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毓秀賀蘭山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沙棗棗花開金燦燦,塞上江南美名傳,東有黃河一條龍,西有賀蘭寶疙瘩……”

黃河灌溉的便利造就了塞上江南的銀川平原,更因為有了賀蘭山的屏障,才讓塞上江南千年傳承,越來越興旺。

賀蘭山雄奇俊逸,勢若奔馬,傲然挺立在銀川平原的西部。

寧夏和內蒙古人民世世代代在賀蘭山的庇護下繁衍生息,銀川人稱之為寶山,內蒙古左旗人稱之為聖山。

賀蘭山是“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它寬闊雄健的身軀阻擋著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割斷了騰格裡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的侵擾,使銀川平原千百年來無災無難,魚米飄香。

據《山海經》中記載,上古時期,混沌初開,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天地之間由四根柱子頂著。水神共工不服女媧掌管天下,與女媧挑起戰爭,火神祝融幫助女媧與共工戰鬥,二神水火不容,激戰七天七夜,從天上打到了地下,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共工鬥不過祝融,一怒之下,撞向西北,撞倒了頂天的柱子不周山。剎那間天傾西北,地陷東南,人世間濁流滾滾,一片汪洋,才有了後來的大禹治水。

鍾靈毓秀賀蘭山

有專家考證,賀蘭山就是遠古時期的不周山。

黃河怒濤洶湧澎湃,從賀蘭山中穿行而下,一路奔湧轉投東南入海,留下了無數神奇的傳說。

賀蘭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山,歷代詩人吟詠賀蘭的詩句比比皆是。如唐朝王維:“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唐朝韋蟾:“賀蘭山下果園成,塞上江南舊有名。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隊鐵衣鳴。”宋朝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等等。

賀蘭山山勢雄偉,危巖陡峭,氣象萬千。

這是不光是歷代將士爭奪的關口,還以風景秀美而出名。

這裡有明代長城蜿蜒逶迤,在山間穿梭,忽隱忽現,給賀蘭山增添了無數神祕和傳奇。賀蘭山植被茂密,種類繁多,喬木灌木散佈于山坡溝谷。

夏秋之際,花草絢麗,林廕庇日,青苔溼衣。有名的“萬壑松濤”和“賀蘭晴雪”兩處景點,遠山凝雪,皎潔如玉,層林盡染,紛繁一片。

這些地方以其青翠、厚重、精緻,成為享譽古今的塞外奇景。

賀蘭山不僅植物多,動物也多,有180多種,其中不乏珍禽異獸。

諸如全身是寶的馬鹿、身藏麝香的獐子、能攀巖走壁的盤羊、國家保護珍禽藍馬雞等等,當你漫步山間,眼前峰巒層巔,耳畔鳥鳴鷹嘯。

賀蘭山不光偉岸雄渾,更以風景清幽出名。賀蘭山滾鐘口怪石嶙峋,松林蒼翠,山榆茂盛,清涼宜人,是西夏國皇帝避暑的行宮所在地。

滾鐘口裡面亭臺樓閣,小橋棧道,宛若錦上添花。

山溝裡雜樹蔥蘢,溪水清冽,山花爛漫,芳草如茵,鷹嘯山谷,曲徑通幽。這樣的美景處處可見。

鍾靈毓秀賀蘭山

滾鐘口從西夏時期起,就是聞名天下的名勝。

滾鐘口另一個名字叫小口子,因其三面環山,一面敞開,面朝東方,成一個鐘的形狀。

溝裡有一座小山,形狀像大鐘裡懸掛的一根鍾錘,老百姓稱其為鍾鈴山,整座山統稱為滾鐘口。

南邊的三座小山,形如筆架,因而叫筆架山,是出產賀蘭石的地方。登上山頂,極目遠眺,西邊峰巒起伏,勢若波浪;東邊視野開闊,千里平疇,林木疊翠,雲煙浩渺。

遠山、近野、流水,天上人間,渾為一體。清晨,日出筆架,光照萬物,彩雲穿空,絢麗奪目。傍晚,夕陽西下,餘暉渺渺,霞光萬丈。

千山萬壑,色彩斑斕,尤其是鍾鈴山尖一抹紅霞,四周放光,中間一個彩圈,這就是有名的賀蘭佛光。

鍾靈毓秀賀蘭山

天氣晴好時,滾鐘口西邊的山巔上青羊溜山,晴空萬里,白雪瑩瑩,雪落高峰,層林盡染。

說不盡冰清玉潔,道不完粉妝玉砌。

羊腸小道穿雲出,雁齒紅柳壓水低。抬頭,遠山含雪;近看,蒼松青翠。

整座山像是一個隱跡風塵的女子,頭頂白紗,身穿彩裙,孤傲不凡,

這就是聞名中外、震爍古今的銀川老八景之一的賀蘭晴雪。

鍾靈毓秀賀蘭山

滾鐘口溝裡,林木蒼翠,植物繁多。頭頂上林廕庇日,青苔溼衣,山勢雄奇,溝壑奇秀。加之青羊跳澗,奇山怪石,讓人歎為觀止,是最美的休閒養生之地。

正如一首詩中所描繪:鳥道索行下七盤,古藤蒼木峽聲寒。

鍾靈毓秀賀蘭山

說起寺來,滾鐘口更是亮點多多。

從西夏,到元、明、清,再到民國,歷朝歷代都在這個地方大興土木。

西夏國皇帝李元昊的行宮雖然成了一片瓦礫,但是遺蹟猶存。

賀蘭廟、老君堂、大悲閣、鬥母宮、小洞天、關帝廟等,這些都是道家的修行勝地。

興隆寺、觀音閣、喇嘛塔是佛家的寺院,香火鼎盛,經聲悠揚。

清真寺、拱北,是伊斯蘭教禮拜之地。

一條山溝集聚了三種宗教,三教寺院佈局合理,互不干擾,體現了宗教的包容性和友愛心。這種奇特現象,在中國各大景區裡極為少見。

這些寺、廟、塔,依山傍水,高低錯落,隨勢佈局。

善男信女,進山點香,一來朝山,二來遊覽,是一處絕佳的避暑勝地。

民國時期,寧夏省主席馬鴻逵在這裡選了一塊地方,給自己建了一座避暑山莊,如今還保存完好。


文章選自《銀川文化地圖》部分圖片源自百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