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6.27簡直可以定義為國際分手日,先是爆出宋仲基和宋慧喬離婚,緊接著范冰冰和李晨分手就甚囂塵上。

無巧不成書,那個週末我身邊一對情侶也在分手的邊緣瘋狂試探。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閨蜜娜娜跟男朋友在一起有五六年了,感情一直很好,狀態永遠都是羨煞旁人,我們都說她找了一個“模範男友”,但即便是模範男友最近的表現也很迷。

娜娜跟我吐槽“最近他一直對我不冷不熱的,約電影說沒有想看的,約吃飯說沒時間,好不容易到了週末能陪我逛街買衣服,沒想到結局是跟我在路邊大吵一架,他說覺得自己的地位好低,還不如買衣服逛街來得重要。”

娜娜跟我的反應一樣,都是一臉懵,他們倆的戀愛故事我瞭解的最清楚,娜娜是個體貼的姑娘,絕對不至於明知道男友需要休息還讓他陪。

“模範男友”到底是怎麼感覺到自己沒地位的?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男人耍起小性子來也讓人哭笑不得,“我已經連續加班熬夜兩星期了,你卻一點感覺都沒有!我只想休息,但是你根本就不在乎我是不是需要休息!”

娜娜跟男友並沒有同居,這段時間也從沒聽男友提起過加班這麼凶,他甚至連一句抱怨都沒有,就算是他肚子裡的蛔蟲可能都會被他迷惑,“我根本就不知道他的需要啊!”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說到情侶吵架的經典疑問,有句話你們一定不陌生你如果真的愛我,怎麼會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呢?

一個多麼理想化的期待呀!但尷尬的是現實裡這種期待被實現的可能性幾乎是0 。

如果對方愛你就知道你在想什麼,那還真的挺恐怖,可能你對隔壁老王有一點點動心正準備扼殺在搖籃裡,都會被對方第一時間捕捉。

其實,很多親密關係就是敗在了這句話上。

日本有一檔真人秀節目叫做《離婚旅行》。

節目組給每一對即將離婚的夫妻策劃了一場離婚旅行,旅行的地方就是夫妻曾經度蜜月的地點,希望他們用幾天的時間,故地重遊,重新尋找記憶,旅行結束之後,再決定是否真的決定簽署離婚文件。

有一期節目,夫妻雙方到達伊豆的酒店,老婆開始哭泣,說自己回憶起來很多事情,老婆說,我們並沒有彼此怨恨,但還是要分開。

原來老公辭職後賦閒在家兩年,坐吃山空,老婆很是頭疼,矛盾逐漸升級到離婚的地步。

節目後半段,老公才敞開心扉告訴老婆,由於公司裡的人事鬥爭,他才不得不辭職,同事們經常聯合起來欺負他。

老婆表示很痛心,原來她並不知道家裡的頂樑柱其實在外受了那麼多的苦。

但最終這對夫妻還是離婚了。

如果從一開始,老公就如實告訴老婆自己遇到的困境,表白自己需要支持和幫助,是不是結局就會不一樣?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為什麼面對最親近的人,我們總是這樣:一邊從未明確給對方提出希望和要求,一邊卻又希望另一半通過眼神都能懂。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有想法,但我不說,我就是要你猜出來。

但沒多少人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因為不被要求的那方,再細心再敏感也不可能洞察你所有的心思。

到最後陷入僵局的那天,對方可能還會唐僧式問的你啞口無言:你想要就說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你想要呢?

無法說出口的那些想法和要求,其實跟我們的歸因方式有關。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社會心理學家海德Fritz Heider基於對人際關係的研究指出,人們對事件發生的解釋原因無外乎有兩種:

一是內因,比如情緒、態度、人格、能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壓力、天氣、情境等。

一般人在解釋別人的行為時,傾向於內在歸因,比如性格、品質等;在解釋自己的行為時,傾向於外在歸因,比如情境、周圍人的態度造成的壓力等。

娜娜的男友就是如此,覺得女朋友沒有體察到自己的需求,是出於內因——她不夠細心不夠愛他,而自己不直接表達需求,卻是出於外因——對方沒給我機會,或者沒有合適的情境。

為什麼歸因的時候無法真正客觀?是因為我們都有自我服務的偏差

簡單地說,我們對這個世界對自己對他人的解釋方式,都是為了給自己“挽尊”,都會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靠攏。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如果把考試成績不高解釋成出題太偏,那就避免了對自身能力不夠的自我評價;

如果把人際衝突解釋成對方無理取鬧,那就避免了反省和檢討自己的過程,更不必去承擔責任、改正錯誤。

如果你或者你的伴侶,都只是渴望什麼都不說,對方就能理解自己,其實你們不過是想讓自己在這段關係裡省力,而把引導關係更親密的責任交給了對方。

你以為從對方身上“找錯”就是給自己省力?你以為對自己有利的解釋,就是對關係有利?

恰恰相反,越是推卸責任逃避溝通,後續你需要處理的爛攤子就更多,這就成了親密關係裡的“黑洞”,它深不見底,甚至會吞沒你們過往的親密。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親密關係本就是相互作用的結果,想要對方滿足你的需求,只有一個前提,就是直接表達。

你可以跟另一半確認一個“表達時刻”,比如每天想要告訴對方的3件事或3個想法、3個感受,讓你們之間儘可能的做到“信息對稱”、“感同身受”。

這既能成為日常相處中的“儀式感”,也能慢慢培養出彼此直接表達的習慣。

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很重要,即便是面對自己最親密的人,也總會有些話不好開口,這個時候,更要讓對方感受到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傾聽者。

一個好的傾聽者,不是隻有聽就夠了,關注對方的情緒、身體語言和眼神,能及時給反饋,讓對方感受到,你是在認真地體會他的心情,並且跟他是統一陣線的。

有一種說法是“婚姻好不好,看睡前十分鐘”,那些能每天花十分鐘溝通,聊聊彼此想法和感受的伴侶,他們的一致性更高,對彼此的理解程度也更高。

10分鐘之於每天的1440分鐘,不過是千分之幾的存在,但卻能讓關係變得更加親密,至少能讓你們知道彼此的需要,而不是一腔熱忱無處釋放只靠猜謎碰運氣。

別再相信“愛我就該知道我想什麼”的傻話了,要我說,正是因為愛,才更應該主動告訴對方你在想什麼啊!#宋仲基宋慧喬離婚##戀愛兵法#

親密關係黑洞: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諮詢經驗,微信公眾號“我們心裡都有病”(ID:staynormal),圖書作品《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正在熱賣。

櫻桃邊緣,心理科普作者,互聯網教育從業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