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片到底是誰的?答:中國人!

漢朝 生魚片 春秋戰國 趙曄 波大人美食圈 2017-06-18

生魚片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出土青銅器《兮甲盤》上的銘文記載,那一年,周師於彭衙(今陝西白水縣境內)擊敗入侵的獫狁部落。《詩經·小雅·六月》篇記錄了同一次戰事,並描述了凱旋歸來後,領軍將領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他友人,主菜為燒甲魚與生鯉魚片,詩中寫做“炰鱉膾鯉”。“膾”字指切細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細的動作。制膾的材料,有魚、牛、羊等肉類。

秦漢之後,牛、羊膾極為罕見,膾幾乎僅指魚膾,後來又衍生出一個“鱠”字,專門表示生魚片。“膾”和“鱠”兩字經常混用,但不可與“燴”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燴”。詩《六月》篇是中國北方魚膾的最早記錄,中國南方缺乏類似的遠古文獻。直到一千多年後,東漢趙曄才在《吳越春秋٠闔閭內傳》中寫道,吳軍攻破楚都郢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如果我們相信趙曄的說法,那是在公元前505年。《吳越春秋》的內容,許多來自民間傳說,不全可信,但在沒有其它資料的情況下,不妨姑妄聽之。魚膾在古代是流行食品,可以從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中的記載得到證明。這本書收錄了各地的風俗習慣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條是:“祝阿不食生生魚片魚”。祝阿(今山東齊河縣祝阿鎮)的居民不吃生魚,應劭認為是奇風異俗,所以才書上一筆。祝阿人不食生魚的習俗,一直堅持到隋朝,在《隋書·地理志》中有更詳細的記載。

魚膾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組成部分,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唐宋兩朝達到極盛,元明以後漸見衰微,到清末成為昨日黃花,終於從中國的主流飲食中消失。

生魚片到底是誰的?答:中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