,靠質量樹品牌”的理念,華窯人嚴把每一道工序和細節,成功建起一條優質高效的窯爐。投產僅半年,廠方就收回了65萬元的投資,緊接著又要求王旺林為他們建設了兩條新窯,廠方當年獲利120萬元。從此,“華夏建窯”深深刻進唐山人的記憶。因為與華窯的成功合作,黃各莊瓷廠後來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大衛生潔具生產基地。

此外,在浙江龍泉、山西大同、廣西柳州等地,都留有王旺林率領的建窯鐵軍的腳印,這支隊伍叫響了華窯品牌。華窯人也在不斷地探求企業規模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四次改革 跳入市場逐浪潮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1992年,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國吹遍了神州大地。7月16日這一天對王旺林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他高票當選為華夏窯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開始正式領航華窯這艘大船。

面對市場經濟的浪潮,王旺林為華窯這艘大船掌舵定向。他的“小法人、大集團”的改革設想讓華窯成為了一艘“航空母艦”。在他看來,華窯就好比一艘“航母”,雖然能夠抗擊風浪,但如果所有人都窩在這艘“航母”上,只能被動挨打。母艦要生存要前進,必須發展有戰鬥力的戰機——小法人,既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協同作戰。

他的改革設想在全體員工中引起共鳴。隨著二級法人負責制、人事財務制度改革的推行,第一次改革拉開序幕。針對企業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經濟效益徘徊不前的情況,1996年又進行了第二輪改革,通過優化機構設置,明確權利責任,激發幹事活力。1999年,王旺林將所有分公司全部改制成有限責任公司,真正從體制上、機制上確立了責任公司的主人翁地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這三次改革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效益凸顯。2000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億元,華窯開始步入發展快車道。

2005年6月,華窯乘勢而上,進行脫胎換骨地第四次改革。這一年年底,華夏窯爐公司正式完成改制,退出國有企業序列。2006年1月,改制後的華夏窯爐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掛牌。至今,華窯品牌企業達30餘家,奠定了黃岡華夏窯爐企業規模及發展的雄厚基礎。

“改則活,不改只能是死路一條。”談到之前的改革,王旺林信念依然堅定。

搶灘市場 奮勇爭先立潮頭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窯作為黃岡最早融入市場經濟的企業,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就靠自己闖市場、求生存,逐漸打開了局面。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從承建湖北漢陽瓷廠窯爐建造工程,到獨立承接江西景德鎮陶瓷廠、釉面磚廠建造配套系統工程,再到自行設計施工河北唐山黃各莊鄉陶瓷廠窯爐改造配套工程……華窯因地制宜開創了靈活多變的合作方式、貿易方式,形成了具有華窯特色的市場發展模式。

改制後,華窯發力更加迅速。2006年,公司斥資6500萬元在黃州西湖工業園新建工業窯爐基地,旗下還有多家企業相繼建設各自的生產基地,發展掀開新的一頁。

合作方式靈活——市場開發由業務中介、業務合作、獨立拓展到客戶主動找上門;工程形式由清包(包工)、大包(包材料)到總承包;市場體制由總公司集約型統包統攬到旗下各公司自主出擊直面市場。

業務遍及全球——由陶瓷領域向建材、冶金、化工、環保等領域擴展;業務遍及國內所有省、市、自治區,產品遠銷美國、德國、巴西、祕魯、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中東、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類實現裂變——從簡單磚砌隧道窯向製造鋼結構組裝現代化、控制自動化各類窯爐的大轉變。目前,以華窯為龍頭的黃岡窯爐已涉及到陶瓷、建材、冶金、化工等10多個行業領域,產品包括陶瓷輥道窯爐、衛生潔具隧道窯爐、磚瓦隧道窯爐、冶金工業窯爐、玻璃窯爐、稀土窯爐、高壓電瓷梭式窯爐、石灰窯爐、微晶玻璃窯爐、炭素窯爐、煉焦窯爐、化工窯爐等100多種,同時還有窯爐傳動、進出窯機、風機等多項與窯爐相配套的產品,能夠大大滿足市場需求。

產值突飛猛進——由20世紀80年代的幾百萬元到20世紀90年代初的幾千萬元。1994年底業務量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5年邁人10億元大關。2011年後,華窯旗下企業總產值達50餘億元。

創新永不止步——生產的陶瓷、建築瓷、衛生瓷、磚瓦、高壓電瓷等窯爐產品具有絕對優勢,經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工業協會調查論證,目前黃岡窯爐企業生產的陶瓷窯和磚瓦窯佔國內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50%和60%以上,市場佔有率居行業首位。開發的新型冶金、化工、煉焦等窯爐產品有重大技術突破,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認可和高度評價。

技術攻關 產業抱團共崛起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華 窯 傳 奇——華夏窯爐的奮進之路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是華窯立足於市場的原動力。自公司創立之初,華窯就尊重知識,關愛人才,培養隊伍,形成院企一體、校企聯姻、量身設計、研造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

30多年來,華窯始終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注重開展科技創新,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研發出一系列高新產品,現有科技成果及各種專利100多項。其中,自行研製開發的高性能陶瓷窯爐成套技術與產業化,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開發的年產600萬件高檔細瓷輥道窯,被評為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日用瓷明焰燒成裝配式輥道窯,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項目;高溫還原焰日用瓷輥道窯,是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大斷面節能裝配式輥道窯、HYZC-04新型節能寬斷面輥道窯,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如今,華窯擁有高中級職稱的技術人才數百名,保證了華窯在陶瓷、建材領域的窯爐產品代表中國的最高水平,其技術水平與歐美、日本等先進發達國家比肩。

由於華窯的興起,上世紀80年代湧入中國眾多的外國窯爐公司退出中國市場。“華窯”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是全國窯爐產業唯一馳名商標。

在王旺林的大力倡導和組織下,分散的窯爐企業被集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窯爐協會,有60多家企業加入了這個大家庭。黃岡窯爐企業抱團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個產業集群,實現年產值80多億元,從業人員近十萬人,黃岡也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窯爐之鄉”。

由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由農村走向城市、由國內走向國際、由國營轉向民營、由單一轉向全能、由低級邁入高新、由弱小走向強大、由名不見經傳到享譽國內外。華窯成為黃岡窯爐產業發展的搖籃。華窯集團董事長王旺林曾榮獲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改革開放給華窯帶來了機遇,科學發展讓華窯迎來了發展春天。在新時代,華窯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歇,華窯人的傳奇還在續寫。

( 責任編輯:張金霞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