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建國 張建偉

南陽的黃山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令考古學界震撼:仰韶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及玉器加工遺址,體量之大、結構之複雜,國內罕見;出土的一具骷髏骨,左手持弓箭,右手擎獨山玉玉鉞,足部放置大量豬頜骨,隨葬玉器、石器、陶器等,為黃帝時期的一位“大王”,他,或與黃帝有關……

那麼,黃山遺址是一個什麼性質的遺址?其真實功能之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將有何重要價值?黃帝時期的一位“大王”到底是誰……一連串的疑問,成為南陽和中國考古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學部委員王巍為黃山遺址題詞“獨山古玉黃山天琢”,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科學家、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為黃山遺址題寫“中華瑰寶千年一遇”……南陽有一批文化學者、古文化研究專家,也加入到對黃山文化、對黃帝與黃山關係的研究中,並取得了初步成果,今起本報分四期刊發南陽文化學者張建國、張建偉的研究文章《黃帝與南陽黃山》。

——編者

"

張建國 張建偉

南陽的黃山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令考古學界震撼:仰韶文化時期的大型聚落遺址及玉器加工遺址,體量之大、結構之複雜,國內罕見;出土的一具骷髏骨,左手持弓箭,右手擎獨山玉玉鉞,足部放置大量豬頜骨,隨葬玉器、石器、陶器等,為黃帝時期的一位“大王”,他,或與黃帝有關……

那麼,黃山遺址是一個什麼性質的遺址?其真實功能之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將有何重要價值?黃帝時期的一位“大王”到底是誰……一連串的疑問,成為南陽和中國考古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著名考古學家、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學家、學部委員王巍為黃山遺址題詞“獨山古玉黃山天琢”,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科學家、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為黃山遺址題寫“中華瑰寶千年一遇”……南陽有一批文化學者、古文化研究專家,也加入到對黃山文化、對黃帝與黃山關係的研究中,並取得了初步成果,今起本報分四期刊發南陽文化學者張建國、張建偉的研究文章《黃帝與南陽黃山》。

——編者

黃帝與南陽黃山(一)

黃帝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祖先。黃帝家族的譜系清晰,黃帝傳說具有真實的客觀依據,黃帝出生在新鄭軒轅丘也是古今中外學者和大眾公認的。由於黃帝時期還沒有文字出現,加上東周時在東都洛陽發生了王子朝攜周朝檔案奔楚到南陽事件,(2018年5月,“王子朝奔楚望”揭碑,見上圖)致使中國關於上古時代的文獻典籍資料散失。人們對黃帝的認知也只能靠傳說和後人的補記來想象。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考古的新發現所揭露的種種歷史痕跡,我們可以順線追蹤一探5000多年前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許多奧祕。

黃帝出生地的四種說法

一是河南新鄭。戰國《竹書紀年》說黃帝“居有熊”,戰國《世本》以及漢代《史記·五帝本紀》、《大戴禮記》都說黃帝“居軒轅之丘”。“有熊”和“軒轅之丘”的所在。據《歷代帝都》一書所載:“黃帝生於新鄭軒轅丘,即有熊”。《辭源》中“黃帝”條的釋文是,黃帝“生於軒轅之丘,故曰軒轅氏,國於有熊氏”。《一統志》說:“軒轅丘在開封府新鄭縣”。

二是陝西境內。《國語·晉語》:“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很顯然,確定姬水、姜水為哪條水,對弄清黃帝、炎帝的發祥地及活動區域非常重要。《水經注·渭水》條下說:“歧水又東,經姜氏城南,為姜水”。歧水即今西出歧山,東過武功,折南流入渭河的小水,因其流域正是姜姓繁育中心,故這一段的歧水自古又有姜水之稱。至於姬水,酈道元引東漢南安郡姚瞻的說法,認為就是天水“上圭城東七十里的軒轅谷水。”據此,徐旭生等學者提出了以炎、黃為主的華夏集團起自西北的假設,黃帝在甘肅及陝北一帶。

三是甘肅天水。此說認為伏羲是戎族的古老祖先,從戎族的發展壯大中析出以炎帝為代表的羌族和以黃帝為代表的氐族。炎帝姓姜,黃帝姬姓。姜即羌,他們生活在姜水流域;姬即氐,早期活動於姬水一帶,所以黃帝生於天水。《漢書·地理志》:“氐,夷重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氐道,即在今天水南,徽縣北,也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氐人國,其水源於番冢山。東漢靈帝時南安郡人姚瞻以為黃帝生於天水,在上圭城東七十里軒轅谷。不過這種根據漢語一地名就斷定黃帝出生地有待考究。

四是山東曲阜。此說自三國西晉時著名醫學家、史學家皇甫謐(甘肅省靈臺縣人)提出山東壽丘說之後,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宋代劉恕《通鑑外記》、羅謐《路史》、《軒轅黃帝傳》、《晉書》、清徐文靖《竹書紀年統盞》等都隨之附和。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五帝本紀》認為黃帝生於壽丘,在魯門之北,即兗州曲阜縣東北六裡。據《舊曲阜縣志》記載,山東曲阜有“壽丘”外,還有“聖祖軒轅”降生的“延恩殿”和宋金兩次改廢的“仙源縣”等。宋真宗趙恆以自己為黃帝之後代,還改曲阜縣為“仙源縣”,並於曲阜壽丘建起景靈宮、太極觀進行祭祀,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後也曾下令重修景靈宮,准許漢人祭祀黃帝。後景靈宮毀於元末戰亂。

儘管說法不一,但是目前學術界公認黃帝出生在河南新鄭,每年農曆三月三是國家拜祖大典的地方。

黃帝陵寢墓地之爭

一是陝西黃陵縣。陝西黃陵縣黃帝陵位於陝西省黃陵縣城北橋山。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封禪》中解釋,“黃帝已先上天,群臣葬其衣冠”,這樣陝西的黃帝陵只是個衣冠冢。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為“古墓葬第一號”,稱“天下第一陵”。黃帝陵古稱“橋陵”,為中國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黃帝的場所。據記載,最早舉行祭祀黃帝始於公元前442年,漢武帝大祭更是推向了歷史的第一個高潮。自唐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典的場所。近代孫中山曾親自書寫祭文,國共合作時期毛澤東親自題寫祭文,蔣介石也曾題詞。每年的清明節祭祀黃帝大典已成為“中華第一大典”,“天下第一陵”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共同瞻仰和祭祀黃帝的場所。

二是河南荊山說。黃帝陵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市區西二十公里的陽平鎮。當時的人們把黃帝的靴子埋在鑄鼎塬上,形成了黃帝陵,並建廟祭祀。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周長42.5米的土堆,傳說就是黃帝陵冢。陵西南有一龍鬚溝,傳說是龍鬚墜落之地,此間生長一種龍鬚草,傳說是龍鬚所變,周圍皆無。歷代文人墨客紛紛前來瞻仰。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著名詩人都曾到此拜謁,題詩作賦,年年農曆二月初九前後人們絡繹不絕前往祭祀瞻拜。

三是河北橋山說。黃帝崩,葬橋山,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二十公里處有一黃土坡上仍有黃帝廟遺址。關於橋山的所在地歷來有所爭議,據傳黃帝葬於河北橋山,直至後唐仍有黃帝廟並享有祭祀,直至遼統治中國北方後,從此斷祀。

儘管國家一直把祭祀黃帝大典放在陝西省黃陵縣,但是黃帝死後埋葬的真正陵寢墓地至今未有確切答案。確定軒轅黃帝的陵寢地,將解開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個巨大的懸疑,在中華民族的研究史上是一個巨大進步,對於牢固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海內外華人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歸屬感,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