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師餘秋雨為什麼要說《紅樓夢》並不好,北方人文化素質不高

近來文化聖母于丹、文化教父餘秋雨都在學界和民間遭到了比較大的爭議,相比餘秋雨來說于丹根基明顯不穩羽翼不夠豐滿,所以鬧出來了被北大學子轟下講臺的笑話。餘秋雨雖然和于丹一樣是被媒體捧紅的學者,但不得不說餘秋雨的對當下文化的影響是要比于丹深的,他至少開創了一種新的散文寫法——文化散文,並且以此進入了高中語文教材。

文化大師餘秋雨為什麼要說《紅樓夢》並不好,北方人文化素質不高

于丹

《文化苦旅》是餘秋雨旅行式文化散文的代表作,餘秋雨以一個文人形象踏足亞歐大陸,遊歷大半個中國,拜訪了中東、埃及、兩河流域等數個古文明發祥地。喜歡餘秋雨調調的讀者會這樣說:仔細品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他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以及寬泛的文化良知,無不滲透於三十六篇華章中的字裡行間,即奔瀉裹卷、又吞吐千年。但是看透餘秋雨本質的讀者卻會猛烈抨擊:餘秋雨妄自尊大,毫無學問基礎,偏要標新立異,於是他就不得不故意推翻眾所公認的事實,以信口雌黃,來追求驚世駭俗,結果暴露的是他自身的極端無知與人格的卑劣。這樣的一個市儈流氓竟敢說自己是“搞文化研究的”,這個人整個就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個敗類,上海戲劇學院的一大恥辱!

文化大師餘秋雨為什麼要說《紅樓夢》並不好,北方人文化素質不高

客觀的來說,上邊的評價都只評論了餘秋雨的半個階段,好評是針對他的前期,差評是針對他的後期。當然餘秋雨前期所寫的那些文化散文也並不是無可爭議的,甚至可以說其實他跟于丹是一個路數的——對文化本身缺乏深入的瞭解,過多的加入個人情感,寫就一些大眾喜歡看的文章。看餘秋雨的《道士塔》、《陽關雪》、《白髮蘇州》和《江南小鎮》,看餘秋雨筆下的李白、王安石、柳宗元和李叔同,很多人驚歎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情感。但認真分析一下,卻會發現一個事實,其實餘秋雨寫這些作品時很像一個新媒體小編。他只不過是片面的截取了歷史資料中一些容易打動人的題材,用一種文化加抒情的筆調加以解讀,形成了一篇篇既能被大眾接受又不失逼格的文章。而餘秋雨的沒落也是因為這點,當許多資料都搬到了網上,大家一搜便知之時,餘秋雨的淺薄就浮現出來了。而這個時候,餘秋雨開始妄自尊大標新立異,企圖挽尊。

文化大師餘秋雨為什麼要說《紅樓夢》並不好,北方人文化素質不高

餘秋雨

餘秋雨談論《紅樓夢》這段話的出處是臺灣一檔訪談節目,現將整理後的文字摘錄如下:紅學是一個無聊的東西,一群文化程度很低的人在那裡亂吹捧。《紅樓夢》其實並不像吹捧的那麼好。作為小說來說,枯燥乏味,內容沉悶,前後矛盾,故事單調,這些都是《紅樓夢》的最大的缺陷。書裡的詩詞大多數都是抄襲明末江南漢人名士的,詩詞的水準也並不高。 為什麼《紅樓夢》受到近乎肉麻的吹捧?因為這是一部滿清文化的小說。作者曹雪芹是包衣出身,算是半個滿人。滿清文化現在受到北方人的吹捧,因為他們喜歡那個味道。就好比老舍會被北京人吹捧成近代最好的作家,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北方人文化質素不太高,所以他們不太能欣賞真正的中華傳統文化。《紅樓夢》裡有很多滿語詞彙,那些詞彙並不符合漢語語法,這是很不好的。中國人學文字,學文學,應該學習正宗的漢語文化,例如儒家經典、諸子百家等。對於古典小說,只有例如《儒林外史》等這樣的小說,才是正宗的漢語文化,那裡面的語言,才是正宗的漢語。

文化大師餘秋雨為什麼要說《紅樓夢》並不好,北方人文化素質不高

林黛玉

關於《紅樓夢》之中詩詞很多是抄襲明末江南人士這一點,確實很多得到了實錘。其中的不少詩詞都是化用或改編自秦淮八豔等的詩作。但是《紅樓夢》中的詩詞作品,並不是小說的主體部分,僅僅是為小說錦上添花罷了。餘秋雨可以以此攻擊研究《紅樓夢》的人,但以此攻擊《紅樓夢》這本書的話,就顯得有些譁眾取寵了。

另外關於北方文化和正統漢語之說,本人才疏學淺,還領會不到其中真意。但我想起了王家衛《一代宗師》之中的一句臺詞:拳有南北,國有南北乎?一部商業電影尚且有這樣的認識,文化教父卻出如此鄙薄的言論,不禁令人唏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