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引爆4月“價格戰”

豪華車 華晨汽車 經濟 商用車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19

編者按

【 在去年“政策紅利”集中釋放之後,2017年的汽車市場籠罩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之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價格戰”不僅來得早,還跨越了合資和自主兩個陣營,直接由“產品鏈”頂端的豪華車引爆,從而引發了市場的連鎖反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探訪一線市場發現,“價格戰”由豪華車引發,傳導至合資品牌後戛然而止,並沒有繼續向下傳導。在自主品牌市場份額節節攀升的背後,也讓自主陣營在市場上保持了相對“獨善其身”的價格體系,這是中國汽車市場未曾出現過的“神邏輯”。】

市佔率擴大仍能堅守價格底線 自主品牌迎來賣車最“賺錢”時代?

每經記者 駱一帆 每經編輯 楊 翼

自主品牌“以價換量”的時代正在遠去。

今年1~4月,乘用車整體市場微增2.5%,自主品牌乘用車同比增長4.6%,市場份額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達到45%。

更加值得欣慰的是,從去年初開始反彈至今,自主品牌的銷量和市場份額提升並沒有以犧牲價格為代價。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北京車市發現,與合資品牌和豪華品牌已經開始的“價格戰”相比,自主品牌車型終端價格相對穩定,主流品牌利潤顯著。

一家長城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前4個月,該店的銷售情況和去年相比相差不大,暢銷車型仍較搶手,如2017款哈弗H6,目前店內沒有現車,必須預定,預定後一個月後才能提到車。

但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自主品牌的普遍向好,也出現了銷量向優勢品牌集中的現象。“強者更強,弱勢品牌加速被淘汰”的情況在今年前4個月體現得更為明顯。記者統計發現,銷量前五位的自主品牌車企前4月在自主品牌總銷量中的佔比,與去年相比增長了3.25個百分點。

此外,去年增長勢頭較好的自主品牌今年前4個月的市場份額同樣在增長,如廣汽乘用車和上汽乘用車和去年相比,在自主品牌總銷量中的佔比分別提高了1.21和1.56個百分點。

對此,汽車行業分析師封士明表示,自主品牌這種分化和淘汰一直存在,由於購置稅政策調整影響,這種現象今年更突出。

自主品牌不會出現“價格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走訪北京的汽車銷售市場發現,目前,市場整體處於相對低迷狀態,自主品牌也如此,但去年銷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銷售情況相對較好。

記者走訪市場也發現,目前,自主品牌的降價並不明顯,以長安CS75為例,目前的市場優惠在1.5萬~1.6萬元,而年初其優惠為1.3萬~1.4萬元;長城哈弗H6目前的優惠僅約3000元,和此前相比均沒有明顯增加。

一位長安汽車經銷商向記者表示,目前的優惠力度已處於最高水平,未來幾個月不會有較大規模降價,對自主品牌來說,利潤空間有限,為保證廠家和經銷商盈利,很難再有較大降價空間。

按照以往的規律,接下來的幾個月車市將進入銷售淡季,自主品牌面臨的銷量壓力將進一步增大,但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認為,面對銷量增速減緩,自主品牌會加大促銷力度,但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價格戰。

相比自主品牌相對穩定的市場價格,合資和豪華品牌的“價格戰”已經非常明顯了,尤其是大部分豪華車的平均市場折扣已經逼近8折,“以價換量”的故事開始在合資和豪華車陣營裡頻繁上演。

弱勢品牌面臨生存壓力

去年車市整體向好,自主品牌整體增長20.5%,在此情況下,不僅銷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增速較快,眾泰、鄭州海馬等排名並不靠前的自主品牌,其銷量同樣快速攀升。

乘聯會數據顯示,去年,眾泰汽車銷量達33.3萬輛,同比增長49.33%;鄭州海馬銷售15.24萬輛,同比增長37.55%。隨著今年購置稅政策調整,自主品牌兩級分化變得愈發明顯。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眾泰汽車銷量同比下滑34.77%,鄭州海馬同比下滑22.05%。

與此同時,吉利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98.73%,長城汽車同比增長4.43%。

去年增長明顯的自主品牌“網紅”車型眾泰大邁等,目前市場情況令人堪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今年1~4月,眾泰汽車在自主品牌中的份額佔比,與去年全年相比下滑了1.09個百分點。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前4個月,在自主品牌總銷量的佔比中,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車、長安汽車、上汽乘用車、廣汽乘用車表現較好,相比去年全年分別增長了0.2、3.14、0.71、1.56、1.21個百分點,而江淮汽車、鄭州海馬、華晨汽車、力帆汽車的份額則分別出現了1.05、0.3、0.56、0.29個百分點的下滑。

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向記者表示,4月,自主品牌銷量分化更明顯,這是自主品牌長期分化和短期調整效應疊加的結果,如長安汽車4月調整產品結構導致銷量增速減緩,而從前4個月的情況看,分化效應則比較明顯,競爭力強的自主品牌增長較平穩,競爭力相對較弱的則銷量下滑明顯。

隨著自主品牌分化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在企業規模、品牌效應、產品質量等方面競爭力欠缺的自主品牌將面臨邊緣化,甚至被淘汰的風險。

“這種分化與淘汰一直存在,只不過今年購置稅優惠收窄使這種狀態更明顯。”封士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競爭力較強的自主品牌,此前在產品、品牌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即便目前市場不好依然可以保持較快增長。

在封士明看來,一些自主品牌還停留在“山寨”其他品牌產品的階段,這樣的策略在車市好時還有一定效果,但當整體市場不好時,就會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以往的情況,4月後的幾個月車市將進入淡季。業內普遍認為,屆時自主品牌的分化效應恐將進一步加大。

誓將“價格戰”進行到底:豪華車開啟“以價換量”模式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編輯 楊翼

今年的車市“價格戰”比以往來得更早,也呈現了不同的特徵——豪華車品牌領銜本輪“價格戰”。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北京市場時發現,豪華車品牌紛紛放下“身段”,開啟大減價模式。

“寶馬所有國產車型(1系,2系,3系、5系、X1)基本都是8.2折左右,3系甚至可以到8折。”北京一家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現在,價格每天都在變,我們給客戶的報價只保證3天有效,如果馬上訂車,價格還可以再談。”

無獨有偶,在距離上述寶馬4S店不遠的一家奧迪展廳,其國產車型(A3、A4L、A6L、Q3、Q5)的實際優惠也在8折左右。

“價格戰”不僅發生在BBA(奔馳、寶馬、奧迪)為代表的第一陣營,今年增長顯著的二線豪華車市場的優惠更是讓人驚訝。“我們店現在賣得最好的車型是XTS精英版,該配置車型佔XTS全系月銷量的60%,現在優惠9萬元,實際市場售價為27.99萬元。”北京一家凱迪拉克4S店銷售人員對記者如此表示。

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消費水平越來越高,豪華車將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豪華品牌‘大眾化’也將成為未來發展趨勢。”

豪華車經銷商“血拼”價格

“我們店的奧迪國產車型基本是8折優惠,只是根據車型配置不同會略有調整,按照現在的優惠幅度,我們店的奧迪A4L月銷四五十輛不成問題,現在是銷售淡季,10月份以後價格有可能回調,所以買車要抓緊。”一家位於北京西南區域的奧迪經銷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現在新車毛利已非常低了,促銷是不得已而為之。”有豪華車經銷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賣車是為了完成廠家制定的銷售計劃,年底能夠拿到最後的返點。如果銷量上不去,未來幾個月我們或許還會有新動作。”

北京石景山一家寶馬4S店的負責人也直言,“現在處於比較困難的階段,賣車沒有利潤,而促銷對銷量提升並不十分明顯,新車降價後,消費者持幣待購氣氛濃重,在等待繼續降價。”

目前,位居第一陣營的三家德系豪華車中,只有奔馳保持了價格堅挺。“E級全系無優惠,C級優惠2萬元。”北京一家奔馳4S店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由於庫存壓力較低,奔馳品牌價格一直以來波動較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發現,不只是一線豪華品牌在進行大減價,以凱迪拉克、沃爾沃、英菲尼迪等為代表的二線豪華品牌,其單車動輒8萬元、9萬元的優惠幅度,與一線豪華品牌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有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之勢。

據瞭解,該凱迪拉克4S店所售XTS車型和ATS車型的優惠幅度普遍在5萬~8萬元,即便熱銷的SUV車型XT5,平均優惠幅度也是3萬元左右。

“現在花20多萬元就可把凱迪拉克開回家,買車的消費者也多為此前開大眾化品牌車型的車主。”上述凱迪拉克4S店銷售人員解釋稱。

而上市僅8個月的沃爾沃旗艦級車型S90,目前的價格優惠約為1.5萬元;S60車型的優惠幅度更是最高達6萬元,且現車充足。此外,東風英菲尼迪Q50L車型和SUV車型QX50也有1萬至4萬元不等的優惠。

“價格戰”引領銷量增長

數據顯示,4月,凱迪拉克、東風英菲尼迪、沃爾沃的銷量分別為1.4萬輛、0.23萬輛和0.51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94%、74.6%和15.9%。

“奢侈品價格高,很少打折,仍然有人會去購買,這是其產品過硬,品牌附加值高所致。”上述經銷商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過降價讓消費者認知豪華品牌,這不是一個合理的方式。”

在多數豪華品牌經銷商看來,在面對豪華品牌“大眾化”趨勢明顯的當下,不應只圍繞價格做文章,還應在營銷推廣等“軟實力”方面尋找突破口。

上述豪華品牌4S店負責人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大幅降價對品牌的殺傷力很大,甚至已影響到二手車的保值,與前兩年相比,現在經營商的信心不如從前。”

崔東樹也坦言,在新一輪消費升級過程中,豪華品牌通過打“價格戰”尋求銷量增長,對品牌價值也會造成相應影響。

“實際上,在所有細分市場中,豪華車賣得不錯,而現在豪華品牌‘大眾化’趨勢明顯,與市場正處於消費升級新階段有很大關係。”崔東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一方面,豪華車市場“價格戰”成為今年車市重點;另一方面,二線豪華品牌銷量引領了豪華車市場的增長。這些因素開始“重塑”豪華品牌的形象,也擴展了豪華車市場的新晉消費群體,豪華車將會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

4月新能源銷量分化明顯 商用車補貼標準提高致銷量下滑七成?

每經記者 樑薇 每經編輯 楊翼

經歷一季度的低谷後,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小幅回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7.9%,但受一季度銷量下滑影響,前4個月累計銷量微跌0.2%。

中汽協副祕書長葉盛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來說,今年的發展速度應該至少保持30%,甚至50%的增長,按照原來的預期,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會超去年,達到70萬到80萬輛的可能性較大。”

從企業層面來看,雖然新能源汽車4月銷量回升,但發展前景依然充滿變數。目前來看,乘用車市場實現穩步回升。但是,在商用車方面,今年開始執行的非個人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必須達到行駛3萬公里才能領取補貼的要求,由於里程數要求高,新能源商用車發展面臨壓力,有企業甚至反映已停售、停產部分新能源物流車。

對此,在2017中國汽車論壇上,葉盛基表示,有關專業、企業家都在積極呼籲,希望對“3萬公里”政策進行探討。希望政府部門或做一些政策調整,保證生產的新能源汽車能很好地使用和推進。

北京成乘用車“主戰場”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4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45.2%至3萬輛,前4個月累計銷量達8萬輛,同比增長35.5%。

在經歷1月的斷崖式下跌後,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相繼發佈,2月以來,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逐步回升,1~4月的銷量分別為0.5萬輛、1.7萬輛、2.8萬輛和3萬輛。

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已發佈4批,共有105家企業的1473款車型入圍。

就區域分佈來看,銷量貢獻最多的是北京地區。乘聯會援引保監會的交強險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地區新能源乘用車銷售7851輛,而北京今年的新能源汽車私人用戶指標為5.1萬個,這就意味著,還有至少4萬多個指標沒有轉化為實際購買。

在此背景下,北京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戰爭”開始打響。

北汽集團新能源業務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多數消費者拿到指標後並不會馬上購車,可能會持續觀望,等待續航里程更長的新車上市,或等待充電樁的安裝審批等,因此企業銷售層面還要繼續努力促進購買轉化。

商用車前4月下滑超七成

在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迅速恢復增長的同時,新能源商用車的表現依然差強人意。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同比下滑64.2%至3883輛;前4個月銷量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達到71.6%,銷售8588輛。

目前,影響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的主要還是政策,其中累計達到3萬公里行駛里程才能領取補貼的要求所產生的影響最大。

由於受到去年部分客車企業騙補事件影響,2016年12月29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並要求,“非個人用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申請補貼,累計行駛里程須達到3萬公里(作業類專用車除外),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按照車輛獲得行駛證年度執行。”

一名新能源企業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受此政策影響,其所在公司的新能源物流車已停產,通常情況為物流車約兩三年才能行駛3萬公里,雖然政策是按照銷售年份的補貼金額進行補貼,但兩三年間可能發生的變數較多,例如售出車輛如被多次轉手,就很難對里程數進行監測和追蹤。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即使是出售給企業自用的新能源客車或物流車,由於所有人為企業屬於非私人用戶,因此也需要遵循“3萬公里”政策的要求,而通常企業自用車要達到3萬公里里程也需要較長時間。

葉盛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3萬公里”政策對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確實有影響,如果車積壓得太多,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會增大。政策的初衷是避免企業“做手腳”,這是有意義的,但在實際操作上該不該搞“一刀切”,還需要探討。

合資品牌10萬元轎車市場遇阻擊 韓法系份額再降

每經記者 陸佳麗 每經編輯 楊 翼

4月,合資品牌銷量排名再次洗牌。

在前三強中,上汽通用以14.5萬輛的批售量,同比增長 14.2%的業績問鼎冠軍,而上汽大眾則由於轎車市場出現波動使得整體銷量同比下滑了4.3%,跌至季軍位置。

不過,就前4個月銷量來看,上汽大眾依舊領先於上汽通用和一汽-大眾,在途觀L、途昂和柯迪亞克等SUV新車的帶動下,未來有望繼續領先。

整體來說,第一梯隊結構穩固,而在第二陣營,與去年4月相比,長安福特等企業被自主品牌擠出銷量前十名。面對自主品牌向上的攻勢,韓系、法系率先陷入困境,同時長安福特也面臨銷量增長挑戰。

“韓系低迷在於品牌力不及日系三強,當造型設計和性價比優勢被自主車企趕上時,競爭力也就被削弱;法系是由於市場定位和產品戰略層面有失誤,即價格偏高、配置偏低。”威爾森諮詢有限公司市場分析師袁柳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若這類車企在華不及時調整戰略,未來的態勢更不容樂觀。

主流合資轎車價格下調幅度大

在SUV市場高增長背景下,4月,主流合資品牌在10萬元轎車市場遭遇極大挑戰。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第一梯隊中,上汽大眾桑塔納同比下滑14.9%至1.7萬輛,全新POLO下滑19.7%至9038輛,一汽-大眾捷達同比下滑20.8%至2.3萬輛;上汽通用科魯茲同比下降62.5%至5333輛。

第二梯隊中,如東風雪鐵龍愛麗舍,北京現代領動、悅動,廣汽本田致炫,以及東風本田競瑞等車型銷量都下滑至5000輛,甚至更低。

袁柳生認為,除SUV火爆因素外,這與自主品牌向上的攻勢不無關係。數據顯示,4月,吉利帝豪擠進銷量前十,達1.6萬輛,同比增長1.7%,帝豪GL銷量達9073輛,而長安福特福睿斯銷量則同比下滑35.4%至1.4萬輛。

與此同時,吉利遠景、比亞迪F3、艾瑞澤5等自主品牌的低價轎車銷量也在1萬輛以上,價格區間集中在6萬~10萬元。“這類低端車型將逐步威脅到品牌力相對較弱、車型級別較小的合資車型。”袁柳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榮威i6 銷量也達到7021輛,其價格區間已突破至10萬元以上。

在這輪競爭中,不少主流合資品牌轎車產品價格下調幅度加大。記者日前走訪市場發現,如斯柯達的轎車產品的優惠幅度又加大2000~5000元,明銳終端優惠達3萬元;英朗、軒逸等轎車優惠也達2萬元左右。

“從今年開始,合資廠商在細分市場的佈局出現轉變,不少都通過中大型SUV尋求向上突破。”袁柳生指出,如上汽大眾途昂、斯柯達柯迪亞克均穩步在20萬元以上區間,東風本田和東風標緻也陸續推出UR-V和5008;而其他日系品牌將重點放在小型SUV,如日產勁客和豐田C-HR。

“吉利博越和榮威RX5均進入SUV榜單前十,定價為16.38萬~25.98萬元的傳祺GS8銷量突破1萬輛,這些新勢力對合資品牌來說都存在威脅。”袁柳生說。

韓法系受自主品牌影響最大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韓系、法系的表現就已現疲軟,今年,兩個系別的市場份額繼續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韓系份額由去年同期的6.9%下滑至4.2%;法系由2.8%下滑至1.7%,德系與美系份額基本未變。

而兩個系別的份額流失主要是因為日系與自主品牌走強。4月,北京現代銷量為3.5萬輛,同比下降63.5%;東風悅達起亞同比下滑68%至1.6萬輛。

“韓系走弱的原因首先是多代同堂策略透支品牌,品牌力不強;其次是注重外形設計而忽略內部質量技術提升,當造型設計和性價比優勢被自主車企趕上時,其競爭力也被進一步削弱。”袁柳生分析稱。

與韓系一樣遭遇“寒流”的還有法系,4月,神龍汽車實現銷售2.2萬輛,同比下滑55.1%。“法系主要還是市場定位和產品戰略層面存在失誤,價格偏高、配置偏低,這讓消費者購車熱情不高。”袁柳生說。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福特也面臨銷量壓力,4月批售量為4.8萬輛,同比下降20.4%。

記者日前走訪上海汽車市場發現,長安福特除轎車產品優惠幅度是2萬~2.5萬元外,4月銷量遇“滑鐵盧”的翼虎終端優惠更是高達3.6萬~3.8萬元。4月,翼虎銷量1879輛,同比下滑73.7%;前4個月銷量為2.1萬輛,同比下滑54.4%。

“與銳界不同的是,翼虎的價格面臨合資與自主雙重‘擠壓’,只能通過降價來維持競爭力。”一位長安福特經銷商告訴記者,長安福特當前亟須解決的是SUV增長瓶頸。今年4月,長安福特SUV全系產品累計銷量為1.1萬輛,同比下滑了36.9%。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