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被稱為最好的皇帝,不是沒有道理的

漢朝 漢文帝 呂雉 中國歷史 西漢 南枝寫歷史 2018-12-02

西漢,公元前180年,呂后死後一個月,劉氏皇族遂群起誅殺諸呂,先廢后殺呂后立下的少帝劉弘,《史記.呂后本紀》記載:“大臣皆往謁,奉天子璽上代王,共尊天子”。群臣經過一同商議後,決定迎回封地在代國的代王劉恆(漢高祖劉邦第四子)繼任皇位,是為漢文帝

漢文帝被稱為最好的皇帝,不是沒有道理的

漢文帝的母親薄姬是被俘擄進入漢王后宮織室,在後宮身份低微,後來又受劉邦冷落而不得寵,一生都是“姬”,連升個“夫人”位份都沒有。

皇宮之內,高牆之下,無依無靠又勢單力薄的母子,要想在充滿重重危機的政治漩渦中生存下來,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所以劉恆從小就謹言慎行,從不惹是生非,在其8歲時,就被劉邦立為了代王,帶著母親前去代國赴任,因此得以遠離漢宮是非,遠離呂后魔爪,幸運的存活下來,又幸運的登上了皇位。

漢文帝以“仁政”治國,即位初期,國庫空虛,財力嚴重不足,人們的生活十分困頓,造成這種貧困的狀況,是由於“一人耕種,十人聚而食之”,農民遭受剝削,淫侈之風日益嚴重。

當時的大臣賈誼就作了《過秦論》為漢文帝提出治國的根本方針為“牧民之道,務在安之”,在“安民”方針的指導下,漢文帝的採取的措施有以下幾種:

(一)減省租賦

漢高祖、惠帝、呂后執政期間,都著力於發展農業生產,穩定社會秩序,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因此,漢文帝對農業也是高度重視,為了吸引農民歸農力本,大幅度減輕田租稅率,曾兩次“除田租稅之半”。

根據《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正月,上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沒有比這重要的事情,漢文帝還其開籍田,帶頭親耕,來供給宗廟祭祀用的穀物,(開闢皇帝親自耕種的田,即籍田),藉此身體力行來勸民農桑之餘,也體會一番農民耕種的辛勞。

漢文帝被稱為最好的皇帝,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減輕徭役

漢代的徭役有正卒、戍邊和更卒3種,正卒兩年,戍邊一年,漢文帝后來規定,成年男子的徭役減為每三年服役一次,這樣的減免,在當時的中國封建社會是獨一無二的。

(三)開放山澤之禁,廢除過關用傳制度

漢文帝后六年,下令開放原來歸屬於國家的山林川澤,允許私人開採礦產,還開發漁鹽資源,從而還促進了鹽鐵生產事業的發展。

同時,也廢除軍事重地和邊地要塞出入關的“傳”,使得處處暢通無阻,有利於商品的流通和各地區的經濟聯繫,對農業生產發展也產生了促進的作用。

(四)一心為民

根據《史記.孝文本紀》記載:“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諸侯毋入貢,減諸服御狗馬,發倉庾以振貧民”。天下大旱,發生蝗災,漢文帝對全國施加恩惠,令諸侯國不用向朝廷進貢,並減少宮中各項服飾、車駕、狗、馬等各項開銷,發放國家儲糧救濟貧民。

(五) 躬修節儉

漢文帝在位23年,車駕、服飾等物都沒有增加,平時自身穿戴的是質地粗厚的絲織衣服,對其寵愛的慎夫人,也要求甚嚴,穿的衣裙不準拖到地面,所用的帷帳也不準繡彩色花紋,以示簡樸,為天下做出榜樣。

晚年在修建自身陵墓霸陵墓時,也下令一律用瓦器,不得用金銀銅錫做裝飾,不在平地修墳,要節省開支,不煩擾百姓。

(六)寬厚仁愛

廢除“誹謗罪”,讓大臣可大膽諫言,明自身得失;廢除殘害身體的肉刑;根據《史記.孝文本紀》記載:“朕甚憐之,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處罰罪犯不株連家屬;賞賜年老之人,收養孤獨之人,以撫育萬民。

漢文帝被稱為最好的皇帝,不是沒有道理的

漢文帝一心致力於用道德感化臣民,自己貴為一國之君,卻一生簡樸,嚴以律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聖賢明君,西漢王朝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繁榮盛世。後元七年六月初一,於未央宮逝世,葬於霸陵,享年45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