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可以女扮男裝,但是不一定非要女扮男裝。

古代女子從軍並不是沒有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尚書·費誓》最早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牛馬和男女戰俘逃跑,不要去追捕。《孔安國傳》記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戰俘,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

戰俘中出現女性,除了是戰敗首領的後宮,還有可能是直接上戰場的女兵。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可以女扮男裝,但是不一定非要女扮男裝。

古代女子從軍並不是沒有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尚書·費誓》最早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牛馬和男女戰俘逃跑,不要去追捕。《孔安國傳》記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戰俘,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

戰俘中出現女性,除了是戰敗首領的後宮,還有可能是直接上戰場的女兵。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朝的婦好。她不僅為商高宗武丁帶兵東征西討,打敗了周邊二十多個小國,還主持國家的主要祭祀活動。

此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錄了孫武訓練娘子軍的事蹟,《墨子》《商君書》等史籍中也有記錄女軍的事例。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代父從軍,是詩歌裡明確提到的,但是並沒有交代木蘭是否需要隱藏性別的祕密。

在戰亂中,如果男子徵兵不夠,會使用女兵。雖然大規模徵用女兵的現象不算多,但是使用女兵並不是一個禁忌的行為。而木蘭“欺君犯上”的行為,不一定就是指木蘭隱藏了性別的事,也可能是指代替了父親去參軍的事。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可以女扮男裝,但是不一定非要女扮男裝。

古代女子從軍並不是沒有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尚書·費誓》最早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牛馬和男女戰俘逃跑,不要去追捕。《孔安國傳》記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戰俘,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

戰俘中出現女性,除了是戰敗首領的後宮,還有可能是直接上戰場的女兵。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朝的婦好。她不僅為商高宗武丁帶兵東征西討,打敗了周邊二十多個小國,還主持國家的主要祭祀活動。

此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錄了孫武訓練娘子軍的事蹟,《墨子》《商君書》等史籍中也有記錄女軍的事例。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代父從軍,是詩歌裡明確提到的,但是並沒有交代木蘭是否需要隱藏性別的祕密。

在戰亂中,如果男子徵兵不夠,會使用女兵。雖然大規模徵用女兵的現象不算多,但是使用女兵並不是一個禁忌的行為。而木蘭“欺君犯上”的行為,不一定就是指木蘭隱藏了性別的事,也可能是指代替了父親去參軍的事。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至於為什麼木蘭隱藏性別,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木蘭本身的“假小子”打扮,不太讓人識別出來,於是就自然而然地當一個男兵;

第二,木蘭冒用父親的名字去參軍,需要飾演一個男性的身份;

第三,男性裝束行動方便,就算是女兵也不可能著飄飄欲仙的裙裝去打仗,而且隱藏女性身份能避免多餘的風波。

後記


從詩詞歌賦中探討木蘭的形象,筆者得出了“木蘭愛國,但她還是個孝女”以及“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似乎顛覆常理,但是仔細探討,好像還有那麼些道理。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可以女扮男裝,但是不一定非要女扮男裝。

古代女子從軍並不是沒有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尚書·費誓》最早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牛馬和男女戰俘逃跑,不要去追捕。《孔安國傳》記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戰俘,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

戰俘中出現女性,除了是戰敗首領的後宮,還有可能是直接上戰場的女兵。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朝的婦好。她不僅為商高宗武丁帶兵東征西討,打敗了周邊二十多個小國,還主持國家的主要祭祀活動。

此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錄了孫武訓練娘子軍的事蹟,《墨子》《商君書》等史籍中也有記錄女軍的事例。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代父從軍,是詩歌裡明確提到的,但是並沒有交代木蘭是否需要隱藏性別的祕密。

在戰亂中,如果男子徵兵不夠,會使用女兵。雖然大規模徵用女兵的現象不算多,但是使用女兵並不是一個禁忌的行為。而木蘭“欺君犯上”的行為,不一定就是指木蘭隱藏了性別的事,也可能是指代替了父親去參軍的事。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至於為什麼木蘭隱藏性別,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木蘭本身的“假小子”打扮,不太讓人識別出來,於是就自然而然地當一個男兵;

第二,木蘭冒用父親的名字去參軍,需要飾演一個男性的身份;

第三,男性裝束行動方便,就算是女兵也不可能著飄飄欲仙的裙裝去打仗,而且隱藏女性身份能避免多餘的風波。

後記


從詩詞歌賦中探討木蘭的形象,筆者得出了“木蘭愛國,但她還是個孝女”以及“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似乎顛覆常理,但是仔細探討,好像還有那麼些道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大家的眼裡,木蘭是個怎樣的形象呢?

留言區見。


參考文獻:

趙小娟.是誰誤解了花木蘭?[J].文教資料,2013(35):28-29.

劉慧.花木蘭形象分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8(11):134.

陳曉清,楊子稷.《木蘭詩》文本解讀[J].學週刊,2017(34)

莫朝邁. 女子從軍與練武技[J]. 中華武術, 1996(5):20-21.

俠名.花木蘭:當時婦女參軍沒必要女扮男裝[J].法制博覽,2010(1):13-13.

王銳.一段無奈的女子從軍史——談《木蘭詩》的悲劇內涵[J].現代語文:上旬.文學研究, 2006(1):20-21.

(本文還原的木蘭形象,基於《木蘭詩》相關史料和部分主觀推測,僅供參考。)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可以女扮男裝,但是不一定非要女扮男裝。

古代女子從軍並不是沒有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尚書·費誓》最早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牛馬和男女戰俘逃跑,不要去追捕。《孔安國傳》記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戰俘,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

戰俘中出現女性,除了是戰敗首領的後宮,還有可能是直接上戰場的女兵。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朝的婦好。她不僅為商高宗武丁帶兵東征西討,打敗了周邊二十多個小國,還主持國家的主要祭祀活動。

此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錄了孫武訓練娘子軍的事蹟,《墨子》《商君書》等史籍中也有記錄女軍的事例。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代父從軍,是詩歌裡明確提到的,但是並沒有交代木蘭是否需要隱藏性別的祕密。

在戰亂中,如果男子徵兵不夠,會使用女兵。雖然大規模徵用女兵的現象不算多,但是使用女兵並不是一個禁忌的行為。而木蘭“欺君犯上”的行為,不一定就是指木蘭隱藏了性別的事,也可能是指代替了父親去參軍的事。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至於為什麼木蘭隱藏性別,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木蘭本身的“假小子”打扮,不太讓人識別出來,於是就自然而然地當一個男兵;

第二,木蘭冒用父親的名字去參軍,需要飾演一個男性的身份;

第三,男性裝束行動方便,就算是女兵也不可能著飄飄欲仙的裙裝去打仗,而且隱藏女性身份能避免多餘的風波。

後記


從詩詞歌賦中探討木蘭的形象,筆者得出了“木蘭愛國,但她還是個孝女”以及“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似乎顛覆常理,但是仔細探討,好像還有那麼些道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大家的眼裡,木蘭是個怎樣的形象呢?

留言區見。


參考文獻:

趙小娟.是誰誤解了花木蘭?[J].文教資料,2013(35):28-29.

劉慧.花木蘭形象分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8(11):134.

陳曉清,楊子稷.《木蘭詩》文本解讀[J].學週刊,2017(34)

莫朝邁. 女子從軍與練武技[J]. 中華武術, 1996(5):20-21.

俠名.花木蘭:當時婦女參軍沒必要女扮男裝[J].法制博覽,2010(1):13-13.

王銳.一段無奈的女子從軍史——談《木蘭詩》的悲劇內涵[J].現代語文:上旬.文學研究, 2006(1):20-21.

(本文還原的木蘭形象,基於《木蘭詩》相關史料和部分主觀推測,僅供參考。)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引言

我們熟悉的花木蘭故事,給人留下了一種愛國的巾幗英雄形象。故事的原型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就連我們現在的人教版初中語文書上也可以看到。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出征圖》


如今,花木蘭的故事已經被國內外的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進行改編:

中國傳統的木蘭形象,是集“忠”“孝”於一身的巾幗英雄;美籍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的《女勇士》,則放大了木蘭的個人復仇意識;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也注入了“也許我並不是為了爹爹,也許更重要的只是想證明我自己有本事”的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

那我們所理解的花木蘭,是不是就是原汁原味的花木蘭呢?

(《木蘭詩》,亦稱《木蘭辭》。關於木蘭的出身信息尚有爭議,本文暫且採信木蘭為北魏時期人物一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愛國,但別忘了她還是個孝女


《木蘭詩》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最後辭官還鄉的故事。

詩歌的敘事部分,開篇就用了16句話表達了木蘭父親從軍的擔憂以及她替父從軍的決心;從軍前的準備和離家的思念寫了8句;關於木蘭馳騁沙場的只是用了6句話,是筆墨最少的一部分;最後辭官還鄉的場景刻畫猶多,大約佔了全文的三分之一。(古詩一般以逗號為一句,以句號為一聯。)

最後一段,借兔子性別難辨的故事,讚歎了“不知木蘭是女郎”的傳奇。

從詩歌的詳略安排以及信息內容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木蘭形象的重點不是一個奮戰英雄,而是一個孝女。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原本是一個心思細膩的織布少女,過得日子本該是無憂無慮的。但是隨著徵兵令的下達,打亂了家中的平靜。木蘭變得心事重重,日日嘆氣。

家中沒有青壯的男丁,她很在意如果讓年邁的父親去經受徵兵之苦,實在是於心不忍。權衡之下,木蘭以孝為先:冒著有可能“欺君犯上”的罪名,選擇了代父從軍。

顯然,這個決定是出於對爹孃的孝順才做的決定。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的行軍路線跨越黃河、黑山和燕山,對抗的敵人是北方的胡人,推測木蘭參與的可能是北魏與柔然之間的戰爭。

離家以後,木蘭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人。在萬里遠外的征途上,她再也聽不到爹孃的呼喚,只有黃河奔騰和燕山胡騎的喧囂作伴。可是她不能回頭,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吃緊的戰事,木蘭只能堅忍地前行。與其說木蘭為國家而戰,不如說木蘭揹負的是家庭的使命。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為了生存,木蘭只能奮勇殺敵。假如再一次徵兵,木蘭也同樣也會因為“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而選擇代父從軍吧。

木蘭立下了汗馬功勳,在天子論功行賞的時候,她沒有貪戀功名利祿。相反,想回家見見多年未謀面的親人,就是她最簡單的心願。可見,支撐著木蘭多年以來征戰沙場的動力是思鄉之情。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除了這首流傳最廣的《木蘭詩》,唐代的詩人韋元甫也寫過一首講述木蘭故事《木蘭歌》。

這首《木蘭歌》與《木蘭詩》的結構和內容基本相似:

開篇16句交代木蘭代父從軍的背景和行軍準備;8句畫帶過了軍旅生活,後文大篇幅描述了木蘭還鄉後的場景,最後得出“忠孝兩不渝”的結論。

從“木蘭與家中聯繫”和“征戰沙場”的篇幅相比來看,同樣突出了詩歌創作者對木蘭“孝女”形象的歌頌。

而兩首詩歌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偏重敘事表達,後者更偏重情感的抒發。另外就是結論的不同:南北朝民歌《木蘭詩》讚歎木蘭隱藏性別的傳奇,而唐代詩歌《木蘭歌》則提到了“忠孝”。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木蘭》


韋元甫認同了木蘭的忠孝品質。如果講“忠孝”二字拆開,那麼“忠”,是受忠於國家,“孝”,則是孝順於父母。筆者認為,如果在“忠”與“孝”之間選擇,木蘭必以孝為先。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


木蘭參軍十二年,能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個女性,難度可謂相當的大。也許,木蘭一些不為人知的形象,就隱藏在細節之中。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首先,木蘭不僅有習武的底子,還是個頭腦聰明的“假小子”。

如果木蘭面容姣好,身姿嬌柔,不管怎麼打扮都很難不別人發現是女孩。所以,木蘭的外貌特徵應該偏中性,而不是個美女。

木蘭作為一個女子能夠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十年如此生存了下來,那麼她的身體素養必須夠硬,有習武功底話,能幫助她在戰場上少吃力量上的虧。

如果軍隊中有妥善的編制安排,那麼相對體型比較瘦弱的木蘭,一般不會在戰場上帶頭衝鋒,至少不是第一波領頭衝鋒的。所以推測她可能是個弓箭手或是幹後勤的,這麼一來,能大大提升她軍旅中的生存機率。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劇照


她能在眾多戰士中脫穎而出,除了靠殺敵晉升,另一個重要的渠道就是出謀劃策了。

所以,木蘭也是個有勇有謀的將軍,還擁有自己的專屬軍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木蘭可以被天子論功行賞,說明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並且在軍隊中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作為一個將軍的話,自然就有自己的專屬休息地,而不會和普通士兵擠在一起生活了。這樣一來,木蘭有了屬於自己的空間,就可以減少了生活習慣的暴光,大大降低了身份之謎被揭露的風險。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那麼,木蘭在軍隊中應該是不太“合群”的。

如果“兄弟”間開一些粗俗的玩笑,那就非常容易露餡了。所以,按常理分析,她需要時刻警覺著與他人保持距離。因為她知道,男女授受不親,假如和戰士兄弟們混得太熟,一些舉動就會很容易被發現自己的身份之謎。

不過,當她成為了一個將軍,就可以理所當然地與普通士兵保持距離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鑑於身份有別,木蘭時刻與士兵們保持距離,但是她性格並不孤僻。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結束軍旅還鄉,身邊有同行十二年的士兵跟隨。

如果只是“護送將軍回家”,那就僅僅是士兵服從命令而已。但是士兵護送任務完成後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待到木蘭一番打扮後,被她的女子身份大吃一驚,甚至讓人聯想到下一幕就是大夥兒圍桌聚餐的場面。

可見,行軍十二年,木蘭還是有一眾出生入死的“兄弟”交情的。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木蘭可以女扮男裝,但是不一定非要女扮男裝。

古代女子從軍並不是沒有先例,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尚書·費誓》最早記載:“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牛馬和男女戰俘逃跑,不要去追捕。《孔安國傳》記載:“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戰俘,男的叫做臣,女的叫做妾。

戰俘中出現女性,除了是戰敗首領的後宮,還有可能是直接上戰場的女兵。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


我國曆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將是商朝的婦好。她不僅為商高宗武丁帶兵東征西討,打敗了周邊二十多個小國,還主持國家的主要祭祀活動。

此外,《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記錄了孫武訓練娘子軍的事蹟,《墨子》《商君書》等史籍中也有記錄女軍的事例。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代父從軍,是詩歌裡明確提到的,但是並沒有交代木蘭是否需要隱藏性別的祕密。

在戰亂中,如果男子徵兵不夠,會使用女兵。雖然大規模徵用女兵的現象不算多,但是使用女兵並不是一個禁忌的行為。而木蘭“欺君犯上”的行為,不一定就是指木蘭隱藏了性別的事,也可能是指代替了父親去參軍的事。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劇照


至於為什麼木蘭隱藏性別,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木蘭本身的“假小子”打扮,不太讓人識別出來,於是就自然而然地當一個男兵;

第二,木蘭冒用父親的名字去參軍,需要飾演一個男性的身份;

第三,男性裝束行動方便,就算是女兵也不可能著飄飄欲仙的裙裝去打仗,而且隱藏女性身份能避免多餘的風波。

後記


從詩詞歌賦中探討木蘭的形象,筆者得出了“木蘭愛國,但她還是個孝女”以及“木蘭不一定是美女,但她一定是個勇士”的結論。

這樣的結論似乎顛覆常理,但是仔細探討,好像還有那麼些道理。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迪士尼版《花木蘭》片段


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大家的眼裡,木蘭是個怎樣的形象呢?

留言區見。


參考文獻:

趙小娟.是誰誤解了花木蘭?[J].文教資料,2013(35):28-29.

劉慧.花木蘭形象分析[J].大眾文藝(理論),2008(11):134.

陳曉清,楊子稷.《木蘭詩》文本解讀[J].學週刊,2017(34)

莫朝邁. 女子從軍與練武技[J]. 中華武術, 1996(5):20-21.

俠名.花木蘭:當時婦女參軍沒必要女扮男裝[J].法制博覽,2010(1):13-13.

王銳.一段無奈的女子從軍史——談《木蘭詩》的悲劇內涵[J].現代語文:上旬.文學研究, 2006(1):20-21.

(本文還原的木蘭形象,基於《木蘭詩》相關史料和部分主觀推測,僅供參考。)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假小子?從《木蘭詩》裡挖出來的花木蘭形象,可能顛覆你想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