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句俗語流傳很久了,事實上一個和珅倒下了,千百個和珅站了起來,嘉慶還是捱餓——賑災打仗都沒錢,愛新覺羅家族向著末日狂奔,一萬頭羊駝都拉不住。而那個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被封為副都御使之後,也變成了一條逮誰咬誰的瘋狗,甚至還想收拾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孫子定親王綿恩,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被一個老太監輕鬆扳倒,全家被抄。

這位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名字叫廣興,也許他的名字應該叫高廣興,因為他是乾隆朝兩江總督、文華殿大學士高晉的兒子,屬於鑲黃旗高佳氏。嘉慶四年扳倒和珅的時候,廣興的職務是一個普通的御史,因為殛珅有功,直接被封為副都御使。是左副都御史還是右副都御使,查不到,但是此人事蹟在《清史稿·卷三百五十五·列傳一百四十二》和《殛珅志略》中均有記載。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在講述廣興事蹟之前,咱們還是來跟大家聊一聊正史中的劉墉和紀曉嵐在扳倒和珅進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要說劉墉對和珅跌倒毫無貢獻,也是不主準確的,因為是廣興率先發難(首劾和珅罪狀),劉墉馬上跟進落井下石(御史廣興具疏劾珅諸不法狀,大學士劉墉亦於造膝時奏請究治)。按照清史記載,劉墉是個老滑頭,作為四川布政使劉棨之孫、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劉統勳之子,本人又是體仁閣大學士,是有資格跟和珅掰一掰手腕的。

可惜劉墉靠大興文字獄而受到乾隆賞識之後,就只知道明哲保身(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氣得乾隆批評他“行事頗懶”。其實劉墉也不是懶,而是知道大清王朝已經從頭頂爛到腳底,有一百個劉青天也不能為他續命了,所以明知不對少說為佳——乾隆活著,他說和珅啥壞話都沒用。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至於紀昀紀曉嵐,不好意思,他到死都沒當上正牌大學士,也就是畢生都沒有資格被稱為紀中堂,因為沒有當過軍機大臣,所以也不能被稱為紀相爺:“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不是正式大學士,也沒進過軍機處的紀大煙袋,一直是和珅的部下和文友(和珅很有才),他沒資格跟和珅叫板,即使有資格,出於深厚的交情,紀昀也只會落井下石而不會率先發難。

和珅之死,是嘉慶皇帝顒琰授意,御史廣興出手揪住,劉墉上去踹了一腳,緊跟著“儀親王、成親王、七額駙、董誥”等人一擁齊上拳腳相加,和珅就被抄家了。

現在咱們該來說這位扳倒和珅的首功之臣廣興了——不要以為廣興扳倒和珅,是忠臣拿下了奸臣、正義戰勝了邪惡,因為廣興此人也不是什麼好鳥,《清史稿》對他的評價是“伉爽無城府,疾惡嚴,喜詆人陰私。既得志,驕奢日甚,縱情聲色,不能約束奴僕,終及於禍。”說白了,廣興向和珅發難,與忠君愛民無關,這不過是清朝官場上一場狗咬狗而已。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咬死了和神之後,小御史變成了大中丞(副都御使相當於明朝御史中丞,巡撫一般兼任此虛職,故副都御使與巡撫都被尊稱為某中丞),並且得到了一個肥缺美差:“赴四川治軍需。”

管軍需後勤工作,歷朝歷代都是大肥缺,當然也是最容易出事兒的職位,所以很快廣興就成了同僚的靶子:“為時所忌,以騷擾驛傳被劾。”嘉慶念在廣興扳倒和珅有功,就把奏摺一概留中不發,假裝沒這回事。但是廣興並未收斂,又瞄上了出身正黃旗的四川總督魁倫(完顏氏,金兀朮後裔?),兩個人互相告狀,結果鑲黃旗的沒幹過正黃旗的,廣興被調回京城降職(左遷)當了正四品通政副使。

在與完顏魁倫的鬥爭中敗下陣來,廣興臥薪嚐膽,慢慢有升遷為兵部侍郎兼副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刑部侍郎(正二品,可以戴紅頂子了)。紅頂子侍郎廣興要想更進一步,就盯上了定親王綿恩。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這位定親王綿恩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多次出現,是乾隆最喜歡和器重的孫子。這個綿恩可不是一般人,此人八歲就能彎弓射箭中的,二十三歲就當上了右翼前鋒統領(從二品),還管著清軍最精銳的部隊火器營。此後綿恩還當過步軍統領(即九門提督,正二品)、閱兵大臣(代皇帝閱兵)、宗人府左右宗正(皇族犯事兒歸他管),乾隆五十八年,綿恩的爵位由定郡王升格為定親王,甚至一度進入皇儲範疇,成為顒琰(當時還叫和碩嘉親王永琰)的競爭對手。

嘉慶拿下和珅之後,並沒有對這個曾為競爭對手的侄子怎麼樣,反而委以重任,御前大臣、正黃旗領侍衛內大臣、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上三旗(正黃鑲黃正藍)綿恩管過兩個,甚至有人懷疑嘉慶是不是要把皇位傳侄不傳子。

東山再起的廣興要想再立新功,自然要扳倒一個比和珅還有分量的龐然大物。於是廣興“奏劾御前大臣定親王綿恩揀選官缺專擅違例”,這罪名可是不小,往小裡說,是賣官鬻爵,往大里說,那就是結黨營私僭越違製圖謀不軌。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廣興的彈劾引起了嘉慶皇帝的重視,就派朝廷重臣深入調查,結果是查無實據,本故事純屬虛構。廣興一腳踢在鐵板上,紅頂子也丟了:“廷臣察詢,不直所言,降三品京堂,罷兼職。”

細細想來,嘉慶這個人還是不錯的,如果他真想收拾綿恩,不管綿恩怎麼清白,朝臣也能找出他“圖謀不軌”的“證據”。重用綿恩而貶謫廣興,可見嘉慶這個“仁宗”的廟號和“睿皇帝”諡號還是靠點譜兒的。

廣興連跌兩跤,依然本性不改驕橫依舊:“數奉使赴山東、河南按事,益作威福,中外側目。”口碑如此之差,連嘉慶都感到納悶:“你和初彭齡都是我的心腹,為啥大家都罵你而不罵他?”

雖然有嘉慶皇帝庇佑,廣興得罪了完顏魁倫和定親王綿恩也沒事,三起三落之後當上了刑部侍郎兼內務府大臣,混回了紅頂子行列,但是他得罪了一個不該得罪的人,雖然跟魁倫和綿恩相比,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其身上和背後卻蘊含著驚人的能量。這個人名字叫鄂羅哩,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監。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鄂羅哩從小隨侍乾隆皇帝左右,一般尚書侍郎督撫都要給他三分面子。但廣興不是一般人,他連一分面子都不肯給:“(鄂羅哩)嘗至朝廊與廣興坐語,以長者自居。廣興怫然曰:‘汝輩閹人,當敬謹侍立,安得與大臣論世誼乎?’”

這下壞了醋了:宰相家奴七品官,皇帝近侍哪裡是一個小侍郎能得罪起的?於是“鄂羅哩恨次骨,思以中之。”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像廣興這樣的官員,毛病一抓一大把。鄂羅哩很快就找到了報復的機會:廣興這個刑部侍郎還兼著內務府大臣職務,還管著供應御用之物的倉庫。倉庫盤點的時候,發現嘉慶和後宮御用的綢緞對不上數,而且質量也很差(不如數,且窳敗)。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大家都知道,嘉慶皇帝顒琰很節儉,可能還有點小氣。發現自己的庫房出現了老鼠,節儉皇帝自然勃然大怒。鄂羅哩抓住時機楔了一橛子:“這一定是廣興剋扣去了!”嘉慶命令鄂羅哩去找廣興討說法,七十多歲的鄂羅哩即使不長毛,也比猴子還精,他絕口不提自己是“奉上諭”約談廣興,只是以個人名義詢問廣興。

廣興本來就瞧不起鄂羅哩,答話的時候自然是大模大樣(廣興不知為上旨,坐而與辯)。鄂羅哩回奏的時候且不說廣興如何申辯,只是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廣興的無禮:“奏其坐聽諭旨。”氣頭上的嘉慶親自召見訓斥廣興(面詰),要是正常情況,廣興應該先承擔起責任(畢竟他是內務府大臣),然後表示一定徹查,給皇帝一個交代。

但估計廣興是被鄂羅哩事先拿話擠兌糊塗了,居然先把責任推給了總管太監孫進忠,這下子真把好脾氣的嘉慶也惹毛了:“上以其不能指實庫官何人,挾詐面欺,下廷臣議罪。

要不怎麼說嘉慶還算個仁君呢,氣消了之後,他就不想收拾廣興了,只是把廣興攆回家了事。皇帝氣消了,鄂羅哩的氣可沒消,廣興的政敵也不肯放過這個踩人的機會:“於是與廣興不協者,蜂起媒孽其短。”就連地方督撫也跟著湊熱鬧:“(山東河南巡撫)交章劾其奉使時任意作威,苛求供頓,收納餽遺諸罪狀。”這下子一樁疑案被辦成了鐵案——廣興被判處絞刑。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後,率先向和珅發難的御史為啥被老太監拿下了?

​也不知道廣興是不是姓孫,反正這個被判處死刑的傢伙忽然迎來了一線生機:“上親廷訊,尚欲緩其獄。”如果這時候廣興收斂一點,別像某些人那麼招搖,他還真就活了。廣興也是強橫慣了,雖然罪證確鑿,但卻死不認錯:“抗辯無引罪(認罪)語,而贓私有實據。”這下子神仙也救不了他了,絞刑立即執行,附帶沒收全部家產。

廣興就這麼倒下了,即使他爹他老丈人爺爺外公是督撫、相爺也沒有了。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雖然皇帝經常昏聵,雖然尚書侍郎總督巡撫好鳥很少,但是畢竟還有個老天爺,老天爺有時候也是肯睜一隻眼睛的。所以有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無論大果小果,總會有個結果的,如果像他那樣囂張的人最終還是沒有自食其果,清朝真就沒救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