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韓信 孫子兵法 楚漢戰爭 項羽 劉邦 nice墨神 2018-11-30

楚漢爭霸,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段蕩氣迴腸,英雄輩出的時代。很多人說項羽乃是真霸王,而劉邦是個假小人,但為什麼最後是這個“小人”開創了長達400多年的大漢王朝?又為什麼項羽雖百戰百勝但被打敗一次就沒有活路了?今天我們從《孫子兵法》的角度出發,再來聊聊這段歷史。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孫子兵法•謀攻篇》

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前面已經說了《孫子兵法》中的“計”主要是計算,那麼假如我們經過周密的計算後,發現勝算有,也打得起,我們該怎麼打呢?接下來我們就從《孫子兵法》來聊一聊怎麼打的問題。我們從《謀攻篇》“全國為上,破國次之”說起,說的意思就是盡力保全自己的敵人,不要把敵人的城池燒燬了,不要把敵人的老百姓全部殺死了。因為建設一座城市是要投入的,國家也需要更多的老百姓來交稅。所以《孫子兵法》並不是教人戰無不克的法子,而是教人不戰的理念。即便是戰了,也要儘量減少戰爭的破壞程度,最大化戰果,最好使敵方舉國上下完整地投降,成為藩屬國,才是上策。美國在全球實行的霸權主義倒是與孫子的觀點不謀而合,說明即使是在今天《孫子兵法》依然有指導意義。

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對於《謀攻篇》的觀點,曹操也是非常贊同的,他曾在書中註釋:“興師深入長驅,決其內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可能這也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失敗後,深耕內政的原因之一吧。這裡我們以楚漢爭霸來具體具體闡述其中深意。

1、百戰百勝,不如一戰而定

《孫子兵法》有云:“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你可能要問,我百戰百勝難道不好嗎,為什麼是不善之舉呢?

首先,如果你百戰百勝還在打仗,說明你制定戰略的能力很差,很多場的勝利是沒有意義的,不能決定時局的走向。比如,項羽號稱百戰百勝,只是在垓下輸了一場就失去一切,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道理呢?杜牧有詩云: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真的未可知嗎?我們慢慢揭曉謎底。相比較而言,楚漢之爭中,劉邦雖勝少敗多,但在幾次關鍵時刻,他都是贏家,如先到咸陽、平定三秦、圍殺項羽、包括鴻門宴和安撫韓信。說明勝利是有質量的,否則仗永遠也打不完,而且勞民傷財,國庫被打空,士兵和將軍變得疲憊易叛變。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勝仗打多了,君主容易變得驕傲,驕傲的君主容易孤注一擲,不停勸諫,導致最後崩盤,這點與項羽是否很像?所以百戰也是有消耗的,即使全部是勝仗,一百次的消耗已經足矣毀滅一個國家。現在你是否更能理解“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了?

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2、全國為上

“全國為上”說的是保全敵方的國家為上策。《孫子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如果不戰就能讓對方舉國投降,才是用兵如神。我們以韓信滅齊國來說這個道理。

這裡不得不說劉邦手下那個被烹煮的謀士酈食其。他就是曾經去秦國遊說守將開關投降的人,讓劉邦先取咸陽,奠定民心。在劉邦和項羽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劉邦就派酈食其去遊說齊國田氏投降。而且酈食其真的就做到了,並且和田廣保證如果漢軍來攻打齊國,你就把我扔鍋裡煮了,於是,齊國就放鬆了警惕。

這個時候,韓信不愧為“兵仙”之稱,接連平定了魏國、趙國、戴國、燕國,馬上就要打到齊國了。這時他得到消息,齊國已經舉國投降了,而且是憑藉酈食其的三寸不爛之舌。韓信本來也不想再打,但其手下謀士蒯通竟然挑撥離間道:酈食其勸降了齊國七十多座城市,比韓信攻打趙國的五十多座城市還多,說明他當大將軍的功勞還不如一個儒生。結果韓信就果然收到挑撥,以沒有收到漢王要求停止進攻的命令為由,攻打齊國。

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由於齊國沒有設防,韓信突然襲擊,很快就打到了首都臨淄,齊王傻眼了,只好把酈食其扔鍋裡煮了。而韓信奪了齊國之後,竟然不立刻去相助劉邦,以齊國地方太大,需要鎮守為名,封了自己一個“假齊王”。

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了劉邦的大氣概,張口就罵:大丈夫攻城略地,就應該做真齊王嘛,怎麼能做假齊王?就封韓信做了個齊王。

我們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如果換做你是劉邦,被項羽打的就快招架不住了,這時候你的一個手下還在惦記自己的地盤,有自立為王的打算,我們能有劉邦這樣的氣概嗎。

而韓信將“全國為上”打成了“破國次之”,不僅損失兵力和救援時間,還害死了酈食其,這筆賬劉邦心裡是清楚的,所以在分封功臣時,劉邦封了酈食其的兒子為侯,而韓信死於呂后之手,不見得不是劉邦授意的。所以韓信死的不冤,冤的是酈食其。

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3、一將功成萬骨枯,項羽必亡

雖然杜牧在詩中說:捲土重來未可知,但即使是江東子弟多才俊,也不可能了。第一,當初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國人全身上下憋了一口氣,而且秦國壓根沒什麼安撫民眾的政策。當世人看到項羽這樣的蓋世英雄時,他們看到的是擺脫壓迫的希望,是天下歸楚國的夢想。但是項羽讓他們失望了,他竟然在絕對的優勢下,分封天下,自己只要一個“西楚霸王”。本來諸侯國都可以“全國”取之,這樣一來,天下又重歸戰亂之中。第二,項羽雖然百戰百勝,但卻一直按不死劉邦,而劉邦一次就可逼死項羽。

第三,項羽竟然屠殺咸陽百姓,燒了秦國的宮殿,沒有給自己留下任何的戰爭財富。直接把劉邦的“全國為上”變成了自己的“破國次之”,費力不討好,捱了有志之士的罵名。

而劉邦雖然敗仗打的多,但每次都能保留主力,並且在一次次的敗仗中瓦解項羽的勢力,最後連項羽手下的心腹大將英布都投靠了劉邦。

韓信該死,項羽必亡,從《孫子兵法》談談楚漢爭霸

所以說,即使是項羽退回江東,重整人馬,他也決不是劉邦的對手,而且劉邦起於草莽市井之間,奪得天下,其實是一個高瞻遠矚的大才,不會給項羽這樣的機會。

說到這裡,劉邦敗了一百次還能稱帝於天下,而項羽只被打敗一次就沒有活路,真是可嘆可悲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