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團隊成員吳慶文教授:今晚公佈的黑洞圖片是直接觀測到的圖像

長江日報融媒體4月10日訊(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王瀟瀟)“這次是直接觀測圖像,類似超級相機拍攝,回來洗照片。”10日上午,參與觀測超級黑洞的團隊成員之一的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吳慶文接受長江日報專訪時表示,這次觀測超級黑洞,不是模擬更不是想象,而是真實的圖片。

吳慶文教授說,黑洞就是一臺超級發動機,不僅吞噬物質還向宇宙空間以接近光速拋射物質,他們課題組前期一直在進行研究。“這次工作主要分為觀測、數據處理、理論分析等。全球有200人蔘與,中國團隊十餘個成員,參與了上述不同方向。 我主要參與了一些理論分析。”

黑洞團隊成員吳慶文教授:今晚公佈的黑洞圖片是直接觀測到的圖像

黑洞模擬圖 吳慶文供圖

為何能拍攝到黑洞圖片

為何能觀測到黑洞的圖像?吳慶文教授解釋,黑洞就是一個時空漩渦,是彎曲的空間和彎曲的時間構成的,別無其他(看似古怪、高深、晦澀難懂的事實)。黑洞存在一個視界,視界內部時空高度扭曲,連光都無法逃脫,一切物質掉入視界範圍,它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奔向奇點,因此像一個無底洞,即我們說的“黑洞”。花花世界、愛恨情仇、金銀財寶進入黑洞就只剩下質量、自旋和電荷三種信息(所謂‘三毛’定理)。雖然黑洞不發光,但其具有強大的引力,可以將周圍的物質吸引過來,形成繞其轉動的吸積盤,由於吸積盤不同半徑處轉動速度不同導致摩擦升溫,把吸積物質的引力變成輻射,從而被我們觀測到。

吳慶文教授透露,關於本次公佈的這個黑洞照片,他和研究生馮建超博士過去幾年進行了系列研究,對黑洞吞噬物質過程、黑洞自旋等重要信息做了較好限定,提出這次視界望遠鏡觀測的黑洞圖像應該是來自黑洞吞噬的物質,而非相對論性噴流。此外,還發現這個巨型黑洞很有可能是高速自轉的。這次拍攝的黑洞照片,較好地支持了我們前面的研究結果。“我們還在天文方面國際頂級雜誌上,對黑洞照片進行了理論計算。”

“真是拍照不易,洗照片更難。”吳慶文教授說,在觀測成功以後,由於甚長基線干涉陣數據處理相對較為複雜,而且涉及站點很多,每晚的數據量達2PB(1PB=1000TB=1000000GB),這和歐洲大型對撞機一年產生的數據差不多。為了保證準確性,觀測數據用三種完全獨立的流程以及多個獨立小組進行處理,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全球望遠鏡組網觀測這個黑洞,每年時間窗口只有10來天,2017年就是4月4日~15日左右,非常難得。這些望遠鏡,必須把數據寄到一個地方進行綜合處理,然後才能分析。 而且處理過程非常複雜,要不同獨立小組,結果幾乎相同才會向外發佈,因此非常耗時。

最早的黑洞圖片是模擬圖

“這是一個模擬圖,但很像真的。 其中中心陰影就是黑洞的暗影,那個亮環就是黑洞周圍等離子體發的光。”吳慶文教授說,“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在2016年發現引力波之後人們尋找到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這次望遠鏡分辨率比著名的哈勃望遠鏡分辨率提高了2000倍以上,可以分辨40萬公里以外月球上一個乒乓球大小。

中國第一顆X射線衛星-慧眼已經在天上搜尋黑洞等高能天體,和繼任者-中科院啟動了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天文臺也將於2025年左右發射,這個繼任者很多性能都達到了國際領先,因此也將會將黑洞相關研究推向新的高潮。

中國天琴計劃是未來20年搜索黑洞利器

“天琴計劃將是未來20年左右搜索黑洞利器。”吳慶文教授介紹,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器計劃在2030-2035年間發射,在10萬公里高度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繞地球運轉的衛星,組成臂長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器。天琴引力波探測器將可以探測到宇宙誕生初期第一代恆星或氣體雲塌縮形成的雙大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這將有利於我們理解宇宙早期種子黑洞 、黑洞的增長曆史以及星系演化等重大天文與物理學問題。

黑洞團隊成員吳慶文教授:今晚公佈的黑洞圖片是直接觀測到的圖像

天琴空間引力波探測器計劃在2030-2035年間發射,在10萬公里高度的地球軌道上部署三顆繞地球運轉的衛星,組成臂長17萬公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空間引力波探測器。吳慶文供圖

此外, 一個大黑洞俘獲星系中心的一個緻密天體(如恆星級黑洞、中子星、白矮星等)產生的引力波也在天琴等空間引力波探測範圍內(所謂的‘極端質量比旋進系統’),如果大黑洞吞噬中子星或白矮星,如果這些小的緻密天體被潮汐瓦解,我們將不僅能看到引力波信號,同時也可能看到電磁信號。因此,天琴等空間引力波計劃必將成為下一個20年探測宇宙黑洞的利器,特別是將可能會搜尋到大量的中等質量黑洞,將會對綠化黑洞沙漠起到關鍵作用。同時還會在檢驗黑洞“無毛”定理和修改的引力理論、利用黑洞研究宇宙學等方面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黑洞團隊成員吳慶文教授:今晚公佈的黑洞圖片是直接觀測到的圖像

吳慶文 圖片來自華科物理學院官網

對話吳慶文教授

記者:關於黑洞是天文觀測還是數字模型?現有的圖片是製作而成的嗎?

吳慶文:這次是直接觀測圖像,類似超級相機拍攝,回來洗照片。

記者:如果是數據分析,我們怎麼相信這些數據?

吳慶文:甚長基線干涉技術,在上世紀70年代獲得了諾貝爾獎,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中國的甚長基線觀測網在我國探月工程中也廣泛使用。這次數據處理是在毫米波段的望遠鏡陣列,數據處理比以前更為複雜,為了保證準確性,觀測數據用三種完全獨立的流程以及多個獨立小組進行處理,直到大家結果相同,才會發佈,因此時間有些長。

記者:黑洞是真實存在,還是一種科學結論?

吳慶文:黑洞的存在,科學家已經比較確信了,已經有非常多的間接觀測證據,只不過這次是直接觀測到了。現在基本認為每個星系中心都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百萬-百億太陽質量),每個星系中還存在數億個恆星級黑洞(3-100太陽質量)。2016年引力波的發現,是恆星級黑洞存在的非常好的證據。這次又看到了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因此人們越來越不懷疑它的真實性了。

記者:為什麼照片到今天才公佈?

吳慶文: 如前所述,黑洞數據量太大,處理複雜,需要很多團隊合作,相互獨立確認結果的正確性,這也是國際慣例,任何科學結果,最好都通過多個不同小組獨立處理,得到一樣的結果,才認為是可信的。

記者:為什麼需要那麼多人、那麼多國家參與?

吳慶文:視界望遠鏡,涉及全球近10架毫米波望遠鏡,屬於不同國家和地區,要協同合作才能保證同時觀測,因此需要多國眾多研究所和科學家共同參與完成。

記者:華中科技大學在其中做了哪些工作?中國又有哪些貢獻?

吳慶文: 中國科學團隊主要包括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雲南天文臺、中科院高能所、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10餘位科學家參與,其中在觀測、數據處理和理論分析等方面都有貢獻。 華科團隊參與了理論分析。

吳慶文簡介:197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2年獲得華中科技大學-學術新人獎,2013年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2016年獲得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目前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會員(IAU),中國天文學會理事、湖北省天文學會副理事長。

【編輯:付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