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OSAWA'S RASHOMON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在廢墟和虛無中,

扛起日本電影精神的閘門的大師

深度解讀黑澤明電影中的死亡與重生,

較量與救贖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

作為日本電影歷史上無法逾越的高峰,黑澤明(也被尊為“黑澤天皇”)的電影從始至終都是一處道德的戰場。

黑澤明用強大的黑白電影美學,呈現了天國與地獄,墮落和拯救,光與影的尖銳對峙。他的電影中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皈依者,他們在破碎且毫無希望的世界裡,迎戰無處不在的敵人,經歷艱難的自我拷問,最後奇蹟般地絕處逢生。

哥倫比亞大學前東亞系主任保羅·安德利爾教授,以黑澤明最負盛名的《羅生門》和他最沉痛的個人悲劇為線索,帶領我們解讀黑澤明電影潛藏的精神密碼,深度把握黑澤明電影中永遠貫穿的英雄敘事,感受二戰後日本電影的崇高志向和青春活力。

他用電影命名了一個時代的困境

“你將謊言層層疊加,便會得到真相。”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電影《羅生門》劇照

黑澤明選取芥川龍之介的兩部短篇小說《竹林中》和《羅生門》來建構自己享譽世界的電影《羅生門》(1950),並非出於偶然。徘徊在東西文化之間,執著於“藝術良心”說的芥川,在1927年了結了自己的生命,標誌了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在1932年,黑澤明的哥哥,辯士黑澤丙午,被黑澤明視為自己的“底片”,事業隨默片時代的終結而墜落,選擇用自殺來對抗有聲片技術對“辯士”行業的碾壓。在那個短暫的默片時代,人們對銀幕上的影像奉若神明,信賴有加。

對於1936年“偶然”開始電影生涯的黑澤明而言,同樣激烈赴死的芥川,和最親愛的哥哥丙午都象徵著日本文化的裂痕。和芥川龍之介、黑澤丙午都不同的是,黑澤明通過自己的電影建立了“真實”和“生活”的真正關聯,而抵達這種聯結的唯一途徑是深刻的、持續的自我質疑。

德勒茲曾經對黑澤明做過一番精準的評價:黑澤明電影中的場景並不提供答案,相反,他試圖呈現出其中的問題,一如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電影《羅生門》劇照

如果我們也記得電影《羅生門》中的第一句臺詞,“我不明白。我真是不明白……” ,或許可以逐漸接近黑澤明的電影精神內核。在電影《羅生門》誕生時,整個日本一方面熱烈擁抱美軍用炮彈帶來的民主,一面唾棄戰爭之間和之前的理想主義和狂熱信仰。黑澤明的同代人中,就有作家田村泰次郎在自己的女性故事中,直截了當地用“肉體”(nikutai)取代了日本國體(kokutai),而阪口安吾也宣稱,沒有人是理想主義者,恰恰相反,人人生而粗俗卑鄙。與其努力提升審美和道德,不如干脆墮落到底。

黑澤明相信日本戰後對肉體的過分沉迷,以及佔領軍所鼓吹的美國民主仍是死路一條。因為,這些肉體敘事中沒有真正的希望,只有對受害和放縱的絕望迷戀。而加入其中的電影人拍攝的電影,“失去了青春活力,失去了崇高志向”。

也因此,當其他日本導演紛紛轉向彩色片的時候,他卻一部接一部地拍攝黑白片,一直到1965年。《我對青春無悔》《野良犬》《白痴》《七武士》《蜘蛛巢城》《天國與地獄》……這些電影無一例外充滿著道德的焦慮和人性的較量,他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不完美,他們不僅要迎戰外部的敵人(戰爭、貧困、剝奪) ,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暗和較量。

黑澤明對於日本電影、二戰後的亞洲,甚至今天的我們,最重要的意義也正在此。只要任何一個時代鼓吹將英雄和紀念碑一起拋棄,我們都需要重返黑澤明的電影,一次次重訪那片寓言了罪惡和謊言的森林,去面對我們自身的黑暗,在廢墟中完成自我重建。

一部黑澤明的精神地圖考,

導演張藝謀親自作序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的羅生門》是傑出的東亞史學者保羅·安德利爾對黑澤明的電影世界一次充滿冒險和洞見的發現。

作者追溯了黑澤明生命中標誌性的記憶或創傷——被1923年大地震和兩次世界大戰接連毀滅的故鄉東京,還有兄長的決然離世。沒有人能逃脫自己的命運。如果我們忽略黑澤明和荒城、亡兄、日本二戰前後的普羅藝術運動的深刻關聯,我們將無法真正理解他標誌性的黑白美學,以及他的電影中那些來路不明的“喊聲”來自何處。

安德利爾教授通過綿密的論證,深刻剖析了荒城和亡兄是如何共同塑造了黑澤明電影中最內在的聲音。

藉助其充滿寓言意味的黑白電影,黑澤明直面了死亡和道德墮落的陰影,揭示了帝國主義鼓吹的所謂理想的恐怖,並在其電影中開闢了一條自我重生的道路。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泥醉天使》中的夢境場景

《黑澤明的羅生門》邀請了導演張藝謀親自作序,他在序言中甚至講述了首次與黑澤明電影邂逅的經歷,並以“幽暗中的光”描述了黑澤明給予他的印象,張藝謀寫道:“我想,就像黑澤明所說的,電影對所有的電影人來說,同樣是一種終生的學習。它是夢,是黑暗中的光,是幻想、慰藉和照耀。”

在《黑澤明的羅生門》的結尾,作者保羅·安德利特別附上了有一份簡略的年表,使讀者可以從中瞭解日本各個歷史時期的年號,以及本書涉及到的某些事件的脈絡。從黑澤明出生到創作《羅生門》的這段時期尤為詳盡。此外,作者還單列出了導演的作品目錄,包括了黑澤明在1943 年到1993 年間拍攝的三十部影片。而在“延展閱讀”的部分,作者也羅列了那些讓他在思考上有所啟發,或幫助他深入瞭解黑澤明生活和工作的書目,對於黑澤明電影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根據這份書目進行拓展閱讀。

作為深度的文化史研究著作,《黑澤明的羅生門》是給所有黑澤明的觀眾一份珍貴而沉重的禮物。它將引導我們走入黑澤明電影最隱祕的精神核心,洞悉他的視覺語言的密碼。


以文字形之美搭建黑澤明的“羅生門”

贈送限量版黑澤明電影地圖海報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的羅生門》在裝幀上僅以黑白兩色,文字+純色底的設計,設計師使用書名的日文字為設計元素,在封面上構建出了“門”的意象,從內核上完美呼應這本書的主題:黑澤明通過《羅生門》和電影中的柱子,試圖完成對日本戰後集體精神的重建,重新尋覓英雄的影蹤。

為了使黑白對比更為強烈,經過反覆打樣嘗試,最終封面文字部分採用絲網印白,以達到立體飽滿,具有雕塑感的文字之 “門”。

撥開外封,還有另一重驚喜在等待讀者,《黑澤明的羅生門》在內封將書中提到的1943 年到1993 年間黑澤明拍攝的三十部影片名稱一一羅列,併為每個片名壓印了立體間隔,彷彿將這些黑白經典之作,定格在了一幀幀的膠片中。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內封

而這份隱藏在內封中的驚喜設計,我們也製作成了一張海報,作為特別的限量禮物,贈送給讀者。

媒體評價

《羅生門》裡除了最初的四位目擊者之外,還有第五位證人,那就是黑澤明自己。“我所有的電影,”他曾這麼寫道,“都圍繞著自我問題展開——這一問題起始於明治時代,在過去被當時的封建殘餘所壓抑。也正是這種封建殘餘將我們引向了戰爭,至今陰魂不散。”

我想,就像黑澤明所說的,電影對所有的電影人來說,同樣是一種終生的學習。它是夢,是黑暗中的光,是幻想、慰藉和照耀。

——張藝謀

關於最偉大的藝術家的肖像,充沛有力,引人深思。保羅·安德利爾謙遜低調,又遊刃有餘地重現了黑澤明的生活、作品及其影響。本書堪稱最好的文化史寫作。

——詹姆斯·夏皮羅(《大轉折》《李爾之年:莎士比亞在1606》作者)

產品規格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書名:黑澤明的羅生門

作者:[美]保羅·安德利爾

譯者:蔡博

出版社:99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定價:¥79

ISBN:9787020148073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黑澤明的羅生門》:電影天皇的精神地圖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