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文丨魏彬(原商丘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副院長)


1、關於商丘人宋犖

宋犖,清朝人,從今年算起,385年前出生,305年前去世,出生於商丘,去世於商丘,享年80歲(其墓地在今商丘睢陽區路河鄉大史樓村)。宋犖是地地道道的商丘人,他是一個很好的詩人,也是一名畫家,當然更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被稱為“康熙年間十大才子之一”,也是“後雪苑六子之一”,他的清廉和超人才幹,深得康熙帝的恩寵。宋犖做過黃州的通判,後來是江蘇的巡撫,最後任吏部尚書。

宋犖與康熙皇帝關係特別好,他是一個官二代,一個比較成功的官二代。宋犖被人稱是“江南第一大收藏家”,近代有周紹良先生曾經說“宋犖鑑賞之精,收藏之富,不唯冠絕一時,後來者也難以倫比”,說明對他的鑑賞能力和收藏的富有,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宋犖後來在商丘古城老宅建“御書樓”,專門收藏康熙給他的墨寶。

宋犖畫畫,比較擅長畫墨竹,也畫一些山水畫,畫境還是非常好的。康熙皇帝常常通過賞賜書畫,作為一種嘉獎的方式,賞賜給自己的臣子,宋犖也受到過這樣的恩賞。《韓熙載夜宴圖》就應該是康熙皇帝給他賞物裡面的其中一個。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宋犖精於鑑賞書畫,鑑賞方式和態度非常嚴謹。宋犖在鑑賞一幅書畫作品的時候,常常是通過目鑑的方式觀察畫的用筆、用色以及風格特點,來判斷真偽。他十分重視鑑賞的依據,能被宋犖鑑定為真跡,並簽上他的章,說明是他經過很嚴格的考據之後,得到的一種判斷。

宋犖所說的真跡---《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畫本身是高度是28.7釐米,橫長是335.5釐米,算是一個巨幅畫作了。這幅畫前前後後有許多輾轉歷史,從簽章序跋也能看得出來這幅畫經歷了很多人的鑑賞,這也是中國傳統收藏書畫的一個人文特點。對於這種人文特點,現在我們每個研究的專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文化,也有一些人對這些收藏者,在圖畫上加蓋印章,破壞原貌,持否定態度,比如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愛蓋章,很多書法、繪畫的作品都會有他的章。


2、《韓熙載夜宴圖》的歷史淵源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畫家顧閎中的作品。目前,我們看到他存世的作品,只有這麼一個。我們後來鑑定說它還不是顧閎中的原跡,應該是宋人的一個臨摹本。這幅畫是中國書畫史上的一個名作,我們現在稱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他是以長卷的這種方式描繪了南唐的一個大官叫韓熙載,在自己家開宴行樂的一個場景的描述。

這個作品它不僅是一個私人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個特定時代的一些風情。我們可以把它放置案頭,然後打開它,可以看到這個栩栩如生的歷史,看到歷史當中的一些細節,尤其是表現某個故事的繪畫作品,好像更讓人有探尋的急迫念頭。畫家顧閎中把韓熙載生活的這種場景描繪的淋漓盡致,所有人物的狀態,栩栩如生,用連環畫的方式,來描述五個場景。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在畫中,韓熙載出現了五次。它是五個段落,第一段是“聽樂”,第二段是“觀舞”,第三段是“暫歇”,第四段是“清吹”,第五段是“散宴”。第一段“聽樂”其實是聽琵琶演奏,看得出來是賓客們和韓熙載在聆聽琵琶的情景。第二段“觀舞”就是集體的觀舞,描繪的是韓熙載親自擊鼓,整個場景描繪的非常生動,包括裡邊的和尚伸出手指,好像是剛剛鼓完掌一樣。第三段是“暫歇”,描述的是整個活動宴會中間休息的一個場面,人物安排的相對比較鬆散,韓熙載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整個氣氛是舒緩放鬆的。

第四段就是“清吹”,韓熙載盤坐在椅子上,欣賞著五個歌女的合奏。描繪的是韓熙載換了便服,盤膝坐在椅子上和一個侍女說話,奏樂的人排成一排,姿態不同,這個畫面當中,讓人感覺到好像是有音樂的存在一樣,非常生動。第五段是“宴散”,依依惜別,描述的是有人離去了,有依依不捨的和侍女們談心說笑,還在營造一種熱烈而冷清,纏綿而又沉鬱的這種氛圍。整個作品藝術水平非常的高超,造型非常的精微。整個繪畫的線條流暢,色彩絢麗,但也不俗,筆墨有變化,尤其是上色的時候,非常和諧,非常豐富。

有人瞭解完那幅畫以後會覺得好像是一個古代版的無間道,為什麼?我們首先要了解那幅畫的創作背景,因為這個顧閎中是宮廷畫家(當時是南唐後主李煜)。當時韓熙載本來是北方人,後來因為他父親的原因,逃往了江南,然後投順了南唐。整個南唐時期宮廷鬥爭非常激化。因為李煜本身就是一個很緊張的狀態,一方面屈辱求和,一方面還得對北方來的一些官員百般猜疑。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在此背景下,韓熙載身居高職,所以也是出於保護自己,故意在裝扮上,在生活上表現的比較腐敗,醉生夢死的這麼一種狀態,也是希望李後主,不要懷疑他,不要認為他有很大的政治野心,這樣可以自保,但是,李煜對他還是不放心,他派顧閎中到他家裡去,然後窺探他的這個活動,命令宮廷畫家把他看到的一切,如實地畫下來,交給他看,然後就有了這幅畫。因為韓熙載很明白顧閎中過來的意圖,所以才故意不問世事,不問政治的事情。然後,就是完全沉醉於歌舞當中,醉生夢死的一種狀態。相當於是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

這個畫家憑藉他的洞察力和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裡邊宴會的過程,記在心裡頭,回去以後揮筆作畫交給李煜。李煜看過畫以後就放過了韓熙載,沒有想到一幅傳世的精品,就這樣被流傳了下來。這個故事的創作背景,現在大家更多認為是這樣,當然也有其他版本的傳說。總之,有這麼一個故事,有這麼一種政治原因,導致了這幅畫的存在。


3、一幅畫中蘊藏的人生感悟

其一,好像每一種事物,當它有一天面對歷史的時候,歷史會用它自己的方式來選擇,來記載,來解讀。與哪個人的主觀意圖沒有關係,與這個事情的本源好像也沒有關係,與當時的人怎麼評價也沒有關係。它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藝術的標準、真善美的標準。也就是說,歷史會按照它自己的標準與邏輯來衡量,時間越久遠,歷史沉澱下來,會有新的解讀,會有更加客觀的解讀。

其二,《韓熙載夜宴圖》的五個篇章,處理的非常巧妙。它讓我想到了這種處理方式像極了連環畫,韓熙載出現了五次,這麼一種描繪手法,它是一種高級的連環畫,也是我看到最具藝術價值的連環畫,這種繪畫處理的形式,我們覺得非常有研究的價值。大家設想一下,在古代要描述一件事情,不是用文字的方式去描述,而是用圖,畫家就是用這種連環畫的方式去告訴你,這種創造來源於功能的需要。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其三,顧閎中這個偉大的畫家,我們現在只能看到他的這一幅作品,還是一個臨摹品,讓人不禁聯想到底有多少偉大的畫家,消失在歷史的滾滾洪流當中,每想起來都會讓人感慨不已,因為顧閎中不可能只畫過這一幅畫,畫這麼好。所謂“廢紙三千”,“廢紙三千”在哪,“廢紙三千”以後他不可能只畫這一副畫,那麼他的畫又在哪?有人說往事並不如煙,但是,像這樣真實的作品、這麼棒的作品在哪兒呢?我相信還有很多像顧閎中一樣的龐大的宮廷畫家群體,他們中的有些人的一幅畫我們都沒有看到,實屬遺憾。

其四,記錄當下是為後世記錄歷史,一副畫的背後所承載的歷史信息是巨大的。從這幅畫裡面,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古代的信息,不同角度研究的人,不同的學者會從這幅畫裡看到不同的歷史信息和不同的價值。我們各個層面的專家會從這幅畫裡面看到什麼?

看到服裝的演變,看到傢俱的使用,看到人文在歷史當中的變化,看到音樂、樂器、舞蹈,看到繪畫,看到社會關係的處理,看到政治鬥爭,看到餐飲,看到藝術的傳承,看到宗教,看到家族的故事,我們還看到人性,甚至有些人會研究古代人的鬍子,通過韓熙載美髯公,讓我們可以研究一下這個士人的鬍鬚是怎麼的一種存在。當然,真正的學者會從這些信息當中發現背後更大價值的東西。

其五,在古代,學習困難,信息流通不方便,很多人想看到一些書畫資料,特別難。因為沒有複印品,沒有高科技的印刷,美術作品都是孤本。比如,這個《韓熙載夜宴圖》,從南宋經過元朝經過明朝,最後通過皇帝送到宋犖手中,在乾隆時期又回到清宮,然後讓末代皇帝溥儀帶出宮,流落民間。後來,張大千發現,出重金買到,輾轉到香港,又從香港回到大陸,最後進到故宮。這種資料的流轉讓人無限感嘆。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有一些純文字的書本,還好可以通過手抄本抄下來。但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因為手抄者的個人原因沒有抄對,然後不斷的這樣傳下去,其實會出現和原本有很大的出入。比如,道德經流傳到現在,有那麼多的版本,很多的爭議就是因為古代在沒有印刷機之前,這種手抄本的存在,一方面傳遞著文化,一方面出現一些人為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版本。

純文字尚且是這樣,繪畫就更難了,我們常聽說是“亂世藏金,盛世藏畫”。為什麼畫那麼重要?我們可以這樣來判斷,古代人的繪畫,就是一種不可複製的,但又是可存放的物質類的、高級人文的精神結晶。這種定位和性質,在古代就決定了它和權力有關,和家族榮耀有關,和歷史環境有關,和經歷的時代有關。所以,如果宋犖沒有“官二代”的人文環境,沒有他父親和祖父的積累,沒有家族人文的積累,想有很好的學習機會還是比較難的。

其六,在這幅畫裡邊,大家可能看到韓熙載這個人畫的特別大。而那個狀元,琵琶女,畫面大小都不一樣,這種處理技巧,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在我看來,這裡面隱藏有尊卑的概念。另外,它是一種時代的意義,古代審美的觀念,認為“大為尊”。大家看看這個“美”字,它是“從羊從大”。所以中國的古典哲學,美學在審美情趣和審美哲學上還是受到“美”這種字本身含義的影響。所以,呈現在繪畫上甚至呈現的雕塑上。大家可以去看看群雕像,甚至在寺廟裡頭,你會看見人物有大有小。這種藝術形式的演變和中國古典的哲學是有關聯的。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另外,我想延伸一些關於“大人”的稱謂的認知,對古代人稱為韓大人,李大人,這種“大人”,其實指的是得道的人,得道的人成為大人。所以在繪畫上,包括我們看很多作品,古代的人物畫作品都會看到這種處理的方式,這本身就是一個特別值得研究的事情。它有古代古典哲學和審美情趣的影響,我覺得也有繪畫者對某種歷史觀唸的一種特別的認識。但是這種特別的認識究竟特別在哪?除了我們現在感知到的這些之外,我覺得應該還有其它的歷史的祕密,還需要去挖掘一下。

其七,這幅畫本身所體現出來的豔而不俗,炫而有素,就是高雅的感覺。這種審美境界和審美情趣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因為我們拿這副畫和當下很多所謂的很高級的畫師相比,為什麼我們大多都認為還是古代人畫的好,這種氣質,這種品質,這種氛圍的營造,應是古人更勝一籌。

由此,還是建議當下自認為很厲害的研究員、教授、畫家和一級畫師們,應該放下架子,看一看這些古代人的繪畫,抱著一個謙虛的態度,去深入研究中國繪畫的精品,要深入研究,而不是泛泛。如此,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傳承會有新的意義。

商丘人宋犖審定為真跡的“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作者簡介】

魏彬:中共黨員,文學學士,藝術學碩士。原商丘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副院長,現任商丘市糖罐兒烘焙坊行政主管、微光藝術微課沙龍總髮起人兼首席主持人、教育部書畫等級考試商丘考試中心顧問。教育部藝術設計教育指導委員會和省教育廳聯合評定的河南省高校藝術設計創新實踐教學骨幹教師,國家級多媒體教育軟件大獎賽高校教育組二等獎獲得者,省高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成員,省級文明教師,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發表有多篇學術論文和論著。曾重點實際操作藝術培訓機構的運營、高校傳媒與藝術教育教學與管理、精英人才挖掘與培養,近年來致力於藝術及美學理論的普及與推廣、學校與家庭美術教育實施路徑的對比研究,並實踐運作相關文化產業項目落地與管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