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02年,定陶。

朔風從蒼穹中直撲而下,血色戰旗獵獵作響,腰間寶劍的血跡尚未擦乾,幾十萬大軍正在見證歷史。

劉邦走向高臺,宣告漢朝成立。

慘烈的8年戰爭,摧毀了一切有價值的東西,牛馬、房屋、農田......還有人。中國大地早已千瘡百孔。

隨後幾年,朝廷和諸王的戰爭依舊繼續,猶如在劇烈運動之後,耳邊響起“我還要”的聲音。

雖然勉強為之,卻是強弩之末。

此時,富有四海的朝廷,卻湊不出4匹顏色相同的馬,而民間也窮困到極致。諾大的帝國,唯一目標只是活下去。

劉邦和蕭何、曹參等人商議,得出一個結論:“是時候休息一下了,再也不能折騰了。”

從此,漢朝的“無為而治”逐漸拉開大幕。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二、

漢朝初年,是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場”格局。

劉姓諸侯王各佔一國,有自己的政府、軍隊、法律,除了禮儀和血緣,基本與朝廷沒太大關係,關起門來就能過小日子。

天下40郡,朝廷直轄15個。

而官員俸祿、功臣封地、朝廷財政等開支,都包含在15郡的稅收之內。本來就窮,又有龐大的負擔,難啊難。

如此局面,足以碾碎任何一個雄主的野心。

換言之,漢初就不具備誕生雄主的土壤。用趙本山的話說,“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

於是,朝廷只好省吃儉用,一點點積攢家底。

殺伐果決的統治者,突然具備了極大耐心。北方草原的冒頓單于,寫信給呂太后:“你沒男人、我沒老婆,咱倆湊合過吧?”

呂太后深呼吸一下,拍拍胸口,我忍。

忍耐,換來安定的社會環境,“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直到漢文帝時代,又把已經極低的稅收,再次壓低。

三十稅一,恐怕再也沒有更低的稅收了。

漢文帝甚至一次次免稅,只為讓子民的日子可以寬鬆一點,至於朝廷用度,以前的積蓄已經夠用一段時間了。

小政府,造就了大市場。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歷史告訴我們,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爭奪。政府不參與,民間就會自動介入,總之不會放任不理。

幾十年前,秦始皇遷天下富豪到咸陽居住,地方上再無豪富之家。楚漢相爭8年,僅存的小富之家也被掃蕩殆盡。

天下赤貧,是漢初的社會。

大家都是一樣窮,也就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沒有祖輩的積累、沒有人脈的制約、也沒有世俗的焦慮,能穿多大的褲衩,就看自己有多大屁股。

勤勞而頭腦靈活的人,迅速佔據先機。

有人努力開墾土地,有人從事手工業,有人煮鹽鍊鐵,都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

他們基本依靠頭腦和機遇起家,在政府退出的空白市場,佔據了有利位置。這樣的時代,可遇而不可求。

蜀中的卓氏(卓文君家族)、山東刀氏、關中田氏、杜氏、都依靠當地的鹽、鐵、糧食、馬匹貿易,而財勢煊赫。

工商業收入,甚至和田稅相差無幾。

沒發家的普通人,也過得不錯。

只要蛋糕做大,哪怕只分一點也足以小康。那些年,如果出門騎母馬,都會被人恥笑。

就好像現在,出門相親時,開跑車和坐公交的待遇能一樣嗎?

大市場做了大蛋糕,朝廷也嚐到甜頭。

《漢書·食貨志》中說:

“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乘牝者不得會聚。”

大意就是:厲害了,我的漢。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三、

民間用頭腦發家,貴族則借權勢斂財。

漢文帝在崗位上小心謹慎,衣服上的補丁一層蓋一層,就算帷帳破洞也捨不得換,湊合著用吧。

可這樣皇帝,也親手打造了一位首富。

首富叫鄧通,是漢文帝的男朋友。

鄧通是農村人。在自由經濟時代,鄧通家族也沾光不少,他父親努力耕田又交稅少,多年來積攢了殷實的家業。

老父親給了鄧通一筆錢,打發兒子到長安謀官。

話說,有一天漢文帝做了一個夢。他想上天成仙,卻怎麼都上不去,突然有人從背後踹了一腳,咣,從此位列仙班。

漢文帝回頭一看,是一個黃頭郎。

第二天,他來到未央宮滄池邊,盯著划船的黃頭郎仔細看。突然間,鄧通划船路過,和他夢中的人一模一樣。

終於找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從此以後,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久,一個算命先生對漢文帝說:“依我看,鄧通恐怕會飢餓而死。”

漢文帝很生氣:“我的男人怎麼會餓死,你是在藐視我的權威啊。”

於是,他賞賜給鄧通億萬家財,還把蜀中的一座銅礦送給鄧通,允許他自己鑄錢,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相當於送了一臺印鈔機。

鄧通同志還是很有職業修養的,他鑄的錢分量足、質地純,是全國人民都喜歡的硬通貨,號稱“鄧通錢。”

至於會不會通貨膨脹,那就不管了。

那些年,“鄧通錢”佔據了漢朝金融市場的半壁江山,換言之,他已經控制了大半貨幣的發行量,處於資本市場的上游。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另一位權貴資本的代言人,是吳王劉濞。

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年紀比漢惠帝劉盈都要大6歲,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御駕親征。

半年後,英布被誅,劉邦衣錦還鄉。喧囂熱鬧中,他忍不住發出“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哀嘆。

其實,也不用刻意尋找,他身邊就有一位。

那年劉濞21歲,也就是剛上大學的年紀。小夥年紀不大卻十分生猛,早已追隨劉邦征戰多年,積累軍功至騎將。

寬厚的大手搭到劉濞肩上:“就你了,好好幹。”

他被封為吳王,統轄3郡53城,定都廣陵,也就是現在的揚州。

東南水陸縱橫,而2000年前的海面離廣陵也不遠,這是一座近似於海邊的城市,擁有無窮的商業潛力。

長安朝廷連直轄的郡縣都不嚴管,更顧不上天高皇帝遠,還是獨立封國的吳王劉濞。

在“小政府”產生後,劉濞迅速搶佔“大市場。”

他開辦了一系列產業,煮鹽、鍊鐵、開銅礦、鑄錢幣......壟斷了民生、工業、礦產、金融等賺錢的生意。

吳國之富庶,竟可以免除百姓的農業稅。

朝廷和封國、鄧通和劉濞,都能依勢取財直至富甲天下,吃定上游生意,拿捏著民間富豪的命脈。

讀歷史,還真有意思。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四、

漢朝立國60年,可謂國泰民安。

戰爭的傷痕早已遠去,曾經刻骨銘心的記憶也變得模糊,經歷過苦難的人逐漸凋零,漢人不再對當年感同身受。

新一代孩子,生來就活在盛世天下。

他們不知道曾經的苦日子,卻能感受到大漢盛世,也不是那麼完美,必須加以改進。

北方的匈奴,把漢朝當作待宰的羔羊,只要有需要就騎馬而來痛宰一頓。

南方的百越,蕞爾小邦也敢挑釁大國威嚴。

還有尾大不掉又藐視朝廷的封國、盤踞郡縣的富豪、武力稱雄的遊俠黑幫......都是大漢肌體上的毒瘤,為盛世沾染瑕疵。

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衰弱國力一步步恢復,讓漢人有了底氣,甚至有了一個朦朧的大國夢。

尾大不掉的封國,讓朝廷產生加強權威的決心。

拖朱曳紫的富豪、依仗武力的黑幫和承平日久的官員,就像一片綠油油的韭菜,呼喚酷吏登場。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偉大功業中隱藏著萬丈懸崖,斑斕世界裡又有吞噬一切的黑洞。

萬江奔騰,沿著河岸上溯終有源頭,猶如開國之初,劉邦在臥榻上做出“休養生息”的那一刻。

此時,歷史的舞臺迎來漢武帝劉徹。

他終將被人心裹挾,活成別人希望的模樣,又在輾轉騰挪中,夾雜著自己的私貨。

都說英雄成就歷史,可我覺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英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他必須用自己的才智服務於大勢,回報就是擁有改變車輪走向的機會。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五、

如今,只要說起漢武帝,人們很快會想到南征北戰的赫赫武功,和“不可一日無婦人”的風流韻事。

可漢武帝一切功業的前提,是整頓內政。

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等7個封國起兵造反,搞了一個地方反對朝廷的大新聞。只用3個月,就被反殺。

從此以後,朝廷的話語權大大增加。

但直到漢武帝繼位,封國依舊有相當大的實力,對於朝廷來說,強大的地方永遠讓人如芒在背。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是也。

公元前127年正月,一個叫主父偃的大臣上書:“不如允許藩王將國土封給子弟,如此封國越來越小,朝廷越來越強。”

一個有雄心的帝王,是不可能拒絕任何一個削弱地方的機會,“大政府、小地方”格局初露端倪。

然而,等待諸侯死去還是太慢太溫柔了。

16年後,漢武帝再次舉起屠刀,對準王侯。那年,他要祭拜宗廟,按照慣例劉姓王侯也要奉獻黃金,一起向劉邦問好。

可他看到的,卻是黃金成色嚴重不足。

對待賞賜飯碗的祖宗都不上心,還能指望你們對朝廷效忠?漢武帝很憤怒,但憤怒的面孔下,彷彿隱藏著按耐不住的笑意。

這個天賜良機,他已經等了很久。

借“不忠不孝”的名義,他免除106位劉姓侯爺的爵位,有封國的王也被削減封地,實力再次縮水。

看到沒,沒有明確標準和紅線,王侯犯罪與否都看皇帝的心思,說你有罪就有罪,說你是好人就是好人。

雷霆雨露均乃天恩,你自己看著辦。

橫行90年的諸侯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從此以後,朝廷是唯一說了算的,再也沒有力量可以威脅。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地方上的敵人,除了封國還有遊俠、地主,現在封國完蛋了,那麼對其他人是不是就沒辦法了?

不著急,慢慢來。

漢朝皇帝在繼位第二年,就開始修建陵墓,直到去世為止。漢武帝的茂陵,整整修建了53年。

堂堂皇帝,總不能孤零零的自己住吧?

於是,朝廷就發明了一舉兩得的辦法:遷徙天下富豪,在陵墓周圍居住,既削減了地方勢力,又為陵墓增加人氣。

公元前127年、96年、73年,累計遷徙財產300萬以上的富豪數十萬戶,前往茂陵居住。

每當成長起來一批富豪,就會被遷往關中,然後帶著財產重新開始。

漢朝的社會為什麼穩定?

郡縣中沒有豪富之家,由官府直接管理百姓,二元制社會中百姓的潛力達到最大化,官府的動員組織力也達到最大化。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六、

在“小政府”時代,民間商業富豪如過江之鯽。

他們是享受鮮花和掌聲的時代佼佼者,也是後輩青年為之奮鬥的目標,豪宅美姬是人生標配。

可當大國博弈激烈時,撒向戰場的銅錢如流水,60年積累起來的國庫,很快就空空如也。

怎麼辦?

手握資金和產業的富豪,就成為待宰的韭菜。

這是髒活,也是技術活,一般人幹不了。好了,終於輪到我們的重要嘉賓出場了,有請桑弘羊同志。

桑弘羊是洛陽神童,和賈誼是一掛的。

13歲時,就因心算厲害被招入皇宮,做了太子劉徹的伴讀。2年後,劉徹繼位為帝,桑弘羊也水漲船高,成為從龍之臣。

公元前120年,桑弘羊開始參與朝廷經濟事務。

他為皇帝謀劃了一系列刺激財政的規劃:鹽鐵官營、平準均輸、告緡算緡。

在工業不發達的漢朝,鹽和鐵就是不可或缺的工業品,就算在家做飯,也得有一把菜刀和一勺鹽吧?

鹽鐵官營,就是把剛需行業的經營權由政府壟斷。

好處顯而易見,原本3、5文一斤的鹽,一路飛漲到100多文,中間的價差就是政府的收入。

而壟斷剛需行業,也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平準均輸,則是在地方設立直屬朝廷的經商官員——平準令和均輸令。

他們把當地貢品換成土特產,運送到別的地區高價出售,並以此為基礎,當某商品物價過高時,就平價出售打擊投機倒把。

官府做生意,還有賠本的道理?

不多久,太倉和甘泉倉的糧庫都被裝滿,朝廷也獲利無數,效率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告緡算緡更直接,是徵收商人的財產稅。

如果商人老實交稅還好,假如敢偷稅漏稅,就會有老百姓舉報告發,如果情況屬實,那麼此人的財產分一半給舉報人,另一半則入國庫。

這項政策被雷厲風行的執行了3年。

朝廷賬本上多了數億銅錢、萬餘奴婢、近百萬頃田地和房產,中產階級大多破產。

看到沒,那年頭中產的宿命就是韭菜。

桑弘羊的三板斧下去,朝廷國庫迅速充盈,代價則是不可避免的腐敗,來自於權力和壟斷。

鹽鐵價格高就算了,咬咬牙也買了。

可不能忍的是,官營產品的質量奇差,根本不能滿足日常需求。而節省下來的成本,都進入官員的腰包。

朝廷富裕、官員發財,只坑百姓。

酷吏杜周,年輕時只有一匹馬,活脫脫的家徒四壁,退休時卻有家財萬貫。他賺錢最多時,是執行“告緡算緡”的3年。

利益分散,麻煩也分散。

當朝廷具有天下的利益時,也就有了天下的麻煩。


漢朝的財政和國運


七、

漢朝的財政轉折迅猛如龍,讓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不堅持走無為而治的路子呢,好好過日子不好嗎?”

可就像第四節說的,英雄也只是歷史的一部分。

可以說漢武帝好大喜功、杜周殺人如麻、桑弘羊是經濟沙皇,但不能說他們專門在折騰國家。

誰都不是吃飽了撐的神經病。

真正左右一切的東西,叫局勢。

轉折點來自公元前133年,馬邑之圍。

韜光養晦了70年的漢朝,已經有足夠的底氣去爭取國家尊嚴,而漢朝想要成為真正的大國,匈奴是永遠避不開的大山。

這一年之後,國戰大幕緩緩拉開。

民心、國力、敵人,三種力量交織成一個巨大的棋盤,中間卻是無比幽暗的黑洞,吞噬著一切可見的光明。

棋盤上沒有棋手,只有棋子。

有的人自以為是棋手,終究會被現實教做人。

權勢滔天如漢武帝,渺小如升斗小民,都在局勢的棋盤上輾轉騰挪,尋找著自己的位置,也付出自己的一切。

這也是漢武帝那一代人的宿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