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經典名句,流傳千古,字字珠璣,讀後讓人醍醐灌頂'

"
"
《後漢書》經典名句,流傳千古,字字珠璣,讀後讓人醍醐灌頂

助讀資料: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

名句集錦

時不可留,眾不可逆。

【出處】《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釋義】時光飛逝,不會停滯不前。人民的意願不可拂逆。

【賞析】劉秀羽翼豐滿後,臣下都勸他抓住時機即位稱帝,但都被他推辭了。部下耿純認為,

如果劉秀不聽眾人的勸諫以稱帝,就會使大家喪失信心,一鬨而散,到那時再想聚攏這些人

就不那麼容易了。劉秀聽了,只得依允。後來,這句話常被用來勸導人們順應時代潮流和人

民意志,以及抓住機遇,果斷行事。

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出處】《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釋義】應該時刻警惕,如臨深淵、履薄冰,兢兢業業,惴惴不安。

【賞析】這是劉秀臨朝踐祚之後勸勉臣下時所說的話。他勸諫臣下不可居功自傲,放縱自己。

正如《易》之所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做人準則與生

存態度,事業才能昌盛,人生才會閃光。

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出處】《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釋義】潑出的水收不起來,過去的事情後悔也沒用。

【賞析】劉秀平定了河北,重挫了銅馬、尤來諸軍,勢力日盛,眾將都希望他即位稱帝。大將馬武認為,天下沒有君主,即使讓孔子作宰相、孫子作將帥,也不會有什麼建樹。馬武以此勸劉秀不要錯過稱帝良機,過後即使後悔也沒用。後來,這句話常用來勸導人們抓住時機,

不要坐失良機,造成難以挽回的形勢。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出處】《後漢書·鄧皇后紀》

【釋義】如果一個人終日只知道吃飽喝足,不用心於學業與道義,而想有所作為,那簡直勢比登天。

【賞析】漢殤帝、漢安帝時,因皇帝年幼,鄧太后主持朝政。她十分重視貴族子弟的教育。她認為貴族子弟過慣了飽食終日、養尊處優的生活,易流於無所事事、不學無術。這樣發展下去,災禍就離他們不遠了。於是鄧太后就設置學院,選派老師,教授他們經書,並親自主持考試。鄧太后引用了《論語·陽貨》這句話,以激勵貴族子弟們發憤學習,報效朝廷。

車如流水,馬似游龍。

【出處】《後漢書·馬皇后紀》

【釋義】“車水馬龍”用來形容車馬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賞析】明帝馬皇后為人賢明,章帝登基後尊之為皇太后,並要分封諸舅,馬太后擔心她的哥哥們會因此而驕奢,招惹災禍,故堅決不許。一次她去看了馬家子弟,見他們車如流水,馬似游龍,連僕人都奢華異常。馬太后從此停發了諸兄的年俸,以告誡他們勤勞節儉,憂國憂家。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

【釋義】大丈夫立志,當成高遠之勢,窮更堅毅,老更雄壯。

【賞析】馬援在任郡督郵時,曾押送犯人到洛陽,馬援同情那些死囚犯,就都放跑了他們,自己也逃亡北地郡。後來皇帝大赦天下才免除了馬援的罪行。馬援就在當地放牧,先後有數百家賓客歸附他。馬援帶領他們遊牧於隴漢之間,時常用這句話來激勵賓客們,以圖共勉。

人之所以貴於禽獸,以有仁愛,知相敬事也。

【出處】《後漢書·卓茂傳》

【釋義】人之所以比禽獸高貴,是因為人有仁愛之心,知書識禮,懂得互相尊重。

【賞析】卓茂是洛川密縣縣令,為人忠直,勤政愛民。有一次,有人狀告亭長收了他送來的米與肉。卓茂就問:“你既然送了亭長米肉,為什麼又要告他?”那人說:“我怕官所以送禮;他收了禮所以要告他。”卓茂認為來人寡廉鮮恥,就給那人講了做人的道理與準則,指出做人要有仁愛之心,相互尊重。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出處】《後漢書·宋弘傳》

【釋義】在貧賤時結交的朋友是決不能忘掉的;同甘苦,共患難的結髮妻子是不能休掉的。

【賞析】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死了丈夫之後,想改嫁朝臣宋弘。劉秀得知後就把宋弘找來談話。劉秀試探性地問宋弘,人尊貴後換朋友,人富有後換妻子是否合乎人情,宋弘便說了這樣的話。光武帝一聽,覺得沒有希望說服宋弘,只好作罷。後來,這句話成為傳世格言,以讚揚那種不忘故舊,忠誠不渝的感情。

兵久則力屈,人愁則變生。

【出處】《後漢書·馮衍傳》

【釋義】連年戰禍會使社會財力物力衰退;百姓憂患過度就會起義反抗。

【賞析】鮑永鎮撫北方時,馮衍向他獻策,希望他發展生產,安撫黎元,以求地方人民樂業,

社會穩定。鮑永認為馮衍言之有理,就繕甲養士,屯田積糧,並收到了長治久安的效果。

知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出處】《後漢書·朱浮傳》

【釋義】智者相時而作,能夠順應時代潮流;愚人卻違反歷史潮流而動。

【賞析】東漢初年,幽州牧朱浮發放倉庫儲糧,起用王莽時的舊官故吏,以收買人心,圖謀帝業。漁陽太守彭寵認為天下未定,不宜多置官吏,因而拒不服從朱浮的命令,並且計劃興兵討伐朱浮。朱浮盛怒之下修書指責彭寵不識時務,逆理而動。最後,彭寵伐朱,朱浮戰敗。

朱浮的行為固然不代表時代潮流,但是他能指出時代潮流的不可拂逆性。

愛而不教,終至凶戾。

【出處】《後漢書·何敞傳》

【釋義】對於子女,父母如果只一味溺愛而不教誨,最終將陷子女於災難之中。

【賞析】漢和帝時,竇憲專權,尚書何敞上書竇太后,請求抑制竇氏兄弟的氣焰,並以鄭武公溺愛少子叔段,衛莊公溺愛庶子州籲的事例,說明“愛而不教,終至凶戾”的道理。但何敞的建議未被採納,反招致竇憲的報復。但最終事實證明了何敞的正確性,竇憲兄弟的囂張氣焰最終被劉姓所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處】《後漢書·班超傳》

【釋義】不入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賞析】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率眾來到鄯善國,受到國王的熱情接待,但後來國王就疏遠了他們,原來是匈奴使者也來到鄯善國,國王懼怕匈奴,所以不敢親近漢朝使者。班超得知實情後連忙召集隨從,給他們講明利害關係,並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話來激勵部下。當夜,班超率眾殺掉了匈奴使團,贏得了主動權,使鄯善國歸附了漢室。班超的話擲地有聲,表現了一個全節使者的大無畏精神。

交淺而言深者,愚也;在賤而望貴者,惑也;未信而納忠者,謗也。

【出處】《後漢書·崔傳》

【釋義】交往很淺卻傾吐知心的話,是愚蠢的行為;身為下賤卻恬顏事貴是迷惑不明智的做法;本來不相信卻當作忠言聽取,這是誹謗的態度。

【賞析】崔學富五車,文章冠蓋當時。因章帝的推薦,成為竇憲的座上客。竇太后執政後,竇憲把持著朝政大權,崔獻書勸諫竇憲,本句就是文章開頭一句。崔以此自謙,表明自己本來不具備上書的條件與資格,只是因為竇憲的寬宏大量才得以進言。指出自己與竇憲交情雖淺,但想說些知心話的心情,委婉而易於接受。

陷人於危,必同其難。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公孫瓚傳》。必,一定。因為自己而連累他人陷入危境之中,就應該與他同渡難關。這句話是說做人不可見死不救、臨危棄友。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這句話以誇張修辭手法強調說明真誠的力量最能感動人心。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岑彭傳》。建大事,建立大事業。忌,顧忌。怨,怨恨。這句話是說要做大事、建立大功業,就不要怕個別人有埋怨之情。意謂讓人人都滿意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大成就的。事實上,任何事都有得失,關鍵是看得與失孰大孰小。若在大的方面能有所得,小的方面有些損失又有何妨?

朋友之道,有義則合,無義則離。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朱穆傳》。道,方法。這句話是說朋友是以義而結交的,義不存在,友情也就不復存在。

富貴則人爭趣之,貧賤則人爭去之。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朱穆傳》。趣,同“趨”。一個人富貴了,那麼人人都爭相投奔他;一個人貧困潦倒了,那麼人人都爭相離開他,避之唯恐不及。此語所揭示的世人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世情真相,自古及今皆然。

直者不能不爭,曲者不能不訟。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列女傳》。曲直,無理與有理。是非,對與錯。訟,爭辯。事情有正當與不正當,說話有正確與不正確。是正當的事就不能不據理力爭,是不正當的事就不能不爭辯反對。這句話是說是非曲直要分清,不可混淆。

人遠則難綏,事總則難了。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仲長統傳》。遠,疏遠。則,就。綏,安撫。總,彙集。了,了結、解決。人際關係疏遠了,就難以再安撫恢復;事情積累多了,就難以解決。這句話是說做人要重視人際關係的互動,做事要乾淨利落,不要拖拖拉拉。

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臧宮傳》。弱者往往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與同情,而強者卻往往遭到人們的妒忌而成為眾矢之的。這說的也是世態人情的真相。因為凡人都有同情之心,也有妒忌之心,見弱者予以同情,發自本心,也是自我滿足的心理表現;見強者而心生妒忌之意,那是因為強者勢必要蓋過自己一頭,不僅會讓自己的自尊心受損,更有強者會危及自己利益的現實考量。

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申屠剛傳》。功勞冠絕天下之人,地位就會不穩;威勢蓋過帝王的人,就有生命之憂。這句話是說功勞太大,就會招致同僚的嫉妒與排擠;威勢太甚,就會招致人主的猜忌而有身家性命之憂。

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所快。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朱浮傳》。舉事,做事。無,不要。親厚者,指自己人、親近的人。見仇者,仇恨自己的人、敵人。凡要做大事,不要使自己人感到痛心,使敵人感到高興。這句話是說要做成大事,務必要加強內部團結,千萬不能內部分裂,甚至同室操戈。否則,自相殘殺、削弱力量,就正中敵人的下懷了。

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樂羊子妻傳》

原本是說樂羊子之妻切斷織機上的線,藉此來諷刺丈夫學業半途而廢。做事情貴在持之以恆。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列女傳》。

有志氣品德高尚的人,是不會去喝盜泉中的水,高潔廉正的人,也不會去帶有侮辱的飯食。

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後漢書·列女傳》

大樹將要傾覆,不是僅靠一根繩子就能夠拉住的。國家的衰敗,也不是僅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夠挽救的。

寬小過,總大綱。——《後漢書·班樑列傳》。

待人要寬恕別人的小過失,做事要抓住大的方面、主要矛盾。

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後漢書·公孫瓚傳》。

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只記得別人的過錯,而不記得別人的好處。

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芝傳》

張芝家貧且愛好書法,他用自己的衣衫練字,母親知道後找一些沒用的布帛,給張芝練字,他在池邊練習書法,池水都被染黑了。後來張芝成為我國第一位“草聖”,並被人們讚譽為“臨池學書”。

功冠天下者不安,威震人主者不全。——《後漢書·申屠剛傳》。

功勞太大、威望太高,危及君王的人,他的安全也就難保。

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范曄的《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為官府長期抄書,勞苦不堪。有一天,他扔掉手中的筆,大發感慨:“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前途,也應像傅介子和張騫那樣,在異域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一直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後來,班超從軍,被朝廷派往西域,他果然在那裡立下奇功,被封為定遠侯。

歲月騖過,山陵浸遠。

出自《後漢書.光武十王傳》,意思是,歲月過得很快,先皇先後的陵墓漸漸遠隔。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和道德高尚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入充滿蘭花香氣的屋子,時間一長,自己本身因為薰陶也會充滿香氣,於是就聞不到蘭花的香味了; 和素質低劣的人生活在一起,就像進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長,連自己都變臭了,也就不覺得鮑魚是臭的了。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出自《後漢書·趙典傳》,雌伏就是表示屈服和退讓的意思。比喻退隱,不進取,無所作為。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出自《後漢書·皇后紀》,執金吾:秦漢時率禁兵保衛京城和宮城的官員,陰麗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結髮妻子(後被封為皇后)。 意思是當官就要當執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語出《後漢書·馬援傳》。馬革:戰馬的皮。意思是男子漢應當為國家戰死在邊疆的戰場上,用戰馬的皮。包著屍體回來安葬啊!表現為保衛國家情願戰死的雄心壯志。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語出《後漢書·黃琛傳》,意思是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於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意思可以理解為:不因為眼前利益而放棄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因為道義的付出而感到內心愧疚。作為一個君子的言行,應當以符合道德禮儀為基本準則。

失之末流,求之本源。——《後漢書·陳忠傳》

大意:如果河流的下游出現問題,我們要去上游去尋找原因。

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是如果我們出現問題,要從根本上去找尋原因,瞭解事情發生的起因還有經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在很多人發現問題的時候,大多都不經過大腦,直接爆發,最終導致結果越來越嚴重。所以發現問題,我們要學會止怒,然後再去了解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後漢書·張衡列傳》

大意:我們這一輩子要勤奮努力,如果不積極的探索研究,又怎麼會有收穫和成就呢!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大意:聰明的人懂得捨棄自己的短處,發揮自己的長處,用這個辦法來取得成功。

堤潰蟻孔,氣洩鍼芒。——《後漢書·陳忠列傳》

大意:千里的堤壩,一個小小的螞蟻窩就可以將其毀滅,一個小小的針眼就可以將氣全部給洩出。

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後漢書·臧宮傳》

大意:弱者往往能得到別人的幫助與同情,而強者卻往往遭到人們的妒忌。

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後漢書·岑彭傳》

大意:如果一個人要做大事情、建功立業,那麼就不要怕個別人有埋怨之情。

人毀其滿,神疾其邪。——《後漢書·蔡邕列傳》

大意:人如果驕傲自滿,就會走向失敗。心神不一,就會出錯。

善不妄來,災不空發。——《後漢書·楊賜列傳》

大意:好事不會平白無故的發生,災禍也不會沒有原因的降到你頭上。

義動君子,利動貪人。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固列傳》

正義能夠感動有道德的人,利益只能動搖貪財的人。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

得和失是暫時的,榮和辱則是長久的。

乘人之危,非仁也。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蓋勳列傳》

趁別人遇難的時候,而去要挾、侵害人家,這不是有道德的人所能幹出來的。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無,以就懿德。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列女傳》

一個人求學,應每天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以慢慢養成良好的道德。

理國以得賢為本。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來歙傳》。

治理國家以求得賢才為根本。此言任用賢才對於治理好國家的重要性。

官無二業,事不併濟。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衡傳》。

做官不能兼營別的事業,做事不可二者齊頭並進。意謂專心致志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堤潰蟻孔,氣洩鍼芒。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忠列傳》

一個小小的螞蟻窩可以使堤壩被水沖毀,一個小小的針眼可以使氣全部洩出。比喻小不防則引出大禍害。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此以探穴得虎為喻,形象地說明了一個道理:沒有過人的膽略與拼死一搏的氣魄,就不可能取得異乎尋常的驚人成就。

畫虎不成反類狗。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類,像。畫老虎不像,反而像狗。此以畫虎類犬為喻,形容一個人想做一件成功之事,結果卻適得其反,落得被他人嘲笑。

傳聞不如親見,視影不如察形。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聽到傳言不如親眼見到,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影子,比不上觀察事物的形狀。

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出自南北朝·范曄《後漢書·虞詡傳》。不碰上盤曲的樹根、交錯的枝節,又怎麼能分辨出什麼才是真正的快刀呢?這句話指出做事不追求容易、不躲避困難,是官員的職責。

行違於道,則愧生於心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朱穆傳》。道,道義。則,那麼、就。行動違背於道義,那麼心中就會有慚愧之情。此言行動合於道義,才能心安理得。

伐國不問仁人,戰陣不訪儒士。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崔傳》。仁人,仁義之人。儒士,讀書人、儒家學派的人。戰伐之事不要去徵求有仁義之心的人與儒生。此言跟反對戰爭的人談論戰爭是沒有結果的,更不會從中獲得破敵立功的教益的。

創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黃瓊傳》。泮,通“畔”,邊。棘,有刺的灌木。奠基於冰層之上,立足於多刺的灌木叢中。此以“創基泮上”、“立足棘林”為喻,形容危險的環境。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

出自南北朝·范曄《後漢書·虞詡傳》。立下的志向是不追求容易實現的目標,做工作不迴避艱難困苦的事情,這是做臣子的職責、本分哪。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出自南北朝·范曄《後漢書·陳蕃傳》。大丈夫生活在世上,當以掃除天下的弊端治理天下為己任,怎能只管打掃自己一室的事務呢!這句話表達的是一種“人生在世要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

濁其源而望清流,曲其形而欲景直,不可得也。

出自《後漢書·劉般傳》。渾濁的源泉希望流出清澈的流水,扭曲的形體想要有筆直的影子,這些都是無法得到的。

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出自南北朝·范曄《後漢書·班超傳》。東漢時期的班超,原在官府抄寫文書,不甘碌碌平庸,決心投筆從戎,後奉命出征西域,終於立功封侯。這是班超投筆從戎時說的話。大丈夫即使沒有更大的志向、更好的謀略,也應當效仿前輩傅介子、張騫,像他們那樣在異域殺伐立功,博取封侯,怎麼能長期只在筆墨紙硯間討生活呢!

神龍失勢,即還與蚯蚓同。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隗囂傳》。即,就。飛天的神龍一旦失勢,與卑微的蚯蚓也沒什麼兩樣。此以神龍失勢為喻,說明一個人再了不起,一旦時運不再,或沒有特定的條件,也是毫無作為的。

人毀其滿,神疾其邪。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蔡邕列傳》。人如果驕傲自滿,就會走向失敗。心神不一,就會出錯。

養魚沸鼎之中,棲鳥於烈火之上。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劉陶傳》。沸,開水。鼎,古代煮食的炊具。棲,棲息。在沸騰的鼎中養魚,在烈火之上棲鳥。這話是個比喻,是劉陶諫止漢桓帝的話,其意是說漢桓帝“鑄錢齊貨”的政策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弊政。後來南朝梁人丘遲《與陳伯之書》中說到陳伯之投靠北朝的危險性時有“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之句,即化自此句。

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若敦厚。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郎豈頁傳》。救,匡救、糾正。薄,指淺薄的世風。無若,不如。敦厚,忠厚。糾正奢侈的不良世風,一定要從倡導儉約開始;拯救淺薄的世風,就要提倡忠厚的風氣。此言奢侈浪費的風氣、淺薄不古的世風,都是需要有針對性的措施予以糾正的。

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董卓傳》。湯,開水。莫若,不如。薪,柴火。揚起沸騰的開水再倒回鍋中想使它冷卻,不如直接抽去鍋下的柴火更有效。此以去薪與止沸的關係為喻,說明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著手。

節用儲備,以備凶災。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肅宗孝章帝紀》。節省使用物品,粗存物品,來面對災害。這句話比喻要勤儉持家,任何時候都要有危機意識。

當為秋霜,無為檻羊。

賞析:這句話出自《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要成為那能夠摧毀萬物的秋霜,而不要當那關在木欄中任人屠宰的羔羊。

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賞析:這句話出自《後漢書·孔融傳》。鳥巢都被毀壞了,鳥蛋怎麼可能會安然無恙呢?

柔能制剛,弱能制強。

賞析:這句話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臧宮傳》引《黃石公記》。此言剛與柔、強與弱都是有相對性的,在特定情況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是道家的思想,符合哲學上辯證統一的思想。

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

賞析:這句話出自《後漢書·孔融傳》。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不一定出眾。

物以遠至為珍,士以稀見為貴。

賞析:這句話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循吏傳》。物品以遠來的為稀奇,人才以稀少的為寶貴。此以遠物為珍作比,說明人才以稀少為貴的道理。

不慮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賞析:這句話出自《後漢書·竇武列傳》。不記得以前的失誤,又重犯以前的錯誤。

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

賞析:這句話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臧宮傳》。好高騖遠的人,必然是勞苦而無功;求真務實的人,一定會輕鬆而有成。此言做人做事要務實,不可好高騖遠。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臣之職也;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

賞析:這句話出自《後漢書·虞詡傳》。立志不要去尋求容易,做事情也不要回避難處,這是身為人臣的本分。如果沒有遇到盤根錯節,怎麼會知道利器的鋒利呢?

居累卵之危,而圖太山之安;為朝露之行,而思傳世之功。

賞析:這句話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王符傳》。處於極其危險的環境之中,卻想著過非常安穩的日子;做的是轉瞬即逝的小事,卻想著名留千古而不朽。此以比喻修辭法,說明“處危而求安、行小而貪大”想法的不可能、不現實。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桓潭馮衍列傳》。

天下的所有人都知道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是“取”,卻不知道給別人東西也是“取”。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後漢書·馬授傳》。

男子漢大丈夫,應當為國家效命,戰死沙場,用馬皮包裹著屍體去安葬。

官無二業,事不併濟。——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張衡傳》。

當官的人不可以兼職做其他的行業,做事情不能許多事情一起做。

既朽不雕,衰世難佐。——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皇甫嵩傳》。

木頭已經爛掉了,就不會去雕刻東西。世上已經衰敗了,就很難去輔助了。

薄者之不足,厚者之有餘。——范曄《後漢書·朱穆傳》。

薄的東西總是不足的,厚的東西總是有餘的。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南北朝·范曄《後漢書·桓譚馮衍列傳上》。

天下的人都知道取得某種東西為取得,而不知道給予或付出某種東西也可以成為取得。這句話說明欲取先與的道理;也說明“與”與“取”是相反相成的,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轉化。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嗎?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黃琛傳》

高傲剛直的東西容易受到損折,清白高潔的事物容易沾上汙穢;高難深奧的樂曲,能和唱的人一定很少,在美好的聲名之下,實際的才德常常難以相符。

難得而易失者,時也。《後漢書·皇甫嵩朱儁列傳》

難以挽留住的而又容易失去的東西,就是時間了。說明人應當珍惜時間,努力進取。

千里之差,失自毫端。《後漢書·南匈奴傳》

大的差錯是由微小處開始的。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yǎn)傳》

有志氣的人,最後一定成功。

廉約小心,克己奉公。《後漢書·祭遵傳》

處事謹慎,能夠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為重。

愛之則不覺其過,惡之則不覺其善。《後漢書·爰廷傳》

喜歡一個人,就會察覺不到他的過錯;討厭一個人,就會不知道他的優點。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後漢書·王符傳。

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後漢書·第五倫傳》

以自己的模範行動教導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於言論,說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會生出是非。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後漢書·耿純傳》

投放香餌,必有魚兒上鉤;重賞之下,必有敢於拼命效死的人出現。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原。《後漢書·周紆傳》

細小的水流雖小,但彙集起來會漸漸成為江河;小火把雖微弱,最終能夠形成燎原大火。

時不可留,眾不可逆。——《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時光飛逝,不會停滯不前。人民的意願不可拂逆。

智者不危眾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後漢書·列傳·竇融列傳》

有學問的聰明人不會為了做成自己的一件事而不顧及到周圍人的利益,仁愛的人的人不會違背道義和道德來獲得自己需要的功名利祿。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後漢書·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天下人都知道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是“取”,卻不知道給予別人東西也是“取”。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後漢書·本紀·皇后紀上》

當官就要當執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陰麗華。

反水不收,後悔無及。——《後漢書·本紀·光武帝紀上》

潑出的水收不起來,過去的事情後悔也沒用。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後漢書·列傳·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大丈夫定當自強建功,哪裡能消極屈服!

生而富者驕,生而貴者傲。——《後漢書·列傳·崔駰列傳》

生長在有錢人家的子弟多驕氣,生長在有 權人家的子弟多傲氣。

不為燥溼輕重,不為窮達易節。——《後漢書·列傳·周黃徐姜申屠列傳》

不因為心情的激動或冷靜而失了輕重,不因為窮困或富裕而失了節氣。

兵久則力屈,人悉則變生。——《後漢書·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連年戰禍會使社會財力物力衰退;百姓憂患過度就會起義反抗。

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後漢書·列傳·荀韓鍾陳列傳》

得和失是暫時的,榮和辱則是長久的。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後漢書·列傳·陳王列傳》

一個有志向的人生活在世上,應該以治理天下為己任,難道能只打掃一間屋子嗎?

捨近謀遠者,勞而無功——《後漢書·列傳·吳蓋陳臧列傳》

捨棄近的而去圖謀遠的,興師動眾但不會成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