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婚姻和性文化

雙重標準是我們都極為討厭的價值評判方式,但是自封建社會開始,古人們就對男女兩性實行雙重的性道德標準,並且一直延續至今。一方面對男人出軌,不加批判;對女人出軌,則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漢朝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達官貴人、地主大戶都嬌妻美妾成群。但是漢朝女性卻褒獎貞婦順女。漢宣帝劉徹效法秦始皇,詔賜貞婦順女帛。立貞節牌坊,自此開始。漢安帝“詔賜貞婦有節義谷十斛,甄表門閭,旌顯厥行”。秦朝只是勸導貞節,但是到了漢朝,貞婦順女有了國家的法律的獎賞。可見漢代提倡女性守貞,但是很明顯,在漢朝是受到獎勵才能立的貞節牌坊,後來逐漸變了味道,不守貞節變成了道德大棒繼而成了打壓婦女的利器,甚至到現代還成了罵人的手段。

漢朝的皇族和男人們縱情色慾,三妻四妾,但對女人的禮儀管教卻從沒有過放鬆,諷刺的是漢朝女性要有三從四德的思想和為此訂立的行為準則是漢朝女性自己提出的。這裡不得不提一個漢朝女性名人班昭。班昭,漢朝著名史學家、思想家,出身世代儒家,是撰寫《漢書》的班固和出使西域的班超的親妹妹。班昭14歲嫁入曹家,其夫曹世叔早年去世,班昭清守婦規,行為舉止合乎禮儀,氣節品行非常好。鑑於此,又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班昭寫書《女誡》七篇即《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與《和叔妹》。該書論述了女子在嫁入“夫家”後要處理好的三類“關係”,即對丈夫的敬順,對大姑子的曲從和對弟妹的和順;也論述了女性要有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自此,三從之道、四德之儀成了中國女性的婚嫁標準和道德準則。

漢朝的婚姻和性文化

三從是指:女性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可想而知女性在封建時代裡是沒有地位的。雖然這裡的從,不僅僅是順從、聽從的意思,還有輔佐、輔助的含義,但顯然這裡包含了男主女從的等級思想,而且兩千年來,中國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當然我們能看到,現階段能比以前好很多。四德是指:女子首先要有良好的品行品德,才能正身立本,此為婦德;還要有知識修養,與人交往言辭恰當,語言得體,此為婦言;容不僅僅指女性的相貌,在家庭出入中要端莊穩重持禮,不要輕浮,更不能隨便,此為婦容;最後婦功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也包括了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方方面面的生活細節。

漢朝的婚姻和性文化

三從四德作為封建時期壓制女性的思想,是對女性的不尊重。現代社會提倡男女平權,所以對男女性道德的雙重標準,實在讓人難以接受。我所提倡的,是對婚姻的忠誠,如果男性自己本身就對婚姻不忠誠,就出軌,同時還要求妻子為自己忠誠,甚至要求保證婚前的忠誠,是沒道理的。我是一名性心理學研究者,至於為什麼出現這種雙重標準,是我的研究內容。性心理專題,我會詳細闡明的。

張彪 2017.10.1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