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二、宋元以前,關於栽培

大多數作物,到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向志怪方向發展,這跟當時的人風俗有關,人們無法理解某些事物,只能託一些志怪小說去幻想。比如西漢史學家劉向編撰而成的《列仙傳》中這樣寫:

阮丘蛆山上種蔥,百餘年乃去。

當然了,漢朝時絕不只是在志怪小說中寫蔥,堂堂大漢,豈能沒有權威記載?在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這樣寫:

君子之於善也,猶採薪者見青蔥則拔之。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二、宋元以前,關於栽培

大多數作物,到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向志怪方向發展,這跟當時的人風俗有關,人們無法理解某些事物,只能託一些志怪小說去幻想。比如西漢史學家劉向編撰而成的《列仙傳》中這樣寫:

阮丘蛆山上種蔥,百餘年乃去。

當然了,漢朝時絕不只是在志怪小說中寫蔥,堂堂大漢,豈能沒有權威記載?在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這樣寫:

君子之於善也,猶採薪者見青蔥則拔之。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此外,在《漢書·遁吏傳》《後漢書·獨行俠》中都有關於蔥的記載,我們不能一一舉例,但我們看到這些記載時會發現,記載雖然很多,但多是借蔥來比喻,用蔥來託別的東西,不見栽培記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才出現了蔥的分類,但並沒有栽培方法。在東漢大尚書崔寔的農業著作《四民月令》中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記載:

三月別小蔥,六月別大蔥,夏蔥曰小,冬蔥曰大。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裡有了大小之分。當然了,關於兩漢年間寫蔥的詩詞,最出名的莫過於兩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了,在裡面這樣寫: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二、宋元以前,關於栽培

大多數作物,到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向志怪方向發展,這跟當時的人風俗有關,人們無法理解某些事物,只能託一些志怪小說去幻想。比如西漢史學家劉向編撰而成的《列仙傳》中這樣寫:

阮丘蛆山上種蔥,百餘年乃去。

當然了,漢朝時絕不只是在志怪小說中寫蔥,堂堂大漢,豈能沒有權威記載?在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這樣寫:

君子之於善也,猶採薪者見青蔥則拔之。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此外,在《漢書·遁吏傳》《後漢書·獨行俠》中都有關於蔥的記載,我們不能一一舉例,但我們看到這些記載時會發現,記載雖然很多,但多是借蔥來比喻,用蔥來託別的東西,不見栽培記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才出現了蔥的分類,但並沒有栽培方法。在東漢大尚書崔寔的農業著作《四民月令》中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記載:

三月別小蔥,六月別大蔥,夏蔥曰小,冬蔥曰大。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裡有了大小之分。當然了,關於兩漢年間寫蔥的詩詞,最出名的莫過於兩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了,在裡面這樣寫: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這裡把手指比喻成蔥根可以說很形象了。“樂府”雖然成立於秦朝,但卻在漢朝漢武帝劉徹手裡發揚光大,兩漢樂府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建安年間還是整個唐朝,那些詩人都受到了樂府的影響,但出於題目的原因,咱們這裡不展開說了。

到了魏晉時期,晉朝郭義恭編撰的《廣志》中這樣說:

休循國居蔥嶺東,其山多大蔥。

古代蔥嶺多指西南一些地區,我們可以看出來,古代時多栽種於半寒冷地區,這也符合蔥的生活習性。

此外,魏晉時期,蔥在志怪小說中的地位還非常高,在原作者不詳的《漢武內傳》中這樣寫:

西王母曰:仙人上藥,有玄都綺蔥。

甚至一直到了宋朝時,關於栽培和種植仍然不多,由此可見,蔥雖然由來很早,而且被多次記載,但卻是做為一種調味品和藥品存在,引不起人們大面積種植的興趣,因為能調和菜中的味道,所以也叫“和事草”。

宋朝關於蔥的詩詞很多,比如蘇軾的: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比如陳師道的:

已辦煮餅燒油蔥。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二、宋元以前,關於栽培

大多數作物,到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向志怪方向發展,這跟當時的人風俗有關,人們無法理解某些事物,只能託一些志怪小說去幻想。比如西漢史學家劉向編撰而成的《列仙傳》中這樣寫:

阮丘蛆山上種蔥,百餘年乃去。

當然了,漢朝時絕不只是在志怪小說中寫蔥,堂堂大漢,豈能沒有權威記載?在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這樣寫:

君子之於善也,猶採薪者見青蔥則拔之。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此外,在《漢書·遁吏傳》《後漢書·獨行俠》中都有關於蔥的記載,我們不能一一舉例,但我們看到這些記載時會發現,記載雖然很多,但多是借蔥來比喻,用蔥來託別的東西,不見栽培記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才出現了蔥的分類,但並沒有栽培方法。在東漢大尚書崔寔的農業著作《四民月令》中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記載:

三月別小蔥,六月別大蔥,夏蔥曰小,冬蔥曰大。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裡有了大小之分。當然了,關於兩漢年間寫蔥的詩詞,最出名的莫過於兩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了,在裡面這樣寫: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這裡把手指比喻成蔥根可以說很形象了。“樂府”雖然成立於秦朝,但卻在漢朝漢武帝劉徹手裡發揚光大,兩漢樂府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建安年間還是整個唐朝,那些詩人都受到了樂府的影響,但出於題目的原因,咱們這裡不展開說了。

到了魏晉時期,晉朝郭義恭編撰的《廣志》中這樣說:

休循國居蔥嶺東,其山多大蔥。

古代蔥嶺多指西南一些地區,我們可以看出來,古代時多栽種於半寒冷地區,這也符合蔥的生活習性。

此外,魏晉時期,蔥在志怪小說中的地位還非常高,在原作者不詳的《漢武內傳》中這樣寫:

西王母曰:仙人上藥,有玄都綺蔥。

甚至一直到了宋朝時,關於栽培和種植仍然不多,由此可見,蔥雖然由來很早,而且被多次記載,但卻是做為一種調味品和藥品存在,引不起人們大面積種植的興趣,因為能調和菜中的味道,所以也叫“和事草”。

宋朝關於蔥的詩詞很多,比如蘇軾的: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比如陳師道的:

已辦煮餅燒油蔥。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關於種植,到了元代才有,元代王楨的《農書》中這樣記載:

子味辛,色黑,作三瓣狀,有皺紋。收取陰乾,若令浥溼則不生,留春月調畦種。良地三剪,薄地再剪,剪宜平旦,避熱,宜與地平,勿太深、太高,八月止,不止則無袍而損白。凡栽蔥,晒稍蔫,將冗須去淨,疏行密排,豬雞鴨糞和粗糠壅之,不拘時,冬蔥暑種則茂。

這裡有了系統的種植敘述,後來被多次引用,包括《本草綱目》這些。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二、宋元以前,關於栽培

大多數作物,到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向志怪方向發展,這跟當時的人風俗有關,人們無法理解某些事物,只能託一些志怪小說去幻想。比如西漢史學家劉向編撰而成的《列仙傳》中這樣寫:

阮丘蛆山上種蔥,百餘年乃去。

當然了,漢朝時絕不只是在志怪小說中寫蔥,堂堂大漢,豈能沒有權威記載?在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這樣寫:

君子之於善也,猶採薪者見青蔥則拔之。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此外,在《漢書·遁吏傳》《後漢書·獨行俠》中都有關於蔥的記載,我們不能一一舉例,但我們看到這些記載時會發現,記載雖然很多,但多是借蔥來比喻,用蔥來託別的東西,不見栽培記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才出現了蔥的分類,但並沒有栽培方法。在東漢大尚書崔寔的農業著作《四民月令》中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記載:

三月別小蔥,六月別大蔥,夏蔥曰小,冬蔥曰大。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裡有了大小之分。當然了,關於兩漢年間寫蔥的詩詞,最出名的莫過於兩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了,在裡面這樣寫: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這裡把手指比喻成蔥根可以說很形象了。“樂府”雖然成立於秦朝,但卻在漢朝漢武帝劉徹手裡發揚光大,兩漢樂府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建安年間還是整個唐朝,那些詩人都受到了樂府的影響,但出於題目的原因,咱們這裡不展開說了。

到了魏晉時期,晉朝郭義恭編撰的《廣志》中這樣說:

休循國居蔥嶺東,其山多大蔥。

古代蔥嶺多指西南一些地區,我們可以看出來,古代時多栽種於半寒冷地區,這也符合蔥的生活習性。

此外,魏晉時期,蔥在志怪小說中的地位還非常高,在原作者不詳的《漢武內傳》中這樣寫:

西王母曰:仙人上藥,有玄都綺蔥。

甚至一直到了宋朝時,關於栽培和種植仍然不多,由此可見,蔥雖然由來很早,而且被多次記載,但卻是做為一種調味品和藥品存在,引不起人們大面積種植的興趣,因為能調和菜中的味道,所以也叫“和事草”。

宋朝關於蔥的詩詞很多,比如蘇軾的: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比如陳師道的:

已辦煮餅燒油蔥。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關於種植,到了元代才有,元代王楨的《農書》中這樣記載:

子味辛,色黑,作三瓣狀,有皺紋。收取陰乾,若令浥溼則不生,留春月調畦種。良地三剪,薄地再剪,剪宜平旦,避熱,宜與地平,勿太深、太高,八月止,不止則無袍而損白。凡栽蔥,晒稍蔫,將冗須去淨,疏行密排,豬雞鴨糞和粗糠壅之,不拘時,冬蔥暑種則茂。

這裡有了系統的種植敘述,後來被多次引用,包括《本草綱目》這些。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三、明朝以後,遍地青蔥

到了明朝後,明朝人王象晉結合前面的記載,自己總結敘述了大蔥的特點和栽培,他在《群芳譜·菜蔬部》中這樣寫:

蔥,一名芤,一名菜伯,一名和事草,一名鹿胎。初生曰蔥針,葉曰蔥青,衣曰蔥袍,莖曰蔥白……生熟皆可食,更宜冬月,戒多食。四月每朝空心服蔥頭酒調血氣。正月忌食,令人面起遊風。生同蜜食,作下利……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介紹蔥的藥用價值時,蔥葉和蔥白各有不同,而且李時珍認為蔥不講藥理,只說陰陽,這在現代看來是沒有道理的。比如他這樣說:

蔥,所治之症,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

當然了,這裡關係到一些藥理知識,咱們不懂,故不在這裡展開評論。

蔥在宋明時期,栽培和種植已經完全成熟。

"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大蔥這個東西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吃。但主要種植區是在北方,北方相對來說比南方要吃得厲害一些。

山東和東北種植面積很大,也養成了吃的習慣。很多人說蔥有股怪味,吃了不好,跟別人說話時嘴裡會有味道。其實可不止是現代人吃,古代人吃起來也很瘋狂,這說明我國先民們有著吃蔥的長久傳統。

古人跟現代人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僅是吃,還借蔥寫景或志。或用詩詞,或記錄在某些古籍文獻裡,這為後世研究大蔥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其實寫詩用蔥最多的當數唐代元稹和方幹,兩個是寫蔥狂人,啥都能扯到蔥上去。比如在元稹押東韻的五言排律《春六十韻》中這樣寫:

啟齒呈編貝,彈絲動削蔥。醉圓雙媚靨,波溢兩明瞳。但賞歡無極,那知恨亦充。洞房閒窈窕,庭院獨蔥蘢。

這首詩非常長,我們不能列全。方幹在自己的《採蓮》等詩中也是瘋狂的寫。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當然了,寫到蔥的不只是詩詞文人,各種古籍文獻中也不少,比如在東晉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中記載:

曹公既與先主語,失言。會天震雷,先主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曹公亦悔失言,使人窺之,見其拔蔥……

我們可以看到,蔥在我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歷史。那麼,究竟會早到什麼時候?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歷史上有什麼發展呢?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一、春秋戰國以前,關於起源

大蔥起源於我國。

但我們並不能在我國古代遺址中找到蔥,這是因為蔥的特殊性,植物類不易保存,但我國的古籍文獻記載卻非常早,我們可以從《山海經》、《莊子》、《詩經》中找到蔥的記載,當然這些古籍並不代表全部,這足以說明我國先民食用蔥和記錄蔥的歷史悠久。

《山海經》中是這樣寫的:

邊春之山,多蔥、葵、韭……北單之山,無草木,多蔥、韭。

《山海經》的成書年代雖然成謎,記載的東西也太過虛幻飄渺,可裡面卻包含著大量的古代地理。而且我們可以從這裡的記載看出,說的並不是一個地方有蔥,但這個時候多半是野蔥,可人工栽培幾乎在同時進行。

在《管子》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桓公五年北征山戎,出冬蔥與戎菽,布之天下。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管子》據考證是西漢時劉向根據前面的一些古籍整理編纂而成,所以也不能算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記載,真正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記載的有《詩經》和《莊子》。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中這樣寫:

薄言采芑,於彼新田,於此中鄉。方叔涖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這裡出現了蔥字,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比喻,用蔥來比喻方叔身上的青蒼佩玉,但這也能說明當時人們對蔥的理解和現在是一樣的,蔥本來就是青白相間。

而在《莊子》中,則記載了蔥對身體有益,這也符合莊子的道家精神,裡面是這樣寫的:

春月飲酒茹蔥,以通五臟。

所以,大蔥起源於我國。記載最早是春秋戰國,而且那時候不只是一個地方有蔥,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意識到食蔥對身體有益。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二、宋元以前,關於栽培

大多數作物,到了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就開始向志怪方向發展,這跟當時的人風俗有關,人們無法理解某些事物,只能託一些志怪小說去幻想。比如西漢史學家劉向編撰而成的《列仙傳》中這樣寫:

阮丘蛆山上種蔥,百餘年乃去。

當然了,漢朝時絕不只是在志怪小說中寫蔥,堂堂大漢,豈能沒有權威記載?在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子》中這樣寫:

君子之於善也,猶採薪者見青蔥則拔之。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此外,在《漢書·遁吏傳》《後漢書·獨行俠》中都有關於蔥的記載,我們不能一一舉例,但我們看到這些記載時會發現,記載雖然很多,但多是借蔥來比喻,用蔥來託別的東西,不見栽培記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才出現了蔥的分類,但並沒有栽培方法。在東漢大尚書崔寔的農業著作《四民月令》中有這樣一句簡單的記載:

三月別小蔥,六月別大蔥,夏蔥曰小,冬蔥曰大。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裡有了大小之分。當然了,關於兩漢年間寫蔥的詩詞,最出名的莫過於兩漢樂府的《孔雀東南飛》了,在裡面這樣寫: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這裡把手指比喻成蔥根可以說很形象了。“樂府”雖然成立於秦朝,但卻在漢朝漢武帝劉徹手裡發揚光大,兩漢樂府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管是建安年間還是整個唐朝,那些詩人都受到了樂府的影響,但出於題目的原因,咱們這裡不展開說了。

到了魏晉時期,晉朝郭義恭編撰的《廣志》中這樣說:

休循國居蔥嶺東,其山多大蔥。

古代蔥嶺多指西南一些地區,我們可以看出來,古代時多栽種於半寒冷地區,這也符合蔥的生活習性。

此外,魏晉時期,蔥在志怪小說中的地位還非常高,在原作者不詳的《漢武內傳》中這樣寫:

西王母曰:仙人上藥,有玄都綺蔥。

甚至一直到了宋朝時,關於栽培和種植仍然不多,由此可見,蔥雖然由來很早,而且被多次記載,但卻是做為一種調味品和藥品存在,引不起人們大面積種植的興趣,因為能調和菜中的味道,所以也叫“和事草”。

宋朝關於蔥的詩詞很多,比如蘇軾的: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比如陳師道的:

已辦煮餅燒油蔥。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關於種植,到了元代才有,元代王楨的《農書》中這樣記載:

子味辛,色黑,作三瓣狀,有皺紋。收取陰乾,若令浥溼則不生,留春月調畦種。良地三剪,薄地再剪,剪宜平旦,避熱,宜與地平,勿太深、太高,八月止,不止則無袍而損白。凡栽蔥,晒稍蔫,將冗須去淨,疏行密排,豬雞鴨糞和粗糠壅之,不拘時,冬蔥暑種則茂。

這裡有了系統的種植敘述,後來被多次引用,包括《本草綱目》這些。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三、明朝以後,遍地青蔥

到了明朝後,明朝人王象晉結合前面的記載,自己總結敘述了大蔥的特點和栽培,他在《群芳譜·菜蔬部》中這樣寫:

蔥,一名芤,一名菜伯,一名和事草,一名鹿胎。初生曰蔥針,葉曰蔥青,衣曰蔥袍,莖曰蔥白……生熟皆可食,更宜冬月,戒多食。四月每朝空心服蔥頭酒調血氣。正月忌食,令人面起遊風。生同蜜食,作下利……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介紹蔥的藥用價值時,蔥葉和蔥白各有不同,而且李時珍認為蔥不講藥理,只說陰陽,這在現代看來是沒有道理的。比如他這樣說:

蔥,所治之症,多屬太陰、陽明,皆取其發散通氣之功。通氣故能解毒及理血病……

當然了,這裡關係到一些藥理知識,咱們不懂,故不在這裡展開評論。

蔥在宋明時期,栽培和種植已經完全成熟。

蔥的尷尬命運,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一口氣搞懂蔥的前世今生

到了現代,我國種植面積和種植地區上都非常廣泛,特別是以山東為最。各種大蔥品種和管理方法也應有盡有。從出現到不被重視又不可或缺,到現在成為一種經濟作物被菜農以種植為生,經歷了一系列歷史變遷,這不僅僅是蔥的發展史,也是我國農業的不斷進步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