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流動的歷史

70年前,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中國最關心最焦慮的事情有些啥?

這個問題可能有一萬種答案。

但在國事日程表的顯眼位置,必然有一條河。

這條河,就是淮河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淮河

公元1194年,由於金國朝野腐敗,無人修堤治水,黃河在陽武縣(今河南原陽)決口,河水一路南侵,霸佔淮河河道。

這一世界罕見的河道侵奪事件,也叫“黃河奪淮”

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使得河床淤塞,行洪不暢,在河的下游,今淮安、宿遷兩市境內,諸多中小湖泊漸漸被阻塞的洪水連接起來,形成了一片千餘平方公里的廣闊水域——洪澤湖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洪澤湖,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而失去了入海口的淮河,也被迫在洪澤湖破堤南下,委委屈屈地投靠長江去了。

原本穩定的淮河水系出現紊亂,淮河近800年的泛濫史也就此拉開序幕:

“每淮水盛時,西風激浪,白波如山,淮揚數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數百年矣。”

1593年,淮河發生了有記載以來最惡劣的一次洪災,史書是這麼說的:

"水自西北來,奔騰澎湃,頃刻百餘里,陸地丈許,廬舍田禾漂沒罄盡,男婦嬰兒,牛畜雉兔,累掛樹間。"

"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淮河兩岸成為我國自然災害最頻繁發生的區域。

淮河兩岸的人對洪水的印象可謂深刻,時至今日許多地方還管“下地”“下湖”

興化垛田

在湖蕩沼澤地上用河泥堆積而成的小塊農田▼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境內,已有超過600年曆史

去種地的農民除了要扛上鋤頭還要撐上小船▼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新中國成立後的前兩年,淮河流域接連發生特大洪水,良田浸沒,房舍傾覆,民不聊生,新政府決心治理淮河。

1951年11月2日,在毛澤東、周恩來的大力推進下,艱苦卓絕的治淮工程拉開序幕。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1951年,超過50萬人投入治淮工程,在沒有機械工具的條件下,1.83億立方米的土方在六個月內被移走——即每人每月挑運150噸泥土。圖片來自《重建中國:城市規劃三十年,1949-1979》

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建設,如今的淮河已是一條高度治理的河流,洪澤湖以下形成了一河入江、四河入海的排洪佈局。

淮河入海水道與蘇北灌溉總渠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淮河入海水道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還入海口於淮河,數十代淮河人的期盼終於得以成真。

淮河主河道全景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歷史上,黃河曾屢屢侵犯淮河。發生於1194年的黃河全面侵佔淮河中下游河道事件,結束了淮河兩岸富足豐饒的黃金時代。1951年以後的三次大規模水利工程,使得淮河重新獲得直接入海通道,淮河水系漸漸趨於穩定。如今,洪澤湖以下,以最先修築的蘇北灌溉總渠作為淮河主河道。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全長近1000公里的淮河,大部分緩緩流淌在廣闊的平原之上,既無峽谷險灘,也少有風景名勝,人們對淮河的印象是模糊的

很多人提起淮河,就順藤摸瓜般地想到秦淮河。然而,淮河在長江以北,秦淮河是長江南岸支流。被文人騷客反覆吟唱的十里秦淮,其實與淮河並無關聯。

那麼,淮河在哪裡?

在河南與湖北兩省的交界處,有一座平均海拔500米左右的山脈——桐柏山

傳說中,這裡是盤古開天闢地後造化萬物的地方。

桐柏山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孤峰聳立,超然遠引,寺廟的撞鐘聲、僧人們虔誠的誦經聲,在深山瀑泉裡迴盪。

太白頂雲臺禪寺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位於桐柏縣以西15公里處,橫跨河南、湖北兩省

太白頂山脊北側的降水穿過樹冠、草叢和碎石,在一條條溝壑中彙集成涓涓細流。

桐柏山中的溪流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無數條經過青山濾洗的溪流,在山下一個叫淮源的鎮子裡融合成一條清明透澈的河。顧名思義,千里淮河便是在此開始了東流入海的征程。

桐柏山下,淮河源頭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攝影:圖蟲網@啵啵336)

當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長江、黃河閱盡萬里河山,奔流至中國東部平原時,夾在它們中間的淮河,才在名不見經傳的桐柏山下湧出第一股清流。

然而,這並不妨礙淮河水系迅速成長為中國七大水系之一

位於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大小數百條河流投入淮河的懷抱,造就了比想象的覆蓋面積還要寬廣的淮河流域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製圖:地球旅客@孤城

▲淮河干流流經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流域涵蓋山東省南部,最北端銜接泰山。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為1.65億人,平均人口密度為611人/km²,是全國平均人口密度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數據來源:水利部官網,2014年9月)。通常,淮河以北、黃河以南被稱為“黃淮”,淮河以南、長江以北被稱為“江淮”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淮河主要流經豫、皖、蘇三省。

跟淮河糾纏的洪水也和這三省的地勢地形相關。

信陽市淮濱縣洪河口以上屬淮河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4米。

洪河口至洪澤湖出口中渡屬中游,長490公里,落差16米。

中渡到揚州三江營入江口為下游,長150公里,地面落差只有6米。

這樣的地勢,使得一旦暴雨來襲,上游的洪水將如猛虎般迅速落衝進中下游平原,並在平原之上四處溢漫。

而江淮地區的雨季總是猶有未盡的綿長,梅雨時節的50來天,能下完全年3/4的雨。淮河是多災多難的一條河,它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故事的一條河。

淮河流域,中華文明的扉頁

鼓鍾將將,淮水湯湯。——《詩經·鼓鍾》

,刻在了三千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上,也流傳在我國最早的詩集中。

淮河,不知從何時起便被人們視為河神的居所而加以崇拜,並被尊為“四瀆”之一。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從淮安城穿過的淮河

當人類從茹毛飲血的洪荒時代甦醒,中國大地上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最先萌生出各具特色的文明,而處於兩者過渡帶上的淮河流域也幾乎在同一時期跨入文明的門檻。

上古時代,黃河流域的炎黃部落結盟,一統中原。黃河文化開始以強勢的姿態向南擴張,從那時起,淮河兩岸就開始見證文明的碰撞與融合。

再以後,治水有功的大禹王,沿潁水南下,在淮河中游的塗山大會諸侯,中國第一個世襲制王朝——夏王朝確認建立。經歷夏、商、週近1800年的融合發展,華夏文明逐漸成型。

鳥瞰塗山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空前劇烈,人們開動腦筋,為未來尋找出路。關於治國、處世、修身的各種思想流派競相綻放,一度出現“百家爭鳴”的宏大氣象。

這一時期的思想交鋒在淮河流域達到鼎盛,影響最為深遠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學派均創立、興盛於此,包括先秦七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在內的一大批思想家也大多生長於、活動於、成就於此。

淮河流域成為中國古代思想家的搖籃,而滾滾不息的淮河,也成為中國社會和中華文明向前推進的重要引擎。

淮河,中國南北分界線

公元前531年,齊國人晏子渡淮南下,出使楚國。面對楚國人的百般刁難,晏子巧妙應對。

在與楚靈王最後的辯論中,妙語連珠的晏子無意中開啟了中國南北差異之爭:

《晏子春秋》中他這樣說: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演化到今天就是“湯圓還是元宵、豆花是甜是鹹、用不用搓澡巾”等等一系列博大精深的理論。

在古人尚不明確淮河一帶是中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是一月份平均氣溫0℃等溫線、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是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分界線的時候,就已經察覺出淮河南北兩面自然風貌與生活習俗上的差異。

直到2400多年後的1908年,出生在淮河北岸的中國現代地理學先驅張相文才首次提出以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

中國東部南北地理分界線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在信息交互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地理分界線的意義已經越來越模糊。南北雖有地貌、風俗的不同,但大家對祖國的熱愛都是一樣一樣的。

不過,也有一個例外。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我國能源資源供應不足,要在儘可能節約的前提下為城市居民樓集中供暖,參考這一劃分,南方人的冬天就這樣悲傷地失去了暖氣。

烽火硝煙裡的淮河

兩種氣候的交界處,也往往是戰爭最為頻繁的區域。

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長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劃分出了農耕和遊牧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這兩大文明水火不容,在長城沿線打了上千年。

而在農耕文明的內部,秦嶺-淮河一線也面臨同樣的困擾。

歷史上,中原地區一旦有政權南北對峙的情形發生,大多選擇以淮河為界,比如北魏與南齊大金與南宋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只餘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初入淮河[南宋]楊萬里

“長淮咫尺分南北”,在刀光劍影的籠罩下,淮河變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淮河上的舟船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拍攝於安徽蚌埠(攝影©楊子健)

如果從軒轅黃帝大戰蚩尤開始算起,齊魯長勺之戰、宋楚的泓水之戰、晉楚城濮之戰,楚漢垓下之戰,曹袁官渡之戰、前秦東晉淝水之戰,大明王朝的靖難之戰……

據統計,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200餘次戰役,發生在淮河流域的就要佔去1/4。除長城一線外,恐怕這是幾千年來戰亂最頻繁的地區了。

夾在長江和黃河之間的淮河流域,水利豐盛,地勢又平坦,這裡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的防備儲運體系。而邗溝、鴻溝、汴渠和京杭運河的先後開鑿,又使得淮河成為鏈接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交通樞紐,無論南下還是北上,這裡都是兵家要衝之地。

換個角度講,淮河流域出梟雄也毫不意外,氣候舒適並水土肥沃,原本該是安居樂業的好地方。但淮河層出的不窮水患、連綿不絕的戰亂、以及南來北往的文化交融,讓這裡的民風尤其自由不羈。

很多人看到了南方的婉約,不知其背後實實在在為了生存而努力的人們,拼命的時候也是何等的灑脫無畏。

這種不甘的悲壯,使得淮河兩岸的名門大族乃至布衣百姓,往往能在歷史的轉折點裡,揭竿而起,奮勇犯上。

這一長串的名單,差不多就是半部中國戰爭史(以出場年代排序,不論地位):陳勝、吳廣、項羽、劉邦、曹操、劉裕、李昪、黃巢、朱元璋、宋江、張樂行、袁世凱、周恩來……

難以舍離的淮河

南方人口中的北方,北方人口中的南方,淮河兩岸的人時常要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對淮河這一地理文化單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地處南北分界線的淮河,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這裡地域遼闊、水土肥厚、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在沒有水患和戰亂的年代,每一個勤勞人都能靠自己的雙手謀得一份殷實的生活。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興化垛田除了耕種之外,還成了熱門旅遊目的地

“江淮熟,天下足”,在農業社會的時代,淮河流域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之中”。

北宋思想家李靚曾這樣評價:

“當今天下根本在於江淮,天下無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無天下自可以為國。”

然而,洪水和戰爭總是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時候來臨,時不時就要失去家園的人們,在無奈中衍生了另一種如同吉普賽人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在流浪中以技藝討生活。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天南海北四處奔走的淮河人,始終放不下的是對故土的眷戀。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日落淮河(攝影©楊子健)

如今,人們已無需擔憂洪水和戰爭,但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轉移,使得淮河幾乎再度陷入失落,淮河流域亦一度淪為區域經濟窪地。

2017年,淮河生態經濟帶進入國家發展戰略。淮河將被建成中國第三條黃金出海水道,淮河流域也將被打造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之後的中國第四個經濟增長極。

一批現代化城市正在長成,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片古老的土地還會再度發出閃耀世界的光芒。

蚌埠淮河兩岸

中華風水河淮河,到底在哪裡?

(攝影©楊子健)

歷史的到來和遠去,就像河水一樣無聲又富有生命的張力。

只是淮河包容的故事,更為激烈且驚心動魄。

淮河就像一個孩子一樣,從最初的文靜純真,到後來的頑劣不羈,歷經世事後終歸淡泊,只是淮河用了幾千年的時間來輪迴這一場成長的洗禮。

人們回憶淮河,也記敘淮河。

因為沒有哪一條河能跟淮河一樣,當記錄這條河的起起落落時,也就差不多寫完了整個民族的歷史。

……

文中提到了黃河、長江和長城,地球旅客都曾寫下不少筆墨,要了解更多背景知識,請點擊下方的文字鏈接▼

黃河的另一面

長江如何影響中國

我們都誤解了長城

關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錯過!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各平臺賬號,搜索“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