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東漢真正的的亂源——折騰東漢百年的羌亂

在我國曆史上,武功最盛,一直都數漢,唐,漢朝中,西漢最大的武功是北伐匈奴,這個功業,千年以來一直為人傳頌,不過匈奴最終是在東漢時候被徹底打擊西遷。

如果說西漢最大的外患是匈奴,那東漢已經平定匈奴,最大的外患是什麼呢?

這個答案是羌。

東漢最大的外患是羌亂,為此,東漢與西羌陸陸續續打了百餘年,一直到東漢末年,羌人還在興風作浪。

羌人在西漢漢宣帝時期就曾經作亂,當時的老將趙充國就對屢次侵犯邊郡的先零羌進行就地打擊,到了東漢時期,光大的漢羌戰爭就發生過五次,各種羌族反叛,其他的零碎戰爭更是不可勝數。

這才是東漢真正的的亂源——折騰東漢百年的羌亂

漢羌之爭,主要是因為由於西漢末和東漢初西羌的內遷。雖然這些羌人在這時也多有反叛,但是被平定後,漢朝把這些人遷到內地,這些羌人和河西走廊、隴西當地的漢朝人時常發生衝突。當地的漢朝地方官又都殘酷苛暴,導致西羌反抗此起彼伏,漢人,羌人互相征戰不斷。

東漢定都洛陽,對於關中地區地位的重視有所下降,再加上東漢立國艱難,國力積累不易,所以剛開始甚至對於經營西域都沒有興趣,怕耗費錢糧,因此與西域接壤,位於邊關的涼州地區的軍事戰略地位同西漢相比也有所下降,東漢對涼州的重視程度相對減弱,

所以當漢羌戰爭開始時,東漢朝廷對於涼州是守是戰,搖擺不定,甚至棄守涼州之議也甚囂塵上。

比如漢安帝時,在漢東漢政府在棄保之間搖擺不定,很大程度上因為朝廷這種徘徊不定的態度,再加上涼州“二千石、令長多內郡人”,和涼州的地方利益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並無守戰意”、“畏惡軍事”、“皆不肯專心堅守”。以至於原本起事時人數不多,武器裝備非常簡陋,軍事、政治意圖混亂不一的“羌患”愈演愈烈。

這才是東漢真正的的亂源——折騰東漢百年的羌亂

最終造成“始自涼、並,延及司隸,東禍趙、魏,西鈔蜀漢,五州殘破,六郡削跡,周千里,野無孑遺……”,

派兵去平叛吧,這些將帥又貪汙腐敗,最終軍費耗資達240餘億,耗時12年之久才算基本平定。

到了漢順帝的時候,羌亂又起,派兵平叛,軍費耗資達到80億。

這麼多錢都是消耗的東漢的國力啊,本來東漢就是與地方豪強共治天下的體制,國力積累不易,好不容易攢點錢,都投入到平叛羌亂中了。這樣的軍費開支,實在是東漢經濟的噩夢。

這才是東漢真正的的亂源——折騰東漢百年的羌亂

到了東漢末年,漢桓帝的時候,在號稱涼州刺史部“三明”,即段熲(字紀明)、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三將的鎮壓下,用鐵血政策,大加殺戮,在殺死數萬西羌人之後,羌亂才終於接近尾聲。

不過後來漢靈帝、漢獻帝時期,馬騰、韓遂、宋建等人,又利用西羌人之亂,割據西涼。董卓也是依靠對西羌人和黃巾軍的征伐,成為一時的軍閥,夏侯淵平宋建,敗韓遂,曹操滅馬騰,鍾繇鎮守長安,才算鎮守了西北。

縱觀整個過程,造成東漢末年動亂的原因,除了宦官,外戚專權干政,農民起義,折騰了百年的羌亂也是造成動亂的很重要的原因,甚至是真正的亂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