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漢朝 董仲舒 文物 建築 亦文亦物 2017-04-01

↑↑↑生命寶貴,看更有誠意的文物解讀

【亦文亦物聊文物 第302期】冶底古村

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寨牆

上七裡 下八里 不是犁川是冶底

冶底岱廟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在岱廟南側,是全國曆史文化名村:冶底村。

它歷史悠久,地形奇特,被譽為“蠍子城”,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 蠍子城

如果站在冶底村南側的佛頭山頂俯瞰這座千年古鎮,就能看到它清晰的面目:

一條水脈從古鎮中穿過,為這裡帶來靈動活氣,冶底和周邊的建築群,就像是一隻頭朝東、尾巴朝向的巨大蠍子,橫臥在河谷之間。

村西岱廟,高大挺俊,是蠍子的尾刺,村東面古城寨和村南奶奶堂共同構成了蠍子的兩隻巨大鉗子。

山西古村落多如牛毛,但格局如此奇特的確實少見,站在南山上遠眺,越看越像,這是成千上萬古村落營建格局的一個縮影。

蠍子,是象形,正暗合了古代“天人合一”的人居環境觀。

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村中民居

三皇五帝時,伏羲將代表天象的“星辰”和代表地理、物候的“地辰”對應,用來解釋氣候的規律,指導百姓的農耕。據說,冶底村對應天象中天蠍星象,每當初春時節,中央部薄暮時分就會在地平線上浮起紅色的火星,徵兆就預示著春分的到來。

古人是出於什麼考慮而將這裡建成蠍子城的呢?

我們無從推測,可能無外乎法天象地的概念吧,城市規劃的思路值得今天的設計人員借鑑。

二 清化重鎮

冶底雖是村,但規模並不小。

它距離晉城市區約15公里,人口三千餘人,是古清化一大道上的重要的關鎮,也是晉城南部的第一大村莊,山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剛剛我們提到了一處古官道:古清化一大道,這又是怎麼回事?

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古道遺址

這是條連接山西、河南、山西三省的通衢之路。

經過冶底這個交通節點,往南直到洛陽、長安;往東是河南博愛(即古清化)、汴梁。

在古代,官員、民眾、商人、兵丁來往者絡繹不絕,商業、客棧尤為發達。直到今天,冶底古村中還留有多處古店鋪和兩條完整的街巷;在村東北一處高崗,還矗立著一座古寨,城牆和垛口還有留存。

而在冶底村西北,數里長的古代清化大道遺蹟還在,寬厚的青石板上,是深深的馬蹄印和車轍,數百年來的痕跡。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民居

三 董仲舒的後人

這座建於春秋時期的古村鎮,村民中的大姓是董姓,他們的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漢代大儒——董仲舒。

畢竟,全國姓董的人家太多了,憑什麼都要往名人身上靠呢?

冶底董家的來歷,還真不是胡說。

戰國末期,秦王嬴政從陝西的咸陽往東去朝拜、封禪泰山,就曾經經過這裡。當時村子沒有名字,舊有的村址也不在現址,而是在村東北部的早園附近。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董仲舒

後來,這裡富含鐵礦,在這處狹小的盆地中,冶煉作坊遍地而起,百家冶煉,這裡有了“冶底”的稱謂。

冶,指的是鍊鐵;底,指的就是村中地形,四壁圍合,是一處小規模的盆地。

西漢末年,王莽改漢朝為新朝,史稱“王莽篡漢”,天下大亂之際,漢室的功臣和貴族相繼外逃,而名相董仲舒的後人就遷移到了這裡。

當然,漢代至今已經2000年,傳說故事模糊不清,做不得數。

冶底村有一塊挖掘出的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的墓誌銘殘碑,上面寫的明白:

公姓董氏,諱子軌,字秉元,號對溪,為澤州冶底裡巨族,派出漢名相仲舒之裔。尋得宋元碑碣,而董姓多著,時遠近皆稱冶底董大姓。

明代即有記載和實物出土,可謂不易。不過,事情也有各種說法,比如關於冶底董家的興盛,也有可能和明代皇族有關。

相傳,明萬曆年間,本村有一位董姓美女被選入宮中,成了娘娘,當地官員就在南面蔡嶺和北面的周村立下了路碑,昭示來往民眾:凡是經過古道的各級文武官員,一律要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顯天家威嚴。

四 現存民居

冶底古村到底還留下那些值得看的古院、民居呢?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未修繕前的冶底戲臺

首推的是娘娘董氏世家所居住的棋盤院。當地人因門前原有一對石獅而稱之為獅院。

這裡分前後兩進,中間設河界,東西各有四院,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築。

整座院保存完整,精巧木雕不少,內容為牡丹、梅花鹿、龍鳳呈祥、菊花等吉祥、寓意的圖案,目前石獅已遺失。

另外,趙谷洞的“趙百萬”院也獨具一格。

這裡有六院老宅,並在院東修築有後花園一處,全用砂石鋪就的地磚,古韻盎然。

董拽亮院也較不錯,是一處清代四合院,正房建於清朝末期的光緒年間,房主名叫董士讓。

這是一座座坎門巽的院落,水流向坤位,南房的窗櫺上雕刻有花鳥、樹石、鳳凰等木雕作品,工藝講究,巧奪天宮。

此外,冶底建有老君廟,供奉的卻不是三清祖師老子,而是冶底的一位鐵匠神。

在老君廟外,立有一根完整的旗杆,砂石材質,方形束腰須彌座,四邊雕花,旗杆上施有云鬥。旗杆,在古代是主人身份的象徵,舉人以上的家庭才能樹旗杆,而這也是晉城地區為數不多的保留下來的旗杆院之一。2000年前董仲舒的後人遷移到這,後來它成為全國曆史文化名村

岱廟石獅

冶底岱廟與冶底古村相互依存,廟村對影,也別有一番滋味。(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一併鳴謝)

作者∣韓靜

關注公眾號【亦文亦物】尋訪文化山西,領略中華之美

聲名:圖文原創,剽竊、抄襲、搬運、改編,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