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於柳樹的吟詠史上多多,意象也是多多,柳枝之美在於婀娜,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年年新綠,王孫明年歸不歸的折枝送別有柳,美人歌舞小蠻腰的柔美有柳,指責善變小人隨風而擺時有柳,而那借指妓女宮人命運多舛,不能把握之時,也常用這柳來表述。

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卻別出新意,他首先是將柳化身為美人,以枝條喻裙襬款款來襯托美人婀娜的腰枝,但後面話語一轉而成疑問,卻又自問自答,到剪刀一出,環環緊扣,豁然開朗,不得不佩服賀知章立意之絕,遣詞之美,正如《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於柳樹的吟詠史上多多,意象也是多多,柳枝之美在於婀娜,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年年新綠,王孫明年歸不歸的折枝送別有柳,美人歌舞小蠻腰的柔美有柳,指責善變小人隨風而擺時有柳,而那借指妓女宮人命運多舛,不能把握之時,也常用這柳來表述。

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卻別出新意,他首先是將柳化身為美人,以枝條喻裙襬款款來襯托美人婀娜的腰枝,但後面話語一轉而成疑問,卻又自問自答,到剪刀一出,環環緊扣,豁然開朗,不得不佩服賀知章立意之絕,遣詞之美,正如《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的詩,清新自然,從他的詩中,你總能讀出一顆童心,他就如以前電視劇《神鵰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輩子也長不大,戲謔好動,不拘形象,處處都顯示著他心胸的曠達和瀟灑。

唯有一首詩,也就是那《回鄉偶書》中的另一首,不太為人所知,在這首詩中,隱隱地流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但讀來也頗有新意。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首詩中以看作是“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續篇,此時的他已是86歲的高齡,玄宗皇帝禮送他回鄉養老,並將他家鄉紹興的鏡湖劃出一角賜給他,在此築屋養老,所以,賀知章可以說是榮歸故里了。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於柳樹的吟詠史上多多,意象也是多多,柳枝之美在於婀娜,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年年新綠,王孫明年歸不歸的折枝送別有柳,美人歌舞小蠻腰的柔美有柳,指責善變小人隨風而擺時有柳,而那借指妓女宮人命運多舛,不能把握之時,也常用這柳來表述。

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卻別出新意,他首先是將柳化身為美人,以枝條喻裙襬款款來襯托美人婀娜的腰枝,但後面話語一轉而成疑問,卻又自問自答,到剪刀一出,環環緊扣,豁然開朗,不得不佩服賀知章立意之絕,遣詞之美,正如《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的詩,清新自然,從他的詩中,你總能讀出一顆童心,他就如以前電視劇《神鵰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輩子也長不大,戲謔好動,不拘形象,處處都顯示著他心胸的曠達和瀟灑。

唯有一首詩,也就是那《回鄉偶書》中的另一首,不太為人所知,在這首詩中,隱隱地流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但讀來也頗有新意。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首詩中以看作是“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續篇,此時的他已是86歲的高齡,玄宗皇帝禮送他回鄉養老,並將他家鄉紹興的鏡湖劃出一角賜給他,在此築屋養老,所以,賀知章可以說是榮歸故里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但是,半個多世紀背井離鄉的京城生活,年青的賀知章早已不在,舊時一起尿尿和泥的兒童也“訪舊半為鬼”,人生蒼涼,歲月苦短,唯有會稽山下的這窪鏡湖水,依舊是春意盎然地不改舊時波,心底便有一股物是人非的感覺翻將上來,全詩在回味中籠上了一種沉鬱的氣氛,這在賀知章的詩中是絕少見到的。

賀知章的性格狂放,史書說他是“曠達不羈,好飲酒,豪放灑脫”,他也自號為“四明狂客”,四明者,故鄉寧波境內之四明山也,他一生嗜酒,飲來是不拘形象的,常如一顆開心果,相聚之人無不歡樂異常。

杜甫是詩人群象中的“老實人”了,他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開篇第一句便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不象李白,詩作想象飛異,誇張渲染無邊,連杜甫都這樣描寫賀知章,可見他為人幽默風趣之情,其開朗樂觀的性格亦非尋常人可比了。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於柳樹的吟詠史上多多,意象也是多多,柳枝之美在於婀娜,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年年新綠,王孫明年歸不歸的折枝送別有柳,美人歌舞小蠻腰的柔美有柳,指責善變小人隨風而擺時有柳,而那借指妓女宮人命運多舛,不能把握之時,也常用這柳來表述。

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卻別出新意,他首先是將柳化身為美人,以枝條喻裙襬款款來襯托美人婀娜的腰枝,但後面話語一轉而成疑問,卻又自問自答,到剪刀一出,環環緊扣,豁然開朗,不得不佩服賀知章立意之絕,遣詞之美,正如《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的詩,清新自然,從他的詩中,你總能讀出一顆童心,他就如以前電視劇《神鵰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輩子也長不大,戲謔好動,不拘形象,處處都顯示著他心胸的曠達和瀟灑。

唯有一首詩,也就是那《回鄉偶書》中的另一首,不太為人所知,在這首詩中,隱隱地流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但讀來也頗有新意。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首詩中以看作是“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續篇,此時的他已是86歲的高齡,玄宗皇帝禮送他回鄉養老,並將他家鄉紹興的鏡湖劃出一角賜給他,在此築屋養老,所以,賀知章可以說是榮歸故里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但是,半個多世紀背井離鄉的京城生活,年青的賀知章早已不在,舊時一起尿尿和泥的兒童也“訪舊半為鬼”,人生蒼涼,歲月苦短,唯有會稽山下的這窪鏡湖水,依舊是春意盎然地不改舊時波,心底便有一股物是人非的感覺翻將上來,全詩在回味中籠上了一種沉鬱的氣氛,這在賀知章的詩中是絕少見到的。

賀知章的性格狂放,史書說他是“曠達不羈,好飲酒,豪放灑脫”,他也自號為“四明狂客”,四明者,故鄉寧波境內之四明山也,他一生嗜酒,飲來是不拘形象的,常如一顆開心果,相聚之人無不歡樂異常。

杜甫是詩人群象中的“老實人”了,他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開篇第一句便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不象李白,詩作想象飛異,誇張渲染無邊,連杜甫都這樣描寫賀知章,可見他為人幽默風趣之情,其開朗樂觀的性格亦非尋常人可比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賀知章的狂放看似不羈,其實還是張馳有度的,他為人正直,不朋不黨,情商俱佳,人格完善,盛唐很多著名詩人都與其交善,如孟浩然和王昌齡等等,故被時人評為“雍容省闥,高逸豁達”。

賀知章除詩歌外,其書法也是一絕,他最擅長的是草隸,史稱是“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回故鄉後,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旭不如也。”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於柳樹的吟詠史上多多,意象也是多多,柳枝之美在於婀娜,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年年新綠,王孫明年歸不歸的折枝送別有柳,美人歌舞小蠻腰的柔美有柳,指責善變小人隨風而擺時有柳,而那借指妓女宮人命運多舛,不能把握之時,也常用這柳來表述。

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卻別出新意,他首先是將柳化身為美人,以枝條喻裙襬款款來襯托美人婀娜的腰枝,但後面話語一轉而成疑問,卻又自問自答,到剪刀一出,環環緊扣,豁然開朗,不得不佩服賀知章立意之絕,遣詞之美,正如《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的詩,清新自然,從他的詩中,你總能讀出一顆童心,他就如以前電視劇《神鵰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輩子也長不大,戲謔好動,不拘形象,處處都顯示著他心胸的曠達和瀟灑。

唯有一首詩,也就是那《回鄉偶書》中的另一首,不太為人所知,在這首詩中,隱隱地流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但讀來也頗有新意。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首詩中以看作是“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續篇,此時的他已是86歲的高齡,玄宗皇帝禮送他回鄉養老,並將他家鄉紹興的鏡湖劃出一角賜給他,在此築屋養老,所以,賀知章可以說是榮歸故里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但是,半個多世紀背井離鄉的京城生活,年青的賀知章早已不在,舊時一起尿尿和泥的兒童也“訪舊半為鬼”,人生蒼涼,歲月苦短,唯有會稽山下的這窪鏡湖水,依舊是春意盎然地不改舊時波,心底便有一股物是人非的感覺翻將上來,全詩在回味中籠上了一種沉鬱的氣氛,這在賀知章的詩中是絕少見到的。

賀知章的性格狂放,史書說他是“曠達不羈,好飲酒,豪放灑脫”,他也自號為“四明狂客”,四明者,故鄉寧波境內之四明山也,他一生嗜酒,飲來是不拘形象的,常如一顆開心果,相聚之人無不歡樂異常。

杜甫是詩人群象中的“老實人”了,他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開篇第一句便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不象李白,詩作想象飛異,誇張渲染無邊,連杜甫都這樣描寫賀知章,可見他為人幽默風趣之情,其開朗樂觀的性格亦非尋常人可比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賀知章的狂放看似不羈,其實還是張馳有度的,他為人正直,不朋不黨,情商俱佳,人格完善,盛唐很多著名詩人都與其交善,如孟浩然和王昌齡等等,故被時人評為“雍容省闥,高逸豁達”。

賀知章除詩歌外,其書法也是一絕,他最擅長的是草隸,史稱是“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回故鄉後,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旭不如也。”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的書法被時人評論為“落筆精絕”,“如春林之絢彩”,可惜的是,雖然他的書法被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但留傳下來的極少,現除了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外,還有一幅草書《孝經》,十七世紀就流傳到日本了,後被敬獻於日本皇室,外人是無法得以一見的。

觀賀知章的一生,就是豁達,一生過得是詩意陶然,喝喝小酒,寫寫小詩,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為國為民,自有上方人等操心,我只做好我自己的事,走我自己的路,你要提拔我,我順之勞之,做好本職工作;你覺得我不行,我依然故我,天上漂來五個字,那都不叫事兒;如現在盛行的一句話,“過好當下”,這就是賀知章,一個永遠童心未泯的老頑童。

"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唐詩中的地位有點小奇怪,他並不算一流詩人,二流似乎也很勉強,但是,不管你是一流還是二流詩人,在初唐和盛唐的詩壇上,總有他的影子,比如被稱為“謫仙”的李白,不僅是賀知章的忘年知己,而且這“謫仙”之號也還是他給起的呢。

賀知章大概是已知唐代知名詩人中最高壽之人了,他和陳子昂是同年生人,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向玄宗皇帝申請退休,他在那風雲變幻,血雨腥風,宮廷鬥爭激烈的朝堂上,歷包括女皇武則天在內的多位皇帝而不倒,全身而退地回故鄉養老並得以善終,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則天朝進士,後授太常博士,歷任禮部侍郎、祕書監、太子賓客等職。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自號“四明狂客”,86歲告老還鄉,不久辭世。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在正史中的記述都極簡,無論是新舊唐書都僅五百言左右,而且是歸於“隱逸”類,且無一政跡記,由此可見,他在政績上是乏善可陳的,應該是一“和事佬”,一輩子都與世無爭,既風韻軼事,也無剛骨正行,在朝堂上全然不見其蹤跡,他的故事都散見於一些類似筆記小說中。

賀知章的詩句其實在當時並不十分響亮,他吃的是“資格”,不然就不會那麼多的作品軼失,他現存詩歌僅二十首,但他參與了當時大唐很多文獻的編撰,如《六典》和《文纂》等等,所以也是頗有聲名,加上他為人熱忱,好提攜後進,所以,時人都以結交他為榮。

賀知章踏入仕途的時間應該很晚,他似乎不屬神童之列,37歲才考中進士,隨後聲名漸起,與張若虛、包融和張旭並稱“吳中四士”,中年入仕也給他帶來好處,此時的他也許早已將功名看淡,對當時盛行的那幫走“終南捷徑”之人,他亦是報之理解的一笑。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也絕不會去巴結那女皇的男寵張家兄弟,以圖個進階之利,對賀知章來說,一切都順其自然,絕竭力而為達到某個目標,如宋之問那樣地強求之;他這樣的處世方法,也使得他一直遠離權力中心,自然也無殺身之憂。

賀知章的仕途可謂是波瀾不驚,他從八品的助教起,累年升遷,八十歲時方為正三品侍郎,而他風趣幽默,與人為善的性情,也讓他在朝野有極好的名聲,他雖不是文壇領袖,但在士林卻是“當時賢達皆傾慕之”。

有一則野史故事頗能說明賀知章為官的態度,據唐《封氏聞見記》記載,“賀知章為祕書監,累年不遷。張九齡罷相,於朝中謂賀曰:‘九齡多事,意不得與公遷轉,以此為恨。’賀素詼諧,應聲答曰:‘知章作獠。罷相以來,爾汝單字,稍稍還動。’九齡大慚”。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其意思是說,你不在堂上當官還好些,我還隨便些,這讓張九齡情何以堪。這段話估計有很大的演義成分,但也能從一個側面看到賀知章為官的態度,其詼諧幽默,豪爽曠達的性格一覽無餘。

怎麼說賀知章的人緣是極好的,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士子布衣,朋友中既有僧侶道士,也有引車販漿之徒,他是不分貴賤,一律等同視之,書載其為“尤誕放,遨嬉里巷。”。

他同李白的交集最為人稱道,他大李白約四十歲,按當時的觀念應該屬爺爺輩之人了,當他居高位之時,李白還只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之輩,據《太平廣記》記載,當他讀到李白的《蜀道難》時,驚為天人,稱其為“謫仙”,二人又俱好飲,於是暢飲甚歡,“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成就一段詩壇佳話。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李二人都是豪爽之人,對飲之處不擇地,街邊酒店小肆,路旁烤串俱為美食,有酒便好,作為主人兼長輩,當然是賀老先生買單,有一次賀知章身上忘帶銀兩,竟毫不猶豫地解下身上所佩之金龜交與酒保換酒,這便是被傳為美談的“金龜換酒”的典故。

故後人有題賀知章畫像詩云:“不有風流賀季真,更誰能識謫仙人。金龜換酒今何在,相對圖畫如有神。”

要知道這金龜可不是一般的佩飾,它是象徵官員級別的飾品,而賀知章在窘迫之時,不考慮後果地拿來換酒喝,這也豪爽之極了,當然,也許只是暫時抵押而已,如果換成李白也一樣會這樣做的,那“呼兒將出換美酒”不是如出一轍嗎。

對李白來說,賀知章可謂伯樂,是有知遇之恩的,老賀不僅四處宣傳李白的才情,為其揚名,還“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所以,這才有了李白後面“天子呼來不上船”一連串的故事。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等賀知章一旦離職回鄉養老,唐玄宗立馬辭退了李白,這其中李隆基是否看在賀知章的面上而禮侍李白,這個我不敢臆測,但肯定是有關係的,因為畢竟是賀老師介紹來的嘛。

在我的印象中,這賀知章似乎從來就沒年青過,他就是一個留著白鬚長髯,和藹可親的老者,就如同杜甫天生就是一付憂國憂民的愁苦相一般,不同的是,賀知章總是一臉地笑,杜甫總是一臉地苦,賀知章地笑,顯示的是他心寬,除了生死無大事,杜甫的愁是為國憂,為民愁,對杜甫,我們是崇敬有加,於老賀則是欣賞不已。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是賀知章最著名的一首詩,名曰《回鄉偶書》,其實他寫有兩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但相比於這首詩,那另外一首知道的人就並不是很多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對我們後人來說,賀知章的詩名緣於兩首,一為這首《回鄉偶書》,一為《詠柳》,這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而“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可謂是世人皆知,在唐詩的詩意畫中,這也是畫家經常訴諸筆端的題材,但對於這首詩,我有點小疑問,一直是有點糾結,這便是這“兒童”所指為何。

按現代語意,這兒童是沒有任何的爭議的,但是,放在這詩中總覺得有點點地怪異,賀知章離家半個多世紀,不要說兒童,即使是老年人也不會認識他了,何況是兒童,想我們當年一起下鄉的知青,三四十年不見,很多也是不認識的。

那麼,這詩中的兒童所指,如果說就是我們現在觀念中的未成年人,那肯定是實情,但其實也是廢話,如果兒童能認識你,不是你是神仙就是他是神仙,是吧。

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兒童實際上說的是兒時一起玩耍的夥伴,只有在這樣的語境中,才會有那童真般的一笑,帶著一絲地疑慮,帶著不相識,或似曾相識是感覺,來一句“客自遠方來”的問候,不知我這樣的認為有無道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對於柳樹的吟詠史上多多,意象也是多多,柳枝之美在於婀娜,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年年新綠,王孫明年歸不歸的折枝送別有柳,美人歌舞小蠻腰的柔美有柳,指責善變小人隨風而擺時有柳,而那借指妓女宮人命運多舛,不能把握之時,也常用這柳來表述。

而賀知章的這首《詠柳》卻別出新意,他首先是將柳化身為美人,以枝條喻裙襬款款來襯托美人婀娜的腰枝,但後面話語一轉而成疑問,卻又自問自答,到剪刀一出,環環緊扣,豁然開朗,不得不佩服賀知章立意之絕,遣詞之美,正如《唐詩箋註》雲:“賦物入妙,語意溫柔。“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賀知章的詩,清新自然,從他的詩中,你總能讀出一顆童心,他就如以前電視劇《神鵰俠侶》中的老頑童周伯通,一輩子也長不大,戲謔好動,不拘形象,處處都顯示著他心胸的曠達和瀟灑。

唯有一首詩,也就是那《回鄉偶書》中的另一首,不太為人所知,在這首詩中,隱隱地流露出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但讀來也頗有新意。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這首詩中以看作是“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續篇,此時的他已是86歲的高齡,玄宗皇帝禮送他回鄉養老,並將他家鄉紹興的鏡湖劃出一角賜給他,在此築屋養老,所以,賀知章可以說是榮歸故里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但是,半個多世紀背井離鄉的京城生活,年青的賀知章早已不在,舊時一起尿尿和泥的兒童也“訪舊半為鬼”,人生蒼涼,歲月苦短,唯有會稽山下的這窪鏡湖水,依舊是春意盎然地不改舊時波,心底便有一股物是人非的感覺翻將上來,全詩在回味中籠上了一種沉鬱的氣氛,這在賀知章的詩中是絕少見到的。

賀知章的性格狂放,史書說他是“曠達不羈,好飲酒,豪放灑脫”,他也自號為“四明狂客”,四明者,故鄉寧波境內之四明山也,他一生嗜酒,飲來是不拘形象的,常如一顆開心果,相聚之人無不歡樂異常。

杜甫是詩人群象中的“老實人”了,他寫有一首《飲中八仙歌》,開篇第一句便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杜甫不象李白,詩作想象飛異,誇張渲染無邊,連杜甫都這樣描寫賀知章,可見他為人幽默風趣之情,其開朗樂觀的性格亦非尋常人可比了。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不過,賀知章的狂放看似不羈,其實還是張馳有度的,他為人正直,不朋不黨,情商俱佳,人格完善,盛唐很多著名詩人都與其交善,如孟浩然和王昌齡等等,故被時人評為“雍容省闥,高逸豁達”。

賀知章除詩歌外,其書法也是一絕,他最擅長的是草隸,史稱是“當世稱重”,好事者供其箋翰,每紙不過數十字,共傳寶之。他回故鄉後,建一曲亭自娛,繁紙不過數十字。“廳館好牆壁及屏障,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飛走,雖古之張旭不如也。”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他的書法被時人評論為“落筆精絕”,“如春林之絢彩”,可惜的是,雖然他的書法被愛好書法者視為珍品,但留傳下來的極少,現除了紹興城東南宛委山南坡飛來石上的《龍瑞宮記》石刻外,還有一幅草書《孝經》,十七世紀就流傳到日本了,後被敬獻於日本皇室,外人是無法得以一見的。

觀賀知章的一生,就是豁達,一生過得是詩意陶然,喝喝小酒,寫寫小詩,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為國為民,自有上方人等操心,我只做好我自己的事,走我自己的路,你要提拔我,我順之勞之,做好本職工作;你覺得我不行,我依然故我,天上漂來五個字,那都不叫事兒;如現在盛行的一句話,“過好當下”,這就是賀知章,一個永遠童心未泯的老頑童。

賀知章:小酒伴人生,童心永不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