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是否一成不變?

漢朝 唐朝 西漢 漢武帝 新語說史 2017-04-08

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數千年來,遊牧民族或部落、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學術考察者沿著絲綢之路四處活動。絲綢之路是否一成不變?

西漢時期,內憂外患,漢初中央專制皇權和地方王國勢力的鬥爭直到漢武帝時才基本結束,而北方匈奴虎視眈眈,對漢北部邊境不斷滋擾,時刻威脅著西漢王朝政權穩固。從西漢時期的歷史地圖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東西交通是十分封閉的,通往中亞地區的亞歐大陸東西走廊被匈奴封閉割裂。從西方的一些歷史記載來看,當時天山以北也就是今新疆地區,沙漠、戈壁範圍非常大,是遊牧民族遷徙的路線,小國林立,比如烏孫、大月氏等等,但他們之間互相封閉,所以當時西漢向西到新疆地區從而延伸到中亞地區的大規模交通是沒有的。據史料記載,漢武帝為徹底消除盤踞在北方的匈奴勢力,想要聯合被匈奴驅逐出河西走廊的烏孫和大月氏兩國,兩面夾擊攻打匈奴,為了軍事需要和政治目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而揭開了開闢“絲綢之路”的歷史序幕。

但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地理環境的變化和政治、宗教形勢的演變,不斷有一些新的道路被開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變化,甚至被廢棄。比如敦煌、羅布泊之間的白龍堆,就是一片經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貌。絲綢之路是否一成不變?

“絲綢之路”在唐朝時期無論是交通線、交通組織都已非常完備,發展到一個非常高的階段。但也是在盛唐時期,高仙芝率領的大唐精銳在怛羅斯之戰中慘敗於阿拉伯帝國,從此退出中亞;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約公元790年,唐朝勢力又退出了新疆,從此,“絲綢之路”開始衰落。從唐末五代時期開始,陸路的“絲綢之路”逐漸被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雖在蒙元時期,因為其通過各個汗國,整個“絲綢之路”再次暢通,但這條完全依靠駱駝、馬和驢作為主要運載工具的交通線,無論如何也難以與日益發展起來的海上交通相抗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