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參評文華獎

花鼓戲 戲劇 文化 上海 湖北 話匣子FM 2019-05-25

作為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參評劇目,現代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 昨天今天連續兩晚登陸上海大寧劇院。傳統花鼓戲講的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齣戲卻是現實題材,以湖北潛江的“蝦稻共作第一村”趙腦村為原型,用兩代人的“鄉村愛情故事”展現一個窮困潦倒的“光棍村”,是如何通過改革開放,變成生活富裕、女兒不願外嫁的“剩女村”。請聽記者臧明華髮來的報道:

李春華:“荊州花鼓戲在江漢平原在湖北來說是四大劇種之一,但是在全國來說,我們是一個小劇種,到上海真的是第一次。我們真是希望上海的觀眾能喜歡我們這個劇種,喜歡我們這個劇目,喜歡我們這些演員。”

這是被譽為“花鼓皇后”的李春華,第1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她在劇中扮演荷花嬸一角。

現場唱: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

「聽」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參評文華獎

三十多年前,荷花嬸還是姑娘時,愛慕同村青年王老五,可惜對方太窮,她情非得已,嫁入他鄉。

「聽」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參評文華獎

如今,女兒趙小荷成為水產學博士回鄉,與青梅竹馬的王大順、也就是王老五的兒子,共同開發蝦稻共作的養殖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荷花嬸與王老五,先是阻撓、再是諒解,最終母女兩代人都找到了情感的歸宿。

「聽」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參評文華獎

現場唱:撒狗糧,撒狗糧……

這是劇中12個女演員組成的歌隊,她們既是劇中人,又充當背景,還不時以旁觀視角發表評論。導演黃鳴現說,劇中一共就父子、母女四個人物,而加入12人歌隊,用這種遊離於戲裡戲外的敘述方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樣式比較別緻的一臺戲,他可能會在這屆藝術節當中它不一定比別人好,但是它可能是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是包括整個表達方式,這個舞臺的各方面探索,這個演劇形式是比較有一點突破吧。”

演出結束,有不少從未看過荊州花鼓戲的年輕觀眾認為,這齣戲出乎意料的好看:還挺好看,演員唱的很棒。我不太瞭解什麼是花鼓戲,看下來覺得比我想象的好聽,故事情節還挺完整的,挺貼近生活的。

作為荊州花鼓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傳承人,李春華希望藉助十二藝節在上海演出的機會,讓荊州花鼓戲為更多人所知:“我們就希望在這個全國的這個文藝平臺,能夠宣傳弘揚我們這個荊州花鼓戲和我們這個劇目,這是我們的這個初心。所以說希望這個平臺讓我們這個劇種越走越遠,走得更好。”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臧明華

編輯:山巍

責任編輯:金曉英

「聽」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參評文華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