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點姚明最近想必深有體會。波蘭鼙鼓動地來,驚破了中國籃球偉大復興的美夢。在家門口兒丟臉還是小事,經此一敗,籃球改革的成本和風險勢必增加,這才是最可慮之處。

在任何時代、任何機構,改革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是白手起家,是從0到1,沒有包袱;改革卻往往意味著,在拔足奔跑之前,你得先從坑裡爬出來,是從負100到1。

自古以來的改革,無非有兩種推進方式來化解阻力,一種推動力是失敗,另一種是勝利。前一種消極,這裡的消極和“消極自由”類似,就是不做干預,或者無力干預,任由改革對象跌到谷底,各方無利可圖,自然會達成底線共識;後一種積極,改革者不剝奪利益相關方,而是用勝利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能不斷勝利,更衣室就不會崩潰,改革之路就能順利前行。

以失敗為動力來推動改革的代表,就在中國男籃隔壁:中國足球。如果不是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足球也不會在各項運動的市場化改革中走在前頭,甚至歸化了外國球員——以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這實在是一項大膽和超前之舉:中國不是移民國家,很多球迷對外援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反對他們代表國家出戰。不過在艾克森(原名埃爾克森)灌進馬爾代夫兩球之後,球迷就一片“真香”了。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點姚明最近想必深有體會。波蘭鼙鼓動地來,驚破了中國籃球偉大復興的美夢。在家門口兒丟臉還是小事,經此一敗,籃球改革的成本和風險勢必增加,這才是最可慮之處。

在任何時代、任何機構,改革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是白手起家,是從0到1,沒有包袱;改革卻往往意味著,在拔足奔跑之前,你得先從坑裡爬出來,是從負100到1。

自古以來的改革,無非有兩種推進方式來化解阻力,一種推動力是失敗,另一種是勝利。前一種消極,這裡的消極和“消極自由”類似,就是不做干預,或者無力干預,任由改革對象跌到谷底,各方無利可圖,自然會達成底線共識;後一種積極,改革者不剝奪利益相關方,而是用勝利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能不斷勝利,更衣室就不會崩潰,改革之路就能順利前行。

以失敗為動力來推動改革的代表,就在中國男籃隔壁:中國足球。如果不是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足球也不會在各項運動的市場化改革中走在前頭,甚至歸化了外國球員——以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這實在是一項大膽和超前之舉:中國不是移民國家,很多球迷對外援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反對他們代表國家出戰。不過在艾克森(原名埃爾克森)灌進馬爾代夫兩球之後,球迷就一片“真香”了。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艾克森

籃球可能是因為輸得還不夠慘——畢竟世界盃重要性不如奧運會——所以論壇裡反對歸化的聲音暫時還是主流。

靠失敗來推動改革,這種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主要是成本太高。整個體系崩盤,然後重建,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就是如此,所謂盛世,必定發生在大規模戰亂之後,付出的代價是人口至少減少一半。

失敗之路一旦開始,非到崩盤很難停下。因為失敗也有慣性,失敗次數越多,慣性越大,一旦這種慣性形成文化,就會變成泥潭,任何創新都難以開展。中國有些大公司就是如此,輝煌過後,不斷失敗,無法用勝利來激勵自己和市場,雖然財報看上去還不錯,但顯然已經失去了未來。

用勝利來推進改革的優勝之處就在於此。勝利不但是用來買路的“改革貨幣”,更是一條共同價值觀的凝結途徑。正如阿里巴巴新任董事長張勇在2017年雙十一時所言,“最好的團建方式,就是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在不斷追求勝利的過程中,人心得到凝聚,利益得到照顧,當勝利成為習慣,團結協作、創新求變的價值觀自然而然會融入文化血液之中。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點姚明最近想必深有體會。波蘭鼙鼓動地來,驚破了中國籃球偉大復興的美夢。在家門口兒丟臉還是小事,經此一敗,籃球改革的成本和風險勢必增加,這才是最可慮之處。

在任何時代、任何機構,改革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是白手起家,是從0到1,沒有包袱;改革卻往往意味著,在拔足奔跑之前,你得先從坑裡爬出來,是從負100到1。

自古以來的改革,無非有兩種推進方式來化解阻力,一種推動力是失敗,另一種是勝利。前一種消極,這裡的消極和“消極自由”類似,就是不做干預,或者無力干預,任由改革對象跌到谷底,各方無利可圖,自然會達成底線共識;後一種積極,改革者不剝奪利益相關方,而是用勝利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能不斷勝利,更衣室就不會崩潰,改革之路就能順利前行。

以失敗為動力來推動改革的代表,就在中國男籃隔壁:中國足球。如果不是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足球也不會在各項運動的市場化改革中走在前頭,甚至歸化了外國球員——以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這實在是一項大膽和超前之舉:中國不是移民國家,很多球迷對外援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反對他們代表國家出戰。不過在艾克森(原名埃爾克森)灌進馬爾代夫兩球之後,球迷就一片“真香”了。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艾克森

籃球可能是因為輸得還不夠慘——畢竟世界盃重要性不如奧運會——所以論壇裡反對歸化的聲音暫時還是主流。

靠失敗來推動改革,這種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主要是成本太高。整個體系崩盤,然後重建,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就是如此,所謂盛世,必定發生在大規模戰亂之後,付出的代價是人口至少減少一半。

失敗之路一旦開始,非到崩盤很難停下。因為失敗也有慣性,失敗次數越多,慣性越大,一旦這種慣性形成文化,就會變成泥潭,任何創新都難以開展。中國有些大公司就是如此,輝煌過後,不斷失敗,無法用勝利來激勵自己和市場,雖然財報看上去還不錯,但顯然已經失去了未來。

用勝利來推進改革的優勝之處就在於此。勝利不但是用來買路的“改革貨幣”,更是一條共同價值觀的凝結途徑。正如阿里巴巴新任董事長張勇在2017年雙十一時所言,“最好的團建方式,就是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在不斷追求勝利的過程中,人心得到凝聚,利益得到照顧,當勝利成為習慣,團結協作、創新求變的價值觀自然而然會融入文化血液之中。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張勇在阿里的改革之路,是用勝利來推動改革模式的一個有力的註腳。

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張勇2007年剛進阿里時擔任CFO,後來兼管淘寶商城,創建天貓,打造了雙十一購物節,一手做起了阿里的B2C業務,繼而擔任集團COO,成功帶領淘寶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型,2015年5月10日,張勇接替陸兆禧,正式成為阿里CEO——這樣的經歷就像只用一條命打一款名為‘阿里巴巴’的遊戲那樣,容錯率極其之低,但張勇硬是用這僅有的一條命,把阿里巴巴這款遊戲打通關了。”

通關之路,步步驚心。僅僅將阿里從PC端遷徙到移動端這一關,按阿里人自己的形容,便彷彿“在高速公路上將汽車引擎換成波音747飛機引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匪夷所思的是,張勇的勝利之路似乎看不到盡頭。儘管他在接受字母榜創始人馬鉞專訪時曾說,自己也犯過不少錯誤,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那些錯誤沒有一個是決定性的。對於張勇來說,勝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對於阿里來說,勝利則是一種組織方式。

阿里剛剛開完二十週年慶典。和創業之初就跟隨馬雲的“十八羅漢”相比,張勇作為一個阿里人的歷史“只有”十二年,資歷不算最深厚的。有過跳槽經歷的人都知道,如何跟老員工打成一片,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一位從跨國公司跳槽到阿里的高管曾經告訴我,加盟之初,最難適應的就是團隊裡的老員工“告狀”,他們可能職位不如他,但可以“通天”,和更高層領導的溝通渠道很暢通。

要消除玻璃牆,勝利的次序很重要。改革的通常邏輯是先取得授權再改革,比如王安石從宋神宗手中接過相位,再實施青苗法免疫法等改革措施,這種改革,可以看作是“無本買賣”。而張勇是先從業務入手,取得增量勝利,也就是改革貨幣之後,再向另一個目標挺進。改革貨幣積累得越多,容錯率也就越高。

改革與其說是力劈華山,倒更像是砸核桃,改革者必須不斷讓各個層面的參與者嚐到甜頭,從而獲得廣泛的支持。勝利就是那些桃仁,但要砸開那些堅硬的外殼,又談何容易。張勇的睡眠時間,可能是阿里員工裡最少的,在阿里內網中,員工給張勇貼的最多的一個標籤,是“比我聰明還比我勤奮”。但今時今日再來看張勇,絕對不是簡單的聰明、勤奮能概括。他的戰略眼光,對阿里的業務的佈局,以及在組織和文化方面的思考,已經深刻影響了這家公司。讓這家公司變得更豐富和更包容。

由此,也可見馬雲的牛逼——能夠讓一個表現形式上跟自己處處南轅北轍的人接班,沒有寬廣的度量,沒有對未來願景的充分信心,沒有講求實際的現實精神,沒有富有預見性的制度建設,這一點很難做到。

必須指出,無論表現出來多大的差異,張勇和馬雲的底層是相通的。而且,在此基礎上,張勇的不斷勝利,和馬雲的逐步放權,乃是相互成就。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點姚明最近想必深有體會。波蘭鼙鼓動地來,驚破了中國籃球偉大復興的美夢。在家門口兒丟臉還是小事,經此一敗,籃球改革的成本和風險勢必增加,這才是最可慮之處。

在任何時代、任何機構,改革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是白手起家,是從0到1,沒有包袱;改革卻往往意味著,在拔足奔跑之前,你得先從坑裡爬出來,是從負100到1。

自古以來的改革,無非有兩種推進方式來化解阻力,一種推動力是失敗,另一種是勝利。前一種消極,這裡的消極和“消極自由”類似,就是不做干預,或者無力干預,任由改革對象跌到谷底,各方無利可圖,自然會達成底線共識;後一種積極,改革者不剝奪利益相關方,而是用勝利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能不斷勝利,更衣室就不會崩潰,改革之路就能順利前行。

以失敗為動力來推動改革的代表,就在中國男籃隔壁:中國足球。如果不是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足球也不會在各項運動的市場化改革中走在前頭,甚至歸化了外國球員——以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這實在是一項大膽和超前之舉:中國不是移民國家,很多球迷對外援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反對他們代表國家出戰。不過在艾克森(原名埃爾克森)灌進馬爾代夫兩球之後,球迷就一片“真香”了。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艾克森

籃球可能是因為輸得還不夠慘——畢竟世界盃重要性不如奧運會——所以論壇裡反對歸化的聲音暫時還是主流。

靠失敗來推動改革,這種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主要是成本太高。整個體系崩盤,然後重建,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就是如此,所謂盛世,必定發生在大規模戰亂之後,付出的代價是人口至少減少一半。

失敗之路一旦開始,非到崩盤很難停下。因為失敗也有慣性,失敗次數越多,慣性越大,一旦這種慣性形成文化,就會變成泥潭,任何創新都難以開展。中國有些大公司就是如此,輝煌過後,不斷失敗,無法用勝利來激勵自己和市場,雖然財報看上去還不錯,但顯然已經失去了未來。

用勝利來推進改革的優勝之處就在於此。勝利不但是用來買路的“改革貨幣”,更是一條共同價值觀的凝結途徑。正如阿里巴巴新任董事長張勇在2017年雙十一時所言,“最好的團建方式,就是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在不斷追求勝利的過程中,人心得到凝聚,利益得到照顧,當勝利成為習慣,團結協作、創新求變的價值觀自然而然會融入文化血液之中。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張勇在阿里的改革之路,是用勝利來推動改革模式的一個有力的註腳。

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張勇2007年剛進阿里時擔任CFO,後來兼管淘寶商城,創建天貓,打造了雙十一購物節,一手做起了阿里的B2C業務,繼而擔任集團COO,成功帶領淘寶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型,2015年5月10日,張勇接替陸兆禧,正式成為阿里CEO——這樣的經歷就像只用一條命打一款名為‘阿里巴巴’的遊戲那樣,容錯率極其之低,但張勇硬是用這僅有的一條命,把阿里巴巴這款遊戲打通關了。”

通關之路,步步驚心。僅僅將阿里從PC端遷徙到移動端這一關,按阿里人自己的形容,便彷彿“在高速公路上將汽車引擎換成波音747飛機引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匪夷所思的是,張勇的勝利之路似乎看不到盡頭。儘管他在接受字母榜創始人馬鉞專訪時曾說,自己也犯過不少錯誤,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那些錯誤沒有一個是決定性的。對於張勇來說,勝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對於阿里來說,勝利則是一種組織方式。

阿里剛剛開完二十週年慶典。和創業之初就跟隨馬雲的“十八羅漢”相比,張勇作為一個阿里人的歷史“只有”十二年,資歷不算最深厚的。有過跳槽經歷的人都知道,如何跟老員工打成一片,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一位從跨國公司跳槽到阿里的高管曾經告訴我,加盟之初,最難適應的就是團隊裡的老員工“告狀”,他們可能職位不如他,但可以“通天”,和更高層領導的溝通渠道很暢通。

要消除玻璃牆,勝利的次序很重要。改革的通常邏輯是先取得授權再改革,比如王安石從宋神宗手中接過相位,再實施青苗法免疫法等改革措施,這種改革,可以看作是“無本買賣”。而張勇是先從業務入手,取得增量勝利,也就是改革貨幣之後,再向另一個目標挺進。改革貨幣積累得越多,容錯率也就越高。

改革與其說是力劈華山,倒更像是砸核桃,改革者必須不斷讓各個層面的參與者嚐到甜頭,從而獲得廣泛的支持。勝利就是那些桃仁,但要砸開那些堅硬的外殼,又談何容易。張勇的睡眠時間,可能是阿里員工裡最少的,在阿里內網中,員工給張勇貼的最多的一個標籤,是“比我聰明還比我勤奮”。但今時今日再來看張勇,絕對不是簡單的聰明、勤奮能概括。他的戰略眼光,對阿里的業務的佈局,以及在組織和文化方面的思考,已經深刻影響了這家公司。讓這家公司變得更豐富和更包容。

由此,也可見馬雲的牛逼——能夠讓一個表現形式上跟自己處處南轅北轍的人接班,沒有寬廣的度量,沒有對未來願景的充分信心,沒有講求實際的現實精神,沒有富有預見性的制度建設,這一點很難做到。

必須指出,無論表現出來多大的差異,張勇和馬雲的底層是相通的。而且,在此基礎上,張勇的不斷勝利,和馬雲的逐步放權,乃是相互成就。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馬雲在告別演講上說,為了(卸任董事長)那一天,他認真準備了十年,“十年前我提出十年以後我將離開董事長這一職位,內部的同事都認為這是開玩笑。”

沒有馬雲的放權,張勇的施展空間難免逼仄,也正是張勇的揮灑自如,讓馬雲得以從容授權。要知道,獲得權力不容易,施予權力,在一個經濟體級別的組織裡,同樣不輕鬆。

如果說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改革者相比,張勇有什麼地方比較幸運的話,那就是阿里的組織人事不僵化,而價值觀驅動力又格外強大,足以剋制部門壁壘、個人利益、目光短淺等“病毒”,使組織不至於蛻變為代表官僚意志的利維坦。

組織利維坦化是大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有些中國企業採取比較激烈的措施,把某層組織整體打碎,阿里價值觀中的“擁抱變化”也是一種打碎,但不是一次性、大規模的,而是一種持續不斷、常態化的“微打碎”,類似於細胞的死去和重生,通過人員崗位的變化,促進組織更新,從而保證了活力。

對於姚明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是最棘手的,中國籃協的組織利維坦化程度顯然比企業嚴重得多,就連姚明,也被一些媒體目為“體育技術官僚”。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點姚明最近想必深有體會。波蘭鼙鼓動地來,驚破了中國籃球偉大復興的美夢。在家門口兒丟臉還是小事,經此一敗,籃球改革的成本和風險勢必增加,這才是最可慮之處。

在任何時代、任何機構,改革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是白手起家,是從0到1,沒有包袱;改革卻往往意味著,在拔足奔跑之前,你得先從坑裡爬出來,是從負100到1。

自古以來的改革,無非有兩種推進方式來化解阻力,一種推動力是失敗,另一種是勝利。前一種消極,這裡的消極和“消極自由”類似,就是不做干預,或者無力干預,任由改革對象跌到谷底,各方無利可圖,自然會達成底線共識;後一種積極,改革者不剝奪利益相關方,而是用勝利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能不斷勝利,更衣室就不會崩潰,改革之路就能順利前行。

以失敗為動力來推動改革的代表,就在中國男籃隔壁:中國足球。如果不是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足球也不會在各項運動的市場化改革中走在前頭,甚至歸化了外國球員——以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這實在是一項大膽和超前之舉:中國不是移民國家,很多球迷對外援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反對他們代表國家出戰。不過在艾克森(原名埃爾克森)灌進馬爾代夫兩球之後,球迷就一片“真香”了。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艾克森

籃球可能是因為輸得還不夠慘——畢竟世界盃重要性不如奧運會——所以論壇裡反對歸化的聲音暫時還是主流。

靠失敗來推動改革,這種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主要是成本太高。整個體系崩盤,然後重建,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就是如此,所謂盛世,必定發生在大規模戰亂之後,付出的代價是人口至少減少一半。

失敗之路一旦開始,非到崩盤很難停下。因為失敗也有慣性,失敗次數越多,慣性越大,一旦這種慣性形成文化,就會變成泥潭,任何創新都難以開展。中國有些大公司就是如此,輝煌過後,不斷失敗,無法用勝利來激勵自己和市場,雖然財報看上去還不錯,但顯然已經失去了未來。

用勝利來推進改革的優勝之處就在於此。勝利不但是用來買路的“改革貨幣”,更是一條共同價值觀的凝結途徑。正如阿里巴巴新任董事長張勇在2017年雙十一時所言,“最好的團建方式,就是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在不斷追求勝利的過程中,人心得到凝聚,利益得到照顧,當勝利成為習慣,團結協作、創新求變的價值觀自然而然會融入文化血液之中。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張勇在阿里的改革之路,是用勝利來推動改革模式的一個有力的註腳。

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張勇2007年剛進阿里時擔任CFO,後來兼管淘寶商城,創建天貓,打造了雙十一購物節,一手做起了阿里的B2C業務,繼而擔任集團COO,成功帶領淘寶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型,2015年5月10日,張勇接替陸兆禧,正式成為阿里CEO——這樣的經歷就像只用一條命打一款名為‘阿里巴巴’的遊戲那樣,容錯率極其之低,但張勇硬是用這僅有的一條命,把阿里巴巴這款遊戲打通關了。”

通關之路,步步驚心。僅僅將阿里從PC端遷徙到移動端這一關,按阿里人自己的形容,便彷彿“在高速公路上將汽車引擎換成波音747飛機引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匪夷所思的是,張勇的勝利之路似乎看不到盡頭。儘管他在接受字母榜創始人馬鉞專訪時曾說,自己也犯過不少錯誤,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那些錯誤沒有一個是決定性的。對於張勇來說,勝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對於阿里來說,勝利則是一種組織方式。

阿里剛剛開完二十週年慶典。和創業之初就跟隨馬雲的“十八羅漢”相比,張勇作為一個阿里人的歷史“只有”十二年,資歷不算最深厚的。有過跳槽經歷的人都知道,如何跟老員工打成一片,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一位從跨國公司跳槽到阿里的高管曾經告訴我,加盟之初,最難適應的就是團隊裡的老員工“告狀”,他們可能職位不如他,但可以“通天”,和更高層領導的溝通渠道很暢通。

要消除玻璃牆,勝利的次序很重要。改革的通常邏輯是先取得授權再改革,比如王安石從宋神宗手中接過相位,再實施青苗法免疫法等改革措施,這種改革,可以看作是“無本買賣”。而張勇是先從業務入手,取得增量勝利,也就是改革貨幣之後,再向另一個目標挺進。改革貨幣積累得越多,容錯率也就越高。

改革與其說是力劈華山,倒更像是砸核桃,改革者必須不斷讓各個層面的參與者嚐到甜頭,從而獲得廣泛的支持。勝利就是那些桃仁,但要砸開那些堅硬的外殼,又談何容易。張勇的睡眠時間,可能是阿里員工裡最少的,在阿里內網中,員工給張勇貼的最多的一個標籤,是“比我聰明還比我勤奮”。但今時今日再來看張勇,絕對不是簡單的聰明、勤奮能概括。他的戰略眼光,對阿里的業務的佈局,以及在組織和文化方面的思考,已經深刻影響了這家公司。讓這家公司變得更豐富和更包容。

由此,也可見馬雲的牛逼——能夠讓一個表現形式上跟自己處處南轅北轍的人接班,沒有寬廣的度量,沒有對未來願景的充分信心,沒有講求實際的現實精神,沒有富有預見性的制度建設,這一點很難做到。

必須指出,無論表現出來多大的差異,張勇和馬雲的底層是相通的。而且,在此基礎上,張勇的不斷勝利,和馬雲的逐步放權,乃是相互成就。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馬雲在告別演講上說,為了(卸任董事長)那一天,他認真準備了十年,“十年前我提出十年以後我將離開董事長這一職位,內部的同事都認為這是開玩笑。”

沒有馬雲的放權,張勇的施展空間難免逼仄,也正是張勇的揮灑自如,讓馬雲得以從容授權。要知道,獲得權力不容易,施予權力,在一個經濟體級別的組織裡,同樣不輕鬆。

如果說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改革者相比,張勇有什麼地方比較幸運的話,那就是阿里的組織人事不僵化,而價值觀驅動力又格外強大,足以剋制部門壁壘、個人利益、目光短淺等“病毒”,使組織不至於蛻變為代表官僚意志的利維坦。

組織利維坦化是大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有些中國企業採取比較激烈的措施,把某層組織整體打碎,阿里價值觀中的“擁抱變化”也是一種打碎,但不是一次性、大規模的,而是一種持續不斷、常態化的“微打碎”,類似於細胞的死去和重生,通過人員崗位的變化,促進組織更新,從而保證了活力。

對於姚明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是最棘手的,中國籃協的組織利維坦化程度顯然比企業嚴重得多,就連姚明,也被一些媒體目為“體育技術官僚”。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好在改革的車輪開始轉動,中國籃球已經實現了形式上的管辦分離,接下來如何推進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姚明不妨向張勇這個上海老鄉取取經。

在失敗模式下,所有人都是制度失靈的炮灰,姚明沒有選擇,只能用勝利來推進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馬雲的這段話,也許會對他有些激勵:“任何團隊的核心骨幹,都必須學會在沒有鼓勵,沒有認可,沒有幫助,只有壓力的情況下,一起和團隊獲得勝利。成功,只有一個定義,就是對結果負責。”

"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文 | 馬鉞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點姚明最近想必深有體會。波蘭鼙鼓動地來,驚破了中國籃球偉大復興的美夢。在家門口兒丟臉還是小事,經此一敗,籃球改革的成本和風險勢必增加,這才是最可慮之處。

在任何時代、任何機構,改革比創業更難,因為創業是白手起家,是從0到1,沒有包袱;改革卻往往意味著,在拔足奔跑之前,你得先從坑裡爬出來,是從負100到1。

自古以來的改革,無非有兩種推進方式來化解阻力,一種推動力是失敗,另一種是勝利。前一種消極,這裡的消極和“消極自由”類似,就是不做干預,或者無力干預,任由改革對象跌到谷底,各方無利可圖,自然會達成底線共識;後一種積極,改革者不剝奪利益相關方,而是用勝利將大家團結在一起,只要能不斷勝利,更衣室就不會崩潰,改革之路就能順利前行。

以失敗為動力來推動改革的代表,就在中國男籃隔壁:中國足球。如果不是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足球也不會在各項運動的市場化改革中走在前頭,甚至歸化了外國球員——以中國的政治環境和文化,這實在是一項大膽和超前之舉:中國不是移民國家,很多球迷對外援缺乏文化認同感,因此反對他們代表國家出戰。不過在艾克森(原名埃爾克森)灌進馬爾代夫兩球之後,球迷就一片“真香”了。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艾克森

籃球可能是因為輸得還不夠慘——畢竟世界盃重要性不如奧運會——所以論壇裡反對歸化的聲音暫時還是主流。

靠失敗來推動改革,這種方式的弊端顯而易見,主要是成本太高。整個體系崩盤,然後重建,中國歷史上的治亂循環就是如此,所謂盛世,必定發生在大規模戰亂之後,付出的代價是人口至少減少一半。

失敗之路一旦開始,非到崩盤很難停下。因為失敗也有慣性,失敗次數越多,慣性越大,一旦這種慣性形成文化,就會變成泥潭,任何創新都難以開展。中國有些大公司就是如此,輝煌過後,不斷失敗,無法用勝利來激勵自己和市場,雖然財報看上去還不錯,但顯然已經失去了未來。

用勝利來推進改革的優勝之處就在於此。勝利不但是用來買路的“改革貨幣”,更是一條共同價值觀的凝結途徑。正如阿里巴巴新任董事長張勇在2017年雙十一時所言,“最好的團建方式,就是從勝利走向下一個勝利。”在不斷追求勝利的過程中,人心得到凝聚,利益得到照顧,當勝利成為習慣,團結協作、創新求變的價值觀自然而然會融入文化血液之中。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張勇在阿里的改革之路,是用勝利來推動改革模式的一個有力的註腳。

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張勇2007年剛進阿里時擔任CFO,後來兼管淘寶商城,創建天貓,打造了雙十一購物節,一手做起了阿里的B2C業務,繼而擔任集團COO,成功帶領淘寶實現了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型,2015年5月10日,張勇接替陸兆禧,正式成為阿里CEO——這樣的經歷就像只用一條命打一款名為‘阿里巴巴’的遊戲那樣,容錯率極其之低,但張勇硬是用這僅有的一條命,把阿里巴巴這款遊戲打通關了。”

通關之路,步步驚心。僅僅將阿里從PC端遷徙到移動端這一關,按阿里人自己的形容,便彷彿“在高速公路上將汽車引擎換成波音747飛機引擎”,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匪夷所思的是,張勇的勝利之路似乎看不到盡頭。儘管他在接受字母榜創始人馬鉞專訪時曾說,自己也犯過不少錯誤,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那些錯誤沒有一個是決定性的。對於張勇來說,勝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對於阿里來說,勝利則是一種組織方式。

阿里剛剛開完二十週年慶典。和創業之初就跟隨馬雲的“十八羅漢”相比,張勇作為一個阿里人的歷史“只有”十二年,資歷不算最深厚的。有過跳槽經歷的人都知道,如何跟老員工打成一片,是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一位從跨國公司跳槽到阿里的高管曾經告訴我,加盟之初,最難適應的就是團隊裡的老員工“告狀”,他們可能職位不如他,但可以“通天”,和更高層領導的溝通渠道很暢通。

要消除玻璃牆,勝利的次序很重要。改革的通常邏輯是先取得授權再改革,比如王安石從宋神宗手中接過相位,再實施青苗法免疫法等改革措施,這種改革,可以看作是“無本買賣”。而張勇是先從業務入手,取得增量勝利,也就是改革貨幣之後,再向另一個目標挺進。改革貨幣積累得越多,容錯率也就越高。

改革與其說是力劈華山,倒更像是砸核桃,改革者必須不斷讓各個層面的參與者嚐到甜頭,從而獲得廣泛的支持。勝利就是那些桃仁,但要砸開那些堅硬的外殼,又談何容易。張勇的睡眠時間,可能是阿里員工裡最少的,在阿里內網中,員工給張勇貼的最多的一個標籤,是“比我聰明還比我勤奮”。但今時今日再來看張勇,絕對不是簡單的聰明、勤奮能概括。他的戰略眼光,對阿里的業務的佈局,以及在組織和文化方面的思考,已經深刻影響了這家公司。讓這家公司變得更豐富和更包容。

由此,也可見馬雲的牛逼——能夠讓一個表現形式上跟自己處處南轅北轍的人接班,沒有寬廣的度量,沒有對未來願景的充分信心,沒有講求實際的現實精神,沒有富有預見性的制度建設,這一點很難做到。

必須指出,無論表現出來多大的差異,張勇和馬雲的底層是相通的。而且,在此基礎上,張勇的不斷勝利,和馬雲的逐步放權,乃是相互成就。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馬雲在告別演講上說,為了(卸任董事長)那一天,他認真準備了十年,“十年前我提出十年以後我將離開董事長這一職位,內部的同事都認為這是開玩笑。”

沒有馬雲的放權,張勇的施展空間難免逼仄,也正是張勇的揮灑自如,讓馬雲得以從容授權。要知道,獲得權力不容易,施予權力,在一個經濟體級別的組織裡,同樣不輕鬆。

如果說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改革者相比,張勇有什麼地方比較幸運的話,那就是阿里的組織人事不僵化,而價值觀驅動力又格外強大,足以剋制部門壁壘、個人利益、目光短淺等“病毒”,使組織不至於蛻變為代表官僚意志的利維坦。

組織利維坦化是大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有些中國企業採取比較激烈的措施,把某層組織整體打碎,阿里價值觀中的“擁抱變化”也是一種打碎,但不是一次性、大規模的,而是一種持續不斷、常態化的“微打碎”,類似於細胞的死去和重生,通過人員崗位的變化,促進組織更新,從而保證了活力。

對於姚明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是最棘手的,中國籃協的組織利維坦化程度顯然比企業嚴重得多,就連姚明,也被一些媒體目為“體育技術官僚”。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好在改革的車輪開始轉動,中國籃球已經實現了形式上的管辦分離,接下來如何推進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姚明不妨向張勇這個上海老鄉取取經。

在失敗模式下,所有人都是制度失靈的炮灰,姚明沒有選擇,只能用勝利來推進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馬雲的這段話,也許會對他有些激勵:“任何團隊的核心骨幹,都必須學會在沒有鼓勵,沒有認可,沒有幫助,只有壓力的情況下,一起和團隊獲得勝利。成功,只有一個定義,就是對結果負責。”

姚明,請好好學習逍遙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