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樣眼神兒很差,飛行中需要靠超聲波回聲定位來進行導航。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長又尖,跟小豬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這種構造,有一個生物學專用名詞叫做“鼻葉”,可以在蝙蝠進行超聲波發射時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體為白色,但是前肢、鼻葉和耳朵皆為黃色,翼膜為黑色。它們身上的黃色部分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顯得特別黃,有些則會灰暗一些。

這是因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沉積色素,在外表上體現出黃色。它們也是目前第一種被人們發現的、能富集類胡蘿蔔素在外表上得以體現的哺乳動物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樣眼神兒很差,飛行中需要靠超聲波回聲定位來進行導航。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長又尖,跟小豬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這種構造,有一個生物學專用名詞叫做“鼻葉”,可以在蝙蝠進行超聲波發射時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體為白色,但是前肢、鼻葉和耳朵皆為黃色,翼膜為黑色。它們身上的黃色部分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顯得特別黃,有些則會灰暗一些。

這是因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沉積色素,在外表上體現出黃色。它們也是目前第一種被人們發現的、能富集類胡蘿蔔素在外表上得以體現的哺乳動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很多關於洪都拉斯白蝠的照片,都是它們在寬闊樹葉中擠成一團的模樣,看上去很軟萌(還有點像日料裡的甜點)。

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仰視角度拍的,也就是說那些闊葉其實都呈倒扣姿態,而洪都拉斯白蝠都是倒掛在葉子中間的

這些葉子大都是赫蕉屬的植物,是洪都拉斯白蝠的棲息地,但它們不是隨便找片葉子就歇著的,而是要先加工一番。

洪都拉斯白蝠會沿著赫蕉葉粗壯的主葉脈兩側細心地進行齧咬,留下一部分細脈和植物纖維,讓寬大的葉片能以主葉脈為屋脊,兩邊的葉片下垂,整體成為樹葉帳篷。

這樣的帳篷既能遮風擋雨,又能方便蝙蝠倒掛(後爪抓握在主葉脈上)。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樣眼神兒很差,飛行中需要靠超聲波回聲定位來進行導航。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長又尖,跟小豬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這種構造,有一個生物學專用名詞叫做“鼻葉”,可以在蝙蝠進行超聲波發射時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體為白色,但是前肢、鼻葉和耳朵皆為黃色,翼膜為黑色。它們身上的黃色部分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顯得特別黃,有些則會灰暗一些。

這是因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沉積色素,在外表上體現出黃色。它們也是目前第一種被人們發現的、能富集類胡蘿蔔素在外表上得以體現的哺乳動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很多關於洪都拉斯白蝠的照片,都是它們在寬闊樹葉中擠成一團的模樣,看上去很軟萌(還有點像日料裡的甜點)。

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仰視角度拍的,也就是說那些闊葉其實都呈倒扣姿態,而洪都拉斯白蝠都是倒掛在葉子中間的

這些葉子大都是赫蕉屬的植物,是洪都拉斯白蝠的棲息地,但它們不是隨便找片葉子就歇著的,而是要先加工一番。

洪都拉斯白蝠會沿著赫蕉葉粗壯的主葉脈兩側細心地進行齧咬,留下一部分細脈和植物纖維,讓寬大的葉片能以主葉脈為屋脊,兩邊的葉片下垂,整體成為樹葉帳篷。

這樣的帳篷既能遮風擋雨,又能方便蝙蝠倒掛(後爪抓握在主葉脈上)。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別看洪都拉斯白蝠好幾只擠在一起像是同一窩的小寶寶們,但這些其實大都是已經是成年的白蝠了。

洪都拉斯白蝠是由小家庭組成群體的群居動物,每個群體包含1只雄性白蝠和4~6只雌性白蝠。

每年的春夏季(2~8月)是洪都拉斯白蝠的繁殖期,幼崽生出來後,雄性白蝠會離開群落,與其他完成繁殖工作的雄性白蝠組成臨時團體(約為5~6只)扎堆生活,而雌性白蝠們則會留在棲息地共同育幼,幼崽學會飛行後離開,雄性會解散老爺們兒聯盟,各回各家。

如果某隻幼崽的母親離巢覓食,其他留在巢中的雌性白蝠會幫忙照顧幼崽,直到幼崽的母親回來。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樣眼神兒很差,飛行中需要靠超聲波回聲定位來進行導航。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長又尖,跟小豬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這種構造,有一個生物學專用名詞叫做“鼻葉”,可以在蝙蝠進行超聲波發射時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體為白色,但是前肢、鼻葉和耳朵皆為黃色,翼膜為黑色。它們身上的黃色部分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顯得特別黃,有些則會灰暗一些。

這是因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沉積色素,在外表上體現出黃色。它們也是目前第一種被人們發現的、能富集類胡蘿蔔素在外表上得以體現的哺乳動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很多關於洪都拉斯白蝠的照片,都是它們在寬闊樹葉中擠成一團的模樣,看上去很軟萌(還有點像日料裡的甜點)。

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仰視角度拍的,也就是說那些闊葉其實都呈倒扣姿態,而洪都拉斯白蝠都是倒掛在葉子中間的

這些葉子大都是赫蕉屬的植物,是洪都拉斯白蝠的棲息地,但它們不是隨便找片葉子就歇著的,而是要先加工一番。

洪都拉斯白蝠會沿著赫蕉葉粗壯的主葉脈兩側細心地進行齧咬,留下一部分細脈和植物纖維,讓寬大的葉片能以主葉脈為屋脊,兩邊的葉片下垂,整體成為樹葉帳篷。

這樣的帳篷既能遮風擋雨,又能方便蝙蝠倒掛(後爪抓握在主葉脈上)。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別看洪都拉斯白蝠好幾只擠在一起像是同一窩的小寶寶們,但這些其實大都是已經是成年的白蝠了。

洪都拉斯白蝠是由小家庭組成群體的群居動物,每個群體包含1只雄性白蝠和4~6只雌性白蝠。

每年的春夏季(2~8月)是洪都拉斯白蝠的繁殖期,幼崽生出來後,雄性白蝠會離開群落,與其他完成繁殖工作的雄性白蝠組成臨時團體(約為5~6只)扎堆生活,而雌性白蝠們則會留在棲息地共同育幼,幼崽學會飛行後離開,雄性會解散老爺們兒聯盟,各回各家。

如果某隻幼崽的母親離巢覓食,其他留在巢中的雌性白蝠會幫忙照顧幼崽,直到幼崽的母親回來。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繁殖期行為,如果將其擬人化的話,就有點像是老婆們生完孩子以後嫌棄老公不會帶孩子然後把他趕走,被趕走的男性們聚在一起成為朋友,等小孩有了自理能力再各自回家,是不是有點意思?

但這畢竟只是擬人的說法,並不能代表野生動物的想法,所以千萬不能當真,只是我個人覺得有點好玩罷了。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樣眼神兒很差,飛行中需要靠超聲波回聲定位來進行導航。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長又尖,跟小豬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這種構造,有一個生物學專用名詞叫做“鼻葉”,可以在蝙蝠進行超聲波發射時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體為白色,但是前肢、鼻葉和耳朵皆為黃色,翼膜為黑色。它們身上的黃色部分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顯得特別黃,有些則會灰暗一些。

這是因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沉積色素,在外表上體現出黃色。它們也是目前第一種被人們發現的、能富集類胡蘿蔔素在外表上得以體現的哺乳動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很多關於洪都拉斯白蝠的照片,都是它們在寬闊樹葉中擠成一團的模樣,看上去很軟萌(還有點像日料裡的甜點)。

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仰視角度拍的,也就是說那些闊葉其實都呈倒扣姿態,而洪都拉斯白蝠都是倒掛在葉子中間的

這些葉子大都是赫蕉屬的植物,是洪都拉斯白蝠的棲息地,但它們不是隨便找片葉子就歇著的,而是要先加工一番。

洪都拉斯白蝠會沿著赫蕉葉粗壯的主葉脈兩側細心地進行齧咬,留下一部分細脈和植物纖維,讓寬大的葉片能以主葉脈為屋脊,兩邊的葉片下垂,整體成為樹葉帳篷。

這樣的帳篷既能遮風擋雨,又能方便蝙蝠倒掛(後爪抓握在主葉脈上)。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別看洪都拉斯白蝠好幾只擠在一起像是同一窩的小寶寶們,但這些其實大都是已經是成年的白蝠了。

洪都拉斯白蝠是由小家庭組成群體的群居動物,每個群體包含1只雄性白蝠和4~6只雌性白蝠。

每年的春夏季(2~8月)是洪都拉斯白蝠的繁殖期,幼崽生出來後,雄性白蝠會離開群落,與其他完成繁殖工作的雄性白蝠組成臨時團體(約為5~6只)扎堆生活,而雌性白蝠們則會留在棲息地共同育幼,幼崽學會飛行後離開,雄性會解散老爺們兒聯盟,各回各家。

如果某隻幼崽的母親離巢覓食,其他留在巢中的雌性白蝠會幫忙照顧幼崽,直到幼崽的母親回來。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繁殖期行為,如果將其擬人化的話,就有點像是老婆們生完孩子以後嫌棄老公不會帶孩子然後把他趕走,被趕走的男性們聚在一起成為朋友,等小孩有了自理能力再各自回家,是不是有點意思?

但這畢竟只是擬人的說法,並不能代表野生動物的想法,所以千萬不能當真,只是我個人覺得有點好玩罷了。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由於洪都拉斯白蝠的體型很小,所以它們的生存環境也頗為艱難,中美洲地區有很多動物能夠對白蝠造成威脅,例如多種猛禽、大中小型樹棲蛇、負鼠,甚至連捲尾猴、松鼠猴這種不算強大的靈長動物都可以捕食洪都拉斯白蝠。

不過白蝠的棲息地選擇比較刁鑽,體型太大的動物在足夠靠近白蝠棲息的葉片之前就會被白蝠們察覺到,一旦預感到危險來臨,白蝠們會在第一時間四散飛離,危機過去後會再回來,如果棲息的葉片被破壞,它們會建造新的帳篷來居住。

"

蝙蝠大家都很熟悉,是現生唯一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有些哺乳動物擁有出色的滑翔能力,例如鼯鼠、鼯猴、蜜袋鼯(蜜袋鼯是有袋類動物,區別於鼯鼠)等,但滑翔畢竟只能藉助風力和高度差來進行“搭便車”,不屬於真正的飛行。

蝙蝠是跟人類文明密切相關的動物,世界各地都有關於蝙蝠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各種文化作品流傳。

由於蝙蝠的蝠跟“福”同音,所以我國很多地方都把蝙蝠視為吉祥的動物,是能給人們帶來福氣的象徵。另外北方某些地區還有個傳說,認為老鼠吃鹹了就會變成蝙蝠飛上天,所以很多北方中老年人如果吃飯的時候覺得菜太鹹,就會抱怨一句:“這菜吃完都能飛起來!”

蝙蝠在國外往往代表了黑暗和神祕,比如吸血鬼的傳說。但也不是所有蝙蝠都邪惡,比如哥譚市大名鼎鼎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總而言之,大部分蝙蝠都看上去都不太善良,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這種蝙蝠。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它們毛絨絨、胖乎乎又圓滾滾,擠在一起像糯米糰子或者毛絨玩偶?

它們的名字叫洪都拉斯白蝠,又叫洪都拉斯白果蝠,學名為Ectophylla alba,有時也被簡稱為白蝙蝠(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一隻修煉得道的白蝙蝠精)。

根據洪都拉斯白蝠的名字我們就能知道它分佈在中美洲地區,除了洪都拉斯之外,哥斯達黎加東部、加勒比海低地和尼加拉瓜東部也有洪都拉斯白蝠的野生種群分佈。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蝙蝠家族的食性範圍很廣,可以大致分為食果蝠、食蟲蝠、食肉蝠和吸血蝠

洪都拉斯白蝠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兩種食果蝠之一,身長只有3.7~4.8釐米,平均體重為5.6克,還沒有一塊錢的鋼鏰兒重。

洪都拉斯白蝠的主食是無花果和其他幾種熱帶水果,白天歇著,晚上出來找東西吃,一般來說它們會優先選擇距離自己棲息地最近的果樹取食,沒有的話就會飛遠一點兒,但白天還會回到原本的棲息地休息。

由於中美洲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果實產出,所以洪都拉斯白蝠並不缺少食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洪都拉斯白蝠跟其他蝙蝠一樣眼神兒很差,飛行中需要靠超聲波回聲定位來進行導航。

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能發現,洪都拉斯白蝠的鼻子又長又尖,跟小豬似的。很多蝙蝠的鼻子都是這種構造,有一個生物學專用名詞叫做“鼻葉”,可以在蝙蝠進行超聲波發射時起到作用。

洪都拉斯白蝠的身體為白色,但是前肢、鼻葉和耳朵皆為黃色,翼膜為黑色。它們身上的黃色部分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有些顯得特別黃,有些則會灰暗一些。

這是因為洪都拉斯白蝠靠的是食物中的類胡蘿蔔素(主要是葉黃素)沉積色素,在外表上體現出黃色。它們也是目前第一種被人們發現的、能富集類胡蘿蔔素在外表上得以體現的哺乳動物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大家應該注意到了,很多關於洪都拉斯白蝠的照片,都是它們在寬闊樹葉中擠成一團的模樣,看上去很軟萌(還有點像日料裡的甜點)。

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仰視角度拍的,也就是說那些闊葉其實都呈倒扣姿態,而洪都拉斯白蝠都是倒掛在葉子中間的

這些葉子大都是赫蕉屬的植物,是洪都拉斯白蝠的棲息地,但它們不是隨便找片葉子就歇著的,而是要先加工一番。

洪都拉斯白蝠會沿著赫蕉葉粗壯的主葉脈兩側細心地進行齧咬,留下一部分細脈和植物纖維,讓寬大的葉片能以主葉脈為屋脊,兩邊的葉片下垂,整體成為樹葉帳篷。

這樣的帳篷既能遮風擋雨,又能方便蝙蝠倒掛(後爪抓握在主葉脈上)。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別看洪都拉斯白蝠好幾只擠在一起像是同一窩的小寶寶們,但這些其實大都是已經是成年的白蝠了。

洪都拉斯白蝠是由小家庭組成群體的群居動物,每個群體包含1只雄性白蝠和4~6只雌性白蝠。

每年的春夏季(2~8月)是洪都拉斯白蝠的繁殖期,幼崽生出來後,雄性白蝠會離開群落,與其他完成繁殖工作的雄性白蝠組成臨時團體(約為5~6只)扎堆生活,而雌性白蝠們則會留在棲息地共同育幼,幼崽學會飛行後離開,雄性會解散老爺們兒聯盟,各回各家。

如果某隻幼崽的母親離巢覓食,其他留在巢中的雌性白蝠會幫忙照顧幼崽,直到幼崽的母親回來。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繁殖期行為,如果將其擬人化的話,就有點像是老婆們生完孩子以後嫌棄老公不會帶孩子然後把他趕走,被趕走的男性們聚在一起成為朋友,等小孩有了自理能力再各自回家,是不是有點意思?

但這畢竟只是擬人的說法,並不能代表野生動物的想法,所以千萬不能當真,只是我個人覺得有點好玩罷了。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由於洪都拉斯白蝠的體型很小,所以它們的生存環境也頗為艱難,中美洲地區有很多動物能夠對白蝠造成威脅,例如多種猛禽、大中小型樹棲蛇、負鼠,甚至連捲尾猴、松鼠猴這種不算強大的靈長動物都可以捕食洪都拉斯白蝠。

不過白蝠的棲息地選擇比較刁鑽,體型太大的動物在足夠靠近白蝠棲息的葉片之前就會被白蝠們察覺到,一旦預感到危險來臨,白蝠們會在第一時間四散飛離,危機過去後會再回來,如果棲息的葉片被破壞,它們會建造新的帳篷來居住。

顛覆人們印象的洪都拉斯白蝠:毛絨絨的萌系外表,還會自己搭帳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