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他,是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

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

他前半生光輝璀璨,後半生浮浮沉沉,終於亂世。

此人便是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皇甫嵩


他是將門世家,父親曾任雁門太守,鎮守邊關多年。

在環境的薰陶下,皇甫嵩從小便有成為文武全才的志氣和節操,他好詩書、愛習弓馬。

和眾多的官宦子弟一樣,皇甫嵩也經歷了舉孝廉、做郎中、遷縣令的成長過程。

跟後來的曹操一樣,皇甫嵩也很早就看穿了東漢王朝的腐敗、混亂,於是辭官而去,並先後兩次拒絕了朝廷的徵召。

直到漢靈帝,以公車來徵辟他為侍郎,後來又遷任北地太守,延續了父輩紮根邊疆的傳統。

鎮守邊疆,遠離了朝野紛爭,本以為可以這樣悠然的了此一生。

卻不料爆發了天下震動的“黃巾起義”。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黃巾起義


這正是:天下大亂,何以為家?唯有四海清平,才能安享年華。

平定黃巾,威名遠揚。

國家有難,大丈夫豈能空守邊城,於是皇甫嵩以橫空出世的姿態肩負起鎮壓黃巾軍的重任。

他以左中郎將的身份與盧植、朱儁等調發全國精兵分擊黃巾軍。

畢竟是軍旅世家,有著“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底氣,皇甫嵩的初戰就鬧出了大動靜,一把滔天的“長社大火”事實上已經奠定了戰爭的走向。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張角


皇甫嵩和另一位將領朱儁共同出戰潁川黃巾軍,因為朱儁初戰失利,皇甫嵩所部被黃巾軍將領波才以優勢兵力包圍在長社小城。

看見城外黃巾軍人頭濟濟,聲勢浩大,政府軍士兵膽戰心驚,但皇甫嵩胸有成竹。

當晚,皇甫嵩利用突然颳起的大風,順風縱火,數萬黃巾軍化為灰燼。

長社之戰的意義在於,政府軍的士兵們認識到了黃巾軍其實就是烏合之眾,雖然人多勢眾,但戰鬥力無限接近於渣渣,根本用不著害怕。

在戰爭中,士氣從來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初戰大捷,皇甫嵩率領的政府軍越戰越勇,接連大勝。

追擊波才、進攻彭脫、生擒卜已,一直把戰火燒到黃巾軍的大本營廣宗。

守衛老巢的黃巾軍還是有些戰鬥力了,遠道而來的皇甫嵩並沒能一鼓成勝。

但冷靜的皇甫嵩在讓士兵充分休息之後,出其不意,利用敵軍的懈怠,於凌晨時分發動全線攻擊,斬殺了張角的弟弟張樑,還把不久前病死的張角開棺戮屍。

緊接著,皇甫嵩再接再厲,又在下曲陽殺死張角的另一個弟弟張寶,消滅了黃巾軍的最後一支力量。

在撲滅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皇甫嵩先後斬殺黃巾軍二十多萬人。在廣宗把五萬多人逼得跳了黃河,在下曲陽更是搭起了十萬人屍骨壘成的“京觀”。

皇甫嵩威名遠播。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皇甫嵩


正義凌然,不畏權貴。

皇甫嵩征討黃巾起義的時候,途經鄴城,發現大太監趙忠在這裡的別墅超過了規定標準,就直接向皇帝打小報告,結果趙忠的宅子被沒收。

另一個大太監張讓公然向皇甫嵩索賄五千萬,皇甫嵩根本不搭理這個死太監。

得罪了張讓和趙忠,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要知道漢靈帝曾經說過“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

在“父母”的聯手下,正在保衛皇家園陵的皇甫嵩被彈劾,左車騎將軍的大印被收回,原本八千戶的封邑被減到兩千戶,原來的槐裡侯也退回到長社之戰後的都鄉侯。

這世道,跟誰去說理?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董卓


計破王國,解陳倉之圍。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涼州叛軍首領王國包圍陳倉,在此用人之際,漢靈帝又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前將軍董卓,各率兩萬士兵拒敵。

董卓頗有莽夫風範,提出迅速進赴陳倉,他說:“聰明人不失時機,勇敢的人不遲疑。現在救,城就可以保全;不救,城就會破滅。保全或破滅的形勢就在此時。”

皇甫嵩卻說:

不對。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所以先要作出不可獲勝的樣子,用來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時候。

不可勝在我,可勝在敵人。敵人防不勝防,而我郡軍進攻則非常主動,想打哪裡就打哪裡。有餘的,好像動於九天之上,不足的,好像陷入九地之下。

現在陳倉雖然小,但守城的工事堅固完備,不是九地之坑陷,王國軍隊雖然強,但進攻我所不救的,不是九天之上的形勢。沒有九天之上的形勢,進攻的就要受害。

陷入九地之下,防守的就不會被攻破。王國現在已經陷入受害之地,陳倉可保不被攻破。我可以興兵動眾,收到全勝的功,為什麼要救呢!”


於是沒有采納董卓的建議。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三國


中平六年(189年),王國圍攻陳倉從冬到春,已有八十多天,但由於城堅守固,最後也未能攻下,部眾都疲勞不堪,只好解圍撤退。

皇甫嵩立即起兵追擊。董卓勸阻說:“不可以,兵法上說,被擊敗的敵人,不要追趕,撤回去的部隊,不要逼迫。現在,我們追擊王國,是逼迫撤回的部隊,是追擊被打敗的敵人,被圍困的野獸,還要掙扎,蜂蠆有毒,何況這麼多人呢!”

這純屬紙上談兵、不務實際。

皇甫嵩則說:“不對。以前我不進擊,是躲避他的銳氣,現在進擊,是等到敵人衰弱的時候。我們進擊的是疲敝的敵人,不是撤回去的部隊。王國的部隊,準備逃走,沒有鬥志。用堂堂之陣,進擊潰亂之師,這不是叫做追窮寇。”

說完,便獨自率兵追擊,而命董卓殿後。皇甫嵩連戰連捷,大破王國的部眾,斬殺一萬多人。

事實證明,皇甫嵩的見識和才能更勝一籌,董卓又慚愧又遺憾,愈加忌恨皇甫嵩。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三國


至此,我們總結一下,皇甫嵩這個人可以說是忠誠、正義、有謀略、有膽識、能征善戰。

他最大的弱點就是太在意個人的名聲,也因此三番五次的放棄了問罪董卓的機會,這就顯得有點迂腐了。

也許這就是性情使然吧,如果他沒有參與到朝廷的紛爭中來,而是一直鎮守在邊疆,做一個出色的邊關大將,結局可能更好。

可惜啊,一入廷門深似海,他還是沒有躲過朝堂小人的勾心鬥角。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華雄


董卓進京,掌握大權之後,對皇甫嵩展開報復。

董卓先是徵召皇甫嵩進京,手握三萬部隊的皇甫嵩沒有聽從幕僚討伐董卓的建議,居然老老實實進京,結果前腳剛到,後腳就被董卓找了個碴子投入大牢。

幸運的是,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跟董卓有些交情,跑到京城為老爸喊冤,終於讓皇甫嵩逃過一劫。

浮沉與朝野,終於亂世。

此後,皇甫嵩在朝中浮浮沉沉,始終揹負一個尷尬的角色:第二替補,炮。

雖以戰功拜左車騎將軍,卻成不了車,最後以“炮”的身份孤伶伶地守在洛陽。雖同為替補,但董卓、呂布甚至董卓帳下都督華雄居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以“車”身份並駕齊驅,威風凜凜。

眾所周知,象棋中炮的地位遠遜於車。對於這位後漢名將而言,這大概也是無奈之舉。

皇甫嵩只想安安分分的做一個忠誠,而董卓卻有熊吞天下的野心;

皇甫嵩為人正義,而董卓見風使舵、喜歡拉攏權貴、收買人心。

皇甫嵩雖在民間、在軍中,聲望極高,但卻無專權弄權之心;而董卓恰恰相反,他才不在乎名聲,京城一頓瞎幾把亂搞,害得人心惶惶。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呂布


為此,兩人成為永不相交的平行線。皇甫嵩也就成為董卓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一旦見皇甫嵩服軟,就不由流露出小人得志的嘴臉,還不自覺地引用了秦末陳勝的名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然皇甫嵩只得說出自己違心的話:當初與明公您都是鴻鵠,沒想到明公您今天變成鳳凰啊!鴻鵠與鳳凰的分別,大概就是棋盤上的炮與車的不同。

在東漢末年這亂世紛雜的演弈棋盤上,皇甫嵩只能默默地守在漢帝旁邊,孤獨地延續他的忠臣夢;

而曾經的部下董卓,卻帶著屬下李傕、郭汜兩個悍將,隨時準備趁火打劫,禍國殃民。

此人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鬥不過董卓,一度混得比呂布華雄還差

李傕


不過小人當道,自己力量還不足與之抗衡的時候,把自己隱藏起來,暫時裝孫子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終於,董卓的惡行遭到了報應,董卓被殺後,朝廷任命皇甫嵩為徵西將軍,屠滅董卓宗族。真是大快人心,也算了解了一口氣。

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議派皇甫嵩統領董卓的舊部,並留駐陝縣進行安撫。王允拒絕此議。

不久,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殺死王允等,把持朝政,皇甫嵩又改任車騎將軍,同年八月,升任太尉。十二月,因流星出現,被策免。

此後,又任光祿大夫、太常等職。

興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贈以驃騎將軍印綬。

最後的最後,筆者以一首百姓歌來紀念皇甫嵩,並緬懷那些在動亂中死去的無數冤魂,更為他們堅守的道義而註釋:

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