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國趙佗墓之謎,傳說葬於四個地方!

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恆山郡真定縣(今河北正定縣)人,秦朝南海龍川令,南越國創建者。原為秦朝將領,與任囂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亂時,趙佗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開始著手前進嶺南百越之地。漢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囂病亡,趙佗即向南嶺各關口的軍隊傳達了據險防守的指令,並藉機殺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們,換上自己的親信。秦朝滅亡後,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勸趙佗歸漢。在陸賈勸說下,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成為漢朝的一個藩屬國。呂后七年(前181年)秋,呂后臨朝,發佈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區對南越出售鐵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於是趙佗自稱“南越武帝”,發兵攻打長沙國,並在攻佔長沙國的邊境數縣後撤回。

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趙佗去世,享年約一百餘歲,葬於番禺(今廣州)。趙佗死後,其後代續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國被漢朝所滅。趙佗從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萬大軍的副帥,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統治嶺南81年。當時的南越國面積已經不小,北至南嶺,西至現在的廣西,東至現在的福建。

南越國共有5主93年,第一代王趙佗在位長達67年之久。第二代王趙胡是趙佗之孫,其墓便是今天的南越王墓博物館所在地。第三代王趙嬰齊是趙胡之子,其墓於1983年在廣州西村被發現。第四代王嬰齊之子趙興與第五代亡國之主趙建德前後僅三年多,應沒有豪華的墓葬。這南越國最重要的趙佗墓,如今卻成了千古之謎。

這一切,都源於趙佗的安排。

趙佗能從一個副將成為雄踞一方的帝王,確有非凡之處。當時漢朝越來越強大,他預計到自己死後,南越國或將滅亡,擔心自己死後被盜墓而拋屍荒野,所以他在生前對自己的墓葬做了周密的安排。

這個狡猾的老頭,對自己的後事佈下了重重煙幕。據史料記載,安葬趙佗遺體時,多置疑冢,發葬的靈車從番禺都城(即今廣州越秀區一帶)四個城門同時而出,四具棺柩一模一樣,下葬時又棺棚無定處。除丞相呂嘉和趙胡等少數幾人,其他人全然不知南越王趙佗棺柩的下葬之處,趙佗的真正葬所遂成為千古之謎。

送別趙佗亡靈之後,呂嘉向著趙佗長眠的城外山崗悄然跪下,撫胸頓足大呼道:“天邪!聖王一去,從此南越國將不復存在矣!”

趙佗確有先見之明,因為據說趙佗以及他之後的幾代南越王的墓葬裡都金銀珠寶無數,所以後世不少人想要尋找和挖掘趙佗墓。

比如,在三國時期,番禹是吳國的領土,當時的孫權聽說趙佗墓有寶藏後,就派人帶著幾千士兵,千里迢迢來到廣州,大張旗鼓地尋找趙佗墓。他們可謂挖地三尺,附近可以埋人的山崗幾乎都被他們翻了個遍,可還是隻挖到了第三代南越王的陵墓。

趙佗墓的千古之謎,成了眾多史書與學者探討推測的話題,到目前為止,關於趙佗墓的位置,有四個主流的說法。

1、葬于越秀山

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二代南越王、趙佗之孫的陵墓被考古發現,並的確從中出土了許多珍貴的文物。根據這一陵墓以及其他已經發現的南越國時期的墓葬分析,考古和歷史學家們推測出趙佗墓最有可能是在廣州的越秀山。

越秀山是廣州最早的風景名勝地,據地方史志載,南越王趙佗當年就在此山大宴群臣,並和漢朝派來的使者陸賈同遊此山,山上還有越王臺舊址,因此越秀山也稱為越王山。在隸屬於越秀山的象崗,發現趙胡陵墓,表明越秀山不僅是趙氏王朝佳口遊宴之地,也是南越國王陵所在地。

專家認為,從氏族宗法制度來看,趙佗墓在越秀山是符合制度的。從理論上說,南越國以趙佗的陵墓為祖位,居中,第二代南越王為穆位,居右。從考古發現看,第二代南越王趙胡的墓在象崗,位於越秀山之右,剛好是穆位。因此,推測趙佗墓在越秀山,是有一定根據的。從對越秀山各崗的調查分析推測來看,趙佗陵墓很可能就在越秀山的主峰越井崗—帶即今中山紀念碑附近的崗腹深處。

2、葬於白雲山

趙佗陵墓在“白雲山之說”,其所依據的史料較少。廣州考古隊曾調查過白雲山,但至今還未發現過西漢前期的遺址和墓葬。第二代南越王墓在象崗,離當年南越國都城僅二三公里,從南越國已發現的墳墓一般都是合族而葬來看,趙佗陵墓不應離象崗太遠。因此,趙佗墓是否會遠離都城而在白雲山上,值得懷疑。

3、葬於西得勝崗、花果山、飛鵝嶺一帶

西得勝崗、花果山、飛鵝嶺,也即今廣州電視臺、廣州市科技中心、廣州大學一帶。這幾個崗都是風化花崗岩山石,近幾年來,這裡大規模動土,幾個山崗都被推削了幾米至十幾米。基建期間,考古工作者都前往調查發掘。期間發現了數座東西漢古墓,但非趙佗之墓。這幾座山崗比較高大,可以隱藏比較大型的古墓,但近年來基建挖土都很深,考古人員卻未能在此找到南越王陵的線索。

4、葬於雞籠崗

此崗在今燕塘附近,清代屬鹿步司。這一帶雖然崗巒起伏,但都很低矮,目前廣州市區向此發展,許多小崗已被基建削平,這裡很少發現漢代墓葬,更沒有西漢前期大墓的跡象。從地形分析,很難想象出叱吒風雲的趙佗會葬於此。因為趙佗之墓,一定會深藏地下十餘米至二十米以下,才能不露痕跡。而廣州地區天氣潮溼,地下水位較高,一般小崗挖地不到十米,便碰到地下水,所以小崗是不會被趙佗用作陵墓所在地的。

當然還有其他的種種說法,事實上後世的記載亦不可信。而至今,許多專家確信,趙佗墓應該在越秀山上。但這一切都只是推定,而無確切的實證。趙佗之墓的千古之謎,仍有待後人揭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