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何潔的瘦身花路 大漠身心療愈瑜伽 2019-08-03
"
"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內容空洞,練習者練得不舒服,不盡興,效果不明顯,究竟是哪裡需要調整?

瑜伽老師怎樣才能把課程內容充滿?

你被瑜伽體式“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不是靠體式數量和強度填滿的

如果一節瑜伽課程時間是70分鐘,除去冥想、休息術的時間,便有50分鐘的體式練習。

不少新瑜伽老師要麼編排很多的體式,要麼在個別體式上長時間保持,如此想通過體式強度達到身體出汗的效果。

但是事實上,這樣練習除了出汗,其實瑜伽姿勢對身體的具體練習效果並沒太顯著的效果。你只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了一節課的身體姿勢,而沒有通過瑜伽姿勢真正“練習”到身體。

"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內容空洞,練習者練得不舒服,不盡興,效果不明顯,究竟是哪裡需要調整?

瑜伽老師怎樣才能把課程內容充滿?

你被瑜伽體式“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不是靠體式數量和強度填滿的

如果一節瑜伽課程時間是70分鐘,除去冥想、休息術的時間,便有50分鐘的體式練習。

不少新瑜伽老師要麼編排很多的體式,要麼在個別體式上長時間保持,如此想通過體式強度達到身體出汗的效果。

但是事實上,這樣練習除了出汗,其實瑜伽姿勢對身體的具體練習效果並沒太顯著的效果。你只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了一節課的身體姿勢,而沒有通過瑜伽姿勢真正“練習”到身體。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如何“練習”到身體

做為老師在上課前,要確定主題,你這節課要通過體式重點練習到身體哪個部位。當你確定你的主題後,這節課上用到的體式,老師的引導方向,練習者身體的練習重點都圍繞課程的主題展開。而且要帶大家實實在在地通過體式去練習和體驗,而不是羅列了一堆相關甚至無關的姿勢,卻沒有身體深入練習的過程體驗。

練習身體是什麼樣的體驗?

比如開髖的主題,你會想到有蝴蝶式、束角式、坐角式、趴青蛙等具有開髖效果的體式,那麼當身體依次練習這些體式的時候,你要帶大家深刻地體會到髖關節的感覺,在保持或移動中有一點點拉伸的過程。體式可由簡到難,一步跟著一步練習,真正作用到髖關節。

即便會員的髖關節很緊張,練習時會比較痛苦。這時練習者會因為痛苦而不想堅持,或因為不自信而抗拒練習,並抗拒老師的引導方式。那麼,瑜伽老師也要在瑜伽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保持淡定,分清自己要做到事情,確定自己的課程方向,和練習者建立和諧的關係。

如果你沒有確定主題,只是想讓大家進行身體全方面的練習,也要在每個體式中,引導大家觀察正在練習的部位,接受來自身體的真實信息。

每個體式都很重要,都在身體上發生了作用,而每個作用都要被練習者親自體驗到。

比如蛇式作用到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步步延展脊柱的練習;三角伸展式作用到髖關節和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點點延展脊柱和伸展髖關節的練習······

做為瑜伽老師要帶著大家有這樣的親自實踐和練習過程,呼吸成為身體和內心的通道,真正體會到身體一步步的變化。

"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內容空洞,練習者練得不舒服,不盡興,效果不明顯,究竟是哪裡需要調整?

瑜伽老師怎樣才能把課程內容充滿?

你被瑜伽體式“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不是靠體式數量和強度填滿的

如果一節瑜伽課程時間是70分鐘,除去冥想、休息術的時間,便有50分鐘的體式練習。

不少新瑜伽老師要麼編排很多的體式,要麼在個別體式上長時間保持,如此想通過體式強度達到身體出汗的效果。

但是事實上,這樣練習除了出汗,其實瑜伽姿勢對身體的具體練習效果並沒太顯著的效果。你只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了一節課的身體姿勢,而沒有通過瑜伽姿勢真正“練習”到身體。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如何“練習”到身體

做為老師在上課前,要確定主題,你這節課要通過體式重點練習到身體哪個部位。當你確定你的主題後,這節課上用到的體式,老師的引導方向,練習者身體的練習重點都圍繞課程的主題展開。而且要帶大家實實在在地通過體式去練習和體驗,而不是羅列了一堆相關甚至無關的姿勢,卻沒有身體深入練習的過程體驗。

練習身體是什麼樣的體驗?

比如開髖的主題,你會想到有蝴蝶式、束角式、坐角式、趴青蛙等具有開髖效果的體式,那麼當身體依次練習這些體式的時候,你要帶大家深刻地體會到髖關節的感覺,在保持或移動中有一點點拉伸的過程。體式可由簡到難,一步跟著一步練習,真正作用到髖關節。

即便會員的髖關節很緊張,練習時會比較痛苦。這時練習者會因為痛苦而不想堅持,或因為不自信而抗拒練習,並抗拒老師的引導方式。那麼,瑜伽老師也要在瑜伽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保持淡定,分清自己要做到事情,確定自己的課程方向,和練習者建立和諧的關係。

如果你沒有確定主題,只是想讓大家進行身體全方面的練習,也要在每個體式中,引導大家觀察正在練習的部位,接受來自身體的真實信息。

每個體式都很重要,都在身體上發生了作用,而每個作用都要被練習者親自體驗到。

比如蛇式作用到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步步延展脊柱的練習;三角伸展式作用到髖關節和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點點延展脊柱和伸展髖關節的練習······

做為瑜伽老師要帶著大家有這樣的親自實踐和練習過程,呼吸成為身體和內心的通道,真正體會到身體一步步的變化。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把你“餵飽”了嗎

你是在用體式填滿身體,還是用體式餵飽身體?

把你餵飽的課程就像吃一頓飯的充實感,這種充實感就像是:你沒有吃撐,而是飯量吃到剛剛好,有著心滿意足的感覺。

一頓飯吃撐了的體驗是吃了很多,卻不知其味,不覺身體的知足感,而是為了口欲的滿足而大快朵頤,腸胃中填充了很多食物,其實已經超過了自己的承受量,攝取了太多的熱量。吃完了,你的身體會疲憊,會沉重,會犯困。

這就像一節被很多動作填充的課程,只是通過很多動作把這節課填滿了。在一節瑜伽課中,除去冥想和休息術,其餘的時間只是在堆積動作,在不停地運動,甚至中間連放鬆調息的時間都沒有,節奏追得很緊,只是為了動作而動作,沒有和身體真正接觸的過程,以及通過呼吸一步步打開身體的體驗。練習者練習中,雖然也有出汗,但是卻沒有發自身體裡面酣暢淋漓痛快的舒展體驗,缺乏發自內心的收穫和充實的滿足感。

這樣的練習是在“練什麼”?只有疲勞的感覺,只是出了不少汗,而沒有通過體式發生更有效的作用,那可不是身心的充實感!

充實的感覺就像吃一頓飯,對每一口食物都能細細品味,知其味,覺其量,能體會到食物進入身體內實實在在的感覺。飽了,不是填滿了,而是被身體充分吸收了。

體式也一樣,身體練習的姿勢,被身體本身吸收了!身體有五大層面,分別是身體層、能量層、心靈層、智慧層、喜悅層。單純練習身體,是練在表層,當深入呼吸,深入內心的覺察,深入自我幸福的體驗,深入自己和自己相處的關係練習,瑜伽的動作才會成為持續向內注入能量的練習方式。

"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內容空洞,練習者練得不舒服,不盡興,效果不明顯,究竟是哪裡需要調整?

瑜伽老師怎樣才能把課程內容充滿?

你被瑜伽體式“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不是靠體式數量和強度填滿的

如果一節瑜伽課程時間是70分鐘,除去冥想、休息術的時間,便有50分鐘的體式練習。

不少新瑜伽老師要麼編排很多的體式,要麼在個別體式上長時間保持,如此想通過體式強度達到身體出汗的效果。

但是事實上,這樣練習除了出汗,其實瑜伽姿勢對身體的具體練習效果並沒太顯著的效果。你只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了一節課的身體姿勢,而沒有通過瑜伽姿勢真正“練習”到身體。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如何“練習”到身體

做為老師在上課前,要確定主題,你這節課要通過體式重點練習到身體哪個部位。當你確定你的主題後,這節課上用到的體式,老師的引導方向,練習者身體的練習重點都圍繞課程的主題展開。而且要帶大家實實在在地通過體式去練習和體驗,而不是羅列了一堆相關甚至無關的姿勢,卻沒有身體深入練習的過程體驗。

練習身體是什麼樣的體驗?

比如開髖的主題,你會想到有蝴蝶式、束角式、坐角式、趴青蛙等具有開髖效果的體式,那麼當身體依次練習這些體式的時候,你要帶大家深刻地體會到髖關節的感覺,在保持或移動中有一點點拉伸的過程。體式可由簡到難,一步跟著一步練習,真正作用到髖關節。

即便會員的髖關節很緊張,練習時會比較痛苦。這時練習者會因為痛苦而不想堅持,或因為不自信而抗拒練習,並抗拒老師的引導方式。那麼,瑜伽老師也要在瑜伽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保持淡定,分清自己要做到事情,確定自己的課程方向,和練習者建立和諧的關係。

如果你沒有確定主題,只是想讓大家進行身體全方面的練習,也要在每個體式中,引導大家觀察正在練習的部位,接受來自身體的真實信息。

每個體式都很重要,都在身體上發生了作用,而每個作用都要被練習者親自體驗到。

比如蛇式作用到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步步延展脊柱的練習;三角伸展式作用到髖關節和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點點延展脊柱和伸展髖關節的練習······

做為瑜伽老師要帶著大家有這樣的親自實踐和練習過程,呼吸成為身體和內心的通道,真正體會到身體一步步的變化。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把你“餵飽”了嗎

你是在用體式填滿身體,還是用體式餵飽身體?

把你餵飽的課程就像吃一頓飯的充實感,這種充實感就像是:你沒有吃撐,而是飯量吃到剛剛好,有著心滿意足的感覺。

一頓飯吃撐了的體驗是吃了很多,卻不知其味,不覺身體的知足感,而是為了口欲的滿足而大快朵頤,腸胃中填充了很多食物,其實已經超過了自己的承受量,攝取了太多的熱量。吃完了,你的身體會疲憊,會沉重,會犯困。

這就像一節被很多動作填充的課程,只是通過很多動作把這節課填滿了。在一節瑜伽課中,除去冥想和休息術,其餘的時間只是在堆積動作,在不停地運動,甚至中間連放鬆調息的時間都沒有,節奏追得很緊,只是為了動作而動作,沒有和身體真正接觸的過程,以及通過呼吸一步步打開身體的體驗。練習者練習中,雖然也有出汗,但是卻沒有發自身體裡面酣暢淋漓痛快的舒展體驗,缺乏發自內心的收穫和充實的滿足感。

這樣的練習是在“練什麼”?只有疲勞的感覺,只是出了不少汗,而沒有通過體式發生更有效的作用,那可不是身心的充實感!

充實的感覺就像吃一頓飯,對每一口食物都能細細品味,知其味,覺其量,能體會到食物進入身體內實實在在的感覺。飽了,不是填滿了,而是被身體充分吸收了。

體式也一樣,身體練習的姿勢,被身體本身吸收了!身體有五大層面,分別是身體層、能量層、心靈層、智慧層、喜悅層。單純練習身體,是練在表層,當深入呼吸,深入內心的覺察,深入自我幸福的體驗,深入自己和自己相處的關係練習,瑜伽的動作才會成為持續向內注入能量的練習方式。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做為瑜伽老師要做到

老師不要像急於完成任務一樣去對待一節課,去填滿整節課;也不要怕會員不喜歡自己,而一味地表現自己;不要只看到自己,而看不見練習者。

老師在這節課中的態度很重要,很關鍵,老師要這樣訓練自己:

1、不急於求成:不快速見到效果,去鼓勵和引導練習者體會和觀察自己身體的過程。可提供輔助工具,或給出合理的建議調整身體姿勢。

2、不被練習者的情緒干擾:認清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耐心引導練習者找到舒適的體位,慢慢練習身體。當老師保持正念,分得清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就能夠很好地發揮能量。

3、練習和身體感覺在一起:身體的僵硬緊張、疼痛是需要被看見的,要提示練習者觀察到正在被練習的部位。當對每一種感覺不評判,不因此而痛苦,放下“我執”的偏見,就會讓練習者自己身體裡的能量流動出來。同時引導者不帶著偏見,不評判練習者本身的身體狀態時,就會把自己想表達的信息更自然得輸出。

瑜伽老師要對練習者有正向的引導,練習者通過自己身體的感覺和內心感受聯結。瑜伽老師也通過練習者去練習自己包容和接受練習者的身心狀態,進而通過練習者去提升自己的課程質量。所以一節課中,練習者和引導者是相互的,是一體的,老師輸出的內容和方式,和老師自身的狀態關係密切。

"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內容空洞,練習者練得不舒服,不盡興,效果不明顯,究竟是哪裡需要調整?

瑜伽老師怎樣才能把課程內容充滿?

你被瑜伽體式“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不是靠體式數量和強度填滿的

如果一節瑜伽課程時間是70分鐘,除去冥想、休息術的時間,便有50分鐘的體式練習。

不少新瑜伽老師要麼編排很多的體式,要麼在個別體式上長時間保持,如此想通過體式強度達到身體出汗的效果。

但是事實上,這樣練習除了出汗,其實瑜伽姿勢對身體的具體練習效果並沒太顯著的效果。你只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做了一節課的身體姿勢,而沒有通過瑜伽姿勢真正“練習”到身體。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如何“練習”到身體

做為老師在上課前,要確定主題,你這節課要通過體式重點練習到身體哪個部位。當你確定你的主題後,這節課上用到的體式,老師的引導方向,練習者身體的練習重點都圍繞課程的主題展開。而且要帶大家實實在在地通過體式去練習和體驗,而不是羅列了一堆相關甚至無關的姿勢,卻沒有身體深入練習的過程體驗。

練習身體是什麼樣的體驗?

比如開髖的主題,你會想到有蝴蝶式、束角式、坐角式、趴青蛙等具有開髖效果的體式,那麼當身體依次練習這些體式的時候,你要帶大家深刻地體會到髖關節的感覺,在保持或移動中有一點點拉伸的過程。體式可由簡到難,一步跟著一步練習,真正作用到髖關節。

即便會員的髖關節很緊張,練習時會比較痛苦。這時練習者會因為痛苦而不想堅持,或因為不自信而抗拒練習,並抗拒老師的引導方式。那麼,瑜伽老師也要在瑜伽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保持淡定,分清自己要做到事情,確定自己的課程方向,和練習者建立和諧的關係。

如果你沒有確定主題,只是想讓大家進行身體全方面的練習,也要在每個體式中,引導大家觀察正在練習的部位,接受來自身體的真實信息。

每個體式都很重要,都在身體上發生了作用,而每個作用都要被練習者親自體驗到。

比如蛇式作用到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步步延展脊柱的練習;三角伸展式作用到髖關節和脊柱的感覺,通過呼吸一點點延展脊柱和伸展髖關節的練習······

做為瑜伽老師要帶著大家有這樣的親自實踐和練習過程,呼吸成為身體和內心的通道,真正體會到身體一步步的變化。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瑜伽課程把你“餵飽”了嗎

你是在用體式填滿身體,還是用體式餵飽身體?

把你餵飽的課程就像吃一頓飯的充實感,這種充實感就像是:你沒有吃撐,而是飯量吃到剛剛好,有著心滿意足的感覺。

一頓飯吃撐了的體驗是吃了很多,卻不知其味,不覺身體的知足感,而是為了口欲的滿足而大快朵頤,腸胃中填充了很多食物,其實已經超過了自己的承受量,攝取了太多的熱量。吃完了,你的身體會疲憊,會沉重,會犯困。

這就像一節被很多動作填充的課程,只是通過很多動作把這節課填滿了。在一節瑜伽課中,除去冥想和休息術,其餘的時間只是在堆積動作,在不停地運動,甚至中間連放鬆調息的時間都沒有,節奏追得很緊,只是為了動作而動作,沒有和身體真正接觸的過程,以及通過呼吸一步步打開身體的體驗。練習者練習中,雖然也有出汗,但是卻沒有發自身體裡面酣暢淋漓痛快的舒展體驗,缺乏發自內心的收穫和充實的滿足感。

這樣的練習是在“練什麼”?只有疲勞的感覺,只是出了不少汗,而沒有通過體式發生更有效的作用,那可不是身心的充實感!

充實的感覺就像吃一頓飯,對每一口食物都能細細品味,知其味,覺其量,能體會到食物進入身體內實實在在的感覺。飽了,不是填滿了,而是被身體充分吸收了。

體式也一樣,身體練習的姿勢,被身體本身吸收了!身體有五大層面,分別是身體層、能量層、心靈層、智慧層、喜悅層。單純練習身體,是練在表層,當深入呼吸,深入內心的覺察,深入自我幸福的體驗,深入自己和自己相處的關係練習,瑜伽的動作才會成為持續向內注入能量的練習方式。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做為瑜伽老師要做到

老師不要像急於完成任務一樣去對待一節課,去填滿整節課;也不要怕會員不喜歡自己,而一味地表現自己;不要只看到自己,而看不見練習者。

老師在這節課中的態度很重要,很關鍵,老師要這樣訓練自己:

1、不急於求成:不快速見到效果,去鼓勵和引導練習者體會和觀察自己身體的過程。可提供輔助工具,或給出合理的建議調整身體姿勢。

2、不被練習者的情緒干擾:認清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耐心引導練習者找到舒適的體位,慢慢練習身體。當老師保持正念,分得清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就能夠很好地發揮能量。

3、練習和身體感覺在一起:身體的僵硬緊張、疼痛是需要被看見的,要提示練習者觀察到正在被練習的部位。當對每一種感覺不評判,不因此而痛苦,放下“我執”的偏見,就會讓練習者自己身體裡的能量流動出來。同時引導者不帶著偏見,不評判練習者本身的身體狀態時,就會把自己想表達的信息更自然得輸出。

瑜伽老師要對練習者有正向的引導,練習者通過自己身體的感覺和內心感受聯結。瑜伽老師也通過練習者去練習自己包容和接受練習者的身心狀態,進而通過練習者去提升自己的課程質量。所以一節課中,練習者和引導者是相互的,是一體的,老師輸出的內容和方式,和老師自身的狀態關係密切。

你被瑜伽課程“餵飽”了嗎?

總結起來講

如何讓一節課讓人感覺充實和滿足?

1、持續地感覺身體,每個動作,都會帶給你身體的體驗,通過這些感覺,去練習到身體。不強迫,也不放棄。

2、持續地觀察,每個呼吸都在每個體式中發揮作用,成為持續向內流動的能量。讓內心獲得滿足感,輕盈感。

3、練習不要急於求成,要收回焦慮之心,老師自己也要做到對練習者的看見,和對自己持續的觀察,去引導練習者接受身體的感覺和變化。

4、充實地享受屬於自己的每一個時刻,和當下在一起,去探索身體的變化,身體也會有更多可能性,有更多的奇蹟出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