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李宇林道長·己亥歲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道教文化:李宇林道長·己亥歲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上古聖人仰觀俯察,以為天地皆有陰陽氣運與人身相應,天地之大氣即自然的力量對人健康的影響比較大,且對萬物的生長收藏、對農作物種植豐欠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天之陰陽,風寒暑溼燥火;地之陰陽,木火土金水火。天地陰陽氣運的關係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既對立又統一,就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土旺四季,而四季之中有明顯的風寒暑溼燥火存在。所以古人運用天干地支來說明五運六氣的變化對人體健康和農作物的影響。這個理論主要運用在中醫學裡,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臨床上也有一定的操作性,需要我們廣大的愛好者對此不斷探求、深入研究,形成一套更加簡易實用的辦法,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服務。以下的內容只是根據《黃帝內經》關於己亥年運對身體的影響而集錄的,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甲已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子午之上,少陰主之;醜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

已亥之歲,已土為陰土,陰土為弱土,即土運不及。陰土在身為脾土,即是說脾土弱,脾的運化功能不足,脾弱則化物不足,易致中焦虛寒證。

道教文化:李宇林道長·己亥歲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己亥之歲,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中運土不及。土不及則木乘之。

司天主上半年之氣,即厥陰木旺,風氣鼓動,風盛則木搖,木本克土,又土運不及,必然木乘土而代之。

風化清化勝復同,風化為厥陰風木,清化是陽明燥金。春木氣勝,必然秋金之復氣亦勝,才可抵禦厥陰風木之勝氣。

長夏季節,風氣亦勝,雨水減少,然而到了秋季復氣來臨,氣候則較清涼。

歲土不及,卑監之紀……清氣不升,肝鬱脾虛所至,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春傷於風,夏生飧洩。

肝膽通於木氣,風木太過,則人肝氣旺易怒,且筋骨動搖,肌肉瞤動,乃厥陰少陽之病。

東風生於春 ,病在頭,兪在頸項。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洩(木勝土也)。

中央生溼,溼生土,在天為溼,在體為肉,在髒為脾。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熱傷腎及膀胱,寒傷腸及膽氣),地之溼氣感則害皮肉筋脈,溼氣盛則榮衛之氣不行。

道教文化:李宇林道長·己亥歲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病在舌本,其應四時,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土之柔厚,類肉氣故其音宮。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春傷於風,夏必飧洩,肝氣乘脾則飧洩。

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故陽受風氣,陰受溼氣,陽受之入六腑,陰受之走五臟。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臟則䐜滿閉塞,下為飧洩,久為腸澼。脾氣熱則胃幹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經曰:上厥陰木,中少宮土運,下少陽相火,風化清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五宮。已亥風化三,溼化五,火化七,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辛涼,中甘和,下鹹寒,所謂藥食宜也。

厥陰司天,厥陰上臨為風化,風淫所勝,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洩腹脹,溏洩瘕水閉,病本於脾。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主勝則胸脅痛,舌難以言。

少陽在泉,火司於地故地氣溫和,流水不冰,蟄蟲不藏,金不得復,故歲星之象如常,民康不病。客勝則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中而嘔。衝陽絕,死不治。

中少宮土運不及。上下為陰陽之位,即天地;左右為陰陽之道路,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土運之歲,上見太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

道教文化:李宇林道長·己亥歲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太陰土氣不足,木氣乘之,春木更旺,木盛土衰,如風盛搖動,脾土受邪,民病飧洩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即脾虛食不化,腸道不利。肝木太過則令人喜怒,肝自虛則如無根之樹,眩暈耳鳴,肝實則頭痛脹蒙。春既木旺,木且尅土,歲土本不及又受木之尅,故而春季脾土更弱。歲土不及,風乃大行,土氣變化不依時令而行,草木茂榮,因風飄楊至甚,物雖秀而不實,木不以德,土氣薄少,故物成熟不足。本年多有胃腸道疾病,飧洩霍亂,體重腹痛,筋骨肌肉瞤動痠痛,易怒,蟄蟲早附於陽氣之所,大都是中焦虛寒證,內虛引起外溼,溼寒疾病更加普遍。

土氣不足,木氣乘之,至金秋之季,金氣來複,秋收之氣嚴峻,名木蒼茫凋敝,民病胸脅暴病,下引少腹,善太息(肝木受制),昆蟲貪食黃色甘味之食物,邪氣客於脾胃,黃色穀物減產,口中味覺失常,飲食減少,青蒼色穀類損傷。

土氣不及,是謂卑監,土雖卑少,猶監萬物之生化。化氣減少,土少而木專其用,暑熱之氣尚且平整,不相干犯,因總的化氣減而雨愆期,土少而寒氣得行,生氣獨彰,草木敷榮端美,因化氣不滿,故物雖實而中空,如糠粃一樣。土本克水,土弱水侮,氣不安定,水自乘侮,從木之風而流散。土之性靜定,雖不能專政於時物,然其舉用則終歸土德而靜定。土之流動也,在人體則生瘍瘡,潰爛癰腫,膿瘡,濡洩,溼滯之疾,或湧吐洩痢之病,或土氣壅礙,其病留滿痞塞。風勝則飧洩不化。立秋之後,金氣來複制木則木氣屈而稍安。

治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土氣弱則前被木所乘,後不能制水之氾濫,民病寒溼較重。脾腎陽虛,腹滿䐜脹,胕腫,痞滿反胃呃逆,四肢厥冷,周身拘緊,風溼相薄,筋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痿。溼與寒則為溼寒,溼與熱則為溼熱,溼寒相感則病身重胕腫,腹滿。溼熱寒相薄,草木凝煙,溼化不散,民病腠理熱,血暴溢,瘧疾,心腹滿熱膚脹,甚則胕腫。秋涼寒氣及體,民病肌膚腠理之疾。冬感於寒,則病關節禁固,腰椎痛,故宜苦燥之溫之,甚者發之洩之。同寒者以熱化,同溼者以燥化。用涼遠涼,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飲食宜同此法。

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諸厥固洩皆屬於下,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長,系北京白雲觀道醫館館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