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每年隨黑頸鶴一起遷徙

黑頸鶴 動物 婚姻 旅遊 中國西藏新聞網 2017-04-27

有首歌唱道:“四季輪迴愛上漂泊,天空廣闊從不寂寞,只為遠方自由湛藍的王國,勇敢的候鳥不停飛,跨過千山和萬水,不畏寒冷遙遠的追,相信有天總會停靠溫暖的懷抱……”如果說黑頸鶴是這樣的候鳥,和李建川一樣的黑頸鶴研究專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他們年復一年與黑頸鶴一起“遷徙”。

夫妻鶴每年都到這繁殖

11年前在班戈縣查巧村考察過的專家李建川告訴我們:“一般黑頸鶴的繁殖地是很固定的,所以肯定會在同一時間回到同一個地點。11年前我們在這裡看到過6對黑頸鶴。”這是我們來查巧村的原因。

雖說查巧村不大,可找起來還是很困難,因為附近的牧民住得都很分散。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叫旦增仁增的小夥子拿出手機給我們看,“這是我前幾天拍的黑頸鶴,可以告訴你們地方。”旦增仁增說的地方車子繞了很久才到,這裡只住了3戶人家。得知我們到訪緣由後,一位叫洛西的老人帶著我們走向溼地,然後指向不遠處說:“就在那裡。”隨著老人所指的方向,果然發現了兩隻正在覓食的黑頸鶴。根據老人說,這兩隻黑頸鶴每年都會回到這裡。

在我們試圖靠近的時候,被兩隻黑頸鶴髮現了,但它們並沒有飛走,而是一直在跟我們兜圈子。通過微信,李建川告訴我們:“這是一對夫妻鶴,從它們的行為來看,巢應該就在附近。”也許它們是怕巢被發現,所以在用這種方式迷惑我們吧。很快,我們真的找到了一個去年的舊巢,將照片發給李建川后,他說:“是黑頸鶴的巢。看來這是一對很有經驗的夫妻鶴,可以推斷它們會很快產蛋並進入孵化期,5月底6月初幼鳥就會出生。”

黑頸鶴築巢取決於環境

特殊的地理環境,讓西藏在研究黑頸鶴方面更有優勢,在李建川和他同事之前,從顧濱源到倉決卓瑪,西藏已經有兩代科學家在黑頸鶴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研究黑頸鶴的年輕一代,李建川入行也已13年了,每年他都會到藏北溼地做研究。

2006年,人類第一次系統地在藏北溼地對黑頸鶴繁殖進行生態研究,25歲的李建川和同學鄺粉良來到了距離班戈縣城20多公里的查巧村。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當年在他們步行範圍內有6對黑頸鶴繁殖。那次,他們在查巧蹲守了半年,半年剛好是黑頸鶴的一個繁殖週期,研究就會更科學,更符合黑頸鶴的繁殖規律。在這裡,他幾乎每天都在重複同樣的內容——通過望遠鏡觀察黑頸鶴一天在幹什麼;時間怎麼分配的;怎麼換班孵蛋;吃什麼;繁殖期的行為與越冬的差別在哪等等。

為了讓我們更加直觀地瞭解,李建川找出了11年前考察時拍的照片。其中一張引起了大家的興趣——照片上是幾根亂草,一片白色羽毛,還有一隻牧滿是雀斑的蛋。“這就是黑頸鶴的巢和產的蛋。”李建川說。

看起來如此“隨性”,居然是黑頸鶴的巢。“巢的精緻程度與周圍環境有很大關係,這是個最簡易的巢,因為動物都有一個本能——儘量減少自身的消耗,因為在繁殖的時候要消耗很多能量。”李建川一邊介紹一邊又打開另一張圖,“你再看這個巢,是不是很精緻?”從照片上可以看到,這個巢築在一片小島上,分明是“海景房”。“黑頸鶴的巢分為水上巢和島上巢,所以還有一種是它們選擇水草較多的一片水域,叼起水草築巢。”李建川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