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是怎樣坐穩龍椅的?

漢朝 漢宣帝 宋朝 劉賀 讀寫人生 讀寫人生 2017-10-25

文/羅日榮

一、漢宣帝登上帝位的前奏

劉賀19歲那年,他的叔叔,武帝最小的兒子昭帝劉弗陵突然駕崩,由於無嗣,繼任者得從昭帝的兄弟輩中挑選產生。

而武帝六子中,此時只有30多歲的廣陵王劉胥尚在世。但掌權大臣霍光不願意劉胥繼位。因為昭帝在位時,由於皇帝年少,天下大事霍光說了算。但若是30多歲的劉胥繼任,那麼霍光就必須把執政權歸還給皇帝了。

於是,霍光就以當年武帝不喜劉胥、沒有立劉胥為太子而立么子劉弗陵為名,提出不能立劉胥為帝。

霍光稱,當年武帝最愛的女人是李夫人,李夫人的兒子劉髆被封在山東當昌邑王。武帝曾說,“生子當置於齊魯之地,以感化其禮儀。”若不是劉髆早逝,他是很有希望繼承武帝皇位的。現在劉髆留有一子劉賀,年方19歲,正值英年,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就這樣,“天下掉下個皇帝位”,把劉賀砸中了。19歲的昌邑王來到長安,過繼給上官皇后為子,先立為太子,後當上了皇帝。

劉賀到了長安才發現,自己當王的時候可以說了算,當皇帝了卻是“天下大事,悉決於光”。於是就忍不住要“我的江山我做主”。劉賀先是提拔身邊人,充實朝廷各部門,破了霍光一言九鼎的局面。再是下了一千多道詔書,向天下討要物資。最終讓劉賀丟掉皇位的是他在居喪期間不尊禮法,與先帝的宮人淫亂,霍光抓住此事大做文章,以太后的名義將其廢為庶人。行動則處於朝廷嚴密的監視之下。

劉賀被廢,霍光覺得劉病已這個草民天子最容易控制,所以把劉病已扶上了龍椅。霍光本以為扶植了一個傀儡,卻沒有想到這個傀儡會要了他們一族人的命。

二、漢宣帝韜光養晦

有謀方能有勇、有謀方能出奇,謀是所有成功者的通行徵,無謀則是所有失敗者的墓誌銘。忍辱方能負重,許多時候,忍辱是眾多賢人成就大業的先決條件。忍表面上看很窩囊,實際是柄無往而不利的武器,運用好這柄利器,便能建功名,取富貴,甚至得天下。

劉賀被廢,本質上是有勇無謀的結局。霍光可以把你扶上帝王,也就意味著能把你從龍椅上拽下來。漢宣帝劉病已吸取了劉賀的智慧,表面上對霍光是言聽計從。

漢宣帝初即皇位時,前往漢高祖廟祭拜,由大將軍霍光同車陪乘,漢宣帝心中十分畏懼,有如芒刺在背,很不舒服。後改由車騎將軍張安世同車陪乘,漢宣帝這才覺得輕鬆從容,十分安全親近。

大將軍霍光在朝堂上以頭觸地,鄭重請求歸政於皇上,漢宣帝謙讓,不肯接受。朝中各項事務都先向霍光報告,然後上奏。漢昭帝時,霍光的兒子霍禹和霍光兄長的孫子霍雲都被任命為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被任命為奉車都尉、侍中,統率由胡人、越人組成的軍隊,霍光的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宮、西宮衛尉;霍光的兄弟、女婿、外孫全都參加朝會,擔任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等職。霍氏一家的親戚骨肉結成一體,在朝廷盤根錯節。昌邑王被廢黜以後,霍光的權勢越發加重,每次朝見,漢宣帝總是以謙虛恭敬的態度對待他,甚至有些禮遇過分。

劉病已的這一招,很好的麻痺了霍光,霍光也深以為劉病已是個庸主,能很好的控制。此時的劉病已能怎樣呢?霍氏家族掌握了大漢王朝的整個朝堂,霍光一跺腳,整個大漢王朝都會發生地震!

"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公元前70年,3月,在霍氏家族的步步緊逼之下,漢宣帝只能無賴的立霍光的女兒霍成君為皇后。當初,許皇后出身微賤,登上皇后寶座的時間不長,其侍從、車馬、服飾等都非常節儉。及至霍成君立為皇后,車駕、侍從等日益盛大,對官屬的賞賜以千萬計,與許皇后時有天壤之別。

也就在這年春季,霍光病重,漢宣帝親自前往探望,並且流下了眼淚,只是這眼淚是為霍光而流,還是為他劉病已而流,也許只有劉病已最清楚,總之,貓哭耗子絕不是慈悲。君臣之間,大家都心知肚明,霍光也一定非常清楚劉病已的眼淚為誰而流,所以上書謝恩是一定要有的,這個過場也是一定要走的。

霍光上書謝恩,表示希望能在自己的封地中分出三千戶,封兄長霍去病的孫子奉車都尉霍山為列侯,以祀奉霍去病的香火。當日,漢宣帝任命霍光之子霍禹為右將軍。三月庚午(初八),霍光去世。漢宣帝與皇太后親自前往霍光靈堂進行祭悼,命令中二千石官員負責霍光墓的修建事務,賞賜棺木、葬具等,都與御用規格一樣;賜霍光諡號為“宣成侯”;徵調三河地區的兵卒為霍光挖掘墓穴,將棺木埋葬後,在上面築起墳塋;撥出三百家民戶侍奉墓園,設置長、丞負責守墓和祭祀事務。漢宣帝還下詔免除霍光後代子孫的賦稅、徭役,讓他們繼承霍光的封爵、食邑,世世代代、永遠不變。

所有的榮譽都可以給,所有的福利待遇也可以兌現,只要能有承諾,都可以做,只是,歷史上有幾個拿“金書鐵券”得到了善終?

漢宣帝之所以這麼做,用蘇東坡的話說就是:“古之聖人將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必陳於前。”

三、漢宣帝進行輿論宣傳

養晦只是一種手段,奮發其威才是目的,養而不用就不是韜晦,而是隱逸了。

霍光專權,一定有人眼紅,也肯定有人羨慕,因為霍氏家族擋住了不少人的上升空間,霍家走自己的路,卻讓別人無路可走,大將軍在世的時候沒有敢說,大將軍死了,自然就有人站出來說話了,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

國家新失大將軍,宜顯明功臣以填藩國,毋空大位,以塞爭權。宜以車騎將軍安世為大將軍,毋令領光祿勳事;以其子延壽為光祿勳。

御史大夫魏相很有政治頭腦,在恰當時機,替皇帝說出了心裡話,這些話,往往又是“眾望所歸”,帶團隊,首先就得有人,帶團隊,首先就得施恩,帶團隊,首先就得提拔哪些“想做事”的人,對於中國人來說,能力是一回事,態度很關鍵,水平是一回事,站隊非常關鍵。魏相的一番話,不僅自己贏得了皇帝的信任,也讓張安世有了上升的機會。

霍光死後,漢宣帝才真正開始搭建屬於自己的行政班子。

漢宣帝封霍光兄長霍去病的孫子霍山為樂平侯,命他以奉車都尉的身份主管尚書事務。魏相通過昌成君許廣漢向漢宣帝上了一道祕密奏章,說道:“《春秋》譏諷由貴族世代為卿的制度,厭惡春秋時宋國三代沒有大夫和魯國季孫氏專擅國政,都使國家陷於危亡混亂之中。我朝自孝武皇帝后元以來,皇室不能控制各級官員的俸祿,朝政大事都由職權最高的大臣決定。如今霍光雖死,他的兒子仍為右將軍,侄兒掌管中樞事務,兄弟、女婿們都身居權要之職,或擔任軍事將領,霍光的夫人顯以及幾個女兒都在長信宮門錄有姓名,甚至半夜也能叫開宮門出入。霍氏一門驕奢放縱,恐怕會漸漸難以控制,所以應設法削弱他們的權勢,消滅他們可能會生出的陰謀,以鞏固皇家的萬世基業,也保全功臣的後代子孫。”依照慣例,凡上書朝廷,都是一式兩份,其中一份註明為副本,由主管尚書事務的人先打開副本審視,如所奏之事不妥,則不予上奏。魏相又通過許廣漢向漢宣帝建議,取消奏章副本,防止阻塞言路而矇蔽皇上。漢宣帝認為很對,下詔命魏相擔任給事中,全部採納了魏相的意見。

魏相的種種輿論,顯然對於霍氏家族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表面上霍家的權力有增無減,實質上缺被削弱了許多,至少有一點,以前大家都是替大將軍霍光說話,沒有人替劉病已說話,現在不一樣了,有魏相、張世安替劉病已出謀劃策了!不知當時是否有霍氏的奴才會發出這樣質問:“你是替霍大將軍說話,還是替那民間天子說話?”是否也有奴才告誡他人:“不能吃霍大將軍的飯,砸霍大將軍的鍋!”

四、漢宣帝積累政治資源

在有奶便是孃的專制時代,誰對自己有恩就終於誰,誰能為自己謀取利益就忠於誰,霍光的死,為劉病已積累人脈資源提供了機會。

漢宣帝出身於民間,瞭解下層人民的艱難困苦。霍光死後,漢宣帝開始親自主持朝政,勵精圖治,每隔五天,就要召集群臣,聽取他們對朝政事務的意見。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負責的事務分別奏報,再將他們陳述的意見分別下達有關部門試行,考察、檢驗其功效。凡任侍中、尚書的官員有功應當升遷,或有特殊成績,就厚加賞賜,甚至及於他們的子孫,長久不改變。中樞機構嚴密,法令、制度完備,上下相安無事,沒有人抱著苟且敷衍的態度辦事。至於任命州刺史、郡太守、封國丞相等高級地方官吏,漢宣帝總是親自召見詢問,觀察他的抱負和打算,再考察他的行為,看是否與他當初說的一樣。凡查出有言行不統一的,一定要追究其原因何在。漢宣帝常說:“老百姓之所以能安居家鄉,沒有嘆息、怨愁,主要就在於為政公平清明,處理訴訟之事合乎情理。能與我一起做到這一點的,不正是那些優秀的郡太守和封國丞相等二千石官員嗎!”漢宣帝認為,郡太守為治理官吏和百姓的關鍵,如變換頻繁則容易引起治下百姓的不安。百姓們知道他們的郡太守將長期留任,不可欺罔,才能服從郡太守的教化。所以,凡地方二千石官員治理地方有成效的,漢宣帝總是正式頒佈詔書加以勉勵,增加其官階俸祿,賞賜黃金,甚至賜爵為關內侯,遇有公卿職位空缺,則按照他們平時所受獎勵的先後、多少,依次挑選補任。

一勤天下無難事,劉病已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基層積累了豐富的政治資源!為鞏固江山做了很好的鋪墊。

五、漢宣帝削弱霍氏

晚晴名臣曾文正曾在家書中說:“鬥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餘謂天之概無形,仍假人手概之。霍氏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那麼魏相與宣帝是怎麼概之的呢?

漢宣帝立兒子劉奭為皇太子,任命丙吉為太傅,太中大夫疏廣為少傅。又封太子劉奭的外祖父許廣漢為平恩侯。漢宣帝這麼急著立太子,當然是不想給霍氏家族任何機會,因為一旦霍成君生子,母以子貴,依附於霍氏家族的那些大臣就一定要立霍成君的兒子為太子,自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為了平息霍家的怨恨,劉病已還是封了霍光的侄孫中郎將霍云為冠陽侯。對於這個“冠陽侯”,霍家當然不滿意,但好歹家裡有人封侯,霍氏一家也就無可奈何。霍光的妻子霍顯聽說劉奭被立為太子,氣得飯也吃不下,並吐了血,說:“劉奭是皇上為平民時生的兒子,怎能被立為皇太子!如果將來皇后生了兒子,反倒只能作諸侯王嗎?”於是霍顯又教皇后霍成君毒死皇太子。皇后幾次召太子前來,賜給食物,但太子的保姆和奶媽總是先嚐過之後再讓太子吃,皇后拿著毒藥,卻無從下手。

魏相成為丞相,多次在漢宣帝閒暇時受到召見,報告國事,平恩侯許廣漢和侍中金安上也可以徑自出入宮廷。當時,霍山主管尚書事務,漢宣帝崐卻下令,允許官吏百姓直接向皇帝呈遞祕密奏章,不必經過尚書,群臣也可直接晉見皇帝。這些都使霍氏一家人極為惱恨。漢宣帝聽說不少關於霍顯毒死許皇后的傳聞,只是尚未調查,於是將霍光的女婿度遼將軍、未央衛尉、平陵侯範明友調任光祿勳,將霍光的二女婿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調出京師,任安定太守。幾個月之後,又將霍光的姐夫給事中、光祿大夫張塑調出京師,任蜀郡太守,將霍光的孫女婿之一、中郎將王漢調任武威太守。稍後,又將霍光的大女婿長樂衛尉鄧廣漢調任少府。八月戊戌(十四日),改由張安世為衛將軍,未央、長樂兩宮衛尉,長安十二門的警衛部隊和北軍都歸張安世統領。任命霍禹為大司馬,卻不讓他戴照例應戴的大官帽,而戴小官帽,且不頒給印信、綬帶,撤銷他以前統領的屯戍部隊和官屬,只使他的官名和霍光同樣為大司馬。又將範明友的度遼將軍印信和綬帶收回,只讓他擔任光祿勳一職。霍光的另一個女婿趙平本為散騎、騎都尉、光祿大夫,統領屯戍部隊,如今也將趙平的騎都尉印信和綬帶收回。所有統領胡人和越人騎兵、羽林軍以及未央、長樂兩宮衛所屬警衛部隊的將領,都改由漢宣帝所親信的許、史兩家子弟擔任。

霍顯和霍禹、霍山、霍雲眼看霍家的權勢日益被削弱,多次聚在一起痛哭流涕,自怨自艾。霍山說:“如今丞相當權,受到天子的信任,將大將軍在世時的法令全部更改,還專門宣揚大將軍的過失。再者,那些儒生大都為貧賤出身,從偏遠的地方來到京中,衣食無著,卻愛說狂言,不避忌諱,大將軍一向痛恨他們,但如今皇上卻專愛和這些腐儒談話。他們每人都上書奏事,紛紛指責我們霍家。曾經有人上書說我們兄弟驕橫霸道,言詞十分激烈,被我壓下沒有呈奏。後來上書者越來越狡猾,都改成祕密奏章,皇上總是讓中書令出來取走,並不通過尚書,日益不信任我。又聽說民間紛紛傳言‘霍氏毒死許皇后’,難道有這回事嗎?”霍顯嚇壞了,便將實情告訴霍禹、霍山、霍雲。霍禹、霍山、霍雲大驚,說道:“果真如此,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們!皇上將霍家女婿都貶斥放逐,就是為了這個緣故。這是大事,一旦事發,必遭嚴懲,怎麼辦?”於是開始有反叛朝廷的陰謀。

霍雲的舅父李竟有一位要好的朋友,名叫張赦,看到霍雲一家人驚慌不安,便對李竟說:“如今是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許廣漢當權,可以讓霍太夫人向上官太后進言,先將這兩人殺死。廢掉當今皇上,改立新君,全由皇太后決定。”後被長安男子張章告發,漢宣帝將此事交給廷尉和執金吾處理,逮捕了崐張赦等人。後來,漢宣帝下詔,命令不要抓人。霍山等更加慌恐,商議說:“這是皇上尊重太后,所以不深究,但已可看出苗頭不妙,時間長了還會爆發。一旦爆發,就是滅門之禍,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命霍家女兒各自回家告知自己的丈夫,霍家各位女婿都說“大禍一來,我們誰也跑不了!

正巧李竟因受指控結交諸侯王而被朝廷治罪,審問中供詞涉及霍氏家族,漢宣帝因而下詔命令:“霍雲、霍山不適合再在宮中供職,免職回家。”山陽太守張敞向漢宣帝上了一道祕密奏章,說道:“我聽說,春秋時期,公子季友有功於魯國,趙衰有功於晉國,田完有功於齊國,都受到本國的酬勞,並延及子孫。但是後來,田氏篡奪了齊國政權,趙氏瓜分了晉國,季氏則專權於魯國。因此,孔子作《春秋》,追蹤考察各國的興衰存亡,嚴厲批判卿大夫世襲制度。當年,大將軍霍光作出重大決策,使宗廟平安、國家穩定,功勞也不算小。周公輔政才七年,就歸政於周成王,而大將軍掌握國家的命運長達二十年之久。在他執掌大權的鼎盛時期,威嚴震撼天地,勢力侵凌日月。應由朝臣明確提出:‘陛下褒獎、寵信已故大將軍,以報答他對國家的功德,已經足夠了。而近來輔政大臣專擅朝政,外戚勢力過大,君臣之間沒有明顯的分別,請求解除霍氏三侯的官職,以侯的身份回家;對衛將軍張安世,也應賜給几案與手杖,讓他退休回家,以列候的身分充當天子的老師,由陛下時常召見慰問。’陛下則公開下詔表示對他們施恩,聽從大臣所請。群臣再據理力爭,然後陛下予以批准。這樣一來,天下人肯定會認為陛下不忘舊勳的功德而群臣又知禮,霍氏一家也可以世世代代無憂無患。如今,朝中聽不到直言,而使陛下自己下詔,這不是好策略。現在霍氏兩侯已被趕出宮廷,人情大致相同,因此以我的心來猜度,大司馬霍禹和他的親戚僚屬等必然會心懷畏懼。使天子的近臣恐慌自危,總不是萬全的辦法。我願在朝中公開提出我的意見作為開端,只是身在遙遠的山陽郡,無法實現,希望陛下仔細考慮。”漢宣帝對張敞的建議甚為欣賞,然而卻沒有召他來京。

霍禹、霍山等家中多次出現妖怪之事,全家人都非常憂慮。霍山說:“丞相擅自減少宗廟祭祀用的羊羔、兔子和青蛙,可以以此為藉口向他問罪。”於是,密謀讓上官太后設酒宴款待博平君王媼,召丞相魏相、平恩侯許廣漢及其屬下作陪,然後讓範明友、鄧廣漢奉太后之命將他們斬殺,乘機廢掉漢宣帝,立霍禹為皇帝。密謀已定,尚未發動,漢宣帝任命霍云為玄菟太守,太中大夫任宣為代郡太守。就在此時,霍氏的政變陰謀被發覺。秋季,七月,霍雲、霍山、範明友自殺。霍顯、霍禹、鄧廣漢等被逮捕,霍禹被腰斬,霍顯及霍氏兄弟姐妹全部被當眾處死,因與霍氏有牽連而被誅殺的有數十家。太僕杜延年因為是霍家舊友,也被罷免官職。八月己酉(初一),霍皇后被廢,囚禁崐於昭臺宮。乙丑(十七日),漢宣帝下詔,將告發霍氏政變密謀的男子張章、期門董忠、左曹楊惲、侍中金安上、史高封為列候。其中楊惲是前丞相楊敞的兒子,金安上是前車騎將軍金日弟弟的兒子,史高是史良娣哥哥的兒子。

對於漢宣帝滅霍氏一族,宋代司馬光在撰寫《資治通鑑》的時候說:“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勳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司馬光認為漢宣帝實在是刻薄寡恩,不應該這麼狠!其實,在政治的疆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司馬光這麼說,當然是站在臣的立場思考君臣關係,但對於漢宣帝來說,忍耐了那麼久,媳婦熬成婆,不刻薄寡恩才怪呢!

六、漢宣帝鞏固地位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霍光死了,霍氏家族也滅亡了,對於前任皇帝劉賀,劉詢對怎麼處置這個前皇帝一直很糾結。他一方面很不放心,因為自己是通過霍光的政變上臺的,政權合法性始終飽受爭議;另一方面,他對劉賀也頗為同情,假如不是自己特別能忍,那麼劉賀的昨天何嘗不會是自己的今天?

在這種又同情又不放心的心態下,宣帝派了一個叫張敞的人去考察劉賀。張敞是劉賀的老部下,很能察言觀色,認為宣帝此舉是想向天下表明自己是仁聖之君,準備對前皇帝有所動作。於是張敞和劉賀合演了一場戲。劉賀塑造了一副胸無大志,彷彿死之將至的形象,張敞則把這事彙報給了宣帝。

宣帝這才對劉賀放了心,決定給他封侯,改良生活待遇。封侯有兩個附加條件。一個是讓劉賀背井離鄉,從齊魯山陽郡遷到豫章海昏縣,這實際上反映了宣帝一種隱祕的心理,他希望劉賀從山的南面搬到水的西面,可以在一個不適應的地方儘早死去。另一個是不得行宗廟朝廷之禮,就是你這個侯不能入宗廟祭祀,不能見天子,這就剝奪了劉賀的核心政治權利。海昏侯墓中出土了385個金餅,有的金餅上標明瞭宗廟祭祀酎金的用途。可見劉賀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宗廟進貢,可宣帝始終不給劉賀入宗廟祭祀的機會。這些金餅最終隨著劉賀的去世被封存在了地下。

劉賀在海昏侯的任上,宣帝對他還是不放心,又派了一個人來看劉賀。劉賀不長記性,不知道自己當侯也是受監視的,看到老朋友上門又請人喝了一場酒。朋友問他,你當皇帝的時候為什麼不把霍光殺了呢?劉賀喝多了管不住自己的嘴說,是啊,可惜失去了機會。這個人回去後把這話彙報給了宣帝。宣帝很憤怒,削掉了劉賀的3000戶食邑,只剩下了1000戶。劉賀被人出賣後鬱鬱寡歡,死的時候才34歲。

七、歷史啟示

後人讀了這段歷史,歸納出六個“不可任性”——

一、有權不可任性。劉賀敗就敗在在最高權力上任性妄為,不受制約和不受監督,權力是一把雙刃劍。

二、年輕不可任性。宣帝劉詢儘管比他的前任劉賀年輕兩歲,但他非常隱忍,一直到霍光死才開始秋後算賬,所以後來劉詢成了“昭宣中興”的完成者。年輕任性的下場27天,不任性的結果25年。

三、有顏值不可任性。劉賀儘管基因好、顏值高,但是沒有用到正途,竟然和先帝的宮人搞在了一起,德不配位,失了天下。

四、有功勞不可任性。霍光輔佐了四任皇帝,實際上主持朝政有將近20年,但是他任性而為,任性地決定皇帝的立廢,最後的下場是全族被滅。

五、有靠山不可任性。霍顯為什麼敢對宣帝的皇后下手呢?不就是因為霍光這個靠山嗎?以霍光為靠山為所欲為的,最終都走向了敗亡。

六、有冤屈不可任性。漢宣帝劉詢對皇后被霍顯毒死這樣的奇恥大辱都忍了好幾年,霍光死了以後還用了2年的時間準備,條件成熟後才先下手為強滅了這個家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