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在之前兩篇中,分別介紹了帝王陵墓與列侯級別的墓葬,二者之間固然存在明顯的等級差異,但仍然都屬於帝國上層,其墓葬的規模、隨葬品的豐富,都代表著當時最高級的物質文化水平,至今仍然會讓我們感到強烈的衝擊。

那麼,與他們相比,位於古代社會金字塔底端的那一大群人,即平民乃至貧民,又是如何安排身後之事呢?我們翻閱古籍,就會看到不不少因為家貧而無力營辦喪葬的例子。有時突發自然災害或者戰亂,導致大量的人口非正常死亡,還須由朝廷撥款購買棺材及發放喪葬費用。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必須承認,在考古工作中,假如沒有文字材料,其實是不大容易分辨普通中下級官吏與富有的平民或豪強地主之墓的,儘管這些人在活著的時候總會存在差別。但是,仍然有一些墓葬,是可以比較肯定地判定為平民墓,因為實在是過於簡陋和草草了事。

我們可以來看看漢代洛陽城附近的一處漢代墓地。這個墓地位於今天的洛陽澗西區,於1955年發掘,共70座。看過列侯篇(文後鏈接)的朋友應當還記得,列侯級別的馬王堆漢墓的葬具包括棺和槨,其中棺還是用四具漆棺組成的套棺。這種多重棺槨的殮屍方式,標示著墓主人的等級身份和財力。

可是洛陽澗西的這批漢墓,規模都非常小,而且連正兒八經的棺材都沒有。他們用什麼來殮屍呢?包括這麼幾類:

  • 陶棺
  • 甕棺
  • 瓦棺
  • 磚棺

何謂陶棺?就是整個棺材的製作材料,是用陶土製成而後再燒製的,相當於一個陶質的方盒子。而且尺寸並不大,有些容納的是兒童的屍骨。這種陶棺的製作成本,自然是比不上木棺。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甕棺更簡單,就是用大陶甕來盛殮屍體。這種習俗在石器時代就有,比如我們都聽過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中出土的人面魚紋盆,其實就是蓋在甕棺上的蓋子。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人面魚紋盆

令人驚異的是,距離仰韶已有數千年的漢代,仍然有人在用著這種簡陋的埋葬方式。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甕棺葬

澗西漢墓的甕棺葬,以陶甕或陶盆扣合在一起組成,所容納的也多為兒童的屍骨。

看到這裡,可能有朋友會想,是不是當時對待兒童,本來就採用比較簡單的埋葬方式呢?其實並不是這樣,即便同為夭折的兒童,也會由於地位不同而採用截然不同的墓葬。高級的,比方說歷史上即位年齡最小、在位時間也最短的嬰兒皇帝漢殤帝,出生僅百天就登上皇位,8個月後駕崩。這麼一個小嬰兒,仍然具有自己的陵墓——康陵。再比方說,南陽漢畫館收藏有一塊漢代的畫像石“許阿瞿墓誌銘”,原本是畫像石墓中的一塊。根據刻銘可知,墓主人許阿瞿年僅五歲,於東漢建寧三年甲寅日亡故,他的父母非常傷心,於是“投財連篇”,為他營建墓葬,還給他配陰婚。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畫像石中的許阿瞿形象

跟這些只能以陶棺、甕棺斂藏的孩童相比,許阿瞿必是生長在一個財力雄厚的家庭,他短暫的成長歲月,想來也要比那些普通人家的孩子更為快樂一些。

瓦棺、磚棺,顧名思義,就是用磚頭瓦片這些比較常見的建築材料堆砌成棺,以替代木棺。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磚棺墓

古代人跟人的差異有多大?我們讓墓葬來說話(平民篇)

瓦棺墓

上述的這些墓葬,規模都很小,隨葬品也往往只有一兩件陶器,跟高等級的墓葬比起來,不啻天壤之別。這些人的身份,應當就是社會的最底層人民。

不過,也要注意到一些特殊的現象,即有些社會上層人士有意追求薄葬。比如《後漢書·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記載,有一位叫王堂的人,曾經做到過太守的高官,但是他“年八十六卒。遺令薄斂,瓦棺以葬”,以王堂家的能力,是不大可能操辦不起像樣的喪事的,但人家就偏偏想要薄葬,用貧民才用的瓦棺來殮屍。

當然,既然王堂這樣的人物能夠在史書中專門被記錄一筆,也是由於他們是少數。大多數人,仍然在自己的階級軌道中滑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