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漢朝 董卓 皇甫嵩 陶謙 歷史深處 歷史深處 2017-08-25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曆史


在袁紹、袁術對峙的過程中,中原的幾大州幽州、冀州、青州、豫州、兗州、荊州、幷州、揚州都攪和進來了,獨獨徐州緊挨在旁邊,一直兩邊都不睬,安安靜靜的過自己的小日子。徐州刺史陶謙在諸侯亂哄哄鬧做一團的時候,參與過的不多事情裡,有一件我們之前提到過,那就是派兵支持名將朱儁討伐董卓。可是沒等朱儁去討伐呢,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就帶兵先來了。屯兵在中牟的朱儁雖被擊敗,但依然堅持在洛陽周邊繼續與董卓的軍隊周旋。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1、朱儁

就在李傕等人打跑了朱儁,按照涼州軍隊的習慣性動作,劫掠周邊的潁川等地的時候,長安的董卓被殺,自己的上司牛輔被殺。絕路之上的李傕等,在求王允赦免沒被許可的情況下,舉兵攻打長安,結果絕處逢生,打下長安之後,李傕、郭汜等聯合把控了東漢朝廷。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2、李傕等人佔領長安(《犯長安》)

面對東漢中央突如其來的變化,聽到消息的各地諸侯肯定是有反應的,但被史書記載下來的不多。其中反應最為迅速,而且聯合採取了行動的就有陶謙、朱儁他們。關於他們具體的行動記載在後漢書朱儁傳中。以徐州刺史陶謙為首,共同推薦當時還帶兵在中牟一帶、地位功勞都很高的朱儁為太師,一起討伐李傕等人,迎奉天子。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3、徐州牧陶謙及其部下(《三讓徐州》)

陶謙等勸進朱儁的書信如下:徐州刺史陶謙、前揚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qiú)、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斗膽向車騎將軍河南尹進言:“國家剛遭了董卓之難,緊接著又是李傕、郭汜之禍,幼主被劫持,忠良被殘害。而且現在與長安朝廷音信隔絕,不知道朝廷內是凶是吉。如今無論是在位的官員,還是有識的士人,莫不憂懼。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明哲雄霸之士,這樣的禍亂就不能被遏制。自從關東諸侯起兵以來已經有三年。州郡之間相互觀望,沒有一個全力出擊,反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我們這些人共同商議,謀求消除國難,都一直認為‘將軍有君侯之尊,文武兼備,應運而出,士人君子沒有不瞻仰佩服的。’我們一致推薦將軍為元帥,在將軍指揮帶領下,一心一德、彼此激勵,挑選精悍的軍隊,就可以深入敵後直指咸陽。而且我們糧草戰備豐富,是足夠支撐半年以上的。”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4、北海相孔融及其屬下(《北海救孔融》)

陶謙等人這份勸進朱儁的信件,列了一長串名單,都是刺史、郡守一級的高官,可以想見當時除了分列在袁紹、袁術兩邊爭奪地盤的諸侯們,東漢地方上還是有很多官員對東漢朝廷心存嚮往的,以陶謙為首的這一群人就是。這群人希望有一個強人出來帶領他們,平定李傕等人的叛亂。雖然陶謙為首的這幫人以文人為主,但每個人手上此時都是有軍隊有地盤的。可他們看好的朱儁,能聽他們的嗎?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5、劉虞

之前袁紹他們也做過類似的事情,就是在討伐董卓無果的時候,決定一起擁立劉虞為皇帝;在劉虞堅決不幹的情況下,又讓劉虞領尚書事,代行東漢朝廷的權責,劉虞一樣堅決拒絕。劉虞為啥拒絕?當然不能否認他對東漢朝廷的忠心。但劉虞之所以拒絕的堅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你們這群人,開始的時候熱火朝天,可一遇到事,肯定一個個跑的比誰都快,讓我當皇帝出來頂雷,沒門。一群文人官員撮合著幹事,可沒有有效的組織,沒有直接強制的統屬關係,誰來當老大,都是白給。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6、賈詡

朱儁的傳記裡,沒有記載朱儁怎麼回覆陶謙他們。不過朱儁卻接受了另外一個選項,而給出這個選項的就是李傕等人把控的東漢朝廷。李傕等用了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等的策略,徵召朱儁入朝。朱儁接到旨意之後,馬上就動手,以至於朱儁的屬下、士兵都抗議。朱儁的這些屬下想明明有陶謙他們給出的光明大道不走,為啥非要到混亂不堪的長安去?

看朱儁怎麼回答:“君主召喚臣下,應該等不及套車就趕快應招,何況天子親自下詔書!況且李傕、郭汜都是隻會算計自己利益的小人,樊稠更是庸才一個,都沒有長遠的謀劃打算,而且他們相互之間勢均力敵,用不了多久一定就會生出變亂。到時候我抓住機會,可成大事。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7、來到漢獻帝身邊的朱儁(《犯長安》)

兩個選項,一個當老大帶大家一起攻打長安,一個是跑到長安去做李傕他們的囚徒,朱儁毫不猶豫選擇了後者?朱儁給出的答案只說了去往長安的好處,對大勢的分析,我們不得不佩服朱儁,李傕、郭汜他們果然沒太長時間就相互廝殺了起來。如果不看個人命運,只看形勢走向的話,朱儁分析的一點沒錯。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8、內訌的李傕、郭汜(《犯長安》)

朱儁沒有說留下來聽從陶謙等建議的壞處,可一切不言自明。當烏合之眾老大,能有好果子吃嗎?打過黃巾、平定過黑山賊,深知用兵之道的朱儁,知道仗不是陶謙他們說的那樣打的,如果沒有一個可以絕對控制的軍隊,將來要遭遇的,遠比自己冒險去長安慘的多。於是朱儁推辭掉陶謙等人的建議,接受朝廷的徵召,到東漢朝堂上做了九卿之一的太僕。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9、皇甫嵩

十八路諸侯講到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好幾起一方大員冒死接受朝廷徵召的事情了。最早的是董卓當權之後,徵召自己的老對手手握重兵的皇甫嵩進京,皇甫嵩完全有能力造反,可是皇甫嵩卻慨然赴任,一到京城就被董卓下到監獄裡。之後王允的老鄉,身為左馮翊的宋翼,在長安被攻陷後,毅然決然的接受李傕等人把控的朝廷的徵召,結果不但自己被殺、王允一家也被殺。再就是這位朱儁。

名將朱儁、皇甫嵩為啥都寧願去當董卓集團的囚徒,而不割據造反?

圖10、流浪的漢獻帝(《犯長安》)

明明有更好、更明智、更優的選擇,為什麼這些人就是不選,而是選擇那一個最差最差,可能將自己身家性命都搭上的選項呢?皇甫嵩應招的時候沒有回答,可在朱儁、宋翼這都明確的說到了皇權,說到了面對皇權臣子應該有的態度。拋開宋翼不談,皇甫嵩、朱儁兩位是平定黃巾之亂的首功之臣,論打仗、論帶兵,可能沒有人能超得過他們。可打仗真能解決所有問題嗎?如果打仗是沒有絕對的皇權在上的話,接下來會怎麼樣?後果,是作為常勝將軍的他們不能負擔和承受的。

在被朱儁拒絕了之後,徐州刺史陶謙會怎麼辦?十八路諸侯,這一期就到這裡,下期繼續。看十八路諸侯,讀最真實三國曆史。


感謝Michelle的辛苦校對!歡迎關注【歷史深處】,細品東漢末年諸侯爭霸,看上一期,請點擊《十八路諸侯85:為圖霸業袁紹全力圍剿黑山賊,四處漂流呂布投奔袁紹加入常山會戰》。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曆史,各大媒體平臺搜索【歷史深處】關注即可,微信公眾號:lishishengchu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