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華妃 政治 允禮 雞湯 綜藝巴士 2017-06-08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我們總是在失去中獲得,又在獲得中失去。甄嬛就是如此,看似最後成為一朝太后,高高

甄遠道雖然官職不高,但是確實個很有原則,勤謹侍主,也擅長明哲保身的人。甄家家風如此,甄嬛處世之道也是如此,小心翼翼而不露鋒芒。如果不是這種低調的自保之道,甄嬛的聰明智慧也難以發揮最大價值。華妃從她嶄露頭角的那一刻起,就死死地盯住她,陷害嫁禍,無中生有,無所不用其極。甄嬛能夠一一小心破解,最後成功反戈一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她的這種良好的家教。她心思周密,顧全大局,絕不妄爭恩寵,惹得後宮怨懟。她也從不像華妃一般實行毫無人情味的鐵腕之治,高壓之下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矛盾不斷激化,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絕對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她施恩於六宮,廣結善緣,和很多資歷深,有話語權的嬪妃結成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種高明的手腕,非有超群出眾的智慧和海納百川的胸懷無以做到。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相比之下,華妃勇敢,卻感情用事,太過狠辣,她一心一意想要獨佔皇帝,卻不明白這是痴人說夢。皇后老謀深算,有城府,卻很自私,看似兼容幷包,實際上她是很多陰謀事故背後的始作俑者,機關算盡,打掉每一個可能威脅到她地位的人,親姐姐都算計在內的人,心腸狠毒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她最後落得個眾叛親離,造人唾棄的悲慘下場,純屬咎由自取。

甄嬛其實未必想當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她曾與沈眉莊道,這一輩子,最想和夫君舉案齊眉,相濡以沫,歲月靜好。只可惜,造化弄人,從進宮成為妃嬪的那一刻起,這種生活就與她們徹底絕緣了。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初入宮時的三姐妹,眉莊和甄嬛從小一起長大,情誼自是不必說。最重要的是,他們共同擁有良好的家庭教養,健康的價值觀,相通的見解,這是她們榮辱與共的精神層面的基礎。不要小覷志同道合這四個字,安陵容最後和她們離心離德,反目成仇,其實本質上來說就是價值觀有根本上的分歧。一個在備受屈辱,勾心鬥角的大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女孩子,她很難再相信世界上還有真正的公平和友好,即使溫情使她短暫地相信了,基礎也很脆弱,稍遇到風吹雨打就瞬間瓦解,更何況是後宮狂風暴雨的打擊。

安陵容鬱郁不得志,甄嬛一舉幫她獲得寵愛,只可惜人總是得隴望蜀,貪心不足,得到皇帝青睞賞識的安陵容再也不願意居於甄嬛之下,幻想著和她平起平坐。但是皇帝終究是最喜歡甄嬛的,她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和甄嬛的差距。女人是有嫉妒心的,更何況是共侍一夫的女人之間,就很難再有友誼和平可言。有了攀比爭奪的心思那一刻開始,往昔那些所謂美好的姐妹情就全都化成了泡影。安陵容為了贏得自己在甄嬛面前的尊嚴,也是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免受華妃的迫害,她選擇了向皇后投誠。只可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皇后絕非善男信女,她落入皇后股掌之中,最後成為皇后排除異己的一顆棋子。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甄嬛不會想到,昔日裡的好姐妹竟然處心積慮地對付她,還害死了她還未出生的孩子,等到她發覺真相的那一刻,惡虎已經養成,只不過在她面前一直裝作溫順乖覺的小貓咪。相煎何太急已經不能夠描述甄嬛的心情了,她只說了一句:"如此心機,當真讓我噁心!"所有的心機都是套路,絕頂聰明的甄嬛不必用盡心思地去理解,她只是痛心和寒心,自己真心實意對待的好姐妹,最後竟成了這副面目可憎的嘴臉。

同樣是好姐妹,沈眉莊即使自身難保,也不忘提醒甄嬛要扶植陵容,有個倚靠。一入宮門深似海,所有的女人前程榮辱都緊緊地攥在了皇帝手裡,本質上都是孤苦無依的。沈眉莊懂得,所以,她把甄嬛當成了唯一的親人,她不計較甄嬛奪走了她的寵愛,不計較甄嬛地位在她之上。甄嬛的地位蒸蒸日上,沈眉莊心裡很清楚甄嬛以後行走後宮會步步危機如履薄冰,自己要時時助她一臂之力。保住了甄嬛也就是保住了自己在後宮的穩固同盟,脣亡齒寒,這個道理再明顯不過了。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真正的友誼,就是這樣同患難共富貴。私心人人都有,區別就是在利益權衡和感情之間,哪一個尤為重要。在甄嬛最落魄無助的時候,沈眉莊始終不離不棄,這才是真正的友誼。如果只是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那麼這樣的友誼本身就摻入了太多功利性的雜質,可有可無。

只可惜這樣堅貞不渝的友誼,卻斷送在了居心叵測的安陵容手裡,沈眉莊被算計難產而死,甄嬛心中的痛苦難以言喻,如同自己的心被挖空了一般,她下定決心血債要用血來償,而用心險惡的安陵容,也最終在甄嬛的操作下,為她的自作聰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我們來談談甄嬛的感情生活。皇帝和果郡王之間, 甄嬛到底一種怎樣複雜細微的感情呢?皇帝給了甄嬛寵愛地位,但是他卻把內心最深的愛留給了純元皇后,甄嬛是她的複製品,也是她的影子。甄嬛的得寵至少有一半兒是她和純元皇的相似之處,而剩下的另一半則與她的美貌智慧,稟賦性情有關了。而甄嬛最想要的是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的一心一意的感情,心高氣傲的她是決不會願意成為別人的替身的。在得知自己和皇帝那麼長時間的恩愛皆是因為純元皇后的緣故之後,性格倔強的她痛心疾首,對皇帝產生了質疑,現實無比殘酷,讓人感到悲涼,甄嬛不得不重頭審視皇帝所謂的真心。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甄嬛的父親甄遠道被牽扯進政治鬥爭當中,性格猜忌多疑的皇帝懷疑他對自己懷有二心,不顧當時甄嬛已經懷有身孕,把甄氏一族都流放到了寧古塔。罪名本來就是莫須有的,瓜爾佳鄂敏有意陷害,甄嬛不能不為自己的父親求情,但是皇帝無動於衷。皇帝的寡恩薄情讓甄嬛失望透頂,心如死灰,她想遠離皇宮,遠離這個讓她傷心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因為他不想再看見這個讓她作嘔的男人,她不顧皇帝的百般挽留,執意自己到凌雲峰修行。

也就是這一段經歷,讓她遭遇了果郡王。果郡王對甄嬛是真正意義上的一見鍾情,從宮中見到甄嬛的那一刻起,他的眼睛就再也沒有從她身上移開過,甄嬛或許是他見過最美麗善良,最聰明,最有靈氣的女子。要知道果郡王早就到了婚嫁的年齡,卻無一個妻妾,那是因為他始終沒有遇到自己最中意的那個人,感情上,他追求完美,絕不願意湊合將就。

甄嬛長居深宮,讓果郡王可望而不可即。而她的出宮修行讓他看到了機會。他千方百計地接近甄嬛,討她的歡心,保護她,讓她不再受煩擾,更加安心。本來心灰意冷的甄嬛再也無意男女之事,但是果郡王還是燃起了她已經沉寂的心火。不同於皇帝心裡帶著別的女人的面紗去寵她,果郡王是愛她,他愛甄嬛的一顰一笑,愛她的堅強,也包容她的脆弱。甄嬛在他面前,可以完整地做回自己,不必和別的女人分享丈夫的愛,不必強顏歡笑地去迎合,不必費勁心術地去做一個最聰明,最出色的女人,她只需要做回她自己,那個最真實的,不完美的甄嬛就是允禮最愛的。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其實我們都是不完美的,如果你要在一個人面前強裝完美,說明他並不是你可以放心託付的人。你可以在一個人目前隨心所欲地展現你的天性,他不會嫌棄你的種種不完美,包容你,愛你,讓你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和壓力,那麼恭喜你,他是真愛你的那個人,如果遇到了,千萬要珍惜。

如果故事到此就結束了,那麼就很美好了。只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前朝後宮的政治角逐一刻從不曾停息過,儘管已經遠離了後宮,皇后一黨還是怕甄嬛死灰復燃,偏要趕盡殺絕,甚至對甄嬛的家人下手,逼得甄嬛不得不為了甄氏一族的平安重新博取恩寵。也許,此時皇后稍微手下留情,寬厚一些,不要緊追不放,甄嬛也不會處心積慮地想要接近皇帝,更不會回到後宮逆襲翻盤,變成她的掘墓人。人總是這樣,自作聰明,要知道,你對別人所有施加的力,最後都會反作用在自己身上,自作自受。

果郡王外出巡視下落不明的消息傳到了身在佛寺的甄嬛耳中,甄嬛心裡擔憂萬分卻無計可施。她已經被逼得無路可走,她全家人的性命都危在旦夕,她必須鋌而走險。她費盡心思,重新獲得了皇帝的信任和憐愛,重返皇宮。槿汐姑姑提醒甄嬛,以前種種無力,皆是因為她太過心軟的緣故,如今回宮,絕不可重蹈覆轍,不僅要狠,而且要做一個狠而無心的人。其實她不必說,甄嬛也很明白,政治鬥爭就是你死我活,皇后苦苦相逼,她早就已經無路可退。對待一個死敵,怎麼能心慈手軟!更重要的是,最愛的男人以後不復相守,留著一顆心又有什麼用!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回宮後的甄嬛再也不是以前稚嫩善良的甄嬛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已經黑化了,形勢永遠都比人強,她想要生存下去,扳倒皇后,就不得不處心積慮,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我們常常會在想,如果我們標榜自己是君子,卻又在做小人的勾當,那麼我們和小人又有何區別呢!事實就是這樣,君子束手束腳,卻永遠被動挨打,小人永遠都肆無忌憚,沒有道德的捆綁,也沒有良心的譴責,所以勝出的,往往就是他們。所以,為了贏,非常時期就得用非常手段,如果迂腐,頑固不化,那麼永遠都沒有勝出的可能。

看著甄嬛一步步除掉敵人,我們既欣慰,又心疼,如果可以選擇,誰不想平安喜樂,安享一生呢!當初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的美好景象再也不復存在了,現在後宮裡的每一步,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刀光劍影,都是在透支自己的智力和心血。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剛愎自用的皇帝,他完全沒有察覺甄嬛和他的貌合神離,他眼裡的嬛兒還是一如往昔美麗從容,謙和溫順,所以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同床異夢。等到皇帝某一天察覺出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的時候,皇帝老羞成怒。他使盡種種狡詐計謀,套出了果郡王的真心。他是一個很陰狠的皇帝,親兄弟都可以圈禁下手,誰踩到了他的高壓線,必死無疑,更何況是自己喜愛的女人和果郡王有私情。

甄嬛如果不是甄嬛,以皇帝的猜忌殘忍,或許她早就被廢棄打入冷宮或者被殺。說到底,皇帝還是很在意她,他或許妒忌怨恨甄嬛心裡有別的男人,卻始終無法下狠心殺她。這足以見得,甄嬛雖然不是他心中最愛的女人,卻也成了他心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女人。不知道是不是該為甄嬛感到悲哀,皇后和華妃,折騰了一輩子,都沒有贏得這樣重要的位置,甄嬛得到了,卻不以為然。有些人,有些事就是如此,看透了,就再也拎不起來了。對待甄嬛的問題上,刻薄寡恩的皇帝多了許多仁慈,也是因為他已經步入晚年,很難再承受失去愛人的痛苦,更何況相貌性情上,甄嬛還有三分像自己最愛的純元皇后,他有可能捨得殺了甄嬛,卻絕對捨不得殺了他心中最愛的純元。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甄嬛能夠死裡逃生,果郡王卻必死無疑。兩個人必須犧牲一個,來換取皇帝的尊嚴和心安。也許,到了最後,我們終於明白,甄嬛最愛的男人,為什麼是果郡王。果郡王即使自己和甄嬛的私情要暴露的時候,也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擔心的,就是甄嬛的前程和命運。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愛你遠遠超過愛自己,他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是甄嬛,對於這樣一個男人,也不會有任何免疫力,會義無反顧地愛上他,因為他值得擁有所有的愛和真心。

皇帝做了一個愚蠢的決定,他想要甄嬛親手了斷果郡王,他想斷了甄嬛所有的念頭,也是想要兩個人為背叛付出最慘重的代價。想當年九王奪嫡之亂,那樣觸目驚心,皇帝早就淡漠了親情,他圈禁了自己的兄弟,待之如豬狗。果郡王卻是為數不多和他關係親密的兄弟,從來沒有違逆過他,他犯過的唯一也是最大的錯,就是愛上了皇帝的女人。皇權權威不可挑戰,果郡王不是不知道,但是他還是願意為情而冒天下之大不韙,死而無憾。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也就是在果郡王中毒身亡這那一刻起,甄嬛和皇帝僅剩的一點情誼蕩然無存,仇恨的種子在她心裡種下,瘋狂滋長。甄嬛想殺了皇帝都有吧,要不然,她不會故意讓身體已經被美色掏空的皇帝去耗盡心力,更不會故意縱容寧嬪去給皇帝下毒。皇帝刻薄猜忌她可以忍受,我不愛你,你的一切都與我無關。只是荼毒手足,殺我最愛的人,用此卑劣下作的手段,實在是滅絕人性,決不可忍。尤其是事情越來越失去控制,皇帝暗中指使粘杆處去祕密調查甄嬛的一雙兒女,如果事情真相大白於天下,那麼甄嬛和她的孩子以及甄氏一族都面臨滅族之禍,已經到了你死我亡,水火不容的地步,已經退無可退,皇帝必須死,否則會有很多無辜人跟著喪命。

皇帝和甄嬛之間的恩怨,最後釀成了一場政治鬥爭,如果繼續演化下去,必是一場血雨腥風。最好的方式,就是及時了斷它。甄嬛扳倒了皇后,後宮之中,已沒有人可以和她匹敵,某種意義上來說,她已經掌控了後宮所有的資源,做起事來,也是得心應手。所以,對有些事,她靜默不理,甚至暗中促成,譬如加劇皇帝的病情,讓他早登極樂。皇帝最後奄奄一息,卻始終沒有搞清楚六阿哥的身份,他想找出答案,甄嬛只是冷冷回答:"普天之下的萬民,都是皇帝的子民,六阿哥也如是。"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皇帝何等聰明,即使甄嬛沒有明說,他也已經猜到了真實的答案。可以想象皇帝心中的怒火,自己身為一國之君,竟然被帶了綠帽子。如果他可以殘留幾日,甄嬛和孩子必定死無葬身之地。只可惜,沒有如果,甄嬛已經是最後的勝利者,皇帝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平安存活,再無後顧之憂了。皇帝死後,甄嬛留下兩行清淚,傷心痛楚。她對皇帝未必全無感情,她今日所有的恩遇地位,都是皇帝給的,但是她一生對最美好感情的幻想和希冀,也是皇帝一手毀掉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有愛,又恨,最後,皇帝已死,愛恨全消,兩不相欠了。

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解讀甄嬛

甄嬛的一生波瀾壯闊,大喜大悲她都經歷過了,最後修成一朝太后,安享尊榮的人生。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最初的夢想,有的時候卻被現實無情地碾碎,那麼到底我們還應不應該堅持下去呢?就像魯迅曾經說過的,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甄嬛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勇士。在後宮的權力鬥爭傾軋之中,她得天獨厚,獲得了皇帝的寵愛,但是卻也樹大招風,招來無數的猜忌和陷害。她選擇了運籌帷幄,雖然人心險惡,但是她卻從未放棄最初的那份善良和初衷。在這個過程中,她失去了最真摯的朋友,失去了最愛的人,但是她同時也收穫人生的厚度和深重,收穫了人心,更是獲得了擔當更大責任的機會。或許人生本質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有失必得的吧!每一份有擔當的人生可能很辛苦,卻很強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