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何佔豪親自執棒,這版《梁祝》你一定沒聽過

排練廳裡,86歲的作曲家何佔豪親自執棒,指揮上海民族樂團排演自己的作品。言談中幽默風趣的他,一上指揮台就像換了一個人,皺起眉頭,嚴謹投入。6月9日晚,一場《何佔豪作品音樂會》將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

26歲時,何佔豪和陳鋼一起譜寫了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他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音樂的忠誠衛士,多年來探索實踐著音樂語言的民族化。這場音樂會是對《梁祝》誕生60週年的紀念,也是對作曲家半個多世紀創作歷程的回顧。表演藝術家喬榛、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二胡演奏家馬曉暉及上海民族樂團青年歌唱家王靜、箏演奏家陸莎莎、二胡演奏家丁龍、阮演奏家李霖將同臺獻演,詮釋何佔豪多部經典之作。

86歲何佔豪親自執棒,這版《梁祝》你一定沒聽過

何佔豪指揮上海民族樂團排練

小提琴與二胡對話,讓《梁祝》更立體

回憶起當初創作《梁祝》的情景,何佔豪說:“寫《梁祝》時,我們都很年輕,意氣風發,立志要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美的圖畫。我們學習西洋音樂的形式和技法,融入民族的內容、戲曲的語言。《梁祝》的成功,不是因為我們作曲家有多了不起,而是這條路走對了。”

86歲何佔豪親自執棒,這版《梁祝》你一定沒聽過

青年時代的何佔豪

《梁祝》的旋律,觀眾再熟悉不過,但小提琴、二胡重奏的版本卻少有人聽過。在何佔豪看來,《梁祝》外國樂器可以拉,中國樂器也可以拉,小提琴與二胡同臺,與民族管絃樂隊協奏,是西方和東方的深情對話。

此次同臺的兩位獨奏家是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和二胡演奏家馬曉暉。作為首位奪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呂思清版《梁祝》絕對值得一聽。他從1988年開始演奏《梁祝》,30多年來將《梁祝》帶至20多個國家。從“草橋結拜”到“英臺抗婚”再到“墳前化蝶”,弓弦跳躍遊走,情緒層層遞進。呂思清說,隨著生命閱歷的增加,他對《梁祝》的理解一直在改變。每次演奏,總會有一些轉瞬即逝的靈感湧現出來。

86歲何佔豪親自執棒,這版《梁祝》你一定沒聽過

二胡演奏家馬曉暉多年來也在世界各地演過無數次《梁祝》,與大提琴重奏、與交響樂團協奏、與民樂團協奏,都有不同的感受。但與小提琴同臺,卻是第一次,這讓她非常興奮。“《梁祝》是為小提琴量身定製的協奏曲,但當年作曲家在創作過程中吸納了很多越劇元素,小提琴的演奏也借鑑了二胡的揉弦和滑奏。演繹《梁祝》,小提琴的版本華麗高貴,二胡的版本更加揪心纏綿。”

舞臺上,小提琴與二胡的角色是不斷變化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角色,主旋律和復調都可以互換。這加深了重奏的難度,但可以讓兩種樂器更好地做到優勢互補。“希望這次合作可以不同凡響,呈現出更立體的《梁祝》。”馬曉暉說。

60年不忘音樂初心,為老百姓創作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為何佔豪一生的創作奠定了基調:中西交融,雅俗共賞。何佔豪說:“半個多世紀以來,我一直沿著《梁祝》開闢的道路,堅持‘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代化’的創作理念,不斷探索。

86歲何佔豪親自執棒,這版《梁祝》你一定沒聽過

不久前,何佔豪做客上海民族樂團“海上樂談”,講述《梁祝》誕生的故事

這場音樂會上演繹的曲目都是何佔豪精心挑選的代表作。開場曲是民族管絃樂《胡騰舞曲》,華麗的異域風情,帶來盛唐的雍容華貴、氣象萬千。阮協奏組曲《吟詩感懷》通過《山居秋暝》《秋夕》《江雪》三首唐詩,詩意地表達古代文人高潔闊達的精神世界。箏·樂·詩與合唱《陸游與唐婉》將宋代詩人的千古絕唱演繹得悽美又磅礴。在《陸游與唐婉》演出中,77歲的表演藝術家喬榛也將登臺獻聲。

“詩詞擅寫景也擅抒情,很適合以音樂形式進行再創作,因為音樂的本質是美,核心是情。”何佔豪說,“希望能用這三部作品,通過對唐宋詩詞的音樂化展現,表達對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敬仰,喚起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管絃樂《彝寨山景》和二胡協奏曲《重上井崗》表達了作曲家對新中國的讚美。曾經多次探訪祖國邊疆雲貴山區的何佔豪,親眼見證了少數民族同胞由苦到甜的生活轉變,於是有了《彝寨山景》的有感而發。《重上井岡》則從一位老紅軍的視角出發,歌頌為民族復興前赴後繼的英雄。何佔豪說:“大家熟悉我寫的愛情題材,其實我寫過不少革命題材作品。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流血犧牲換來的。”

回顧自己的創作生涯,讓何佔豪最自豪的是,自己所有作品,沒有一部老百姓聽不懂。他用多元現代的民族語言展現美,謳歌時代,用雅俗共賞的音樂打動人。何佔豪說:“為老百姓創作,是我們這代人的音樂理想。老百姓聽不懂的,就不是好音樂。拿再多獎盃,也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