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黃疸 新生兒 不完美媽媽 分娩 早產兒 孕媽學堂 2019-09-12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但才降生的嬰兒肝臟發育還未趨於成熟,加上新生寶寶才脫離母體需要自行運化的過程,腸蠕動等在最初幾天不是特別有力,這就導致膽紅素的排出效率非常低,造成膽紅素未能及時排出體外仍留存在血液中,反應在體表就是黃黃的顏色。

一般從頭部皮膚開始泛黃,隨著體內的膽紅素越滯留越多,全身的皮膚也逐漸變黃。

但多數情況下,由於母親坐月子時室內光線較昏暗所以不那麼容易發現。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在自然光下仔細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

明白了黃疸的原因的成因,我們再來聊聊哪幾類嬰兒易患黃疸?

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的膽紅素。

早產兒--肝臟成熟度低,更易患黃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不常見)--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

黃疸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由於一些新生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低又未及時採取措施,膽紅素很容易隨著血液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對新生兒智力發展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但才降生的嬰兒肝臟發育還未趨於成熟,加上新生寶寶才脫離母體需要自行運化的過程,腸蠕動等在最初幾天不是特別有力,這就導致膽紅素的排出效率非常低,造成膽紅素未能及時排出體外仍留存在血液中,反應在體表就是黃黃的顏色。

一般從頭部皮膚開始泛黃,隨著體內的膽紅素越滯留越多,全身的皮膚也逐漸變黃。

但多數情況下,由於母親坐月子時室內光線較昏暗所以不那麼容易發現。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在自然光下仔細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

明白了黃疸的原因的成因,我們再來聊聊哪幾類嬰兒易患黃疸?

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的膽紅素。

早產兒--肝臟成熟度低,更易患黃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不常見)--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

黃疸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由於一些新生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低又未及時採取措施,膽紅素很容易隨著血液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對新生兒智力發展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應該說大部分新生寶寶都有黃疸,一般是輕微的黃痘,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新生兒黃疸)。

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過快,或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病理性黃疸)。

但家長應該聽從醫生的判斷,而非經驗判斷。一旦遇上病理性黃疸,如未能及時採取治療手段,發生了悲劇豈不是遺恨終生。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交由醫生判斷:

1、早產寶寶黃疸較高:嬰兒出生短期內(1-2天內)

2、發生膽紅素含量迅速上升:面部很快從黃色變成全身金色;

3、出生24小時內黃疸明顯且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再出現甚至加重;

4、血型: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B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5、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6、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一般來講,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這通常是無害的。

得了黃疸怎樣治療?

如果寶寶出現黃疸症狀,最好還是不要自行判斷屬於哪一種黃疸,需要通過檢測嬰兒的膽紅素水平,確定膽紅素水平是否達到危險的高濃度,由醫生判斷是否損傷神經系統。通常是從嬰兒的靜脈或腳後抽血檢測只需一滴血就能檢測出膽紅素水平。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但才降生的嬰兒肝臟發育還未趨於成熟,加上新生寶寶才脫離母體需要自行運化的過程,腸蠕動等在最初幾天不是特別有力,這就導致膽紅素的排出效率非常低,造成膽紅素未能及時排出體外仍留存在血液中,反應在體表就是黃黃的顏色。

一般從頭部皮膚開始泛黃,隨著體內的膽紅素越滯留越多,全身的皮膚也逐漸變黃。

但多數情況下,由於母親坐月子時室內光線較昏暗所以不那麼容易發現。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在自然光下仔細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

明白了黃疸的原因的成因,我們再來聊聊哪幾類嬰兒易患黃疸?

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的膽紅素。

早產兒--肝臟成熟度低,更易患黃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不常見)--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

黃疸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由於一些新生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低又未及時採取措施,膽紅素很容易隨著血液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對新生兒智力發展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應該說大部分新生寶寶都有黃疸,一般是輕微的黃痘,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新生兒黃疸)。

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過快,或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病理性黃疸)。

但家長應該聽從醫生的判斷,而非經驗判斷。一旦遇上病理性黃疸,如未能及時採取治療手段,發生了悲劇豈不是遺恨終生。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交由醫生判斷:

1、早產寶寶黃疸較高:嬰兒出生短期內(1-2天內)

2、發生膽紅素含量迅速上升:面部很快從黃色變成全身金色;

3、出生24小時內黃疸明顯且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再出現甚至加重;

4、血型: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B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5、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6、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一般來講,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這通常是無害的。

得了黃疸怎樣治療?

如果寶寶出現黃疸症狀,最好還是不要自行判斷屬於哪一種黃疸,需要通過檢測嬰兒的膽紅素水平,確定膽紅素水平是否達到危險的高濃度,由醫生判斷是否損傷神經系統。通常是從嬰兒的靜脈或腳後抽血檢測只需一滴血就能檢測出膽紅素水平。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傳統認為血液裡膽紅素濃度高出240μmol/L才需要引起重視,生後3天超過290 μmol/L才考慮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

將嬰兒暴露於一定數量的可控的紫外光下(不是發熱的光線),可以分解多餘的膽紅素,然後經過肝臟處理,將膽紅素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進行光療的時候,寶寶往往全身僅僅包著尿布,戴著眼罩。

如果照光未能解決膽紅素高的問題,就只能採取換血的方法,將飽含膽紅素的血液換掉。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排異問題,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採用換血的方式。

這裡必須提到的是茵梔黃這種早些年用來治療黃疸的藥物,16年8月23日,國家藥監局明文公告茵梔黃注射液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理由是“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系統研究資料,不建議兒童使用”。所以對於有茵梔黃成分的藥,需要謹慎使用。

患上黃疸要不要停母乳

根據多年臨床觀察,新生兒黃疸現象在母乳餵養的嬰兒身上較為常見,且黃疸高的寶寶較容易嗜睡,連吃奶也比較“秀氣”,這樣容易導致母乳攝入不勤影響膽紅素排出。

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判斷是否停餵母乳,比如有的醫生建議暫停母乳以配方奶粉代替,這樣做是需要觀察膽紅素是否會因此降低。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但才降生的嬰兒肝臟發育還未趨於成熟,加上新生寶寶才脫離母體需要自行運化的過程,腸蠕動等在最初幾天不是特別有力,這就導致膽紅素的排出效率非常低,造成膽紅素未能及時排出體外仍留存在血液中,反應在體表就是黃黃的顏色。

一般從頭部皮膚開始泛黃,隨著體內的膽紅素越滯留越多,全身的皮膚也逐漸變黃。

但多數情況下,由於母親坐月子時室內光線較昏暗所以不那麼容易發現。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在自然光下仔細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

明白了黃疸的原因的成因,我們再來聊聊哪幾類嬰兒易患黃疸?

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的膽紅素。

早產兒--肝臟成熟度低,更易患黃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不常見)--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

黃疸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由於一些新生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低又未及時採取措施,膽紅素很容易隨著血液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對新生兒智力發展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應該說大部分新生寶寶都有黃疸,一般是輕微的黃痘,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新生兒黃疸)。

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過快,或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病理性黃疸)。

但家長應該聽從醫生的判斷,而非經驗判斷。一旦遇上病理性黃疸,如未能及時採取治療手段,發生了悲劇豈不是遺恨終生。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交由醫生判斷:

1、早產寶寶黃疸較高:嬰兒出生短期內(1-2天內)

2、發生膽紅素含量迅速上升:面部很快從黃色變成全身金色;

3、出生24小時內黃疸明顯且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再出現甚至加重;

4、血型: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B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5、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6、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一般來講,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這通常是無害的。

得了黃疸怎樣治療?

如果寶寶出現黃疸症狀,最好還是不要自行判斷屬於哪一種黃疸,需要通過檢測嬰兒的膽紅素水平,確定膽紅素水平是否達到危險的高濃度,由醫生判斷是否損傷神經系統。通常是從嬰兒的靜脈或腳後抽血檢測只需一滴血就能檢測出膽紅素水平。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傳統認為血液裡膽紅素濃度高出240μmol/L才需要引起重視,生後3天超過290 μmol/L才考慮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

將嬰兒暴露於一定數量的可控的紫外光下(不是發熱的光線),可以分解多餘的膽紅素,然後經過肝臟處理,將膽紅素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進行光療的時候,寶寶往往全身僅僅包著尿布,戴著眼罩。

如果照光未能解決膽紅素高的問題,就只能採取換血的方法,將飽含膽紅素的血液換掉。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排異問題,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採用換血的方式。

這裡必須提到的是茵梔黃這種早些年用來治療黃疸的藥物,16年8月23日,國家藥監局明文公告茵梔黃注射液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理由是“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系統研究資料,不建議兒童使用”。所以對於有茵梔黃成分的藥,需要謹慎使用。

患上黃疸要不要停母乳

根據多年臨床觀察,新生兒黃疸現象在母乳餵養的嬰兒身上較為常見,且黃疸高的寶寶較容易嗜睡,連吃奶也比較“秀氣”,這樣容易導致母乳攝入不勤影響膽紅素排出。

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判斷是否停餵母乳,比如有的醫生建議暫停母乳以配方奶粉代替,這樣做是需要觀察膽紅素是否會因此降低。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而有的醫生建議不但繼續餵母乳,還需增加餵奶次數,這樣做也是在觀察膽紅素是否能儘快代謝。這兩種建議因寶寶情況而定。總之,聽醫生的就對了!

患上黃疸多久會消退?

這也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有的嬰兒一週左右就消退了,大多數嬰兒則會持續一個伴月左右。而母乳餵養的嬰兒有時甚至持續幾個月。從寶寶的皮膚可以判斷是否增長或消退。

1

黃疸增長的跡象是:黃疸增加,寶寶是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

黃疸消退的跡象是:黃疸減退,是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如果感覺較難判斷,可以相隔2~5天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平。

關於黃疸的謠傳

芽芽媽隨便搜索了一下,不管是家族群還是媽媽聯盟群,黃疸都是個熱議話題。但真真假假“雌雄莫辯”。真相與謠言的比例中,謠言竟佔了絕對優勢!

芽芽媽是時候當一把“謠言粉碎機”了。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但才降生的嬰兒肝臟發育還未趨於成熟,加上新生寶寶才脫離母體需要自行運化的過程,腸蠕動等在最初幾天不是特別有力,這就導致膽紅素的排出效率非常低,造成膽紅素未能及時排出體外仍留存在血液中,反應在體表就是黃黃的顏色。

一般從頭部皮膚開始泛黃,隨著體內的膽紅素越滯留越多,全身的皮膚也逐漸變黃。

但多數情況下,由於母親坐月子時室內光線較昏暗所以不那麼容易發現。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在自然光下仔細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

明白了黃疸的原因的成因,我們再來聊聊哪幾類嬰兒易患黃疸?

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的膽紅素。

早產兒--肝臟成熟度低,更易患黃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不常見)--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

黃疸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由於一些新生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低又未及時採取措施,膽紅素很容易隨著血液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對新生兒智力發展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應該說大部分新生寶寶都有黃疸,一般是輕微的黃痘,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新生兒黃疸)。

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過快,或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病理性黃疸)。

但家長應該聽從醫生的判斷,而非經驗判斷。一旦遇上病理性黃疸,如未能及時採取治療手段,發生了悲劇豈不是遺恨終生。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交由醫生判斷:

1、早產寶寶黃疸較高:嬰兒出生短期內(1-2天內)

2、發生膽紅素含量迅速上升:面部很快從黃色變成全身金色;

3、出生24小時內黃疸明顯且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再出現甚至加重;

4、血型: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B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5、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6、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一般來講,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這通常是無害的。

得了黃疸怎樣治療?

如果寶寶出現黃疸症狀,最好還是不要自行判斷屬於哪一種黃疸,需要通過檢測嬰兒的膽紅素水平,確定膽紅素水平是否達到危險的高濃度,由醫生判斷是否損傷神經系統。通常是從嬰兒的靜脈或腳後抽血檢測只需一滴血就能檢測出膽紅素水平。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傳統認為血液裡膽紅素濃度高出240μmol/L才需要引起重視,生後3天超過290 μmol/L才考慮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

將嬰兒暴露於一定數量的可控的紫外光下(不是發熱的光線),可以分解多餘的膽紅素,然後經過肝臟處理,將膽紅素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進行光療的時候,寶寶往往全身僅僅包著尿布,戴著眼罩。

如果照光未能解決膽紅素高的問題,就只能採取換血的方法,將飽含膽紅素的血液換掉。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排異問題,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採用換血的方式。

這裡必須提到的是茵梔黃這種早些年用來治療黃疸的藥物,16年8月23日,國家藥監局明文公告茵梔黃注射液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理由是“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系統研究資料,不建議兒童使用”。所以對於有茵梔黃成分的藥,需要謹慎使用。

患上黃疸要不要停母乳

根據多年臨床觀察,新生兒黃疸現象在母乳餵養的嬰兒身上較為常見,且黃疸高的寶寶較容易嗜睡,連吃奶也比較“秀氣”,這樣容易導致母乳攝入不勤影響膽紅素排出。

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判斷是否停餵母乳,比如有的醫生建議暫停母乳以配方奶粉代替,這樣做是需要觀察膽紅素是否會因此降低。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而有的醫生建議不但繼續餵母乳,還需增加餵奶次數,這樣做也是在觀察膽紅素是否能儘快代謝。這兩種建議因寶寶情況而定。總之,聽醫生的就對了!

患上黃疸多久會消退?

這也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有的嬰兒一週左右就消退了,大多數嬰兒則會持續一個伴月左右。而母乳餵養的嬰兒有時甚至持續幾個月。從寶寶的皮膚可以判斷是否增長或消退。

1

黃疸增長的跡象是:黃疸增加,寶寶是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

黃疸消退的跡象是:黃疸減退,是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如果感覺較難判斷,可以相隔2~5天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平。

關於黃疸的謠傳

芽芽媽隨便搜索了一下,不管是家族群還是媽媽聯盟群,黃疸都是個熱議話題。但真真假假“雌雄莫辯”。真相與謠言的比例中,謠言竟佔了絕對優勢!

芽芽媽是時候當一把“謠言粉碎機”了。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黃疸要多喂水”——錯!膽紅素不是通過膀胱排出的,而是通過糞便排出的。如果嬰兒胃裡裝滿水,哺乳次數必定相對減少,那麼代謝更加緩慢,因此導致黃疸不減反增。

“孕期吃辣,寶寶出生黃疸嚴重”——不是!膽紅素高是寶寶在出生以後出現的問題,和懷孕的時候你吃什麼沒關係。

“喝葡萄糖水可以去黃疸”——錯誤!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不可能去除新生兒黃疸。而且葡萄糖是藥物,不能隨便給孩子吃。

“生前吃夠10個鵝蛋,寶寶黃疸就很少或者幾乎沒有”——NO,毫無科學依據!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新生兒黃疸,可以說是寶寶降生後“第一道坎”!這道坎及時干預治療絕大部分嬰兒都能痊癒且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如果“小看”了它,可真會發生令人追悔莫及的事。

在溫州,寶媽嚴佳辛苦生下寶寶,是婆家期盼已久的男嬰,抱著白白胖胖的大胖小子,一家人笑得合不攏嘴。自然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但出生三天後,嚴佳發現寶寶的面部、軀幹和手心都開始泛黃。火速送到醫院查了膽紅素,被判定為重度黃疸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但孩子奶奶堅持認為:“黃疸不是病,孩子黃兩個月自己就好了。我兩個兒子小時候都黃,沒治療也好了,還健健康康長大了。”不顧醫生阻撓把寶寶帶回了家。

但僅僅在家護理了一天,寶寶就出現了拒食、尖叫、抽筋、驚厥等現象,又被家長送回醫院。此時膽紅素已高達30mg(毫克/分升),情況非常危急。經過搶救,寶寶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悲劇的是,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部,給神經系統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孩子腦癱了。

這樣的案例可不在少數,很多老人或有過生育經驗的母親都犯過這樣的錯誤。覺得黃疸沒事,只是黃些日子,寶寶自然痊癒。但正是因為那些害人的“經驗”讓一個個原本健康可愛的寶寶成為不可逆的腦癱患兒。

那麼,我們就需要來好好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黃疸,以及黃疸為什麼會導致腦癱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究竟什麼是黃疸?

黃疸也叫新生兒黃疸,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發生在嬰兒身上的常見病。

寶寶降生後紅血球在分解過程中產生一種黃色素,醫學上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通常當膽紅素進入肝臟時,會被轉化為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到達腸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這個時候大便的顏色會變得發黃或者顯出棕色。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但才降生的嬰兒肝臟發育還未趨於成熟,加上新生寶寶才脫離母體需要自行運化的過程,腸蠕動等在最初幾天不是特別有力,這就導致膽紅素的排出效率非常低,造成膽紅素未能及時排出體外仍留存在血液中,反應在體表就是黃黃的顏色。

一般從頭部皮膚開始泛黃,隨著體內的膽紅素越滯留越多,全身的皮膚也逐漸變黃。

但多數情況下,由於母親坐月子時室內光線較昏暗所以不那麼容易發現。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在自然光下仔細觀察寶寶皮膚的顏色。

明白了黃疸的原因的成因,我們再來聊聊哪幾類嬰兒易患黃疸?

分娩時有產傷的嬰兒--因為大量血液在損傷處分解形成更多的膽紅素。

早產兒--肝臟成熟度低,更易患黃疸。

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不常見)--如感染、肝臟疾病、血型不相容等。

黃疸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由於一些新生兒代謝膽紅素的能力低又未及時採取措施,膽紅素很容易隨著血液進入腦細胞,損害神經系統導致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傷害。對新生兒智力發展和今後生活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應該說大部分新生寶寶都有黃疸,一般是輕微的黃痘,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也不會引起什麼問題(新生兒黃疸)。

在比較罕見的情況下,當膽紅素生成過快,或肝臟反應過慢的時候,膽紅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較危險的程度(病理性黃疸)。

但家長應該聽從醫生的判斷,而非經驗判斷。一旦遇上病理性黃疸,如未能及時採取治療手段,發生了悲劇豈不是遺恨終生。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與其他健康問題相關,建議果斷交由醫生判斷:

1、早產寶寶黃疸較高:嬰兒出生短期內(1-2天內)

2、發生膽紅素含量迅速上升:面部很快從黃色變成全身金色;

3、出生24小時內黃疸明顯且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再出現甚至加重;

4、血型: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B或AB型血;母親是Rh陰性血,寶寶是Rh陽性血,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5、寶寶手心及腳底心的皮膚呈黃色;

6、寶寶黃疸為暗黃色,大便顏色偏淺或白陶土色。

一般來講,如果膽紅素水平是在出生後的三、四天緩慢上升,那麼寶寶很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這通常是無害的。

得了黃疸怎樣治療?

如果寶寶出現黃疸症狀,最好還是不要自行判斷屬於哪一種黃疸,需要通過檢測嬰兒的膽紅素水平,確定膽紅素水平是否達到危險的高濃度,由醫生判斷是否損傷神經系統。通常是從嬰兒的靜脈或腳後抽血檢測只需一滴血就能檢測出膽紅素水平。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傳統認為血液裡膽紅素濃度高出240μmol/L才需要引起重視,生後3天超過290 μmol/L才考慮光照療法。

光照療法

將嬰兒暴露於一定數量的可控的紫外光下(不是發熱的光線),可以分解多餘的膽紅素,然後經過肝臟處理,將膽紅素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

進行光療的時候,寶寶往往全身僅僅包著尿布,戴著眼罩。

如果照光未能解決膽紅素高的問題,就只能採取換血的方法,將飽含膽紅素的血液換掉。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排異問題,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採用換血的方式。

這裡必須提到的是茵梔黃這種早些年用來治療黃疸的藥物,16年8月23日,國家藥監局明文公告茵梔黃注射液為“新生兒、嬰幼兒禁用“,理由是“目前尚無兒童應用本品的系統研究資料,不建議兒童使用”。所以對於有茵梔黃成分的藥,需要謹慎使用。

患上黃疸要不要停母乳

根據多年臨床觀察,新生兒黃疸現象在母乳餵養的嬰兒身上較為常見,且黃疸高的寶寶較容易嗜睡,連吃奶也比較“秀氣”,這樣容易導致母乳攝入不勤影響膽紅素排出。

醫生會根據寶寶情況判斷是否停餵母乳,比如有的醫生建議暫停母乳以配方奶粉代替,這樣做是需要觀察膽紅素是否會因此降低。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而有的醫生建議不但繼續餵母乳,還需增加餵奶次數,這樣做也是在觀察膽紅素是否能儘快代謝。這兩種建議因寶寶情況而定。總之,聽醫生的就對了!

患上黃疸多久會消退?

這也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有的嬰兒一週左右就消退了,大多數嬰兒則會持續一個伴月左右。而母乳餵養的嬰兒有時甚至持續幾個月。從寶寶的皮膚可以判斷是否增長或消退。

1

黃疸增長的跡象是:黃疸增加,寶寶是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

黃疸消退的跡象是:黃疸減退,是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如果感覺較難判斷,可以相隔2~5天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平。

關於黃疸的謠傳

芽芽媽隨便搜索了一下,不管是家族群還是媽媽聯盟群,黃疸都是個熱議話題。但真真假假“雌雄莫辯”。真相與謠言的比例中,謠言竟佔了絕對優勢!

芽芽媽是時候當一把“謠言粉碎機”了。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黃疸要多喂水”——錯!膽紅素不是通過膀胱排出的,而是通過糞便排出的。如果嬰兒胃裡裝滿水,哺乳次數必定相對減少,那麼代謝更加緩慢,因此導致黃疸不減反增。

“孕期吃辣,寶寶出生黃疸嚴重”——不是!膽紅素高是寶寶在出生以後出現的問題,和懷孕的時候你吃什麼沒關係。

“喝葡萄糖水可以去黃疸”——錯誤!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不可能去除新生兒黃疸。而且葡萄糖是藥物,不能隨便給孩子吃。

“生前吃夠10個鵝蛋,寶寶黃疸就很少或者幾乎沒有”——NO,毫無科學依據!

老人迷信“黃疸不用治”讓寶寶成腦癱!這些錯誤很多人還在犯

“32周要喝養肝茶,嬰兒生出來沒有黃疸”——沒有的事,24K純杜撰。

“紅棗泡水可以預防黃疸”——假的!和喝葡萄糖水有異曲同工之“謠”。

“孕期吃綠豆湯、玉米鬚煮水、鵝蛋去黃疸”——無力吐槽的假~沒有根據的假。

本文最後,芽芽媽還是想和寶爸寶媽們互動一下,你們的寶寶出生時,有黃疸現象嗎?怎麼好的?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