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等你,而你再也不來了

我們在等你,而你再也不來了我們在等你,而你再也不來了

十二月的高川鄉,寒風凌冽,遠處的山頂還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雪。走進高川鄉新橋村三組的胡官全家中,82歲的老人表情凝重,他至今也不相信:那個聯繫幫扶自己的幹部何庭超已溘然辭世。他口中多次唸叨:“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說走就走了?”

老人口中的何庭超,是綿陽市安州區防震減災局局長,也是對口聯繫幫扶“插花式”非貧困村——高川鄉新橋村的幫扶責任人。該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88人,2018年的脫貧任務是23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12月10日,何廷超和副局長高炯、高川鄉新橋村第一書記(防震減災局幹部)雷春一行3人,一上班就趕往50公里以外的高川鄉新橋村。車行到安州區秀水鎮龍橋路段,何庭超感到胸口疼痛,便讓駕車的雷春停車,他自己則在路邊靜靜的站了一會兒。強忍著胸痛的他,已經覺得沒有精力在趕到山上赴“脫貧”之約,便要求同行的兩位同事先離開,自己趕班車返回安州就醫。

兩位同事見他疼痛厲害,不放心何庭超一人返回城區,便掉頭行駛往安州方向駛去。“一路上,我看他忍得很痛苦,豆粒大的冷汗從額頭浸出來,但他還是忍著不哼出一聲來。”雷春表情凝重的、聲音低沉的說到。

10點40分左右,雷春等人將何庭超送到安州區中醫院,因提前通知了同事及家屬去醫院等候,何庭超一到醫院,就被採取了緊急輸氧等措施,並一進步詢問病情,進行檢查;當何庭超到病房後,醫生正在進行心電圖監測時,他留下了一句“這時候,我好像不痛了”,便於5-6秒後失去意識,雙眼翻白,臉色由紅變紫。

醫生當即為其進行了搶救,當天13時10分,何庭超因心源性猝死殉職。

噓寒問暖,聯繫戶家的好“兒子”

11日,胡官全還清晰地記得何庭超來家裡的情形。“他一來,就坐在這條板凳上跟我拉家常,問我小兒子最近有沒有跟我聯繫?”胡官全聲音哽咽了。原本,他同自己的小兒子和孫子在一起生活,近幾年,小兒子和孫子外出打工,從未主動和老人聯繫,老人就成了事實上的“孤寡老人”。

自2017年,何庭超聯繫幫扶胡官全後,家裡漸漸的發生了一些變化。“他來了,就同我商量我爸爸養老的事情”,胡官全的大兒子胡清明娓娓道來。“他給我做思想工作,他說既然你弟弟不在家,那就應該由你來照顧你父親;還是把你爸爸接過來跟你一起住吧”。於是,胡清明放棄了外出打工的機會,把老人接到了自己身邊。

何庭超在說服胡清明返鄉照顧老人之後,又先後4次自掏腰包共計1600餘元幫助其購買種苗等生產資料,並幫助胡清明買了60多隻雞苗和幾百餘斤玉米。胡清明講到:“他拉著手對我說,你爸爸就交給你好好照顧了,現在沒外出務工,總得有點副業來保障一家人零用吧”。

談話間,胡清明把記者一行帶到雞圈,聲音哽咽的說:“你看嘛,給我買的雞苗,都開始生蛋了”,他邊說邊從地上拾起一枚雞蛋。

胡官全老人落寞的坐在板凳上,指著家裡的一條過道說:“何局長,比我的小兒子對我還親切,我還記他每次來,站在過道拉著我手聊家常的情形”。老人神情黯然的說:“他再也不會來了”。

念茲唯茲,聯繫幫扶村的“致富帶頭人”

11日,走進高川鄉新橋村村委會,門框上還掛著喜慶的紅布條。新安裝的體育器械在一旁孤零零的立著。這個已正式可辦公使用的新村委會,卻沒能等來最牽掛“它”的人。

高川鄉新橋村,在5.12地震後,村委會因受損而重建。2012年“7.9”洪災,山洪將村委會一洗而空、夷為平地。新橋村村委會的村組幹部們,只能四處借落腳之地辦公;村民一個電話,提個包包、拿上公章就出門了,從此新橋村的村幹部也有個了稱號:“包包乾部”。

當防震減災局聯繫新橋村後,幫助新橋村修一個像樣的村委會成了何庭超的最大心願。

四處聯繫相關部門、尋求政府資金和項目幫扶,確定了新的村委會選址。終於,在他及相關部門的努力下,一座嶄新的新橋村委會建好了。何庭超原本計劃10日到新橋村委會看看,沒想到這一次他將永遠“失信”了。

冷冷的風吹過高川鄉的河灘地,40—50公分高的花椒苗正迎風搖曳。“這片40餘畝河灘地,是何局長帶領從村委會取土、改良後,種下花椒的”。新橋村支部書記龍順光說到。

新橋村,是一個沒有集體經濟的“空殼村”,何庭超來了以後,一方面四處奔走幫忙呼籲建村委會,累計幫助該村爭取項目資金近60萬元;另一方面通過聯繫了安州區大鑫豐青花椒種植合作社,多次上山取土調研,在該村發展青花椒種植。

河灘地,原本貧瘠,不適宜花椒生長;在村委會建設過程中,挖掘的泥土又無處堆放。何庭超想到一個好辦法:用村委會挖掘的廢土改良河灘地,然後種上青花椒,這青花椒便成了村裡的唯一集體經濟來源。

在河裡種花椒?龍順光犯難了,何庭超開始幫助龍順光算起帳來:“一畝地種120株花椒樹,40畝便是4800株;第一年掛果後,每株花椒樹產1斤花椒,按每斤花椒賣8元計算,明年也能帶來3萬8千餘元集體收入”。龍順光不再猶豫,因為何庭超還從防震減災局的辦公經費中擠出1萬元來,幫村上買好花椒種苗。

2018年4月,第一批花椒種苗種下去了,並一天天長高,眼看著明年就可以掛果,而何庭超去永遠的走了。“村上有集體經濟收入的那一天,他再也看不到了。”龍順光的嗓音更低沉了。

兢兢業業,甘坐冷板凳研究新課題的“老黃牛”

何庭超的一生,短短的52個春秋,卻有18年是在防震減災局(以前為地震辦)度過的。他常說:“板凳坐冷,也要把數據分析出來;誰說基層地震監測站點就不應該從事更深層次的專業研究”。

11日當天,記者走進何庭超的辦公室,桌上還放著扶貧攻堅相關資料,靜靜地等著他的“主人”。在防震減災局的會議室裡,那條“連續波形試驗站”授牌儀式的條幅還未撤下來,彷彿授牌儀式就在昨天一般。

防震減災局工作人員張育才告訴記者:“這是何局長身前最引以為傲的事情了”。今年3月28日,由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連續波形實驗室、四川省地震監測中心、綿陽市安州區防震減災局共同建立的“連續波形實驗站”正式掛牌。

平時這個沉默寡言、熱愛運動、關心下屬的好領導竟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工作狂。“他在任防震減災局的8年期間(機構改革前,防震減災局為地震辦),帶領的團隊3次獲得國家級獎項”。這些成果的取得,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幹出來的。

據何廷超單位同事介紹,在汶川大地震後,每天工作之餘,何廷超就和同事一起重新觀測餘震資料,分檢地震事件,他們發現,有時地震波形圖上有振幅較大的、週期顯著低於人車等可知干擾波的“顫動”波出現,該波出現後,往往有強餘震發生,這讓何廷超意識到該波可能為一種震兆信息。何廷超決定開展大地“顫動”波研究,他和同事們把龍門山斷裂帶附件14個地震臺站每天記錄的24個小時的波形數據圖,每1個小時逐一進行處理分析和記錄。由於工作量巨大,曾引來同事的不理解:“單位人手缺乏,領導這個嚴苛的要求,真的有用?”

何庭超曾語重心長的對同事們說:“做我們這個工作,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紮紮實實的把數據統計好,才能為上級部門地震研究提供資料;如果我們都敷衍了事,那整個研究的基礎都沒打牢”。

2009年下半年起,對大地“顫動”波分析連續編入安縣防震減災局年度會商報告當中,在市級會商會中與其他地震同行探討。大地“顫動”波與地震活動關係的探討受到了中國地震局和省局地震專家的重視,被列為中國地震局“地震監測、預報、科研三結合”課題項目。

在他的帶領下,由於防震減災業務成績突出,安州區防震減災業務工作綜合考核連續多年榮獲全省地方臺站第一名,安州區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榮獲“全國縣級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核先進單位”。2016年安州區成功創建四川省防震減災示範區。

何庭超因公殉職後,工作在數據分析崗位上的張平依然坐在電腦前堅持每小時分析數據,並工工整整的記錄在案。他說到:“把工作做好,才對得起何局長”。(張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