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龍之九子之一 狴犴

“虎頭牢”是因為門前有隻形似虎頭的怪獸而得名。其實細細端詳,此怪獸乃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子,名曰“狴犴”,因其有威力,好訴訟,所以常立於獄門旁,成為牢獄的代稱。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龍之九子之一 狴犴

“虎頭牢”是因為門前有隻形似虎頭的怪獸而得名。其實細細端詳,此怪獸乃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子,名曰“狴犴”,因其有威力,好訴訟,所以常立於獄門旁,成為牢獄的代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天羅地網

監獄內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頭頂上面覆蓋著一張鐵絲網,網上繫著銅鈴,給人以插翅難飛的感覺。因此它有著一個較為形象的名稱——“天羅地網”。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龍之九子之一 狴犴

“虎頭牢”是因為門前有隻形似虎頭的怪獸而得名。其實細細端詳,此怪獸乃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子,名曰“狴犴”,因其有威力,好訴訟,所以常立於獄門旁,成為牢獄的代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天羅地網

監獄內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頭頂上面覆蓋著一張鐵絲網,網上繫著銅鈴,給人以插翅難飛的感覺。因此它有著一個較為形象的名稱——“天羅地網”。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牢房的小窗(一層輕緲的藍煙騰起)

關押蘇三的牢房現被稱為“蘇三牢房”。陰暗潮溼,面積不大,但比起普通的牢房略顯得稍微寬敞一些。內有一盤土炕離地一尺,佔據了大半個房間。據載,在這幾平米的牢房中,最多的時候要關進20多人,犯人只能背靠背坐在其中,人們往往稱之為“坐牢”。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龍之九子之一 狴犴

“虎頭牢”是因為門前有隻形似虎頭的怪獸而得名。其實細細端詳,此怪獸乃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子,名曰“狴犴”,因其有威力,好訴訟,所以常立於獄門旁,成為牢獄的代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天羅地網

監獄內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頭頂上面覆蓋著一張鐵絲網,網上繫著銅鈴,給人以插翅難飛的感覺。因此它有著一個較為形象的名稱——“天羅地網”。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牢房的小窗(一層輕緲的藍煙騰起)

關押蘇三的牢房現被稱為“蘇三牢房”。陰暗潮溼,面積不大,但比起普通的牢房略顯得稍微寬敞一些。內有一盤土炕離地一尺,佔據了大半個房間。據載,在這幾平米的牢房中,最多的時候要關進20多人,犯人只能背靠背坐在其中,人們往往稱之為“坐牢”。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關押蘇三牢房牆壁上油燈

土炕上有一尊清白色蘇三雕像,眼神透著無辜和絕望。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龍之九子之一 狴犴

“虎頭牢”是因為門前有隻形似虎頭的怪獸而得名。其實細細端詳,此怪獸乃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子,名曰“狴犴”,因其有威力,好訴訟,所以常立於獄門旁,成為牢獄的代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天羅地網

監獄內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頭頂上面覆蓋著一張鐵絲網,網上繫著銅鈴,給人以插翅難飛的感覺。因此它有著一個較為形象的名稱——“天羅地網”。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牢房的小窗(一層輕緲的藍煙騰起)

關押蘇三的牢房現被稱為“蘇三牢房”。陰暗潮溼,面積不大,但比起普通的牢房略顯得稍微寬敞一些。內有一盤土炕離地一尺,佔據了大半個房間。據載,在這幾平米的牢房中,最多的時候要關進20多人,犯人只能背靠背坐在其中,人們往往稱之為“坐牢”。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關押蘇三牢房牆壁上油燈

土炕上有一尊清白色蘇三雕像,眼神透著無辜和絕望。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土炕上的蘇三雕像

以上戒備如此森嚴的地方,可以想見,蘇三在這裡的遭際是何等的痛苦,她的內心又是何等悲涼。

有那麼一種花 叫雞冠花

而馮夢龍筆下的王景隆究竟是河南的王三善,還是河北的王一鶚,已不可考。至今這兩個大家族還在各執己見。

我在河南的時候,據王氏家族中有聲望的老人講:蘇三與王三公子婚後的日子初時很美滿。王三公子置辦了田產房舍供給蘇三居住。直到有一天,夫婦二人同坐在自家二層閣樓上欣賞院中的景色,時下正值雞冠花盛開,蘇三隨便讚了一句:雞冠花亭亭玉立,葉壯花紅!王三公子順口應到:花雖好看,但其根最臭,有何可愛?誰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蘇三臉色登時大變,以為王三公子是在暗指她做過妓女的經歷和出身,瞧不起她,便盛怒之下縱身跳下樓去,命喪當場。王三公子頓足後悔不及。

"

許多的人,只要一提到蘇三,那段著名的唱腔猶在耳旁: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傷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往那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就是蘇三把命喪,來生做犬馬我當報還……”。

至今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蘇三不過是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人物,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有那麼一個故事 叫“蘇三起解”

《蘇三起解》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呢?其實說的就是發生在明代的一件凶殺案。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起解》中的一折

有個叫蘇三的妓女,被山西洪洞縣一個叫申鴻的馬販騙買回老家做了小妾。但卻遭申鴻的大老婆皮氏嫉恨,欲下毒給蘇三的麵碗中,偏趕上那天蘇三肚子不舒服,這碗毒面竟被不識相的申鴻吞吃而亡,這大老婆皮氏便將錯就錯誣陷蘇三,私下買通王縣令,將蘇三定為死罪下到洪洞縣大獄中。

新任山西巡撫調審此案,洪洞縣衙老解差崇公道受命押解蘇三去太原複審。這崇公道原以為蘇三墮落煙花,謀殺本夫,一定不是個好人,所以一路上冷眼相待。後聽蘇三哭訴原委,頓生憐憫,遂將蘇三收為義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顧。後蘇三在堂前得遇昔日情人王三公子,終冤屈得伸,二人因此亦結為秦晉之好。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玉堂春》劇本

《蘇三起解》的本事,本是出自明代馮夢龍的擬話本小說《玉堂春落難逢夫》。戲曲傳統劇目的全本戲叫《玉堂春》,《蘇三起解》只是其中一折。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地方戲《蘇三起解》

至今,蘇三的故事還在世界各地上演不衰,尤其在山西,仍以各種版本的戲曲形式悠潛傳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山西鄉村上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也正是《玉堂春》這部戲,在紅火熱鬧了幾個世紀之後,留給後世的卻是一個青樓女子的千古之謎。

有那麼一個人 打開了蘇三案卷

說蘇三之前,有一個人必須要交待一下,正是從他個人遺留下來的散記裡,恍如浪濺迷津,蘇三的身影若隱若現。

這個人叫許世英,晚清(上世紀初)宣統年間,許世英就任山西提法使之職。這個提法使是什麼職位?提法使原為“按察使”,到了清朝末年才改為“提法使”,相當於現在的省法院的院長。這許世英在他的隨筆裡說他從小熱愛京劇和考古,而就在他擔任山西省提法使期間,曾利用掌管全省司法之便,在很多卷宗中無意間發現了蘇三檔案。

經過許世英的仔細閱讀,他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蘇三與王金龍的愛情故事在歷史上確有此人此事。檔案裡的記錄頗為簡單,王三公子釋放蘇三後與其成親,後被人蔘奏革職,不知所終。

2006年,在我參與攝製大型紀錄片《中國戲曲探祕》之時,有幸第一次接觸蘇三的故事,並親歷故事的發源地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

有那麼一位公子 叫“王三公子”

如果要想解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蘇三這個人”這個謎題,必須先要論證一個人——王三公子。

王三公子,小說和戲曲裡,叫做王景隆(一說為王金龍)。歷史上(明萬曆年間),也就是同小說、戲曲中蘇三生活的年代相一致的,值得懷疑的確有其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

公元1601年,即明萬曆29年,河南永城出了一位進士,叫王三善。《永城縣誌》記載:“王三善,字尤名,別號彭伯。先世自杭州徙家永城。公生而穎異絕倫,為諸生以文章名,試常第一。萬曆癸巳(公元1593年)選貢,復擢第一。丁酉(公元1597年)與兄三益同舉於鄉,辛丑(公元1601年)成進士,授荊州推官。”那麼,這位王三善是不是就是《玉堂春》裡所描寫的王三公子王景隆呢?下這個結論為時尚早,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永城。

在永城的老街,有一條街叫牌坊街,經與當地人瞭解得知,當年這裡曾經矗立著一座精美絕倫的石牌坊,是為王三善所建,當地人稱之為王牌坊。在其西北角不遠的地方曾建有一座王祠堂,佔地858平方米。這兩處珍貴的文物遺址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損毀。而唯一留下的一塊王牌坊的斷石殘片,至今就被丟棄在永城文物局大院的一個角落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

位於永城市西18裡處的大王莊是王三善的故里,村中的百姓幾乎都姓王。當我親手在王氏家族人手中接過保留至今的王氏家譜時,一時語塞,上面清清楚楚寫著這麼一段話:“其父王祿,生有三子,王三善排名老三,天啟四年因平亂而戰死,享年60歲。後賜祭葬,諡號“忠烈公。”有意思的是,家譜中對王三善夫人的記載只有四個字:妣足失記。意思是沒有夫人去世的記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這裡面透漏出一個強大的信息:試問,作為兵部尚書的王三善,他的曾祖父王英,曾祖母周氏,祖父王武,祖母張氏,以及父親王祿,母親朱氏都受到了朝廷的冊封,但為什麼對他的夫人隻字不提呢?既然連夫人哪年死的都不知道,又怎麼會合葬在一起的呢?試想,在那個年代,只有出身高貴,一生清白的人才配得到皇家(家族)的冊封,才能光明正大地被埋入祖墳。在當時極為嚴苛的封建禮教的氤氳下,一句“妣足失記”也太過潦草,讓人不禁產生狐疑。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氏族譜中的記載

而拿給我族譜看的老人更是語出驚人:“我們的先人王三善就是《玉堂春》裡的那個王景隆。”、“王三善的夫人應該是戲曲裡的那個蘇三,還有蘇三的墓。”

有那麼一段口述 叫“刨屍嚇尿了”

在老人和村長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村外一片略顯荒涼的曠野。

馬樓村的老村長指著一處陡坡對我說:“就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就是這裡,發生過一件事,有人想要在這裡蓋房子,動工沒有兩天,挖出來一座古墳,我是聽家裡大人說的,趕緊跑過來看熱鬧,哎呀,半個大人那麼厚的石灰,等刨開了石灰,又是一層香膏,厚實著哩!哎呀那叫一個香,後來聽人說鄰村的人都能聞得見嘞。”

村長說到這兒遞給我一顆香菸,我擺了擺手,他狠勁吸了一口繼續說:“現在回憶好像是麝香?很結實,農村人啥也不懂,以為是好東西,大家一鬨上去就用鐵鍬剁,剁開了就開始瘋搶,等這些麝香膏搶沒了,就見著一具屍體,是個女的,穿著舞臺上的戲服,沒有腐爛,臉模樣好著哩!瞧見的人又去搶了,可是一扯那衣服就爛了。沒多久可怕的事發生了,就眼瞅著這具女屍的臉開始變黑,一會皮膚就縮到了一塊,當時的人額尿都快要嚇出來了!大家全都跑了。後來女屍讓政府給拉走了,不了了之,可是從那年開始,就沒有人再敢在這裡蓋房子了……”

老村長娓娓道來,我忽然問:“躺在石灰和麝香下的女屍會不會就是那個蘇三呢?”兩位老人都搖頭表示不肯定。但有一點他們是肯定的,就是文革前,王氏家族人在給先人王三善上墳的時候,都要給幾裡外的一座小墳塋添一些新土。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郊外

善良的大王村人一直認為那座小墳塋裡曾經掩埋的就是無法和先人王三善合葬的王夫人“蘇三”。

有那麼一位尚書 也叫“王三公子”

歷史上第二個值得懷疑的“王景隆”名字叫王一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當年的曲周縣地標

距河南永城500公里左右的河北邯鄲,有一個曲周縣,在城西約3公里的田野上,有一座古墳,當地的百姓習慣地稱為王墳兒。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永城縣誌》裡關於王一鶚的記載

這裡埋葬著據說是明萬曆17年誥封的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王一鶚。

就在永城歸來的第二年,我來到了曲周縣前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

據知情人講,文革命時期因為要“破四舊”,王墳難逃一劫。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王墳

經過當年的挖掘,墳中出土為兩件重要器物:一是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一卷,長4米,寬30公分,上載王一鶚的官職以及對其的嘉獎;二是笏板一隻。可喜的是,現今誥命王一鶚為兵部尚書的聖旨保存在曲周文化館裡陳列。笏板則落在了王家的後人手中收藏。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志》

據《曲周縣志》記載,王一鶚排名老三,小名就叫三官。相傳他12歲時進京應試就金榜題名,高中二甲十七名進士。王一鶚後娶一個青樓女子為妻。

難道這位女子就是歷史上的蘇三嗎?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曲周縣蘇三墳墓舊址

在當地朋友的幫助下,我見到了自稱王一鶚後代的一位老嫗,從她嘴裡得知,她的祖母臨終前幾天親口說給她父親:他們家族的先人就是戲曲裡的那個王景隆和蘇三。所以他們堅信不疑。老人跟我說,她曾經為了尋祖問根,早些年間在老伴的陪同下跑了很多地方去找證據,但力單勢薄,一直無果。

有那麼一個乖乖女 叫周玉姐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今古曲周》中也有蘇三的記載

翻閱《曲周縣志》,發現裡面對蘇三生平的記載頗多:蘇三原名周玉姐,其父周彥亨,是明穆宗時第17名進士,其母譚淑貞,才貌出眾。周彥亨中進士後被派往山西大同任府尹,上任第二年,妻子產下一女,取名玉姐。玉姐生得十分俊俏,5歲學認字,6歲學彈琴,7歲那年,母親病逝。為照顧玉姐,周彥亨託人說和,與大同城裡一家染坊掌櫃的小寡婦原氏成了親。然而不久後,周彥亨因病而亡。

父親的亡故成了玉姐命途多舛的轉折點。

玉姐亡父後遭到繼母原氏虐待負氣離家出走,被一自稱要到曲周販貨的商人騙賣到北京一家叫“怡春院”的妓院裡。而當年的這家“怡春院”就坐落在北京大柵欄的草帽衚衕中。“怡春院”的男掌櫃名叫蘇淮,他的老婆是妓院的老鴇,人稱“一秤金”。而在此之前,怡春院已經買了兩個姑娘,因此,按次序,玉姐排名第三,故改名為蘇三。

但在這裡,蘇三結識了來京的王三公子,兩個人初識便意濃,歡寐繾綣並私定終身。但在王三公子還沒來得及給蘇三贖身之時,蘇三卻被馬販申鴻買回了洪洞縣。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縣明朝遺留下來的官道

不難想見王三公子對於申鴻的憤恨之極!而就在洪洞縣城東村頭有一塊窪地,相傳這就是當年將蘇三騙買回洪洞的馬販申鴻家的遺址。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申家圪窩遺址

我到那裡考察時,聽村裡老人講,王三公子洗清了蘇三的冤情後,曾派數百人役,將申鴻家眷抄斬,並放火燒了這裡的莊院,還挖地三尺放水淹沒,從那時起,這裡就成了一塊窪地,人們叫這裡為“申家圪窩”。

有那麼一座牢室 叫蘇三監獄

蘇三與洪洞結下不解之緣,一句“洪洞縣裡沒好人”從古罵到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喜歡看《蘇三起解》的洪洞當地人

按理,蘇三和洪洞縣洪洞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有些尷尬的,但事實上,洪洞人喜歡蘇三,同情蘇三,拜祭蘇三,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蘇三是銘記千古的一代名人。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又叫蘇三監獄

洪洞監獄,始建於公元1368年,明洪武初年,因蘇三曾被囚禁於此,後人又叫它“蘇三監獄”。這是中國僅存的唯一一座明代縣級監獄。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

據有關專家考證,明代的各級監獄保存最完整的,全國就剩下這一座了!可以說,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監獄,在法制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構築形式是研究封建社會監獄的重要依據。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洪洞監獄內景

當年,蘇三到洪洞的第四天便被關進這座監獄。此後的一段時光,蘇三都是在這裡度過的。

在“蘇三監獄”裡,關押死囚牢的地方叫“虎頭牢”,其門高三尺多,牆壁厚達八尺,並且是雙門雙牆,堅固異常。“虎頭牢”的兩扇門在設計上也是頗費心機,無論裡外,進出必須一推一拉,而且要低頭兩次。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虎頭牢的兩扇大門

這就很有意思,在這麼低矮狹小的門洞裡進出為什麼要做出這一系列複雜的動作呢?其實,這也是設計者們的最終目的:它可以大大拖延囚犯越獄的時間。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蘇三起解》的戲曲裡,演員表演蘇三進門的場景時都要低兩次頭的原因。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森嚴虎頭牢

“虎頭牢”南牆外是一條街道,為了防止裡面的犯人挖洞逃跑,匠人們獨具匠心,這堵牆不僅建得高、厚,而且在牆體裡灌滿了沙子,可以想見,犯人即便挖開內牆,裡面會源源不斷湧出沙子,要想掏淨這些沙子卻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所以這堵牆被稱作“夾壁牆”。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龍之九子之一 狴犴

“虎頭牢”是因為門前有隻形似虎頭的怪獸而得名。其實細細端詳,此怪獸乃是龍之九子中的一子,名曰“狴犴”,因其有威力,好訴訟,所以常立於獄門旁,成為牢獄的代稱。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天羅地網

監獄內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頭頂上面覆蓋著一張鐵絲網,網上繫著銅鈴,給人以插翅難飛的感覺。因此它有著一個較為形象的名稱——“天羅地網”。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牢房的小窗(一層輕緲的藍煙騰起)

關押蘇三的牢房現被稱為“蘇三牢房”。陰暗潮溼,面積不大,但比起普通的牢房略顯得稍微寬敞一些。內有一盤土炕離地一尺,佔據了大半個房間。據載,在這幾平米的牢房中,最多的時候要關進20多人,犯人只能背靠背坐在其中,人們往往稱之為“坐牢”。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關押蘇三牢房牆壁上油燈

土炕上有一尊清白色蘇三雕像,眼神透著無辜和絕望。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土炕上的蘇三雕像

以上戒備如此森嚴的地方,可以想見,蘇三在這裡的遭際是何等的痛苦,她的內心又是何等悲涼。

有那麼一種花 叫雞冠花

而馮夢龍筆下的王景隆究竟是河南的王三善,還是河北的王一鶚,已不可考。至今這兩個大家族還在各執己見。

我在河南的時候,據王氏家族中有聲望的老人講:蘇三與王三公子婚後的日子初時很美滿。王三公子置辦了田產房舍供給蘇三居住。直到有一天,夫婦二人同坐在自家二層閣樓上欣賞院中的景色,時下正值雞冠花盛開,蘇三隨便讚了一句:雞冠花亭亭玉立,葉壯花紅!王三公子順口應到:花雖好看,但其根最臭,有何可愛?誰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蘇三臉色登時大變,以為王三公子是在暗指她做過妓女的經歷和出身,瞧不起她,便盛怒之下縱身跳下樓去,命喪當場。王三公子頓足後悔不及。

田野調查取證:戲曲中的人物蘇三在歷史上的真實身影

蘇三與王三公子居住地遺址處的雞冠花

蘇三就這樣草草結束了自己跌宕的一生。

可以說,風塵生涯給蘇三的心理埋下了沉重的悲劇伏筆。然而她的苦痛經歷並沒有博得傳統道德的原諒和同情,這不僅是她個人的一份潦倒,更是一個女人一個時代的不幸和悲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