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3月,土改已轉入丈量土地階段。根據黨的政策和指示,經與貧農團委員會反覆討論,又經全體貧僱農大會討論同意,決定中農的土地不動,富農拿出多餘土地,地主分得一份土地外,其餘土地全部分給貧農、僱農和赤貧農。為體現分配的合理性,所分土地均實行了好賴搭配,遠近搭配,對此群眾十分贊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3月,土改已轉入丈量土地階段。根據黨的政策和指示,經與貧農團委員會反覆討論,又經全體貧僱農大會討論同意,決定中農的土地不動,富農拿出多餘土地,地主分得一份土地外,其餘土地全部分給貧農、僱農和赤貧農。為體現分配的合理性,所分土地均實行了好賴搭配,遠近搭配,對此群眾十分贊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4月初

東關土改工作完畢

之後

召開群眾大會,號召群眾努力發展生產

支援前線,貧農青年踴躍參軍

一時間

東關掀起了春耕生產和青年踴躍參軍的熱潮

由於民兵連長積極帶頭

一下子就有10幾名青年一起報名

東關一片歡騰

春耕生產也熱火朝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3月,土改已轉入丈量土地階段。根據黨的政策和指示,經與貧農團委員會反覆討論,又經全體貧僱農大會討論同意,決定中農的土地不動,富農拿出多餘土地,地主分得一份土地外,其餘土地全部分給貧農、僱農和赤貧農。為體現分配的合理性,所分土地均實行了好賴搭配,遠近搭配,對此群眾十分贊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4月初

東關土改工作完畢

之後

召開群眾大會,號召群眾努力發展生產

支援前線,貧農青年踴躍參軍

一時間

東關掀起了春耕生產和青年踴躍參軍的熱潮

由於民兵連長積極帶頭

一下子就有10幾名青年一起報名

東關一片歡騰

春耕生產也熱火朝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文章作者:林春暉 魏明俊

圖文編輯:李東禹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3月,土改已轉入丈量土地階段。根據黨的政策和指示,經與貧農團委員會反覆討論,又經全體貧僱農大會討論同意,決定中農的土地不動,富農拿出多餘土地,地主分得一份土地外,其餘土地全部分給貧農、僱農和赤貧農。為體現分配的合理性,所分土地均實行了好賴搭配,遠近搭配,對此群眾十分贊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4月初

東關土改工作完畢

之後

召開群眾大會,號召群眾努力發展生產

支援前線,貧農青年踴躍參軍

一時間

東關掀起了春耕生產和青年踴躍參軍的熱潮

由於民兵連長積極帶頭

一下子就有10幾名青年一起報名

東關一片歡騰

春耕生產也熱火朝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文章作者:林春暉 魏明俊

圖文編輯:李東禹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

渤海所是懷柔第一大村,現有1300戶,3800口人。渤海所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擁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渤海古城

渤海所城位於懷柔區西北部

距城區25公里

明代二百多年中

渤海所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它西衛皇陵,北守長城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始建渤海所城

城牆全長1467米,寬4米,高6.8米

牆體全部由石條砌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城內面積約為120.96萬平方米。

城有三門,東門匾額為“天山東府”

西門內匾額為“永固門”

西門外匾額為“拱護陵京”

南門內匾額為“渤海城”

南門外匾額為“黃花路”

城內18米寬的十字大街分別通向各門

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條

兩旁整齊地栽有200棵槐樹

可惜這些古槐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南門外設有操練兵馬的操場

並築有3米高、6米見方的將臺

西大街北側建官府衙門(佔地面積約7000平米)

門外兩側有上下馬石及兩米高石獅子一對

大門對面建造一座約10米長、8米高

磚石砌成的大影壁

大門內有兩座約6米高

1米寬大石碑鐫刻建築歷史

衙門西側是倉房

現在仍稱倉衚衕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建城後陸續修建了16座大小廟宇:大寺(佔地約5000平米)供奉如來、十八羅漢等。此外還有玉皇廟、娘娘廟、城隍廟、關帝廟、藥王廟、龍王廟、聖母庵等。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移黃花鎮參將於渤海所駐紮,管轄7處隘口。光緒《昌平州志》記載:最東曰渤海所下隘口,轄一關七個隘口,即慕田峪關、賈兒嶺口(營北溝陡樓)、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溝)、磨石口、驢鞍嶺口(大榛峪雲嶺)、大榛峪口、南冶口(鐵礦峪水關子),邊牆81裡半,附牆臺4座,空心敵臺44座。渤海古城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拆除,現十字街附近的石條猶存,原衙門的石碑仍在,兩座石獅子在“文革”中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為由深埋地下,得以保存。1993年村裡開挖自來水溝時,兩尊石獅重見天日,現存於渤海所村委會院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大村成因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村是懷柔第一大村,人口最高峰時有1300多戶,4000多口人,一個半山區的村莊如此龐大,原因主要是:一、原住居民靺鞨人人口眾多。隋朝內附時就有千餘人,後經多年繁衍,進入懷沙河谷時,人口肯定在“千餘人”以上。二、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渤海所是“三寶”之地:盆地、水旺、鳳凰巢,四面群山環抱,中間為山間盆地,村前有近萬畝的肥沃平地,盆地內有懷沙、渤泉兩條河流和眾多泉水的滋潤。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站在南山向北眺望,可清楚地看到毛嶺山為身,東西后峪兩山為翅,玉皇廟為頭,貌似一隻鳳凰臥在那裡,可謂風水寶地,得天獨厚,是優越的人口繁衍之地。同時,優越環境也易於招徠外部移民到此落戶。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民間傳說

皇陵地落選的傳說

相傳,明成祖遷都北京後,為了顯赫明朝歷代皇帝的功德,決定建造豪華、雄闊的陵墓。選址官員站在沙峪盆地南山往北一瞧,呵,這個地方真好!不但地勢平坦寬闊,北邊的山如鳳凰展翅一樣。於是,大臣們便進村找百姓調查瞭解起來。百姓們介紹說,東邊的山叫“大糠坨”,西邊的叫“小糠坨”。大臣們一聽,心中便有八分樂意。意思是在這兒興建皇陵,對皇家今後的長久天下有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因為明朝皇帝姓朱,又與飼養的豬諧音,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糠坨”,是豬(朱)的美食。百姓又說,村北這條大溝裡還有兩條小溝,一個叫“小狼窩”,一個叫“大狼窩”,大臣們一聽,剛才臉上的喜色頓時消失了。豬(朱)在狼窩前邊豈能安寧!最後又打聽到東西兩村的名字,東邊的叫“桃峪”,西邊的叫“沙峪”,因此,謂之“東桃(逃)西沙(殺)”這是一處凶地,豈能建皇陵!由此大臣們斷然打消了在這裡興建皇陵的念頭,只好去別處另尋寶地,最後定於現在的天壽山前。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東關土改

東關是渤海所村的一部分

約有200多戶

工作組到達後

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

瞭解東關的基本情況

1

如:戶數、人口數,並根據此前工作組劃分的階級成份,瞭解各階層的組成,以及各自所佔有土地、房屋等情況,為深化土改工作做準備。經過調查,發現這裡地主富農戶超過百分之五,貧農戶最多,中農戶僅次於貧農戶,而赤貧戶和僱農最少。其中一戶大地主佔有土地就超過200畝。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當時,村裡的地主分子被集中看管在一座四合院內,男的住兩大間屋,共20人,女的住一大間,約10人,白天由女民兵看管,夜間由男民兵看管。地主的浮財,沒收後分配了一部分,一些應用傢俱和衣被等優先分給了僱農、赤貧農。其餘大部分浮財均集中放在一個院子內。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渤海所東關北靠群山,南是開闊地,無險可守。1948年元月中旬的一天,敵十三軍主力一個團向渤海所、沙峪一帶進攻。工作組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群眾離村北撤,並命令基幹民兵連帶著地主分子向北轉移。行至半山腰時,只見左側約50米處,一個年輕女地主婆向村內方向狂奔。工作組意識到:她很有可能向國民黨軍傳遞村民的轉移方位。民兵連長立即上前將其攔住,拖其歸隊,她非但不聽,還大嚷大鬧,亂蹦亂踢。鑑於此時情況緊急,民兵連長當即將其推倒在地,舉起石頭將其砸死。此舉,威懾了其他地主分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3月,土改已轉入丈量土地階段。根據黨的政策和指示,經與貧農團委員會反覆討論,又經全體貧僱農大會討論同意,決定中農的土地不動,富農拿出多餘土地,地主分得一份土地外,其餘土地全部分給貧農、僱農和赤貧農。為體現分配的合理性,所分土地均實行了好賴搭配,遠近搭配,對此群眾十分贊成。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1948年4月初

東關土改工作完畢

之後

召開群眾大會,號召群眾努力發展生產

支援前線,貧農青年踴躍參軍

一時間

東關掀起了春耕生產和青年踴躍參軍的熱潮

由於民兵連長積極帶頭

一下子就有10幾名青年一起報名

東關一片歡騰

春耕生產也熱火朝天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文章作者:林春暉 魏明俊

圖文編輯:李東禹

「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懷柔村史」懷柔第一大村——渤海所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