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1月,為了儘快發展經濟,解決急需技術人才問題,東北煤管局決定成立鶴崗礦務局職工學校,從在雞西的東北礦區工人幹部學校調來教職員工,又在全國其他地區調來一些幹部和礦業專家,組建成鶴崗的這所學校,校長梁平(兼)。

同年9月24日,改稱鶴崗工科高級中學,校長董思維是由延安來的老幹部。學校在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地招收300餘名新學員,開設採煤、電氣、機械3個專業,以及文化班、幹訓班等。

12月10日,由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煤管局定名為鶴崗工科高級職業學校(簡稱鶴崗高職),這時已有學員500名。校長仍然是董思維,他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工作到1952年3月。以後先後任校長的有霍鍵、趙經汝、吳奚如等人。

鶴崗高職是新中國第一所培養煤礦專門技術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直屬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行政建制為局級單位,下設教導處、學生處、總務處等。生源主要來自東北各地,也在關內招收部分學員。畢業生全國分配,以東北各煤礦為主。

鶴崗高職成立的時候,因為條件所限,沒有集中的校園。後來,東影遷往長春,騰出的房子全部交給鶴崗高職。紅軍街的部分“日本社宅”作為教師及家屬宿舍。學生宿舍有兩處,一處是東影騰出的原日本人宿舍“北黎寮”,為二層小樓。後來,高職遷出後曾作為鶴崗市委辦公樓,再以後為市武裝部辦公地點,上世紀九十年代拆除。另一處是位於礦務局小公園道西的平房。當時根據這所房子的形狀,稱其為“截煤機宿舍”。以後這所房子曾由109隊使用,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

鶴崗高職共有三期畢業班。一期設有地下開採專業,甲、乙兩個班,以及土建、礦山機電、機械製造專業各一個班,共有學員179人。二期專業設置同一期,共有174名學員。三期增設測繪專業一個班,其它不變,共有學員191人。1954年1月5日,鶴崗高職主要部分遷往雞西,而土建專業遷到唐山,併入開灤工業學校,測繪專業併入阜新工業學校。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才奇缺,中專畢業生可稱得上是大知識分子了。鶴崗高職共畢業544人,分佈在全國各煤礦,以東北為主,從事煤礦技術工作。亦有分配到瀋陽、長春、成都、蘭州、昆明等地煤礦設計院的。也有一部分人畢業後考上大學,以後任教於大中專院校的。有一些人步入國家機關,成為領導幹部。原煤炭部有一批領導幹部都出身於鶴崗高職,如原煤炭部總工程師趙全福、辦公室主任萬國程、機械製造公司經理門迎春等。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北各礦務局局長、總工程師等,一大部分為鶴崗高職的畢業生。因此,鶴崗高職素有“工程師的搖籃”之美譽。

在文藝方面,鶴崗高職也很突出,能歌善舞者不乏其人。著名歌唱家郭頌曾是鶴崗高職一期學生,就讀於土建一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