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醫學經典《黃帝內經》

來重溫一下《黃帝內經》,它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重溫醫學經典《黃帝內經》

五臟六腑:“髒”是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五臟,“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腸、膽、胃、大腸、膀胱等分別和五個髒相對應的五個腑,另外將人體的胸腔和腹腔分為上焦、中焦、下焦,統稱為三焦,是第六個腑。

只要是筋的問題,治肝沒錯。

只要是骨的問題,治腎沒錯。

只要是肌肉的問題,治脾胃沒錯。

只要是血脈的問題,治心沒錯。

只要是皮膚病毛髮的問題,治肺沒錯。

重溫醫學經典《黃帝內經》

五 髒

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 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相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淤結);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脾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主疏洩;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肛門會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六 腑

1.膽:生理功能:貯存和排洩膽汁,膽主決斷。

2.胃:生理功能: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

3.小腸;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別清濁,“小腸主液”。

4.大腸:生理功能:傳化糟粕,大腸主津。

5.膀胱:生理功能;貯尿和排尿,依賴腎的氣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氣,總司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的道路。

十二經絡流注

一日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流經一個經脈,首尾相接,如環無端,掌握了自己的身體,也就掌握了長壽健康的祕訣!

子時:23:00——1:00膽經:熟睡!膽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這個時候心臟功能最弱,如果有心臟病人備好救心丸。

丑時:1:00——3:0肝經:深睡眠!此時中肝修復的最佳時間,廢棄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在丑時完成。此時必須進入深睡狀態,讓肝臟得到充足能量。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易患肝病。

寅時:3:00——5:00對應經絡:肺經:大地陰陽從此刻轉化,由陰轉陽。人體此時也進入陽盛陰衰之時。此刻肺經最旺。肝臟把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些刻人體需要大量呼吸氧氣。肺病哮喘病人在寅時服藥比白天常規服藥效果好。

卯時:5:00——7:00大腸經:排便!便前一杯溫水。此刻大腸經旺盛,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辰時:7:00——9:00胃經:勿忘吃早餐!此時不斷分泌胃酸,如果餓久了,就會有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炎、膽囊炎等危險!

巳時:9:00——11:00:脾經:喝水!(此時多喝水)脾是消化、吸收、排洩的總調度。脾是後天之本。補脾:薏米紅豆山藥粥。一整天2000ml毫升水約5瓶礦泉水,要持續喝千萬別別喝任何的飲料。午時:11:00——13:00心經:小憩一會兒。心臟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能午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午睡不能超過30分左右,會奪覺,容易引起晚上失眠。未時:13:00——15:00小腸經: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體就會打咯排氣。故午餐下午1:00之前吃,營養物質都吸收進入人體。

申時:15:00——17:00膀胱經:排尿!膀胱把水液排出體外。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膀胱最活躍適合多喝水。要這個時候一定不要憋尿,會得“尿瀦留”。

酉時:17:00——19:00腎經:腎臟為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本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這是一個男人的時刻。對於腎功能有問題的人而這個時候按摩腎經效果最為明顯。

戌時:19:00——21:00心包經:心包經。此刻創造安然入眠的條件。平和心態。

亥時:21:00——23:00三焦經:睡覺了!此時是人體最大的腑三焦經運行,主持諸氣、疏通水道。亥時三焦通百脈。可休養生息。

有關五臟六腑主次藥:

一、補心臟中藥

當 歸: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人 參:大補元氣,止渴生津,調榮養衛。

麥門冬:解渴祛煩,補心清肺,有熱自安。

遠 志:能驅驚悸,安神鎮心,令人多記。

川 芎:能止頭疼,養新生血,開鬱上行。

二、補肝臟中藥

沙 參:消腫排膿,補肝益肺,退熱除風。

酸棗仁:斂汗祛煩,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專除溼痺,筋節拘攣,肺癰肺痿。

山茱萸:澀精益髓,腎虛耳鳴,腰膝痛止。

諸 醋:積瘕可去,產後金瘡,血暈皆治。

三、補脾臟中藥

白 術:健脾強胃,止瀉除溼,兼驅痰痞。

山 藥:理脾止瀉,益腎補中,諸虛可治。

陳 皮:順氣寬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 胡: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少用)

白茯苓:滲溼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四、補肺臟中藥

天門冬:肺痿肺癰,消痰止嗽,喘熱有功。

紫 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熱並濟。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勞虛,金水枯竭。

麥門冬:解渴祛煩,補心清肺,有熱自安。

沙 參:消腫排膿,補肝益肺,退熱除風

五、補腎臟中藥

熟地黃:滋腎補血,益髓填精,烏髭黑髮,

龜 板:滋陰補腎,除崩續筋,更醫顱囟。

覆盆子:腎損精竭,黑鬚明眸,補虛續絕。

牛 膝:除溼痺痿,腰膝痠痛,益陰補髓。(少用)

杜 仲:強筋壯骨,足痛腰疼,小便淋瀝。(少用)

六、補胃腑中藥

炙甘草: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芡 實:能益精氣,腰膝痠痛,皆主溼痺。

山 藥:理脾止瀉,益腎補中,諸虛可治。

陳 皮:順氣寬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半 夏:健脾燥溼,痰痿頭疼,嗽吐堪入。

七、補膽囊中藥

當 歸: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山茱萸:澀精益髓,腎虛耳鳴,腰膝痛止。

酸棗仁:斂汗祛煩,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勞虛,金水枯竭。

胡 椒:心腹冷痛,下氣溫中,跌撲堪用。

八、補大腸中藥

訶 子:澀腸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斂肺。

五倍子:療齒疳疾,痔癬瘡膿,兼除風熱。

龍 骨:夢遺精洩,崩帶腸癰,驚癇風熱。

砂 糖:潤肺利中,多食損齒,溼熱生蟲。

石 蜜:入藥煉熟,益氣補中,潤燥解毒。

九、補小腸中藥

牡 蠣:澀精止汗,崩帶脅疼,老痰祛散。

石 斛:卻驚定志,壯骨補虛,善驅冷痺。

甘草梢: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十、補膀胱中藥

龍 骨:夢遺精洩,崩帶腸癰,驚癇風熱。

續 斷:接骨續筋,跌撲折損,且固遺精。

菖 蒲:開心通竅,去痺除風,出聲至妙。

益智仁:安神益氣,遺濁遺精,嘔逆皆治。

黃 芩:枯瀉肺火,而清大腸,溼熱皆可。

十一、補三焦中藥

藿 香:能下膈氣,安胃健脾,浮腫消去。

益 智:安神益氣,遺濁遺精,嘔逆皆治。

炙甘草: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白 術:健脾強胃,止瀉除溼,兼驅痰痞。

桂 枝:橫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痺。

重溫醫學經典《黃帝內經》

在中國古老醫書中,五臟六腑是人身之寶,也是養生之寶,它定壽命,決健康,澤精氣,是人體養生的根本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