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懷素 草書 宋徽宗 項元汴 趙孟頫 侯和平 2019-04-10

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暗花箋紙書寫,共9行86個字,寫得理智寧靜,工穩沉實,循規蹈矩,沒有迅疾駭人之狀、鼓努為力之勢,總體上清逸、秀穎、溫雅、婉暢,晉韻濃郁,古意盎然,是類似於他《小草千字文》書風的一件草書佳作。

這是懷素傳世墨跡中的一件。雖經歷代相傳,幾易其手,但品相較為完整,墨跡清晰,纖微細節絲絲可見。據《宣和書譜》記載,帖前有宋徽宗御筆題簽“唐僧懷素行書論書帖”,可惜損毀掉了。此籤說為行書,可明明是草書,以宋徽宗之大家宗師不應誤題的,不知何故! 帖後有清乾隆帝的御筆釋文,楷書書寫,中正清和,然不失廟堂之氣。其後還有元大學士張晏、元書法領袖趙孟頫以及明大收藏家項元汴的跋文。

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我分析這應是他四十多歲至五十歲左右的作品。史料講他四十一歲得“風廢”(風溼一類)病,此帖為其後四年所寫,應是四十五六歲。筆法迥異於四十歲左右寫的《自敘帖》、《四十二章經》等,呈現的是一派“勻穩清熟”、“出入規矩”。從筆法、筆勢老到程度看,更非三十來歲的作品。中肯而言,此作是件成熟的作品,可稱懷素上乘之作。

此帖是懷素書風的一個明顯轉折點。自他風廢薄減(稍有好轉)之後,他心境有了大的變化,一改縱橫馳驟的筆勢,俊健跌宕的體態,出現一種平淡、散泊之氣,連他自己都說,“所顛形詭異,不知從何而來,常自不知耳。”人生悟道修行,是個長期的過程。他經歷了長安城裡座上客的輝煌,“狂僧前日動京華”; 大杯痛飲的快意,“百杯以後始顛狂”; 當眾書寫的酣暢淋漓,“揮毫倏忽千萬字…” 人生得意須盡歡,豈知樂後風廢來。疼痛瘙癢伴隨了幾載,飽嘗人生病患,“不便行動,潛處耳”。如今病情好轉,學書經歷浮現眼前,便總結了學書的些許體會: “為其山不高,地亦無靈。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為其書不精,亦無令名”,“後來足可深感(戒)”。乾隆釋文將後句“足可深感”寫作“感”,自己較為認同。查行草書典,“感”與“戒”,均沒有帖中的寫法,從意思上講,似都可說得通。後句的意思大約是,以後此種現象需格外注意。他在這裡是否寓示著並不滿意已有成果,還需奮發努力的意思,我看是有的。

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他接著在帖中點出了重要的一點:“ 今亦為其顛逸,全勝往年”,“所顛形詭異不知從何而來,常自不知耳”。意思是說,經過四年病痛折磨後,如今書寫變得更加奇異詭祕,自不知從何開始的。《自敘帖》中也有詩讚曰 “人人慾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習練書法是個逐步積累的過程,知識、修行、遊歷、技藝等等,是“漸悟”得來的,也是“頓悟”獲取的,是一個個臺階攀升而上的。一時感到了“進步”,身心霎時有所開悟,好像有了新的感覺,但又說不真切似的。寫書法的人多有此體驗。但正說明,他因病痛出門應酬少了,思索多了,練習勤奮了,心更靜了,方出現此“顛逸”之狀,這恰恰證明他又進步了,方寫出《論書帖》之佳作。

帖子後面一句話“昨奉二謝書,問山中事,有也”,這樣斷句不知對否?是看到了王羲之書寫的《二謝帖》,還是見到“二謝”的信函了。“問山中事”、“有也”,是經歷了山中事對書法奧祕有所明白了,亦還是自敘在山中的有關情形,總之沒弄太明白。這句話有關資料也沒說清楚,但認為見到王羲之《二謝帖》的人多,而說收到信函的說法少,歷史上“二謝”與懷素也的確不在同一個時代。這從一個方面說明,目前對懷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幾個大名頭帖上,而對《論書帖》這樣份量不重的帖,似乎關注不夠。

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論書帖》與他的晚年代表作《小草千字文》比較,屬於同一種書風,即平淡瀟散一類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從發現的墨跡來看,在他六十歲時寫了《小草千字文》後,再無發現新的作品,這件應為其封筆之作。因而《小草千字文》,是絢爛之後的平靜,已然火氣全消,心如止水,淡泊雅逸,虛靈古拙。其實筆淡意濃,體靜神耀,已進入更高的表現層次。而寫於壯歲時的《論書帖》,是他處於書風的轉變時期,恰如喧囂之後的平靜,是在經歷了人生世俗的榮耀,又經病魔的肆虐,沉寂冷靜幾年後,心境趨於平和的一種表現形式。儘管如此,此帖的老到程度,仍然不能與《小草千字文》並駕齊驅。《論書帖》雖臻高境,但圓融程度、筆墨境界、內涵修為,與《小草千字文》尚有一定差距。但二者是一脈相承的,如果把《小草千字文》比做睿智的長者,《論書帖》則已是成熟的壯年,初步顯露了才氣與修為。

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自《論書帖》後,懷素書法出入魏晉,斂入規矩,亦不見有大起大落,風起雲湧之勢,也不見好事者稱狂言奇的應景論書詩篇的出現。他從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回到了堅實的大地。我這說法是否偏頗呢!假如他不是個“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的醉和尚,沒有壯年時書作《自敘帖》、《四十二章經》那樣的狂篇鉅製立身,他能與張旭並列,立於草書峰巔嗎!

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依我看,《論書帖》只是懷素書法的一個支流,反映出大師駕馭各種書體的能力。六十餘載以書作禪、禪書契合的修行,涓涓細流匯入江海,才有了千古大草懷素宗師啊!

論懷素的小草書《論書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