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豫遷村為代表的臨空港新農村建設

正在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契機

如火如荼地開展

東山、辛安渡、柏泉,三個街道被授予

湖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鄉(鎮)

農業+文化+旅遊

農業+加工+信息+物流

農業種養+生態循環等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

在東西湖區如雨後春筍

展現出勃勃生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豫遷村為代表的臨空港新農村建設

正在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契機

如火如荼地開展

東山、辛安渡、柏泉,三個街道被授予

湖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鄉(鎮)

農業+文化+旅遊

農業+加工+信息+物流

農業種養+生態循環等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

在東西湖區如雨後春筍

展現出勃勃生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武漢臨空港以優質產品與服務

促進農業現代化

以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

通過都市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

鄉村休閒遊示範區建設

推動東西湖區農產品、休閒遊

等一系列品牌的構建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豫遷村為代表的臨空港新農村建設

正在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契機

如火如荼地開展

東山、辛安渡、柏泉,三個街道被授予

湖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鄉(鎮)

農業+文化+旅遊

農業+加工+信息+物流

農業種養+生態循環等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

在東西湖區如雨後春筍

展現出勃勃生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武漢臨空港以優質產品與服務

促進農業現代化

以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

通過都市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

鄉村休閒遊示範區建設

推動東西湖區農產品、休閒遊

等一系列品牌的構建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正在武漢臨空港全力推進

不斷健全農村社區服務體系

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設施和服務

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搭上鄉村振興發展快車

未來,會有更多村子和豫遷村一樣

煥發新生機

也會有更多農民

過上越來越紅火、繁茂的好日子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豫遷村為代表的臨空港新農村建設

正在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契機

如火如荼地開展

東山、辛安渡、柏泉,三個街道被授予

湖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鄉(鎮)

農業+文化+旅遊

農業+加工+信息+物流

農業種養+生態循環等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

在東西湖區如雨後春筍

展現出勃勃生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武漢臨空港以優質產品與服務

促進農業現代化

以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

通過都市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

鄉村休閒遊示範區建設

推動東西湖區農產品、休閒遊

等一系列品牌的構建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正在武漢臨空港全力推進

不斷健全農村社區服務體系

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設施和服務

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搭上鄉村振興發展快車

未來,會有更多村子和豫遷村一樣

煥發新生機

也會有更多農民

過上越來越紅火、繁茂的好日子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END

來源 - 武漢臨空港報

記者 - 王露 陳桵

圖片 - 徐一帆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在辛安渡東風大隊豫遷村

有一家人生活得特別幸福

看了他們家的照片

不自覺都會跟著嘴角上揚

不信你看!

照片里人人都面帶笑容

豎起大拇指

為美好生活點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這是一張五世同堂的照片

坐在正中間的老人叫餘黃中

今年已經102歲高齡

自1957年離開老家河南商丘

到東西湖參加圍墾

餘黃中在豫遷村已經生活了62年

從隻身一人,到現在的20多口人

餘黃中一家像一棵樹

紮在東西湖,開枝散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他鄉變故鄉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62年,東西湖圍墾結束後

餘黃中有了間“一杆半”大小的棲身之所

兒子餘自東從小就在這間

43.43平方米的房子里長大

“房子擠下了一家八口人:

我爺爺,我父母,我兄弟姊妹5個,

床挨床、人挨人。”

1983年,餘自東自立門戶

在村裡建了間100多平的平房

2016年,豫遷村啟動房屋自建改造工程

這間100多平的平房改頭換面

換成了一棟3層6間的鄉間別墅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門口幾分薄田,幾隻走地雞

進門迎面一副迎客鬆

上書“家和萬事興”5個大字

現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

讓一家人都感到滿足

餘自東說,父母是國營農場的老職工

他是東風大隊的基層工作者

他的女兒也考進了沙家臺大隊

老餘家這一脈已經融入了東西湖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20年前,父親餘黃中曾回過一次河南老家

但他對兒子說:

“這裡啥都好,沒想過再回老家養老。”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為什麼叫豫遷村?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餘黃中說啥都好的地方

就是他一直生活的豫遷村

豫遷村為什麼叫豫遷村?

從字面上看

河南省簡稱“豫”

從河南遷徙過來的人們在這裡定居

名字由此而來

1962年

在7萬多河南鄉民的共同努力下

東西湖的圍墾進入尾聲

選擇留在東西湖的河南鄉民中

有近218人聚集在一起

形成了如今的豫遷村

這218人中,就有李庭蘭和丈夫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李庭蘭向記者表演河南墜子

80歲的李庭蘭穿著襯衫

踩著三輪車在村裡風風火火的忙碌著

7月的酷暑裡,她一點也沒覺得熱

好心情全寫在臉上

“蓋上了新房子,又亮又寬敞,

等裝修完就能住進去,心情能不好嗎?”

李庭蘭邊忙活著,邊說道。

說不完的好事彷彿給生活加了糖

但回憶起剛到東西湖的苦日子

李庭蘭仍記憶猶新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時光記憶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1959年

年僅20歲的李庭蘭和丈夫

從河南省來到辛安渡

參與到了東西湖圍墾中

“當時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一片沼澤,

別說房子和路了,連一棵遮陽的樹都沒有。”

今年83歲的王蔭森

則比李庭蘭早兩年來到東西湖

1957年10月25日一大早

當時21歲的王蔭森帶著母親做的8個黑高粱饃饃

和“到了湖北,就好好幹”的叮囑

從河南商丘來到東西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挑土填堤

王蔭森回憶

圍堤時大夥每天5點半吃完早飯就出工

勞動強度很大

原本是一日五餐飯

但老鄉們擔心吃飯耽誤做工

自願將一日五餐減少為一日三餐

就這樣,原本計劃100天完成的任務

老鄉們不僅圓滿完成

還將工期提前了半月有餘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肩扛泥土駐大堤

後來

經過近50年的發展

近3代人的努力

2007年的豫遷村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較多

功能齊全的大型村落

但由於年久失修,村裡道路破敗

私搭亂蓋的情況嚴重拉低了村子的顏值

隨後,家園建設工程在村裡開展起來

在政府支持下

柴房、雞舍等

各種村民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得以拆除

破舊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

豫遷村這座靠老一代人一磚一瓦建造出的村落

開啟了現代化之路

“老一代豫遷村人身上最珍貴的品質

就是不怕吃苦的闖勁,

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

東風大隊黨支部副書記王娟

到東風大隊已有10餘年

她對老一輩圍墾的故事如數家珍

也見證了豫遷村近10年來的變化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變化發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豫遷村最近十年的發展

彷彿是開了外掛

2012年,政府出資為農戶安裝鋼架大棚

定期為農戶安排免費科技培訓

1000畝土地結束了靠天收的生產模式

豫遷村農民走上了科技強農之路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開啟

豫遷村農村新社區項目開工建設

項目對村灣內206戶進行拆除自建

並逐步引導周邊村灣向規劃中心村集並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三層小洋房,每棟234個平方,

每一個平方政府補貼200元。

房屋我們都是請專業人員設計,

能達到30年都不過時的效果。”

王娟介紹

目前一、二、三期自建房均已建設完成

第四期自建房將於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目前正在同步建設排汙管道等各項基礎設施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前我們小時候哪裡有這麼好的居住環境,

現在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了好日子。”

35歲的邱洪霞是第一代河南移民的後代

她感嘆,除了村裡的居住環境

老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家裡都是農民,

我們小時候一放學就去幫做農活!

現在我們自己有了孩子,

父母那一代人對教育的看法變了,

常說的話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村裡環境好起來了

文化建設也要跟著強起來

王娟告訴記者

目前豫遷村除了有舞蹈隊、腰鼓隊外

還有農家書屋

村民在農忙之餘有了更多的休閒渠道

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逐年提高

這幾年

村裡考出去的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以豫遷村為代表的臨空港新農村建設

正在以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為契機

如火如荼地開展

東山、辛安渡、柏泉,三個街道被授予

湖北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鄉(鎮)

農業+文化+旅遊

農業+加工+信息+物流

農業種養+生態循環等農村產業融合新業態

在東西湖區如雨後春筍

展現出勃勃生機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武漢臨空港以優質產品與服務

促進農業現代化

以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

通過都市田園綜合體、現代農業產業園

鄉村休閒遊示範區建設

推動東西湖區農產品、休閒遊

等一系列品牌的構建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全市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正在武漢臨空港全力推進

不斷健全農村社區服務體系

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設施和服務

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搭上鄉村振興發展快車

未來,會有更多村子和豫遷村一樣

煥發新生機

也會有更多農民

過上越來越紅火、繁茂的好日子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END

來源 - 武漢臨空港報

記者 - 王露 陳桵

圖片 - 徐一帆

豫遷村你知道嗎?57年前,218名河南鄉親選擇留下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